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辣根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温条件下镧对辣根组织含水量、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La(Ⅲ)对辣根组织含水量、Tr、WUE等水分代谢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于光温两生长因子。其中15~25℃下La(Ⅲ)对辣根组织含水量、Tr、WUE的影响呈“低促高抑”现象,在15~25mg·L^-1范围内出现最大值;而10℃、30℃、40℃下则随着La(Ⅲ)浓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缓增20mg·L^-1左右时增至最大,之后渐减,其中30℃、40℃时60mg·L^-1反而升高。说明15~25mg·L^-1La(Ⅲ)对缓解辣根植物受高温和低温冷害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但应注意剂量的选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La(Ⅲ)对辣根组织含水量、Tr、WUE的影响,均随La(Ⅲ)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后降,并在15~25mg·L^-1范围内出现最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急性毒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重稀土铽(Tb)对辣根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Tb(Ⅲ)(<3mg·kg-1)略微刺激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酶活升高(P>0.05),高浓度时明显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不同温度下,TbCl3对HRP的影响趋势大致相同,而相同浓度的Tb(Ⅲ)对HRP的影响幅度不尽一致,Tb(Ⅲ)=300mg·kg-1时,10℃、15℃、20℃、25℃、30℃、40℃处理的酶活分别为各温度条件下对照(CK)酶活的55.7%、66.8%、78.0%、50.9%、48.8%、37.5%,说明高温下,酶活变化幅度较大。根据实验结果运用几率单位法进行数据处理,比较24h-EC50的大小顺序依次为40℃(50.1mg·kg-1)>10℃(190.1mg·kg-1)>30℃(193.4mg·kg-1)>25℃(337.2mg·kg-1)>15℃(638.6mg·kg-1)>20℃(1185.9mg·kg-1),表明与常温相比,高温处理下的Tb(Ⅲ)对HRP毒性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急性毒性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重稀土铽(Tb)对辣根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光照(除光照强度为12.0klx外)下,Tb(Ⅲ)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影响趋势大致相同。即低浓度的Tb(Ⅲ)(〈3mg·kg^-1)略微刺激HRP酶活升高(P〉0.05),高浓度时明显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但相同浓度的Tb(Ⅲ)对HRP的影响幅度不尽一致,Tb(Ⅲ)=300mg·kg^-1时,1.5、3.0、5.0、8.0、12.0klx处理的酶活分别为各光照条件下对照(CK)酶活的78.0%、59.3%、58.5%、52.9%、41.9%。说明强光下,酶活变化幅度较大。根据实验结果运用机率单位法数据处理,比较24h-EC50的大小顺序依次为12.0klx(84.2mg·kg^-1)〉8.0klx(337.2mg·kg^-1)〉5.0klx(349.6mg·kg^-1)〉3.0klx(809.2mg·kg^-1)〉1.5klx(1185.9mg·kg^-1)。表明与弱光相比,强光处理下的Tb(Ⅲ)对HRP毒性大。  相似文献   

4.
人参、西洋参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红外CO2分析仪测定了人参,西洋参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人参和西洋参叶片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分别为15-28℃和15-30℃。展叶后30d以内的叶片,不仅光合作用较强,对温度的响应也敏感。在低温(5-15℃)和适温(15-28℃)下,光合作用的温度系数分别为3.0-4.0和1.5-2.0;衰老的叶片,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响应能力均呈下降变化,低温(5-15℃)和适温(15-28℃)下光合作用的温度系数均为1.5-2.0。低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呼吸作用和光合效率(表观量子产额)的抑制作用。人参和西洋参叶片在5-30℃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变化不大。但呼吸作用则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8℃时开始下降。人参,西洋参叶片的光合与呼吸CO2变化比值和光合效率的大值分别在15-20℃和15-25℃条件下测得,低温(5-15℃)对叶片光合效率的抑制作用不大,但在高温(30-40℃)条件下叶片光合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萝卜是半耐寒性蔬菜,生长适宜温度在20℃左右,气温高于25℃时植株生长衰弱,6℃以下时生长缓慢。种子在2—3℃温度条件下就可发芽,但适宜温度为20~25℃。幼苗生长适温15—20℃,肉质根膨大适温18~20℃,肉质根膨大盛期所需昼夜温差为7~12℃,肉质根受冻温度2—一1℃。萝卜属中等光照强度的蔬菜,在叶片生长盛期和肉质根生长盛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其生长期需水较多,但不同生育阶段有异,  相似文献   

6.
