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明确目标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水平,避免新的病原侵入猪群。内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控制猪场已有疾病的扩散,尽可能降低猪场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想实现生物安全目标,首先需要仔细区分"净"和"脏"的概念。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2.
猪场生物安全概念:为防止(阻断)外来病原体(病毒、细菌等)侵入猪场,阻断场内疾病扩散到场外,保证猪群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控措施,以及一切阻断病原和病原载体媒介接触猪只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或者是猪场内部病原微生物的扩散都会导致猪群发生疫病,如果猪场一旦成为病菌的理想场所,就不能避免疫病的出现。因此,要求猪只饲养场要根据本场的情况制定严谨的消毒方案,确保猪群生长状况良好,并且提供优秀的环境保证。1消毒药物的选择猪场在进行药物选择的时候,要了解本场的常见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然后挑选出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2种或者  相似文献   

4.
生物安全是指在生物体外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一切措施。这些措施能达到降低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几率、阻止疾病传播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可谓低投入、高产出、一举多得的举措。生物安全具体来讲,从猪场的选址、人员及车辆的管制、严格的免疫程序、优质的营养供给、重要疾病的净化、严格的环境控制、病死猪的处理、带病动物的  相似文献   

5.
养猪密集区蓝耳病的防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有的农场建在低密度养殖区,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阻止病原入侵和保持蓝耳病阴性.但是很多农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猪场之间距离很短,猪场周边的公路天天有装猪车经过,这很难让人看到使猪场远离疾病的希望.尤其是蓝耳病病毒,其传播距离可达几千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采取措施使猪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消毒是落实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严格规范地对进入猪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消毒,能有效降低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对栏舍及环境进行消毒,能阻止病原微生物在场内的扩散与蔓延,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就生产实践中规模猪场消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烈性传染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而建立科学、高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阻止或减少外部病原的引入(外部生物安全)及病原在养殖场内的传播(内部生物安全)。同时,科学的生物安全体系还有助于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减少药物和疫苗的使用量。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养猪业主要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时系统分析了美洲和欧洲国家生物安全措施在猪场应用的发展历程,以期为完善我国养猪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猪场的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安全为预防感染因子进入猪场生产中的每个阶段或场区或猪舍,控制疫病在猪场中传播,减少和清除疫病的发生等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它是一个畜群管理策略,通过它能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从现有环境中除去病原体,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流行、传播、扩散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猪场的疾病水平可由以下公式来表示:疾病水平=病原体剂量×毒力×应激/猪的抵抗力.健康猪群建立的三个核心关键点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止病原侵入猪场,减少猪场内流行病毒种类,降低已有病原的剂量;增强猪群的抵抗力,制定适合猪群的免疫程序,使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筛选适合的疫苗,并实时监测了解猪群现状;做好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保证猪群精准营养.本文结合国内外考察,阐述猪场生物安全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指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在场内传播和扩散,杜绝场内病原微生物向外传播和扩散,从而保障猪群整体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只有将猪场建设和管理中的微小细节、各类技术进行合理设计,才能建立稳固、高效的生物安全体系。这其中涉及到猪场地址的选择、猪场的建设及环境控制技术、疫病预警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病死猪的处理技术等,囊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几个关键性环节阐述在实际生产中有关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几点体会与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场内疫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安全体系是一个综合性控制疾病发生的体系,即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所有的有效安全措施的总称,也是目前比较经济的有效控制疫病的手段。外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水平,避免新的病原侵入猪群。内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控制猪场已有疾病的扩散,尽可能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进而从根本上减少依赖用疫苗和药物来实现预防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疾病被认为是改善动物生产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估4个欧盟国家猪生产中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水平,并描述生物安全水平与猪场以及生产特征之间的可能关联。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比利时、法国、德国和瑞典进行了232个一点式猪场的横断面研究,通过基于风险评分工具Biocheck.UGent~(TM)(www.biocheck.ugent.be)描述和量化每个猪场的生物安全状况。通过猪场管理系统以及与猪场主面谈获得猪场的生产和管理特征,并分析其与生物安全水平的相关性,通过设计的—个因果关系路径来研究其统计学关联。结果显示许多猪场的生物安全状况都有很大改善空间。4个国家之间在内部和外部生物安全水平上均有显着差异(P0.01)。外部生物安全(即采取所有措施以防止疾病引入猪群)评分结果为:德国最高,法国最低。内部生物安全(即采取所有措施防止畜群疾病传播出去)评分结果显示瑞典最高,比利时最低,差异较大。与内部生物安全评分相比,外部生物安全评分普遍较高。疫苗防控所针对的病原体数量与内部生物安全状况显著相关,提示对疾病传播风险应采取更全面的预防性方法。较高的外部生物安全水平与每头母猪每年断奶仔猪数量增加有关。此外,断奶日龄和至断奶时仔猪死亡率与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量高度相关。生物安全水平与对某些疾病临床症状治疗的估计频率(代表该疾病发病率)负相关,该结果与生物安全水平较高则动物越健康的假设一致。这些发现促进了猪场生物安全状况的改善,并有助于讨论通过减少抗生素需求量来保护动物健康的其他替代方法。预防胜于治疗!  相似文献   

