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健 《干旱区研究》1998,15(2):60-65
本文研究了灰漠上和碱化灰漠土中小麦根际、非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变化。在灰漠上小麦根际上中,上述各酶活性均大于非根际上中的各酶活性;在磁化灰漠土中,根际的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大于非根际上中,脲酶活性变化则相反。本文还初步研究了小麦不同生育期报际和非根际上中过氧化氢酶、脲酸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碱化灰漠土中小麦根际氮,磷元素动态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碱化灰漠土中小麦根际土壤中氮、磷元素及其在不同生长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根际外土壤相比小麦根际微环境是一个变化活跃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种间不同的根部隔离处理对线辣椒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栽培的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高于单作栽培。与膜隔处理相比,网隔与无隔处理的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有提高,其中以网隔处理最高。各处理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但碱解氮含量表现为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网隔处理中尼龙网减缓了玉米根系对线辣椒根系营养的直接竞争,同时玉米根系根际效应使其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主要因子,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效磷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脲酶活性与有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种间不同的根部隔离处理对线辣椒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栽培的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高于单作栽培.与膜隔处理相比,网隔与无隔处理的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有提高,其中以网隔处理最高.各处理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但碱解氮含量表现为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网隔处理中尼龙网减缓了玉米根系对线辣椒根系营养的直接竞争,同时玉米根系根际效应使其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主要因子,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效磷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脲酶活性与有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几种灌木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五种典型灌木(小叶锦鸡儿、小红柳、差巴嘎蒿、达乌里胡枝子和冷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表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远高于非根际土壤,差异显著。五种灌木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为:差巴嘎蒿>小红柳>小叶锦鸡儿>冷蒿>达乌里胡枝子;真菌为:小叶锦鸡儿>小红柳>差巴嘎蒿>达乌里胡枝子>冷蒿。灌木根际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高于非根际,放线菌所占比例较低。五种灌木微生物根际效应R/S:小红柳>冷蒿>差巴嘎蒿>达乌里胡枝子>小叶锦鸡儿。根际效应R/S是比根际微生物数量更好的反映沙地灌木对根际微生物影响的指标,它从根际与非根际两方面综合对土壤进行评价,具有更深刻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物种类对根际土壤中丁草胺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除草剂丁草胺的降解。结果表明,棉花、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明显促进丁草胺的降解,15 mg/kg丁草胺的降解半衰期缩短26.6%~57.2%,这种促进作用与作物种类有关,玉米、小麦、水稻、棉花依次增强。50 mg/kg丁草胺的降解有所受抑制,但作物种植仍显示良好的促进作用。作物根际丁草胺降解菌的测定结果显示,根际土壤中丁草胺降解菌的数量大于非根际土壤,作物种植对丁草胺降解的促进作用源于根际丰富的降解菌。  相似文献   

7.
以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4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为指标,研究了冬油菜后茬作物油菜、胡麻、玉米和小麦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4种作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肥力差异较大。根际土壤的酶活性与理化性状均显著高于休闲对照,而非根际土壤只有脲酶、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等优于休闲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与理化性状之间相关性较大,它们都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将各土壤肥力分为3级,各处理肥力状况依次为:小麦根际(珔F=0.72)胡麻根际(珔F=0.61)油菜根际(珔F=0.56)玉米非根际(珔F=0.44)胡麻非根际(珔F=0.39)小麦非根际(珔F=0.38)玉米根际(珔F=0.37)油菜非根际(珔F=0.29)休闲CK(珔F=0.15)。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冬油菜不同后茬作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肥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干流胡杨和柽柳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干、英苏、喀尔达依等地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sp.)的根际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种植物之间,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不同。胡杨和柽柳的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大小次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②胡杨和柽柳根际微生物总数及各类群数量垂直变化规律为:在60~100 cm土层中呈现递减趋势,在100~160 cm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并达到峰值,然后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③胡杨和柽柳在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胡杨根际微生物总量为柽柳的2倍,胡杨的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是柽柳的2倍、8倍和2倍。