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为我国生鲜乳全产业链中致病微生物认知、防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生鲜乳不同生产模式,提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致病微生物消减措施:养殖环节要加强饲料、牛舍和牛体的微生物控制;挤奶环节加强挤奶工具、挤奶员工、和药浴时的微生物控制;贮运环节要加强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这些针对性防控策略建议,将促进相关方及时跟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乳制品消费风险。  相似文献   

2.
冯疆蓉  李春杰 《草业科学》2016,33(9):1875-1892
近年来乳制品质量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乳制品供应链最上游的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是乳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其可能含有的乳源性病原体和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和安全。本文综述了生鲜乳中有害微生物的来源、生鲜乳种类和冷藏、巴氏杀菌对有害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主要致病菌的发生、危害和研究现状,以期为监督管理乳制品生产、加工和食物安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鲜乳作为乳制品生产的基本原料,其质量和安全控制尤为重要。芽孢杆菌对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造成一定隐患。文章综合分析了嗜冷与嗜热芽孢杆菌对生鲜乳的危害及可能作用机制,总结了芽孢杆菌污染生鲜乳的关键源头,探讨了生鲜乳中芽孢杆菌的防控措施。本文对有效控制生鲜乳中的芽孢杆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全面提升生鲜乳品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1生鲜乳中危害因子与质量安全防范措施1.1生鲜乳中的风险危害因子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问题的制约因素较多,从当前来看,生鲜乳中的风险危害因子主要包括非法违禁添加物、兽药残留、细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有害重金属残留。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我国食品卫生部门相继发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均涉及到乳及乳制品中的非法违禁添加物、兽药残留、细菌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本文提出保证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是基础.本文还介绍了生鲜乳中易出现的风险物质,论述了生鲜乳生产环节和收购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以及应如何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9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6号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条例所称的乳品是指生鲜乳和乳制品,由此可见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国家大事,而乳制品质量安全又取决于生鲜乳的质量安全,只有好的安全的原料乳,才能生产出好的安全的产品,怎样才能把好生鲜乳质量关,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浅谈生鲜乳质量验收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及乳制品在国人膳食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其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黄曲霉毒素是一组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因其毒性强、分布广、危害大,一直都是生鲜乳质量安全重点关注的风险因子。饲料为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主要来源,因而控制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对饲料原料进行严格防控。本文介绍了饲料黄曲霉毒素的生成代谢、污染现状,并总结了其脱毒方法的最新进展,旨在为实际生产中对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乳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乳品安全倍受人们关注,生鲜乳作为乳与乳制品加工的原料,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本文从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实践,提出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思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近些年来,相关政府机构做了大量工作改造收奶站,以质论价,严厉打击掺假使假,使鲜奶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鲜奶掺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鲜奶的营养品质,也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如何提高原料奶的质量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生鲜乳是液体乳、乳粉和其他乳制品的源头,其质量好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以下是常见的生鲜乳快速检测技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晋  刘晶  宋子凰 《中国乳业》2011,(12):32-33
许多发达国家已将体细胞数(SCC)作为衡量生鲜乳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细胞数越低,生鲜乳质量越高;体细胞数越高,对生鲜乳的质量影响越大,并会对鲜奶的保质期和下游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的产量、质量、风味等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本文从体细胞数对生鲜乳质量控制方面的监督作用进行了分析,说明体细胞数对乳品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生鲜乳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生鲜乳质量安全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如果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没有保障,则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生鲜乳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生鲜乳的安全生产监管,对生鲜乳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督检测,只有采取科学严谨的安全生产监管措施,才能有效保证生鲜乳的质量安全。1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奶牛养殖逐步规模化,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各级奶业监管人员依法履职、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更好地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加快推进河南奶业振兴,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在郑州举办了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法规培训. 各地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日常监管工作负责人,省内各乳制品生产企业负责生鲜乳收购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操作使用的负责人,生鲜...  相似文献   

13.
生鲜乳收购是奶农和乳制品生产者的中间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务院10月9日公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生鲜乳收购市场准入制度。《条例》规定,开办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取得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许可,符合建设规划布局,有必要的设备设施,达到相应的技术条件和管理要求;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乳制品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乳品消费量持续增加,乳品质量安全关乎着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引起的乳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逐本求源地针对原料乳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风险评估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拟定的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指导方针,从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四方面综述了关于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国内外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通过国外成熟的定量风险评估案例,介绍关于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提出未来应加强构建肠毒素预测模型,较为系统的对原料乳从牧场到餐桌进行全程监控和风险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鲜乳是一种特殊性、初级性的畜产品,是牛奶制作的原材料,目前我国人群喜爱这一产品,认为其营养丰富,尤其是酸奶、营养奶深受年轻人欢迎。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下,早餐奶是学生每日的辅助性营养食品。然而,近些年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人们对生鲜乳制品的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存在诸多质疑,对于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治理存在诸多缺陷。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主要剖析我国生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原因,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曝光以来,国家出台了《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条例》对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乳制品生产、乳制品销售、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条件和标准,明确提出生鲜乳实行收购许可证制度,规定了生鲜乳收购主体,加大了对奶厅、奶站整治和取缔力度,奶畜养殖场(小区)将成为生鲜乳收购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奶业事关国计民生,质量安全是奶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国奶业振兴步伐加快,奶类产量和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但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发现不达标生鲜乳的处置规范缺失,有二次流入市场的风险隐患.为进一步保障乳品质量安全,落实信息化、无盲点监管,笔者跟踪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河北省内20余家乳制品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消费升级与生产工艺的优化升级,我国以杀菌乳、酸牛乳、配方乳等为代表的液态奶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与此同时,对源头生鲜乳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亟待规范生乳生产技术、生乳分级,从源头把控乳制品的安全,以确保生鲜乳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行业动态     
国务院明确规定生鲜乳收购市场将实行准入制生鲜乳收购是奶农和乳制品生产者的中间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务院10月9日公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生鲜乳收购  相似文献   

20.
生鲜乳收购是奶农和乳制品生产者的中间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务院2008年10月9日公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生鲜乳收购市场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