13.
2018年8月开始,非洲猪瘟在我国快速多点发生,该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控制,各大公司和养殖户开始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升级改造。两年后我国大部分猪场的成功复产,全国生猪出栏量的大幅提升,证明了生物安全措施巨大效力;同时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下创新了精准剔除、快速复产等操作,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安全措施的有效作用。文章主要介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入口(大门)和出口(后门)最为关键防线处的通道设计,方便所有的生物安全操作能够高效落实,切断病原轻易进出猪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国家猪肉生产生物安全手册根据澳大利亚生猪产业生物安全参考指南进行编写,是实现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该手册由紧急动物疫病反应协议支持(EADRA)。EADRA约束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和畜牧企业,共同应对突发的动物疫情。其中包含了当产业被突发疫病影响时的联合资助。该手册包含了能够指导猪场员工降低疾病进入猪场,扩散和进入其他生产体系的风险的信息和具体操作规程。通过执行这些生物安全措施,猪场能够应对潜在的疾病暴发,降低控制和净化疾病对猪场造成的损失。该手册可作为所有猪场的工具,尤其是雇用了大量员工的猪场或承包商,用于将生物安全要求转化为猪场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说明。我们对其公开发布的2013版进行了翻译和整理,主要包括常规生物安全规程和高级生物安全规程,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生物安全是指在生物体外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一切措施。生物安全对规模养猪场非常重要,能达到阻止疾病传播和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物安全的目的在于阻止养殖场引入病原。疾病的爆发对养殖场里的动物、员工及生产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阻止病原的引入是养殖场生产的重要部分,所有的来访者和员工都需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7.
猪场的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安全是指为预防感染因子进入猪场生产中的每个阶段或场区或猪舍,控制疫病在猪场中传播。减少和清除疫病的发生等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它是一个畜群管理策略。通过它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它从现有环境中除去病原体。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流行、传播、扩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生物安全为预防感染因子进入猪场生产中的每个阶段或场区或猪舍,控制疫病在猪场中传播,减少和清除疫病的发生等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它是一个畜群管理策略,通过它能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从现有环境中除去病原体,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流行、传播、扩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在我国流行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尽管很多科研团队都在致力于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但尚未有治疗措施和有效的疫苗来控制该病。因此现阶段“生物安全”是控制非洲猪瘟最为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文章总结出目前规模化猪场常见的感染风险有“人员流动、物品流动、车辆流动、水源流动、猪群流动”(即“五流”),并提出严格控制“五流”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即“五流”生物安全防控),以减少外界病原与猪只的接触,稀释病原浓度,降低病原载量,最大程度地降低规模化养猪场感染疾病的风险。为当前规模化猪场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邓启伟 《猪业科学》2020,37(7):118-119
产房生物安全是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内部生物安全的核心在于重视并做好产床局部生物安全。降低人员和物资进出产床的频率,可有效提高产床的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病原微生物进入产床以及在产床扩散的情况。严格控制和减少物资与人员进出产床的次数,可有效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在产房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