④胡杨和柽柳的根系在不同的深度,根际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不同,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和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库布齐沙地柠条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布状况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条土壤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分布趋势均为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流沙,且以表层(0-10cm)最高,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柠条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贡献率分别为1.55%-4.73%,5.61%-13.39%,微生物量碳氮比为3.10-7.22;微生物量碳氮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考察了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和pH对海洋生防细菌多粘类芽胞杆菌L_1-9在黄瓜根表土壤中定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期黄瓜根表土壤中菌株L_1-9的16S r DNA拷贝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温度和pH对菌株L_1-9在黄瓜根表的定殖有显著影响(P0.01)。25℃定殖数量最高,为5.79×108拷贝/g土,是15℃时的3.4倍;添加有机肥20~40 g/kg土壤,可以促进菌株L_1-9在黄瓜根际定殖;pH 7时,菌株L_1-9在黄瓜根表土壤中的定殖数量最高。本研究为海洋生防菌L_1-9防治黄瓜土传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物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培养天数下,小麦、玉米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草酸、乙酸、柠檬酸、苹果酸4种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4种有机酸在小麦和玉米根际土壤中的含量均大于其非根际土壤。在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草酸含量最高,柠檬酸含量最低,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草酸平均含量分别达到6.78mg/kg、4.09mg/kg;柠檬酸平均含量仅为1.80mg/kg、1.33mg/kg,4种有机酸在小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含量高低顺序依次是:草酸>乙酸>苹果酸>柠檬酸。而在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苹果酸含量最高,乙酸次之,草酸含量最低,草酸最低含量仅为0.01mg/kg。4种有机酸在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含量高低顺序依次是:苹果酸>乙酸>柠檬酸>草酸。此外,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小麦和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4种有机酸的含量动态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花棒林内,对不同林龄(5a、10a、20a)、不同深度的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明显差异:在数量方面细菌占绝对优势(52.92%),放线菌次之(33.33%),真菌最少(13.75%)。在种类方面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大于非根际。不同深度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化为:细菌为0~10cm>20~30cm>10~20cm>30~40cm;真菌为0~10cm>10~20cm>20~30cm>30~40cm;放线菌为0~10cm>30~40cm>10~20cm>20~30cm。随着林龄的增加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放线菌表现为5a和10a大致相当,20a最少。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刺五加根际效应和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跳虫的影响,于2019年6-8月在中国科学院辽河源农业生态研究与示范基地调查刺五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跳虫总属数、个体数、功能性状参数以及群落特征参数,同时利用Pearson分析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刺五加根系分泌物和土壤环境因子对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8月在根际土壤中捕获棘?属跳虫176头,所占比例为34.37%,为优势属,捕获钩圆?属、球角?属、长脚?属、德?属跳虫分别为26、37、32和31头,所占比例分别为5.08%、7.23%、6.25%和6.05%,均为常见属;在非根际土壤中,捕获棘?属跳虫91头,所占比例为17.77%,为优势属,捕获钩圆?属、球角?属、长脚?属、德?属跳虫分别为28、33、19和39头,所占比例分别为5.47%、6.45%、3.71%和7.62%,均为常见属;6月,刺五加根际土壤的跳虫总属数、个体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50、14.92和0.72,非根际土壤的跳虫总属数、个体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83、8.83和0.87,与根际土壤的差异显著;根际土壤跳虫的体宽、体长、触角与体长的比值、栖息环境功能性状值分别为0.73 mm、4.4 mm、0.19和0.18,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跳虫的0.79 mm、5.58 mm、0.32和0.40;根际土壤pH与土壤跳虫群落的总属数、个体数呈正相关,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非根际土壤pH与土壤跳虫的个体数呈正相关;德?属、球角?属跳虫与土壤丁香酸含量、水杨酸含量、没食子酸含量呈负相关,长?属跳虫与土壤丁香酸含量、水杨酸含量和没食子酸含量呈正相关,棘?属和钩圆?属跳虫与土壤丁香酸含量呈负相关。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和刺五加根际效应对土壤跳虫群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黄连根腐病发生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健康和染病黄连的根茎、叶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组成和差异。结果显示,黄连根茎、叶片和根际土壤样品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丰富,根茎内生菌次之。在所有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较于健康黄连组样品,染病黄连根际土壤、根茎和叶片样品中多个菌属细菌相对丰度发生显著改变,如Vibrioni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表明可能与黄连根腐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此外,RDA分析表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全噬菌属Holophag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与黄连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氮、pH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的健康和染病黄连根际、叶片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综合分析黄连根腐病的成因和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接种根瘤菌对豌豆根际细菌数量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根箱法对豌豆接种根瘤菌,用尼龙筛网将根系及离根不同水平距离的土壤分层隔开,研究豌豆根际细菌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 接种匹配性好的根瘤菌剂可以提高土壤中根际细菌数量与豌豆产量,接种ACCC16103根瘤菌豌豆单株产量相对不接种提高30.6%,根际细菌数量增加了117.5%,而接种ACCC16101,豌豆单株产量下降6.8%,根际细菌数量在盛花期和结荚期低于不接种,仅成熟期高于不接种.