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猕猴桃根中保肝活性有效成分总三萜的含量,从而建立比较快速的检测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质量浓度50g/L的香草醛醋酸溶液0.3mL,高氯酸1mL显色,60℃反应15min,在54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显示,齐墩果酸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16.5μg/mL,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25.56X-0.078,R2=0.9937。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猕猴桃根提取物中总三萜类成分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铁锁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剂,以总皂苷提取率为指标来确定金铁锁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提取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8,该方法成本低、结果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建立枣果实中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00)及其工作站;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 um);流动相:甲醇:水=90:10,磷酸调pH为3.0;流速:0.6 mL/min;进样体积:5 uL;柱温:18℃;吸收波长:210 nm。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对20个枣品种果实中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枣果实中3种三萜酸得到了良好分离,不同枣品种果实中3种三萜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白桦酯酸含量最高的品种为‘晋枣’,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长红枣’,3种三萜酸总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长红枣’、‘南京枣’和‘灰枣’。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桔梗和白花蛇舌草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制备桔梗总黄酮、总皂苷提取物,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总蒽醌提取物,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检测总黄酮含量,香草醛法检测总皂苷含量,紫外吸收法检测总蒽醌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四种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桔梗和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51% 和1.19%,桔梗总皂苷含量为1.71%,白花蛇舌草总蒽醌含量为7.81%。桔梗总皂苷浓度为0.04 mg/mL时,对人肺癌细胞A549抑制率达到87.59%,桔梗总黄酮浓度为0.5 mg/mL时,抑制率达到89.16%。白花蛇舌草总蒽醌浓度为1.2 mg/mL时,抑制率达到34.76%;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浓度为0.3 mg/mL时,抑制率达到24.33%。试验认为,桔梗总黄酮和总皂苷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较强,可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了提高白桦愈伤组织中的三萜产量,(方法)本实验以齐墩果酸为标品,以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对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含量的测定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并且显色液在5~50min内测定吸光值较稳定;对白桦三萜的提取温度和试剂优化发现,白桦愈伤组织样品在20℃,40℃,60℃,80℃等温度下进行超声提取,其三萜含量依次为40℃(1.67mg/g)> 60℃(1.28 mg/g)> 80℃(0.47 mg/g)> 20℃(0.08 mg/g)。在有机溶剂中,其含量依次为:苯(2.58 mg/g)> 乙醚(2.04 mg/g)> 乙醇(1.67 mg/g)> 氯仿(1.21 mg/g)> 甲醇(0.89 mg/g)> 丙酮(0.50 mg/g)。(结论)因此建议,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提取的最佳温度为40℃,提取试剂为95%乙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五味子饮料加工工艺中五味子素含量的变化,并了解五味子饮料加工过程中影响五味子素含量变化的一些因素。以五味子甲素、乙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显示,在100℃,料液比为1:30时,浸提2.5h,五味子甲素、乙素质量浓度较高,分别为0.795,0.291mg/mL。