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驯化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进行了耐盐驯化实验。经过6d的驯化(盐度10时2d、18时2d、28时2d),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致死指标均显著高于未驯化对照组。在海水(盐度28)和淡水(盐度0)中的生长对比实验表明:尼罗罗非鱼在淡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地高于海水组,而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均显著地高于淡水组。实验表明,经过从低盐度到高盐度的梯度驯化,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均可适应一定盐度的咸水,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养殖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2.
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驯化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进行了耐盐驯化实验。经过6d的驯化(盐度10时2d、18时2d、28时2d),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致死指标均显著高于未驯化对照组。在海水(盐度28)和淡水(盐度0)中的生长对比实验表明:尼罗罗非鱼在淡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地高于海水组,而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瞬时增重率和绝对增重率均显著地高于淡水组。实验表明,经过从低盐度到高盐度的梯度驯化,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均可适应一定盐度的咸水,以色列红罗非鱼在海水中的养殖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3.
尼罗罗非鱼基础群体与选育一代幼鱼盐碱度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品系、河北品系、山东品系尼罗罗非鱼基础群体(F0代)和经盐碱驯化选育一代(F1代)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半致死盐度、半致死碱度、半致死盐碱度。结果表明,3个品系尼罗罗非鱼F1代幼鱼的4 d半致死盐度为21.625~21.820 g/L;半致死碱度为7.903~8.407 g/L;在半致死盐碱度方面,10 g/L盐度下碱度为5.577~6.096 g/L,15 g/L盐度下碱度为3.940~4.794 g/L;F1代幼鱼4 d半致死盐碱度均显著高于F0代幼鱼;选育一代中,河北品系幼鱼盐碱耐受能力显著大于上海品系和山东品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幼鱼的耐盐性能,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盐度胁迫对体质量为(27.27±2.03)g的红罗非鱼幼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试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设置7个盐度(0、5、10、15、20、25、30),分别记为S_0、S_5、S_(10)、S_(15)、S_(20)、S_(25)、S_(30)组,试验周期为5d,慢性盐度驯化试验设置5个盐度(0、5、10、15、20),分别记为G_0、G_5、G_(10_、G_(15)、G_(20)组,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开始死亡盐度为15,随着盐度的升高死亡率急剧上升,并在盐度为25及以上时达到100%,96 h半致死盐度为18;急性盐度胁迫下,红罗非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在各盐度中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_(30)组鱼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及以下组(P0.05);慢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从盐度10开始死亡,并且累计死亡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在最高盐度20时,25 d的累计死亡率仍低于40%;慢性盐度驯化下,G_5组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_(15)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G_(15)和G_(20)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_(10)、G_(15)和G_(20)组(P0.05)。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可以直接在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生活,经过盐度驯化后该鱼具有在较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可能性,适宜的盐度和养殖驯化方式可改善红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2号”幼虾(平均体质量为2.54 g)的适宜养殖盐度进行了探讨.试验设置5个盐度梯度(0、8、15、23、30),对不同盐度下幼虾的存活率及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度对中国对虾“黄海2号”的存活与生长影响显著,0盐度组中国对虾5d内全部死亡,其他盐度组对虾的存活率有一定差异,其中30盐度组对虾成活率最高(95%),8盐度组对虾成活率最低(81%);盐度对生长速度也有显著影响,23盐度组对虾生长最快,日增重达0.202 g,其次是15、30盐度组,日增重分别为0.175、0.172 g,而8盐度组对虾的生长速度最慢,日增重仅为0.152 g.研究表明,中国对虾“黄海2号”不适合淡水养殖,但8以上的低盐条件下可以养殖,最佳养殖盐度为23左右.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淡水(S_0A_0)、咸水(S_(10)A_0)和盐、碱(NaHCO_3)混合(S_(10)A_2、S_(10)A_4、S_(10)A_6)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盐碱选育4代和对照组(非选育群体)鱼种60 d养殖对比试验,同时通过慢性盐、碱胁迫试验比较其盐、碱耐受差异。结果显示,淡水组日均增质量显著高于盐、碱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随着碱度的增加,日均增质量呈下降趋势;在S_(10)A_0、S_(10)A_2、S_(10)A_4和S_(10)A_6试验组中,选育4代日均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盐、碱胁迫试验中,选育4代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5.730±1.34)、(16.31±1.37) g/L,显著高于对照组[(46.47±1.64)、(12.27±1.08) g/L](P0.05)。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罗非鱼高温胁迫响应的调控作用机理,选用孵化12 d后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基于RNA-seq技术对尼罗罗非鱼高温处理组(36℃高温胁迫下养殖30、50、70 d)和常温对照组(28℃,30、50、70 d)肝脏组织样品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处理组与常温对照组共获得39.23 Gb clean data;28℃-30 d与36℃-30 d文库比较发现,存在4342个差异基因,28℃-50 d与36℃-50 d文库比较发现,存在3139个差异基因,28℃-70 d与36℃-70 d文库比较发现,存在3042个差异基因;进一步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糖酵解/糖异生、细胞周期、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及胰岛素信号等通路上;通过RT-qPCR试验对mTOR信号通路及相关通路中的8个差异基因进行验证,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高温胁迫下尼罗罗非鱼肝脏组织中参与热应激相关的基因涉及生长、蛋白质折叠及能量代谢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罗非鱼高温胁迫响应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15、25及32四种盐度梯度下,测试了以色列红罗非鱼仔鱼、稚鱼及幼鱼的耐盐性。结果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高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低于佛罗里达红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与莫桑比克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相当。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与其日龄有关,日龄越大,其耐盐性越强。幼鱼与仔、稚鱼间耐盐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仔鱼和稚鱼间耐盐性差异不显著。