(2)根际细菌数量表现明显的根面聚集现象.(3) 盛花期豌豆根际细菌数量是决定豌豆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豌豆的产量与结荚期根际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8),与盛花期根际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5),与成熟期根际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414),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具有较强耐旱抗寒特性,在维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其生态适应及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研究了甘肃白银荒漠草原区骆驼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并与周边土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骆驼蓬根际土壤主要优势细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3.9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5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0.19%。周边荒漠草原土壤主要优势细菌群为放线菌门55.05%、变形菌门21.11%、酸杆菌门6.07%。可培养细菌类群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其中根际土壤分离的优势菌为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23.53%、芽孢杆菌属(Bacillus)23.5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7.65%,周边土壤可培养细菌的优势种群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37.50%、芽孢杆菌属18.75%、假单胞菌属12.50%。骆驼蓬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周边土壤有显著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研究结果对了解荒漠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揭示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根际土壤物质循环转化作用,筛选促生长有益微生物,为加强荒漠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具有较强耐旱抗寒特性,在维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其生态适应及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研究了甘肃白银荒漠草原区骆驼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并与周边土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骆驼蓬根际土壤主要优势细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3.9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5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0.19%。周边荒漠草原土壤主要优势细菌群为放线菌门55.05%、变形菌门21.11%、酸杆菌门6.07%。可培养细菌类群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其中根际土壤分离的优势菌为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23.53%、芽孢杆菌属(Bacillus)23.5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7.65%,周边土壤可培养细菌的优势种群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37.50%、芽孢杆菌属18.75%、假单胞菌属12.50%。骆驼蓬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周边土壤有显著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研究结果对了解荒漠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揭示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根际土壤物质循环转化作用,筛选促生长有益微生物,为加强荒漠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两基因型玉米根际有效态N及其两种相关酶活性和细菌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白单9苗期外,干旱胁迫增加了玉米根际NH4 -N的含量,增加幅度为白单31>白单9;NO3--N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比较小.干旱胁迫增加了玉米苗期根际蛋白酶的活性,减少了拔节期和抽雄~开花期的活性;脲酶活性受干旱胁迫的影响随基因型和生育时期而发生变化.干旱胁迫减弱了玉米氨化细菌的根际效应,与对照根际氨化细菌数量相比,白单31在苗期和拔节期根际氨化细菌数量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抽雄~开花期达显著水平;根际硝化细菌数量在干旱胁迫下有所增加.干旱胁迫改变了玉米根际NH4 -N和NO3--N与蛋白酶、脲酶、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根系微生物组在宿主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以及病害抵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小麦根系微生物组变化与黄花叶病发生的关联机制,进而寻求小麦黄花叶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采集了健康(H)、中度发病(M)和重度发病(S)小麦根系样品,研究了不同发病程度下小麦根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环境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小麦根内细菌群落丰富度呈下降趋势。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发病程度之间显著分异,且与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有关。其中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根瘤菌属(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人藤黄色杆菌属(Luteibacter)在发病小麦根内富集,其相对丰度与根际土壤中硝态氮(NO3--N)、有效磷(AP)、有机碳(SOC)、全磷(TP)、全钾(TK)、植物体内碳(P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根际土壤中铵态氮(NH4+-N)、镁(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泛菌属(Pantoea)在健康小麦根内富集,其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20.
 对抗、感黄萎病6个棉花品种的根际线虫、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苗期和现蕾期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直接观察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根际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根际线虫数量负相关;与根际细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