杀菌温度为100℃时,饮料中五味子素质量浓度较先前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针对HPLC法测定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GABA)所用衍生剂缺乏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了3种常见衍生剂及其色谱方法比较。以邻苯二甲醛(OPA)、丹磺酰氯(Dansyl-Cl)、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氨基甲酸酯(AQC)3种物质作为柱前衍生剂,色谱柱为intertsil ODS-C18柱(前两者使用)、Waters AccQ Tag氨基酸分析柱,均为梯度洗脱,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332 nm、386 nm、250 nm,线性方程分别为Y=9.0×106X+2062.5(R2=0.9989)、Y=7.0×106X+11337(R2=0.9982)、Y=7.1×106X+10025(R2=0.9999),检出限分别为0.005 mg/mL、0.01 mg/mL、0.001 mg/mL,同一样品中测得GABA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16%、1.98%、0.9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5%~106.9%、95.8%~110.6%、99.4%~103.4%,同一样品中测得GABA含量分别为11.24、10.67、13.47 mg/100 g干重。从上述结果得知,HPLC法测定GABA的3种衍生剂中,测定结果最准确的是AQC,其次是OPA和Dansyl-Cl。AQC作为一种新型衍生剂,在γ-氨基丁酸乃至氨基酸分析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生育期小麦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微量元素,探究冬小麦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采用大田试验,设置1倍(B1)、50倍(B2)、100倍(B3)和500倍(B4)四个浓度处理(等量水为对照),喷施时期为苗期(A1)、苗期+拔节期(A2)、苗期+拔节期+扬花期(A3)、拔节期(A4)、拔节期+扬花期(A5)和扬花期(A6),测定成熟期产量及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处理下产量变化范围为3741~6204 kg/hm2,A4B4处理下产量最优,相对于对照产量增加了39.52%。锌(Zn)变化范围为31.07~44.68 mg/kg,A3B1处理下Zn含量最高。铜(Cu)变化范围为1.75~28.67 mg/kg,A1B1处理下Cu含量最高。铁(Fe)变化范围为73.62~203.99 mg/kg,A3B1处理下Fe含量最高。锰(Mn)变化范围为36.48~55.56 mg/kg,A6B4处理下Mn含量最高。相对于对照,Zn、Cu、Fe、Mn含量分别提高了37.86%、1650%、148%和26.82%。拔节期喷施高浓度微量元素对增产最有利,不同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影响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旨在过表达BudC进而上调2,3-丁二醇(2,3-Butanediol, 2,3-BD)的合成,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整合载体pR1SW-BudC,经PCR和酶切双重验证后将其电转化至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HD79。结果经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一株菌株K. oxytoca HD79-01。以原始菌株为对照,摇瓶发酵检测2,3-BD含量和相关酶活,q RT-PCR检测BudC表达差异,最终BudC在HD79-01中转录水平的表达量为HD79的45.25倍(p<0.01)。摇瓶发酵显示2,3-BD的最高产量、转化率和生产强度分别提高了24.54%、10.97%、45.08%(分别为30.818 ± 0.003 g/L、0.253 ± 0.013 g/g、0.43 ± 0.01 g/(L·h)),酶活提高了3.61倍(0.563 ± 0.003 U/mg)。因此,2,3-丁二醇脱氢酶基因(BudC)过表达菌株构建不仅成功的提高了2,3-BD的产量也为实现2,3-BD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通过模拟湘白蜡在光、热等环境条件下的氧化过程,反映湘白蜡的环境稳定性和氧化特征,以期为湘白蜡的开发利用和科学贮藏提供参考依据。以300nm紫外光辐照和50℃、75℃、100℃热催化作为模拟氧化条件,通过对新鲜及氧化湘白蜡的理化指标、TG与IR分析,揭示氧化湘白蜡与新鲜湘白蜡的性质差异;采用GC-MS对新鲜及氧化湘白蜡的组成分析,明确新鲜湘白蜡及其氧化产物的种类与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氧化产物特征提出了光、热对湘白蜡氧化过程的催化加速的作用程度及方式。结果表明:光、热对湘白蜡的催化氧化均有一定活性,在45d氧化期内,300nm紫外辐照与50℃热催化对白蜡的氧化较弱,100℃条件下湘白蜡的氧化较为剧烈,酸值达到69.38 mgKOH/g,皂化值达到195.07 mg KOH/g。湘白蜡氧化过程中主要有降解和氧化两种反应。降解是湘白蜡分子中的长碳链裂解缩短的过程,表现为熔融峰值的降低、低熔点组分的增多及氧化产物中高级烷酸碳原子数量的高度连续性及相对含量分布的均衡性;氧化是虫白蜡分子中降解所得的游离烷烃、高级烷醇、高级烷酸继续氧化的过程,表现为酸值、皂化值的升高及羧基红外特征吸收峰的增强与分裂。  相似文献   

11.
