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84年12月至1985年11月,我组在“黄淮海”二元杂交商品瘦肉猪试验基础上,开展了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育肥试验,以求进一步提高瘦肉率、日增重和料重比,筛选出最佳三元杂交组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在新沂、雎宁和铜山等县种猪场进行,组配成大×杜淮、汉×杜淮、长×杜淮、杜×长淮、汉×长淮、杜×大淮、汉×大淮和长×汉淮等8个三元杂交试验组合,长×淮、杜×淮两个二元杂交组合作对照。从每组合所产仔猪中选4~6头,共58头进行育肥试验。  相似文献   

2.
焦鑫 《饲料博览》2004,(8):51-51
1选养瘦型猪种或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外向型猪场以饲养外国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汉普夏猪种进行杜×长大汉×长大三元杂交,其后代虽然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但日增重高,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60%以上。产品出口可获得较好的价格和利润。内销商品肉猪可根据各地实际进行瘦肉型新品种(或品系)的育种工作,培育瘦肉型品种或品系用于商品生产。更多的宜选择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和肉质好的外国良种瘦肉型公猪作父本,以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和肉质好的我国地方猪种(或培育品种)作母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瘦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择巴×丫、桂×丫、大×丫、长×丫4个二元杂交组合及杜×巴丫、巴×杜丫2个三元杂交组合商品猪各20头,对其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巴丫的肥育性能和胴体性能优于巴×杜丫,巴×丫和杜×丫优于大×丫和长×丫,三元杂交组合杜×巴丫和二元杂交组合杜丫、巴丫的肥育性能和胴体性能更为理想,且肉质性能优良,其滴水损失、pH值、OPTO值、LF值均在优质范围内,肌内脂肪含量适中,是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于2000年提出的集约化饲养瘦肉型商品猪饲养标准的实用性和应用该标准配制饲粮能够达到的生产性能,选广东省4家典型集约化养猪场进行生产验证试验,试验共用400头犤杜×(长×大)犦三元杂交早期断奶仔猪,饲粮分3~8、8~20、20~50及50~90kg4个体重阶段,测定采食量、日增重及料重比。结果表明,在以上4个体重阶段,采食量分别为196.5、723.3、1465.5和2329.0g/d;日增重分别为152.3、432.8、628.5、749.5g/d;料重比分别为1.28、1.68、2.33、3.12。试验全期采食量及日增重分别为1474.0和575.0g/d,料重比2.57,全期饲养天数145.3天,达上市体重约160日龄;除3~8kg体重阶段采食量及日增重偏低外,其它阶段生产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1.饲养良种每头瘦肉型猪出栏时所获的经济效益比非瘦肉型猪高约50元。二元、三元杂交猪具有杂种优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可选择三元杂交猪,即杜×大×长或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若要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改善肉质,也可选择本地品种,与辽宁黑猪杂交,获得杜×大×本、杜×长×本三元杂交育肥猪。2.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农户在生产中使用的浓缩料均从企业购买,在饲料配方上无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不同三元杂交猪肥育效果及肉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杜洛克、A系作三元杂交终端父本,分别与 (长白×大约克)、(大约克×长白),(B系×C系)、(大约克×C系)作母本杂交产生的8个杂交组合的仔猪为试验材料,对其安排活质量20~90 kg的肥育试验,并进行屠宰测定和胴体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全期日增质量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最高(为704 g),显著的高于杜洛克×(B系×C系)、A系×(长白×大约克)、A系×(B系×C系),同时与A系×(大约克×C系)有极显著的差异;从表现值看,料肉比最小的组合为A系×(长白×大约克)。通过对肥育性能较好的几个组合的肉质比较,初步确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大约克×C系)为较理想的三元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硒源对仔猪组织硒沉积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将32头体重15 kg左右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均分成4组,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硒,3个补硒组分别添加富硒益生菌、富硒酵母、亚硒酸钠,其剂量以硒计,均为0.3 mg.kg-1。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结束时,3个补硒组的肌肉、肾、肝中硒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富硒益生菌组和富硒酵母组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2)在30和60 d时,3个补硒组血液中GSH-Px活性、SOD酶活性、全血硒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富硒益生菌能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12~1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哺乳仔猪108头,根据窝别、仔猪日龄等参数进行搭配性将仔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用教槽料Ⅰ、Ⅱ、Ⅲ和Ⅳ分别对1、2、3和4组仔猪进行饲喂试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教槽料Ⅳ最好,教槽料Ⅲ次之。  相似文献   

