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钾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用一定氮肥、磷肥的条件下,获得钾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改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度,为加工番茄种植、施肥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法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2种方法,分析与研究钾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和品质性状在钾肥作用下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不同品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总酸含量硝酸盐含量。说明合理施用钾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番茄品质性状中的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加工番茄施肥增产时应关注这些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2.
加工番茄品质性状的鉴定指标和筛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泽群  姜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812-3816
确定加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果实特殊性状的鉴定指标,为筛选具有较好特殊性状番茄品种的亲本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通过2012年新疆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试验田的22种(系)加工番茄的品比试验,分析、测定了17项农艺性状,依据灰色育种理论,采用目标性状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加工番茄的产量性状、营养性状、风味品质、加工贮运品质这4个特殊目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为平均分枝数>横径>平均产量>纵径>果形指数=生育期>总酸含量>色差>平均幅宽>单果重>糖酸比>平均株高>总糖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病毒病抗性>单果耐压力;番茄红素含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为平均株高>总糖含量>平均幅宽>总酸含量>色差>生育期>糖酸比>单果重>平均产量>平均分枝数>果形指数>横径>纵径>病毒病抗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耐压力;糖酸比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为总糖含量>平均幅宽>单果重>色差>生育期>平均株高>果形指数>纵径>平均产量>横径>总酸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平均分枝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病毒病抗性>单果耐压力;单果耐压力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为番茄红素含量>平均株高>病毒病抗性>总糖含量>糖酸比>平均幅宽>色差>生育期>总酸含量>单果重>平均产量>果形指数>纵径>平均分枝数>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选育特殊性状(高产、营养佳、良好风味、耐贮运)的加工番茄品种时,应高度关注与这些特殊性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糖酸比、单果耐压力)关联度大的农艺性状,并兼顾关联度低的其他农艺性状是否满足选种要求。  相似文献   

3.
加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相关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为高固形物含量品种的选育和高质量的番茄酱产品生产提供相关的依据。结果表明:与可溶性固形物关联度次序依次为:糖酸比>总酸>果实耐压力>单果重>果胶含量>平均产量。即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呈显著相关,关联度为0.7404;与平均产量相关性最低,关联度为0.5652,在选育高固形物含量加工番茄品种时,应高度关注关联度大的性状,并同时考虑关联度低的性状是否满足选种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石番47号番茄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以灌水定额与施钾肥量为因素对膜下滴灌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于成熟期测定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构成。结果表明,水钾耦合对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在灌水定额相同的处理下,随着钾肥量的不断增加,可以促进产量的增加,最后基本趋于平稳;在相同钾肥量处理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加工番茄单果重、产量基本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钾肥量25 kg、灌水定额250 m3的处理下,667 m2产量达到最大,为8 833 kg。在相同灌水定额处理下,随着施钾肥量的增加,加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钾肥量处理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基本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667 m2施钾肥量25 kg、灌水定额250 m3的处理下,可溶性糖、总酸、Vc都达到最大,但水钾耦合对丸粒化加工番茄心室没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认为,667 m2灌溉定额为250 m3、施钾肥量25 kg组合时,加工番茄产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都达到最大,为最优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分析法研究温室番茄优质高产的水氮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灌水施氮水平处理,研究温室盆栽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组合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提出单一指标最大和兼顾产量品质最优时的灌水施氮组合。【方法】试验于2013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灌溉试验站日光温室内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鹏M6088,在盆栽条件下设置3个灌水上限:低水W1(70%θf)、中水W2(80%θf)和高水W3(90%θf),θf为田间持水率;3个施氮量:低氮N1(N 0.24 g·kg~(-1)土)、中氮N2(N 0.36 g·kg~(-1)土)和高氮N3(N 0.48 g·kg~(-1)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15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寻求单一指标最大时的灌水施氮组合,以及综合评价产量品质的水肥调控效应,提出兼顾产量品质最优时的灌水施氮范围。【结果】番茄产量、灌溉水生产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品质受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影响显著。番茄单株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低氮和低水除外),低氮下增加灌水量可弥补缺氮造成的减产,低水下增施氮肥可缓解干旱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产量与水氮供应量之间呈较好的二元二次关系,当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2.3 L/株和0.3864 g·kg~(-1)土时,番茄单株产量有最大值(1 599.4 g/株),但灌水量和施氮量超过其峰值时,产量反而会减少。减小灌水量和增大施氮量时,灌溉水生产率增加;增大灌水量和降低施氮量时,氮肥偏生产力增加。