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的时空变异性特征及差异,本研究于2020年7—9月以荒漠草原建群物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照(无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等不同载畜率下的短花针茅出现频率、种群多度、相对多度及其时空变异性,并运用地质统计学软件进行平面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大,短花针茅种群多度增加(P<0.05),但群落总多度随载畜率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9月时,与对照相比,放牧造成短花针茅种群变异性显著降低(P<0.05),但不同月份间短花针茅种群变异性无显著差异;通过对7月与9月的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进行平面模拟发现,在9月时,与对照相比,放牧造成短花针茅种群分布相对均匀,使得其种群变异性降低。综上,在长期放牧过程中,短花针茅种群趋向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 4个放牧强度,载畜率分别为每公顷每半年0、0.93、1.82和2.71个羊单位,结合变异分析和多重分形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存在多重分形特征;伴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轻度放牧除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复杂性降低:生态位宽度几乎没有变化,空间分布由聚集状态转为均匀状态,个体间的竞争强度增大;轻度放牧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最为复杂:生态位宽度降低,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最明显,个体间的竞争强度最小。无论放牧强度如何变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在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空间分布的整体特征是以大概率子集空间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载畜率分别为每公顷每半年0、0.93、1.82和2.71个羊单位,结合变异分析和多重分形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存在多重分形特征;伴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轻度放牧除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复杂性降低:生态位宽度几乎没有变化,空间分布由聚集状态转为均匀状态,个体间的竞争强度增大;轻度放牧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最为复杂:生态位宽度降低,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最明显,个体间的竞争强度最小.无论放牧强度如何变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在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空间分布的整体特征是以大概率子集空间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建群种空间异质性在不同载畜率下的变化特点和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短花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半方差函数、分形维数和克里格差值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如下: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异质性随载畜率的增大呈增大趋势。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处理区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但表现结果的影响过程存在差异;中度放牧(MG)处理区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除结构性因素占主导地位外,放牧家畜的随机性牧食行为也占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5.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的盖度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无芒隐子草盖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栉叶蒿盖度在7月份、8月份分别以中度放牧区和轻度放牧区最大;短花针茅、冷蒿、阿氏旋花、细叶葱、木地肤随载畜率增大高度下降明显,猪毛菜高度在四个载畜率下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植物群落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重度放牧与不放牧、轻度放牧有显著差异;随着载畜率的增大,建群种、优势种地位改变不明显,但一年生的猪毛菜重要值增大,在重度放牧区达到最大并占据优势地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轻度放牧区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不放牧,且不放牧与轻度放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种群的表型功能性状(株高、单株重、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元素类功能性状(叶片N含量、叶片C含量、叶片C/N)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短花针茅种群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短花针茅种群表型功能性状指标逐渐降低,重度放牧显著低于对照(P0.05);载畜率对短花针茅种群叶片C、N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中度放牧区C/N显著低于轻度放牧(P0.05);可塑性指数PI值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变大;叶面积是短花针茅响应放牧干扰最显著的指示性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不同载畜率(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放牧样地,通过群落调查探讨建群种短花针茅、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以及主要伴生种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随载畜率增加而降低,在HG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载畜率下,4种植物均为聚集分布的格局;随载畜率的增加,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的聚集强度降低,生态位变宽,冷蒿和银灰旋花的聚集强度提高,生态位变窄;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随载畜率的增加而增加,二者的种间竞争作用加强,而冷蒿和银灰旋花之间或二者与短花针茅或无芒隐子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均降低。综上,放牧改变了4种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和生态位,随载畜率增加,群落中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冷蒿和银灰旋花在群落中的地位减弱。  相似文献   

8.
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测定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下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总盖度、密度、高度和总生物量,旨在掌握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小叶锦鸡儿灌丛密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11)。这说明中度放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叶锦鸡儿的繁殖。灌丛盖度、高度和总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放牧对灌木种群有明显的负作用。综合考虑小叶锦鸡儿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生产力,在荒漠草原上适宜的载畜率应为中度放牧。  相似文献   