9.
名优产品     
瘦肉型猪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是世界分布最广的瘦肉型猪代表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色好、产仔多、适应性强的优良特点。大约克夏猪通常利用的杂交方式是杜×长×大或杜×大×长,即用长白公(母)猪与大约克夏母(公)猪交配生产,杂一代母猪再用杜洛克公猪(终端父本)杂交生产商品猪,这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好的配合。我国用大约克夏猪作父本与本地猪进行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效果也很好。可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饲养,较适宜集约化养猪场、规模猪场。大约克夏猪部分个体肢蹄不够结实,容易发生蹄病,…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甘肃省瘦肉商品猪生产确定最佳配套模式,是在过去两年五批试对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和甘肃白猪杂交效果研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肯定了杜甘、汉×甘组合之后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试验。用包括亲本在内的十五个组合90头试猪,调于同一场所进行的对比性研究。试验结果证明,以甘肃白猪为母本,杜洛克和汉普夏为父进行二元杂交,生产杜×甘F_1和汉×甘F_1代猪,日增重可达718克和761克,瘦肉率为57.53和57.39%,达到了国内三元杂交的水平。所以,甘肃白猪、杜洛克和汉普夏是甘肃瘦肉商猪生产的主要亲本,杜×甘、汉×甘组合是配套体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用两个组合60头三元杂交猪做了两批饲养试验,以考察各组合胴体品质,饲料报酬及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丹系长白×约克·本地,丹系长白×长白·本地从体重20公斤左右开始,育肥113天,分别达到93.60±5.30,90.45±5.08公斤;日增重645.13±23.6、611.11±40.7克;瘦肉率为54.28±1.78、58.92±3.05;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47公斤、3.54公斤;耗青饲料3.96公斤、3.72公斤。实验结果认为用本地猪作母本,长白、约克作第一轮杂交父本,丹系长白作终端杂交父本的三元杂交猪,在适宜的饲养条件下,胴体性状指标均达到农业部对杂交商品猪相关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高产仔瘦肉型配套系不同杂交组合生长肥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营养水平,大白♂×汉梅♀的生产成绩优于大白♂×长汉梅♀(P<0.01)。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营养水平,试验全期大白♂×汉梅♀以中营养水平饲粮生产成绩最好,其次是高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而大白♂×长汉梅♀在同样三种营养水平下,试验全期其排忧顺序为高营养水平、中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屠宰性状,各组合间无差异(P>0.05),并均表现良好肉质;饲粮类型对各组合杂交猪内脏器官的影响变化不明显(P>0.05),对胴体瘦肉率略有影响,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准确评估,并分析不同杂交组合、性别对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同一批次杜洛克三元杂交猪203头,其中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118头,包含50头阉公猪和68头母猪;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85头,包含57头阉公猪和28头母猪。统一饲养至(110±5)kg,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其宰前活体质量、胴体净质量、眼肌面积、背膘厚、眼肌厚度等胴体性状指标和肉色、大理石纹、PSE(Pale,soft,exudative)值、电导率等肉质性状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除瘦肉率以外的胴体性状均极显著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1),且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肉色主观评分、电导率、a*值也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PSE值、剪切力均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就性别而言,阉公猪较母猪具有更高的背膘(P0.01)和更低的瘦肉率(P0.05);此外,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母猪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L*值(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阉公猪的大理石纹则显著高于母猪、且眼肌面积更小(P0.05)。【结论】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整体上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部分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就性别而言,上述2种群体母猪的胴体性状整体优于阉公猪。  相似文献   