番茄各品质指标受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影响极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则先增大后降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中氮除外)呈降低趋势,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低氮除外)。采用熵权法计算得出番茄单一品质指标对不同水氮处理的敏感度排序为:番茄红素可溶性糖糖酸比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结论】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得出,番茄产量和品质同时达到大于等于95%最大值的灌水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施氮区间约为0.34—0.44 g·kg~(-1)土。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番茄内在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樱桃番茄和普通番茄果实内在品质的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性状的樱桃番茄和普通番茄各9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番茄红素、维生素C等6个果实相关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6.718%,决定第一主成分大小的关键为番茄红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决定第二主成分大小的重点为可滴定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方法】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其它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灌水量增加呈线性减小趋势;随施氮量、施钾量和有机肥用量的变化,均表现为线性增长,但不随施磷量而变化。交互效应表现为,施氮量与有机肥用量,施磷量与灌水量、施钾量及有机肥用量呈正交互作用,施氮量与施磷量为负交互作用,其中以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效应最大。【结论】灌水量过高不利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合理增施氮、钾、有机肥和磷肥均可有效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磷肥对樱桃番茄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京番粉星2号和京番彩星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设置4个磷肥水平,分别为0 (CK)、磷肥减施50%(P0.5,1.5‰的NaH2PO4溶液)、常规施磷(P1,3.0‰的NaH2PO4溶液)、磷肥增施100%(P2,6.0‰的NaH2PO4溶液),比较不同磷肥处理下果实性状、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旨在为樱桃番茄磷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磷肥减施50%(P0.5)处理下两个品种果实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升,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钾含量达到最大值,磷素与钾素之间未产生拮抗作用。综合分析得出,磷肥减施对改善樱桃番茄的品质和风味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磷肥增施100%(P2)处理下樱桃番茄果型指数降低,果实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及钾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各品质指标的影响,提出番茄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组合,为本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管理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百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日光温室内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HL2109’。通过日光温室试验,在大小行沟垄覆膜种植形式的基础上设置3种种植行距分别为L1(60 cm)、L2(45 cm)和L3(30 cm);以两次灌水间隔期间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0.6E、0.8E、1.0E、1.2E四个灌水量,每当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达到(20±3)mm时即进行灌水处理;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运用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和CRITIC法对番茄综合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求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的组合。【结果】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均对番茄品质产生影响,且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上呈现极显著的交互作用,而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指标并不存在灌水量和种植行距间的交互作用。过高的灌水量会降低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且过高或过低的灌水量均会降低可溶性固形物、VC和番茄红素的含量。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和CRITIC法对番茄综合品质评价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综合品质最优处理均为L2-0.8E,最差处理均为L1-1.2E;番茄综合品质随灌水量和种植行距的增大呈凸型抛物线变化趋势。番茄各单一品质指标的权重比例虽然在两茬试验中略有变化,但番茄红素、VC、糖酸比3个指标的权重始终为前3名。【结论】当操作行行距为80 cm,株距为35 cm时,种植行距取37-47 cm,灌水量0.8E-1.0E为中国西北地区温室番茄综合品质最优的种植行距和灌水量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提高新疆产蛭石的利用率,将蛭石与黄沙、菇渣混合,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基质栽培番茄单果质量、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双赢先锋番茄为试材,在以蛭石为主的混合基质栽培模式下,以灌水量、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4个因子为试验因子,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二分之一执行,设置18组水肥耦合处理、5组灌水量(分别是田间持水量的66%、70.8%、78%、85.2%和90%),分析各因子耦合效应,进行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正效应,过高或过低的灌水和施氮不能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水肥耦合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18处理产量最高,为147.69 t/hm2,比试验各处理平均水平增长了50.38%;单株果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要大于单果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减少灌溉的前提下,提高氮肥和钾肥的用量能提高番茄可溶性蛋白质、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适当提高磷肥的施用可以提升植株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对番茄产量、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的处理是W6,即灌水量为70.8%的田间持水量,施肥量为N 49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