温度光照和pH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因子设计法,研究水温、光照和pH对菹草顶技净产氧量、毛产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10℃~35℃时,菹草顶枝光合作用净产氧量、毛产氧量都与温度呈曲线相关,20℃附近菹草光合作用产氧量最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在光照强度为0.12×104lx~9.62×104lx的范围内,菹草顶枝的净产氧量和毛产氧量与光照亦呈曲线相关,光照为5.43×104lx时菹草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最高,适宜的光照为2.6×104lx~5.5×104lx.pH为5~11的范围内,菹草顶枝的净产氧量、毛产氧量与pH值呈线型负相关,表明菹草生长喜中性偏酸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水培大豆为试材,研究了模拟增强紫外辐射UV-B(280-320nm)对大豆幼苗叶片GS、GOGAT、GDH酶活性以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La(Ⅲ)对UV-B辐射伤害大豆幼苗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高(0.45J·m^-2·s^-1)低(0.15J·m^-2·s^-1)两个紫外强度剂量下,叶片GS、GOGAT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25.9%和11.3%,GOGAT降幅达34.7%和12.6%;经La(Ⅲ)预处理后各组下降幅度都有所减缓,Gs降幅为23.1%和7.9%,GOGAT为31%和7.8%,表明La(Ⅲ)对UV-B辐射伤害下,GS、GOGAT酶活性的下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GDH酶活表现为低强度促进(+30.4%)高强度抑制(-12.8%),且La(Ⅲ)预处理组酶活相应升高,分别为+47%和-9%,三指标连续11d的动态测定结果显示,La(Ⅲ)预处理组酶活性比相应单一UV—B处理组酶活性始终要高,表明适宜浓度的La(Ⅲ)能够提高植物GS、GOGAT和GDH的活性,增强植物氨同化能力,减轻UV-B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研究温度、光照及盐胁迫对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Pall.)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光照12h/黑暗12h 交替时喜盐鸢尾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0℃/20℃,最终发芽率为86.66%±0.58%,亚适宜温度为15℃/25℃;其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属于光中性种子;盐分浓度50 mmol/L 时促进种子萌发,200~800 mmol/L时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高而降低,800 mmol/L NaCl 胁迫下的种子复水后恢复发芽率为60%.温度是影响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的重要限制因子;光照对喜盐鸢尾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与其他盐生植物相比,喜盐鸢尾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其种子萌发特性体现出对盐生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控制试验探究直立委陵菜种子萌发特征对不同温度、水分及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直立委陵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外界萌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和25℃的萌发温度下,种子萌发特性没有显著差异;直立委陵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光照时长增加而增加,16 h的光照长度在较低的萌发温度下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特征;直立委陵菜种子萌发对外界水分条件敏感,经过10%PEG-6 000浓度和20%PEG-6 000浓度模拟的干旱处理后,种子的各项萌发特征均显著下降,而5%PEG-6000浓度处理后,种子萌发特征与对照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适宜环境下,直立委陵菜种子大小和发芽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直立委陵菜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25℃之间,喜好长时间光照,且在萌发过程对温度和光照条件具有互补性需求,再加之耐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这些特征可能是直立委陵菜广泛分布并能造成入侵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筛选路边青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掌握路边青种子萌发特征,为路边青的人工种植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设置10℃、15℃、20℃、25℃、30℃和35℃共6个温度梯度对路边青种子进行培养(光照为12h / 12h光暗交替,光照度5 700 lx),记录萌发情况、测定胚轴和胚芽长度,并计算发芽率、发芽势等相关指数。结果表明: 路边青种子10℃和35℃下不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20℃下,发芽率和发芽速率较25℃下高,与其他温度下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20℃下,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发芽势均最高,与其他温度下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20℃中胚轴和胚芽生长较迅速,萌发期结束后幼苗最长。结论 路边青种子萌发适宜于20℃的环境,与其地理起源和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正东  周丽  黄晓华  刘苏静  周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59-4259,426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10、20 mg/L)的稀土微肥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辣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微肥对辣根的增产概率在90%以上。累积喷施次数在2次以内,选择20 mg/L于8、9月进行处理;喷施次数大于2次,则选取10 mg/L于10月进行处理。稀土微肥的喷施应避开辣根生长停滞期。稀土微肥对大田辣根的最佳应用模式为:于8月底用剂量为20 mg/L的稀土微肥喷施1次。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经济红藻龙须菜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霞  徐军田  蒋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22-16324