植物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植物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分析方法,并讨论了植物种类、品种、部位、采收季节、产地等因素对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植物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红枣枣果在成熟过程中相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成熟度(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和成熟全红果)的狗头枣枣果为研究材料,探究其不同成熟阶段酚类物质、有机酸、三萜酸、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4个不同成熟度红枣共检测出8种酚类物质、4种有机酸、3种三萜酸,其中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为主要的酚类物质,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要的有机酸,白桦脂酸和熊果酸为主要的三萜酸。4个成熟度红枣总酚含量为556.7~963.7 mg/100 g,总黄酮含量为412.7~866.7 mg/100 g,VC含量为335.5~665.5 mg/100 g,这3种物质含量皆在青白果时期最高,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枣果的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为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成熟全红果。枣果在未成熟青白果时的VC、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可作为获取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灵芝子实体中灵芝酸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方法.通过对灵芝子实体萃取物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试验.确定了灵芝中灵芝酸A的分离条件:色谱柱为ZORBAXS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组成(A:1.0%醋酸水溶液,B:甲醇),A:B比例为40%:60%,流速0.5mL/min,柱温25℃,进样量5μL;在此条件下,灵芝子实体萃取物中灵芝酸A的HPLC保留时间13.619min,分离度〉1.5;绘制的标准曲线为y=8.8021x-1.45,r^2=0.9902;其测定结果的重现性、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99.58%)均较佳,RSD均小于2%。因此,该方法可作为灵芝子实体中灵芝酸A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优化了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反应条件及棉花中水溶性总糖的提取条件。 结果表明, 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水溶性总糖的适宜测定条件为:波长575 nm,显色剂添加量5 ml,显色时间10 min,静置时间10 min~1h均可,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C= 0.131 8A+0.000 4,R2=0.999 2)。采用此优化条件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灵敏度高(可达到0.003 mg.mL-1的检出限),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标准偏差为0.04)和准确性(平均回收率为100.3%)。该测定方法简单、经济、快捷、准确,特别适合大批量样品,尤其是资金有限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比色法测定粮食脂肪酸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梅荣 《粮食储藏》2007,36(3):43-45
脂肪酸值是粮食储存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比色法来测定粮食脂肪酸值.本方法使用石油醚提取粮食脂肪酸,利用异辛烷,双-(2-基己基)磺基丁二酸钠和pH=9.0的酚红Tris/HCl溶液形成的透明反胶团体系进行比色分析.通过比色法和国标法相比较测定了玉米粉、糙米和小麦三种样品的脂肪酸值;结果表明:比色法和国标法两者之间相对误差分别为18.65%,11.24%和6.61%.比色法的精密度较高,标准偏差相对值在2.0%和5.3%之间.比色法具有快速灵敏、样品和试剂用量少、测定结果客观、便于大批量样品测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效液相(HPLC)和IR 对西山焦枣中熊果酸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采用Fenton 体系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评价熊果酸的抗氧化性,在超声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温度、提取液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对工艺影响较大的影响因素参数,确定最适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1:13,浸提时间25 min,温度65℃,乙醇浓度85%,提取功率为175 W,最终得到产率2.22 mg/g 的熊果酸,与无超声条件相比,缩短了提取时间,节省了能量消耗,提高了抗氧化性能,为广泛利用西山焦枣资源和开发新的冬枣加工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甜玉米为试材,通过对蒽酮浓度、蒽酮-糠醛显色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探讨,研究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蒽酮比色法适宜的测定条件为:蒽酮的最佳浓度15 mg/mL,显色反应温度80℃,加热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15.954 x+0.097 6,R2=0.999 2)。采用此优化条件测定甜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其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RSD为0.47%)和准确度(平均回收率为101.92%)。  相似文献   

18.
猪苓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条件的优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猪苓多糖快速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含量为指标,检测波长490nm,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测定条件;【结果】1.0ml样液,加5%苯酚液0.8ml、硫酸5.0ml,100℃水浴保温15min结果最佳;硫酸加量对结果影响最大,水浴温度次之,苯酚量影响最小;葡萄糖含量呈线性关系范围在5.0~40.0μg/ml;精密度RSD=1.58%(n=6);测定稳定性好(3h内);平均回收率99.22%,RSD=1.87%(n=3);实测猪苓菌丝多糖含量3.46%,RSD=2.07%(n=4)。【结论】本优选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数据稳定性好、误差小、重现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提取及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白色棉、绿色棉、棕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选用氯仿、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醇(1:1)、乙醇、蒸馏水等5种不同的中性溶剂,分别对经石油醚脱脂后的不同颜色纤维中色素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绿色棉纤维色素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效果最好,棕色棉纤维色素蒸馏水提取效果最好;绿色棉纤维色素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液有3个吸收峰,由弱到强分别在252 nm、300 nm和328 nm,其色素随相对浓度减小,光吸收值相应变小,300 nm和328 nm处吸收峰的光吸收值与浓度的变化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棕色棉纤维色素蒸馏水提取液在237 nm处有1个吸收峰,其色素随相对浓度的减小,光吸收值也相应变小,但吸收峰迅速向紫外短波长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