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对鸵鸟的饲养始于1988年,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起了鸵鸟产业研究中心,实验场,养殖场,已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鸵鸟人工养殖群体和世界上最大的鸵鸟基地及集繁殖,加工,生产为一体的鸵鸟系列产品基地,全方位发展鸵鸟产业.并具备了在全国推广和发展鸵鸟的能力以及提供多种服务的条件.鸵鸟以草食为主,不与人争粮;不与畜离争饲料,具有低饲养要求,高经济价值的特点,又有耐粒饲料的特性和家禽优秀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经济效益好.为发展特种养殖业开辟了一条新门路.我国人多,耕地少,有大量的的丘陵、草原、平原;也有干旱的沙漠和黄土地,气候变异大;完全适合鸵鸟的特性,驼鸟养殖业.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1 饲养鸵鸟的经济效益鸵鸟是珍禽,鸵鸟肉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含  相似文献   

2.
<正>鸵鸟(Ostrich)或称非洲鸵鸟,主要野生在非洲及阿拉伯沙漠地带。南非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殖鸵鸟的国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由于鸵鸟肉具有高蛋白、高铁、高钙、高锌、高硒、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等优点,鸵鸟皮又有天然图案和花纹,透气性好,是制作高档皮具的上等原料,因此鸵鸟养殖也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我国  相似文献   

3.
鸵鸟分为非洲鸵鸟、澳洲鸵鸟和美洲鸵鸟,国内饲养的鸵鸟是分别从非洲、澳洲和美洲引入的。其中,澳洲鸵鸟体型最小,体高1.8米左右,体重40~58公斤;非洲鸵鸟体型最大.高达2.5米。体长达2米,体重达180公斤。鸵鸟具有如下特性:耐粗饲易成活,饲养成本低;对环境适应力强;抗病力强;耐干热。  相似文献   

4.
鸵鸟疾病防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状态的鸵鸟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但在人工饲养后抗病力有所降低,同传统家养动物一样,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据有关资料记载,鸵鸟的传染病有46种,普通病17种,寄生虫病28种,真菌病8种,还不包括支原体、衣原体及胚胎病。各种疾病的发生无疑会给鸵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造成危害。为尽量减少鸵鸟疾病的发生,降低病害对鸵鸟养殖的影响,笔者根据体会,对鸵鸟疾病的防治提出下列原则,供从事鸵鸟养殖者参考。1鸵鸟疾病特点1.1鸵鸟疾病在发病年龄段上,以低幼龄为主。超过6月龄的鸵鸟发病率很低。1.2不容易被发现。由于鸵鸟属群居动物,所以在…  相似文献   

5.
鸵鸟具有寿命长、繁殖力强、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质,其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介绍了1起鸵鸟胃积沙的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及防治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雏鸵鸟是指3月龄以内的鸵鸟。育雏是养殖鸵鸟成败的关键,雏鸵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鸵鸟场的生产效率,决定鸵鸟产业的经济效益。雏鸵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中最困难的一环,也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最高的一环。近两年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使雏鸟的成活率不断提高,现在大部分鸵鸟场雏鸟成活率低的问题己基本解决。但对于一些缺乏生产经验或缺乏技术力量的鸵鸟场,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育雏成活率仍然很低,应引起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此本人就将近两年在育雏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简述如下。1影响鸵鸟育雏成活率低的原因1.1饲养密度一般1…  相似文献   

7.
最近对全球的调查显示,鸵鸟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势头强劲。在世界的北半球,鸵鸟的生产将很快要迎来20周年的庆贺。传统上,鸵鸟的生产重点是利用鸵鸟的羽毛和鸵鸟皮。当西方市场发现鸵鸟肉的鲜美、优质时,鸵鸟养殖业出现新的转机。在全球近100个鸵鸟养殖的国家中,最重要的产品仍是鸵鸟皮,鸵鸟肉只是在10个国家中作为重点产品。日本是鞣制鸵鸟皮革和鸵鸟皮制品最重要的消费国。在  相似文献   

8.
鸵鸟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食草性禽类,在生长与养殖中存在诸多优点,如繁殖能力较强、抵抗疾病能力强、生长性能良好、饲养简单、利益丰厚等。鸵鸟无论是肉质还是副产品,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鸵鸟肉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物质,鸵鸟皮具和鸵鸟油有广阔的前景。因此,高度重视鸵鸟的饲养管理,可以带动养殖经济发展。该文就鸵鸟的养殖背景、养殖效益、养殖技术与前景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西安4月3日电(记者徐京跃刘书去)记者从在西安举行的2004年世界鸵鸟发展大会获悉,我国鸵鸟养殖数量跃居亚洲第一。我国是从1992年开始引进鸵鸟,进行人工养殖开发利用的。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共有存栏种鸵鸟约2万只,是世界上鸵鸟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养殖数量在世界名列第五。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认为,鸵鸟产业在我国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拉动草业、保护生态、丰富消费市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促进作用,应予以大力支持。为促进世界鸵鸟产业的发展,展示我国鸵鸟产业发展成就,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有读者前来询问,现在中国的鸵鸟市场怎么样?现在养鸵鸟还赚不赚钱?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几家鸵鸟养殖场。一只鸵鸟=5头猪在采访石家庄大山特养示范园刘福辰经理时,记者了解到,中国的鸵鸟产品市场经过了15年的发展,现在正处在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品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此鸵鸟养殖户也逐年增加,很多新发展的养殖户对雏鸵鸟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了解和掌握的不多,采取的管理措旌不利,造成幼鸵鸟成活率低,给养殖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影响幼鸵鸟成活率的因素作一概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肉用鸵鸟全营养日粮对提高鸵鸟养殖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鸵鸟养殖低成活率问题造成了产业的“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益”,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鸵鸟产业的发展。寻找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鸵鸟产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课题之一。1饲养模式方面的原因1.1传统观念的误区大部分养殖者都看重自备鸵鸟青粗饲料成本低这一利润空间,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缺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并没有降低其养殖费用,如:一方面,野生青粗饲料数量有限,品种繁杂,受季节影响质量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换料频繁,鸵鸟应激反应强烈,精确供给营养技术难度大,使鸵鸟在快速生长期得不到精确和充足的…  相似文献   