14.
乐平猪与外来瘦肉型猪杂交试验,设有二元组合3个、三元组合6个、亲本对照组5个,试猪206窝,1993头,猪宰测定189头。日粮营养水平母猪料每公斤含有消化能1.9~2.8兆卡,粗蛋白质11%~14%;肥猪料分别为2.7~2.8兆卡和15%~16%;仔猪料亦为3兆卡和18%。经六年研究,已筛选出三个较优组合:大乐二元杂交组合,平均产仔11.08头,育成8.85头、窝重123.35公斤、日增重563.9克、料肉比3.35:1,胴体瘦肉率50.68%,肌肉粗蛋白19.04%;长大乐三元杂交组合依次为12.61头、9.72头、145.17公斤、548.2克、3.29:1,56.18%和19.84%;杜长乐三元杂交组合亦为12.73头、9.85头、131.09公斤、570克,3.41:1、60.06%和19.94%。这几个组合,已在赣东北地区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小麦亲本配合力的三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组6个亲本的60个三交后代,按照Ponnuuswamy和Das提出的模型,分析了这6个亲本在三交中的作为祖亲和作为亲本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仅不同品种一般配合力相差很多,即使同一品种,一般配合力在不同杂交顺序中表现也不一致。亲本的选择和杂交顺序的决定可根据各品种的不同类型一般配合力效应以及有关的配合力效应方差大小来进行。三交时,3个品种均应具有较高一般配合力效应。以单株产量为冽,品种2(Sallivan)作为国外品种适于做祖亲而品种4(绿七蛐)适于做亲本。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在三交中亲本选择和决定杂交顺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猪种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差异对肉品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和约克夏猪为研究对象 ,选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生长发育性状和对肉品加工过程有较大影响的几个胴体以及肉质性状为研究重点 ,结合种猪性能测定进行了 3品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约克夏猪的生长速度最快且背膘最薄 ,长白猪其次 ,杜洛克猪生长最慢 ,背膘最厚 ;3个品种的试验猪中都没有PSE肉产生 ,具有优良的肉质性状。杜洛克猪的肉质性状最好 ,其大理石纹评分 (3 6 2 5分 )和肌内脂肪含量 (3 5 6 % )均极显著地高于了长白猪 (1 786分和 1 16 4 % )和约克夏 (2 14 3分和 1 2 39% )。 3品种中杜洛克具有最高的屠宰率 (71 5 % )和脂肪率 (2 5 92 % ) ,约克夏具有最小的 3点平均背膘厚 (1 4 0 7cm)和最高的腿臀比 (34 33% ) ;长白猪的胴体瘦肉率 (6 5 96 % )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单交F2代、回交和三交F1代群体植株品质性状与亲本的相关性及杂种后代的分离与分布,结果表明:(1)在F2代,籽粒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与高亲值、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回交F1代,上述籽粒品质性状与轮回亲本也呈正相关。在三交F1代.上述各品质性状与第三亲本的正相关系数比较大,说明欲在后代中出现较多的品质性状比较好的个体,亲本的品质应比较好,在三交组合中,尤其应注意第三亲本的选择;(2)在回交F1代群体,各品质性状的分布偏向于回交系本,在三交群体中则偏向于第三亲本。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玉米品种木挺和孚尔拉母本单交种自交选育二环系,对所选育的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各代农艺性状观察表明,所有的自交系配合力和农艺性状基本一致。将自交系配成单、三交种与引进的单,三交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两者产量及农艺性状基本相同。为从理论上验证两个母本单交种的亲缘关系,对引进和自育的母本单交种进行同功酶测定,两者酶谱相同。通过以上分析,初步证明木挺、孚尔拉母本单交种亲本是由同一基本材料的不同系或姊妹系组成。  相似文献   

19.
 研究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两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20~35kg,中: 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肌肉水分显著地增加(P<0.01),相反,肌肉粗蛋白(P<0.05)、粗脂肪和肌内脂肪(P<0.01)显著地降低。杂交后代的系水率、保水率、肉色、嫩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大理石纹、熟肉率、滋味、多汁性和汤味显著下降(P<0.05)。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变化较为显著。杂交后显著地降低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分别降低了22.3%,22.8%和19.3%。肌纤维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杂交后显著地增加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P<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增加了22.5%,18.1%和18.9%。  相似文献   

20.
pGRF基因质粒对猪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猪生长激素释放因子(pGRF)基因质粒对猪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24头大白×长白二元杂交去势公猪(平均体质量17.25±0.62 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分别经臀部注射0、4、6和8 mg的pGRF基因质粒.结果表明:pGRF基因质粒对猪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同,注射pGRF基因质粒后1~8周效果好于9~15周且促生长效果与剂量有关.整个试验期以6 mg效果最佳,日增体质量(ADG)和耗料增重比(F/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02%(P<0.05)和降低7.64%(P<0.05).注射4和6 mg pGRF基因质粒能显著提高猪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P<0.05).在注射pGRF基因质粒105 d后,血液中血糖、血清尿素氮和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