几种耐盐指标中,ST50最灵敏,MST和BT次之,MLS-96和死亡率较差。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0、15、25及32四种盐度梯度下,测试了以色列红罗非鱼仔鱼、稚鱼及幼鱼的耐盐性。结果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高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低于佛罗里达红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与莫桑比克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相当。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与其日龄有关,日龄越大,其耐盐性越强。幼鱼与仔、稚鱼间耐盐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仔鱼和稚鱼间耐盐性差异不显著。几种耐盐指标中,ST50最灵敏,MST和BT次之,MLS-96和死亡率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低盐胁迫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盐度组(盐度20、25、31),在水温(25. 0±0. 5)℃条件下,低盐胁迫后3、12、48 h时测定湿体质量为(5. 42±1. 29) g的成体白条双锯鱼的血细胞总数、鳃丝Na~+-K~+-ATP酶(NKA)活力、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低盐胁迫过程中,各试验组白条双锯鱼个体活力正常,无死亡现象;盐度胁迫后48 h时,鱼体血细胞总数随盐度的降低而减少,且20盐度组在48 h时鱼体血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盐度31)和25盐度组(P0. 05);鳃丝Na~+-K~+-ATP酶(NKA)活力在盐度20、25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KA活力在盐度25整个胁迫期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盐度组(P0. 05),在盐度20胁迫下,仅在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20、25盐度组肝脏SOD活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 05);整个试验期间内,20盐度组CAT活力3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12 h和48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25盐度组CAT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盐度20、25胁迫48 h内会显著影响白条双锯鱼的血细胞数、Na~+-K~+-ATP酶活力,盐度20会显著影响该鱼的CAT活力,但整个低盐胁迫过程并未影响鱼体的摄食和存活,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为白条双锯鱼的淡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盐度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幼鱼存活、生长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在6个盐度梯度(淡水和盐度5、10、20、30和35)下,养殖体质量为(6.27±0.28)g金钱鱼幼鱼60 d,统计其存活率及生长情况,测定各盐度下金钱鱼幼鱼肝脏、鳃、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金钱鱼幼鱼在盐度为0~35时存活率为97.78%~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时,终末体长、体质量和增重率均达到最大,盐度为35时,终末体长、体质量和增重率最小。盐度5条件下的特定生长率为(0.96±0.01)%,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基于特定生长率的二次回归模型拟合,预测体质量为(6.27±0.28)g的金钱鱼幼鱼高效养殖盐度为7.5。淡水组和盐度35高盐组金钱鱼幼鱼肝脏中SOD与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肝脏中的GPx活力和MDA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GST活力与GSH含量在各盐度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揭示:金钱鱼幼鱼在0~35的盐度时具有高存活率,但在低盐环境中生长较快;淡水和高盐环境能引起鱼体内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应激。推荐金钱鱼幼鱼养殖盐度为5~10。  相似文献   

12.
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对双齿围沙蚕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双齿围沙蚕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氨氮的耐受能力。[方法]在水温(27.0±0.5)℃、pH值为8.10的条件下,研究3种盐度(15‰2、5‰和35‰)下氨氮海水对双齿围沙蚕的急性毒性。[结果]在相同盐度下,氨氮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双齿围沙蚕的死亡率越高;在相同氨氮浓度下,盐度越低,双齿围沙蚕的死亡率越高,在15‰、25‰和35‰3种盐度下,总氨和非离子氨对双齿围沙蚕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31和0.23、3.84和0.254、.31和0.27 mg/L。氨氮对双齿围沙蚕的毒性表现出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并受盐度影响,盐度升高,毒性下降,双齿围沙蚕对氨氮的耐受能力增强。[结论]该研究为双齿围沙蚕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低盐度对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生长、血液生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将澳洲龙纹斑盐度驯化后,分别饲养于盐度为0、3、6、9的4组水体中60 d。结果表明,鱼体末体质量随盐度升高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在盐度0组达到最优(1.11±0.11),成活率在盐度3组最高(98.33%±2.89%)。血液生化结果显示:随着盐度上升,肌酐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尿素氮含量随盐度升高而上升,且在盐度9组[(7.00±0.26)mmol/L]显著高于0组(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受盐度影响明显,其中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均在盐度3组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盐度6组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盐度0组和6组的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综上,澳洲龙纹斑适宜在盐度为3的条件下养殖。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长江刀鲚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工繁育的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幼鱼(体质量为2.12 g±0.88 g)为对象,研究了盐度对其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和胃、肠、盲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6个盐度(3、6、9、12、15、18)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50尾鱼,试验共进行55 d。结果表明:盐度为15时,长江刀鲚幼鱼肝脏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处于最低值,分别为104.77、60.72 U/g,盐度为18时,肝脏AC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盐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趋势相反,盐度对肝脏CAT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相同盐度下,肠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蛋白酶(胃蛋白酶PPS、胰蛋白酶TPS)活力比胃和盲囊高,胃LPS活力明显低于盲囊和肠;盐度为9时盲囊LPS活力以及盐度为15时肠TPS活力出现最大值;相同盐度下,不同消化组织AMS活力总体上为肠盲囊胃,盐度为12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处于较低水平,盐度为15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整体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根据盐度对不同组织不同酶活力的影响规律,得出适宜长江刀鲚生存的盐度为12~15。  相似文献   

15.