[目的]为筛选出龙须菜的最佳生长温度。[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 ℃)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根据海藻的生理活动与光合作用,研究了龙须菜影响温度变化的机理。[结果]25 ℃时,龙须菜具有最大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及光饱和点;20 ℃时,龙须菜具有最低的呼吸作用速率、光补偿点以及最高的R/P值。[结论]25 ℃是红藻龙须菜生理活动的最佳温度,20 ℃是龙须菜保种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不同盐浓度下2年生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I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8)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气体交换参数,研究盐胁迫下气体交换参数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规律,探讨有利于金银花正常生长的适宜盐浓度、光照和温度条件.结果表明:(1)盐浓度为0.3%时,金银花叶片的光补偿点最低,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和光饱和点最高,光照有效利用区间为18.5—972.8μmol·m^-2·s^-1,表现出较宽的光照生态幅.(2)金银花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对土壤盐度、光照和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其光合作用的适宜盐浓度为0—0.3%,最佳生长环境温度为25℃左右;盐浓度大于0.3%时,Pn、Tr、Gs和WUE下降,并随着盐浓度的增大下降越明显,耐盐碱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3)不同盐浓度下金银花叶片PII、G8和WUE对温度的响应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Tr对温度的响应呈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三樱椒又名朝天椒、天鹰椒,是小型辣椒的~个品种。三樱椒属茄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间喜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生长发育期适宜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为15℃~20℃。三樱椒又是喜光作物,适宜的光照每天10~12小时,但光照强度较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水分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和pH值对直链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光照为500~9000lx,最适光照为3000~7000lx;适宜盐度5~85,最适盐度为20;适宜pH值为4~10,最适pH值为8.5。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菊苣种子发芽率和确定适宜播期,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菊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温度分别为15、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光照、暗期中断和黑暗3种条件.结果表明:在25、30℃条件下,种子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说明菊苣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和过低均可导致发芽期延长,使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暗处理不会抑制菊苣种子萌发,但光照对其发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17β-雌二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14-12316,12318
[目的]优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氧化17β-雌二醇(E2)的体系。[方法]研究反应体系pH值、反应温度、H2O2浓度、反应时间、HRP浓度和E2初始浓度对E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HRP能有效催化H2O2氧化水体中的E2。HRP酶催化氧化E2的适宜条件是:pH值为6.5,反应温度25℃,H2O2与E2摩尔反应计量比(MH2O2∶ME2)为1∶2。增大HRP和E2起始反应浓度,以及适度增加H2O2用量,反应速度会明显加快,但过量的H2O2会抑制HRP的催化活性,减小E2去除率。在[E2]初始=0.07342mmol/L,[HRP]=0.07342U/ml,pH值为6.5,反应温度为25℃和MH2O2∶ME2=1∶2条件下,反应60min,E2去除率达到94.8%。[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H2O2氧化水体中E2的去除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朝天委陵菜、多茎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腺毛委陵菜为试材,设置黑暗12 h,光照12 h,温度分别为15、20、25、30℃,同时设25℃全黑暗处理,比较不同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朝天委陵菜、腺毛委陵菜的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多茎委陵菜的种子萌发适宜温度在25~30℃,蛇含委陵菜的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黑暗条件对朝天委陵菜、腺毛委陵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多茎委陵菜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宽体金线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宽体金线蛭的生长的影响,为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在不同温度(15、20、25、30℃)下养殖20d,每组2d测1次体重,比较各组宽体金线蛭的日增重。[结果]15、20、25、30℃条件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4%、2.99%、3.23%、0.62%。在15~2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生长明显加快(P〈0.05);20~25℃平均日增重率最高,达到2.99%~3.23%,差异不显著(P〉0.05);超过30℃则宽体金线蛭生长显著下降,存活率为55%。[结论]宽体金线蛭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25℃。  相似文献   

20.
樟树、檫树、闽楠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樟科Lauraceae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linn.)Presl、棕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橡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0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h后低温层积80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