9.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连续放牧14a的随机区组试验平台上,设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0(对照CK)、0.91羊单位/hm~2·半年(轻度放牧LG)、1.82羊单位/hm~2·半年(中度放牧MG)和2.71羊单位/hm~2·半年(重度放牧HG),研究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及根、茎基中贮藏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度放牧下短花针茅茎基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分蘖数显著增多;分蘖数与茎基粗蛋白质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2=0.17,P0.001);各处理下,短花针茅茎基贮藏养分含量均高于根系。短花针茅于茎基中贮藏较多粗蛋白质,促进分蘖,减少过度放牧伤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设计4个载畜率(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放牧试验。于2018至2020年分物种调查各处理高度、盖度、密度并计算重要值,探究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各功能群特征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重度放牧降低了所有功能群高度; 2)中度放牧显著增加了一、二年生草本的盖度、密度及重要值; 3)所有放牧处理均降低灌木、半灌木高度、盖度、密度及重要值; 4)多年生根茎型禾草通过增加密度提高重度放牧处理下的重要值。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测定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的表型特征,包括株高、基丛径、地上生物量、分蘖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短花针茅的株高不受株丛大小调控但分蘖数量随株丛的增大而显著增加。放牧能够调控植物表型特征的可塑性,可塑性指数越高受放牧强度的影响越大。地上生物量和分蘖数较株高和株丛径更易受放牧强度干扰。短花针茅高度表型,中、小株丛的可塑性较大株丛更强;短花针茅分蘖表型,大株丛的可塑性较中、小株丛更强。重度放牧使小株丛在分蘖表型上的可塑性大大提高,但重牧下短花针茅高度表型可塑性差异消失,说明重度放牧导致短花针茅矮化已经达到可以消除自身高度差异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载畜率样地(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的土壤水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半变异函数及空间插值分析,旨在研究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随载畜率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各处理的变异系数(CV)在7.29%~9.79%,均呈弱变异性。2)半变异函数分析显示各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均呈指数模型,不放牧的结构比为74.4%,属于中等程度变异。轻度、中度、重度放牧处理的结构比分别为94.4%、91.2%和96.0%,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3)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对各样地的未知采样点进行插值分析,发现重度放牧处理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大,不放牧处理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最低。所以,载畜率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载畜率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响应和绵羊的体重变化,目的是确定大针茅草原的适宜家畜载畜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载畜率植物群落结构保存较好,获得了最大的绵羊增重;重度放牧虽然获得了较大的绵羊体重增量,但对植物群落结构的破坏也较大,表现为群落中一年生植物和杂类草增多,牧草高度降低,盖度减小,产量下降,说明大针茅草原对放牧干扰的耐受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地植物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放牧(对照区,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处理,分析丛生类禾草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度逐渐增大.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在CK处理下最为复杂,随放牧强度增加,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复杂程度增加,但均小于CK处理.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均匀度在LG和MG处理下较大.CK处理下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主要由母株株丛繁殖能力、扩散能力和群落中种群竞争决定,HG处理下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由放牧家畜选择性采食、随机游走践踏和种群本身的耐受能力决定.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放牧(对照区, 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 4个放牧强度处理,分析丛生类禾草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度逐渐增大。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在CK处理下最为复杂,随放牧强度增加,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复杂程度增加,但均小于CK处理。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均匀度在LG和MG处理下较大。CK处理下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主要由母株株丛繁殖能力、扩散能力和群落中种群竞争决定,HG处理下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由放牧家畜选择性采食、随机游走践踏和种群本身的耐受能力决定。  相似文献   

16.
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半方差函数和克里克插值法,分析了不同载畜率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以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对照区土壤有机碳最高,轻度和中度放牧区次之,重度放牧区最小;随着载畜率的增加,有机碳的最大空间变异程度降低。对照和轻度放牧区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中度和重度放牧区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载畜率处理下,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对照轻度中度重度放牧区;对照区、轻度放牧区斑块镶嵌明显,具有小尺度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退化梯度克氏针茅种群形态及等位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韩冰  赵萌莉  珊丹 《草业科学》2004,21(12):78-83
通过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l退化系列种群分析表明,形态变异随退化程度而异.营养枝和生殖枝长度随退化的加重变短,中、小株丛减少,生殖分配减少,生殖枝数量减少.重度退化种群,植株小型化明显.等位酶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均在100%;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是2.25,有效等位基因数(Ae)和遗传多样度指数(He)在种群内的分布规律是中度退化种群》重度退化种群》无退化种群》轻度退化种群,当放牧压力达到一个阈值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克氏针茅种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236 4,退化系列克氏针茅种群间出现一定的分化.克氏针茅退化种群,生产力衰退明显但遗传多样性并未丧失,反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遗传结构适应环境(放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从火烧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种群的影响着手,用控制火烧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火烧处理对大针茅种群的生态效应即火烧可以明显地降低大针茅的生长高度,减少其地上生物量,而其密度值的升高则是由于火烧导致大针茅的植丛分裂、增加了其小丛数量所造成的结果,这与其单丛干重的降低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火烧对大针茅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草原是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地带广泛分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大针茅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氮素是半干旱草原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氮素的添加有利于退化草原的恢复,但在氮素影响下草原植物根系特征变化的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分别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进行氮素添加实验(0,30,50,80 g/m2),研究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中大针茅根系特征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重度退化草地中,氮素的添加显著促进了大针茅的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生长,根系长度、面积、体积、深度以及地上高度均随氮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根系长度、面积、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深度与地上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轻度退化草地中大针茅根系特征对氮素添加的响应不显著。比较2个样地,在无氮素添加的条件下,重度退化草地中大针茅的根系直径显著低于轻度退化草地;在高氮素(80 g/m2)添加条件下,重度退化草地中的大针茅根系长度、面积、体积、地上高度与根系深度显著高于轻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中土壤氮素的增加,促使大针茅根系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长度扩大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正>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的盖度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无芒隐子草盖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栉叶蒿盖度在7月份、8月份分别以中度放牧区和轻度放牧区最大;短花针茅、冷蒿、阿氏旋花、细叶葱、木地肤随载畜率增大高度下降明显,猪毛菜高度在四个载畜率下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植物群落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重度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