13.
鸵鸟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产业。企业或者一家一户的农民搞鸵鸟养殖,缺少资金,风险较大,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好体制问题。作为龙头企业的陕西英考鸵鸟股分有限公司进行积极探索,采用“代养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非洲鸵鸟“代养制”模式的产生1.1我国鸵鸟产业发展趋势现代涉农企业要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必须走产业化之路。这必须建立在产业链连接完整、企业分工明确和协作紧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小农经济。而我国是传统农业占主导的农业大国,仅凭企业自身产业化发展是不够的。根据市场倍增学原理,公司除了自身生产外,将个体…  相似文献   

14.
鸵鸟养殖开发大有可为杜世铭田茂春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63071690年代以来,我国鸵鸟人工饲养作为畜牧生产新分支发展很快,全国现已建有大小鸵鸟场共200多家,总计拥有不同年龄段的鸵鸟两万多只。当前,出售的鸵鸟是卖给另一个正在开始起步的场作为种鸟群,以增...  相似文献   

15.
1.鸵鸟的生物学特性: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但不会飞翔。鸵鸟长颈、长腿、体大、头小,是世界上现有鸟类中惟一的两趾鸟,其大趾承受全身重量,在遇到威胁的时候,它会用脚踢以保护自己。它奔跑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60公里,跨越幅度6~8米。成鸟平均身高2~3米,雄身体重150~200千克,雌鸟120~150千克。鸵鸟属草食动物。主要食物以草叶、种子、果子、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为协助消化,有时还吃一些沙粒和小石子。其消化道与其它畜禽均不同,它没有嗉囊,但有庞大的前胃,具有反刍动物瘤胃的功能,还具有发达的盲肠…  相似文献   

16.
对兴起饲养“鸵鸟热”的思考缪福康(浙江省绍兴市畜牧兽医站312000)近几年来,在广东、北京、山东、江苏等地,正在兴起饲养“鸵鸟热”。宣传饲养鸵鸟的好处很多,如其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耐粗食、饲料转化率高;肉质鲜美。含有高蛋自低脂肪为主要特征的丰富营养的...  相似文献   

17.
鸵鸟规模养殖的饲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鸵鸟养殖幼鸟低成活率问题造成了产业的“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益”,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鸵鸟产业的发展。寻找这一现象的成因并解决这一问题是鸵鸟产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养殖者在饲养管理中都采用“精饲料 青粗饲料”(含农副产品)的传统饲养模式。传统观念认为,青粗饲料有着价格低、品种多、来源广、费用低等优势,还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饲草资源,有着一举多得的好处,能降低饲料总成本。但是,也正是这种传统模式和观念,忽视了青粗饲料质量及其可控性和可操作性等,使得鸵鸟养殖陷入了“高成本、低效益”的怪圈…  相似文献   

18.
人类驯化鸵鸟,特别是集约化养殖鸵鸟的历史,较鸡、猪、牛和马属动物等短的多。因此,人类对鸵鸟疾病的认识,远不如其对他家养动物那样久远、深入和全面鸵鸟体型大,价值高,需要较大活动场地,单个鸵鸟场养殖规模有限,这种不同于其他养殖业的特殊情况,给鸵鸟疾病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对鸵鸟新城疫的研究,直到上一世纪80年代末才真正展开。  相似文献   

19.
鸵鸟新城疫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源新城疫(ND)强毒株F48E9和鸵鸟源新城疫强毒株O-XJ99-12,对不同免疫状态下2~4月龄鸵鸟进行动物试验。动物发病后经剖检、组织切片、病毒分离等方法证实:鸵鸟源和鸡源新域疫病毒(NDV)毒株,经静脉和黏膜感染非免疫鸵鸟,均可引起特征性的鸵鸟ND症状和病变,对鸡胚致病力强的NDV毒株,对非免疫鸵鸟的致病力也强;鸵鸟ND的免疫临界点,HI抗体效价最低为5log2。  相似文献   

20.
饲养鸵鸟起源于南非和澳大利亚,1882年引入美国,而我国1988年才有了鸵鸟饲养业,90年代后广东、辽宁、云南、山西等地已有了规模饲养场。鸵鸟肉质鲜美,其营养成分与牛肉相似,胆固醇含量低;其皮质优良,是一重要的制革原料,其羽毛也有一定的商用价值。一只12月龄的鸵鸟,一般能产约29~42公斤肉,1.2~1.5平方米皮革和约1.8公斤羽毛。 1 鸵鸟的特点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身长1.8米,头高2.6米,体重可达130公斤。鸵鸟品种主要有“红颈”、“马萨”、“非洲黑”和“美国”等。鸵鸟蛋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