谢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198+15201-15198,15201
[目的]研究嗜热厌氧杆菌X514的盐度及pH生长范围。[方法]设置不同Nacl浓度梯度及pH范围,分别将X514在不同盐度及起始pH培养基中培养,测定不同时段下X514的生长情况。[结果]X514的最适生长盐度为0 g/L,最适生长pH范围为pH 7~9。[结论]X514的生长受盐度影响明显,其最适生长pH范围与其他嗜热厌氧菌相似。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为27~29℃下,进行了盐度(10、15、20、25、30、35)对条石鲷幼鱼Oplegnathus fasciatus (体质量为8.1~9.0 g)的摄食、生长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试验在18个体积为400L的黑色塑料圆桶中进行,共饲养28 d.结果表明:盐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条石鲷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在盐度为25、30时增加较多,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在盐度为30时最高,分别为2.90%/d、1.83%/d和97.50%,在盐度为10时最低,分别为2.15%/d、1.20%/d和78.85%,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在盐度为25时最高,为3.00%,在盐度为35时最低,为2.59%,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对条石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条石鲷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平均壳长为24.0 mm、平均个体重为2.0 g的西施舌人工稚贝进行水泥池中间培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150%的日流水量并结合底质定期冲洗和更换等措施,经177 d培育,西施舌苗种平均壳长为40.0mm,平均个体重为9.8g,基本达到养成所需的规格标准。其壳长生长速度为0.09 mm/d,体重生长速度为0.04g/d。成活率为68%,高于潮间带围网培育和土池中间培育。  相似文献   

18.
西施舌苗种的中间培育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平均壳长为24.0 mm、平均个体重为2.0 g的西施舌人工稚贝进行水泥池中间培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150%的日流水量并结合底质定期冲洗和更换等措施,经177 d培育,西施舌苗种平均壳长为40.0mm,平均个体重为9.8g,基本达到养成所需的规格标准。其壳长生长速度为0.09 mm/d,体重生长速度为0.04g/d。成活率为68%,高于潮间带围网培育和土池中间培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与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四指马鲅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0、5‰、10‰(对照)、15‰和20‰等5个盐度组,将暂养于盐度为10‰水体中的四指马鲅幼鱼直接放入其他盐度水体中,试验第15 d时进行活体鳃组织取样,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盐度为0时,四指马鲅幼鱼在12 h之内全部死亡,5‰盐度组幼鱼死亡率成为6.6%,10‰对照组幼鱼无死亡,15‰和20‰盐度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33.3%和60.0%,表明与高盐环境相比,四指马鲅幼鱼更能适应低盐环境,但不能在急性淡水胁迫条件下存活。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0‰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小片排列紧密,线粒体丰富细胞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随着盐度增加,鳃小片的长度和间距减小,而鳃小片宽度增加。其中,5‰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45.19±3.18μm、5.32±1.02μm和17.65±1.43μm,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36.67±3.81μm、8.78±2.22μm和11.56±3.81μ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远端可观察到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落或分离现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粒体丰富细胞的顶膜结构分为Ⅰ型(顶膜向内凹陷)和Ⅱ型(顶膜向外凸起)2种类型。5‰盐度条件下,线粒体丰富细胞出现2种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顶膜开口较大,表面有大量微绒毛,扁平上皮细胞表面有隆起的微嵴,形成指纹样回路;10‰盐度条件下,出现Ⅰ型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形态不规则,细胞间的界限不明显;15‰和20‰盐度条件下,均以Ⅰ型结构为主,且随着盐度增加,顶膜加深,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隆起幅度小,指纹样的回路不明显。【结论】当水体渗透压改变时,四指马鲅幼鱼存活率及鳃小片上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鳃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