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食用菌》2015,(6)
以木蹄层孔菌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及生长势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蹄层孔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g/m L K+,400μg/m L Na+,0.6μg/L吲哚乙酸,0.6μg/L和0.4μ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1μg/L和0.4μg/L的赤霉素对木蹄层孔菌菌丝生长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木蹄层孔菌菌丝体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液体发酵黑盖木层孔菌菌丝体产量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影响菌丝体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玉米粉、麸皮和VB1。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黑盖木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分中玉米粉为65 g/L、麸皮为49.31 g/L、VB1为214.61μg/L时,菌丝体产量预测值为10.75 g/L,最佳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11.16 g/L,预测值与验证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裂蹄针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发酵菌丝体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发酵菌丝体对肝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建立荷瘤Hep G-2裸鼠模型,检测不同剂量裂蹄针层孔菌发酵菌丝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MTT法观察结果显示,裂蹄针层孔菌发酵菌丝体可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960 mg·L~(-1))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最佳抑制时间为24 h;裂蹄针层孔菌发酵菌丝体中剂量(500 mg/kg·d)、高剂量(1 000 mg/kg·d)对荷瘤Hep G-2裸鼠有显著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40.42%、35.06%。裂蹄针层孔菌发酵菌丝体对人肝癌Hep G-2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菌丝生长速度和麦角甾醇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fescens)固体发酵培养基,用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培养,测定期间菌质干重及麦角甾醇含量,判定发酵终点。结果表明:赭鳞蘑菇最优固体发酵培养基为50 g玉米糁添加50 mL含35 g/L白砂糖和80 g/L麸皮(煮汁)的营养液,最佳发酵终点为培养40 d,此时菌质干重为91.45 g,麦角甾醇总量为31.426 mg。  相似文献   

5.
选用H22荷瘤小鼠对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和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发酵产物进行抗肿瘤体内试验,测定其对H22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含量和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木层孔菌和瓦尼木层孔菌发酵产物高、低剂量组(1 000 mg/kg、 500 mg/kg)均对肿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瓦尼木层孔菌发酵产物低剂量组(500 mg/kg)抑瘤效果最佳,其抑瘤率为58.7%.火木层孔菌和瓦尼木层孔菌发酵产物高、低剂量组均可提高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的含量、延长小鼠的生存期,但是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层卧孔菌深层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层卧孔菌[Fomitiporia punctata(Fr.)Murr.]的菌种分离、培养基配方.探索了培养条件,并投入中试规模的批量生产.层卧孔菌最适培养基为麦麸-蔗糖-酵母粉.中试生产温度控制在28±2℃,最适pH为5.5~6.0,最佳接种量为15%~20%.通气量为1:0.5(v/■v/min).培养80h左右.即可得到层卧孔菌菌丝体培养物.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液体母种制备培养基碳氮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对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中碳氮营养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酵母膏4 g/L,KH2PO42 g/L,MgSO41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5,25℃培养6 d.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液体菌种的栽培袋的发菌时间平均比接种固体菌种缩短17 d.  相似文献   

8.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总糖含量为指标,对影响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深层培养的3个工艺条件(摇瓶的装液量、接种量、转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50 mL/250 mL、接种量20%、转速160 r/min,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为1.10 g/100 mL,总糖含量为77.6 mg/g.  相似文献   

9.
一株木薯渣野生型草菇菌株菌丝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从木薯渣发酵堆上分离的野生型草菇菌株V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因子、培养条件及木薯渣含量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型草菇V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盐为MgSO4·7H2O,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最适初始pH值范围为6.0~8.0;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4.0g/L,蔗糖10.0g/L,MgSO4·7H2O0.40g/L,马铃薯200.0g/L;利用木薯渣作为主料培养草菇菌丝选用50%~70%木薯渣含量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培养基的成分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葡萄糖、麦芽糖、玉米粉、豆饼粉、酵母膏、麸皮和蛋白胨有利于桑黄的生长。桑黄适宜生长的葡萄糖浓度15~30g/L,蛋白胨浓度15~25g/L。进一步的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桑黄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g/L)为:葡萄糖10,玉米粉20,麸皮10,豆饼粉5,此培养条件下桑黄摇瓶发酵菌体生物量为(21.66±0.5)g/L。  相似文献   

11.
对卫星灵芝2号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豆饼粉1.5%,酵母膏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VB11片/L,pH6.0。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发酵周期48h、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摇床转速180r/min,温度29℃,初始pH6.0。发酵条件优化后,菌丝体干重可达1.63g/100mL。  相似文献   

12.
棕色蘑菇菌丝液体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棕色蘑菇MC441为试材,从5种发酵培养基中选择出最适合棕色蘑菇菌丝生长的麸皮培养基作为初始发酵培养基,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该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为棕色蘑菇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为麸皮120g/L、葡萄糖15g/L、蛋白胨2.0g/L。在最适条件下,棕色蘑菇的菌丝量提高到17.39g/L。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摇瓶液体培养法,以菌丝干重、菌球密度、菌丝球回接平板萌发时间和菌球直径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和优化,以期筛选一种适合杏鲍菇生长的液体菌种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蛋白胨5g/L,黄豆饼粉60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0.5g/L,维生素B10.01g/L,该配方中菌丝量大、密度高、回接平板萌发时间短,且菌球直径适当。  相似文献   

14.
裂蹄木层孔菌菌丝培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研究了裂蹄木层孔菌菌丝培养方法。该菌菌丝体在大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从菌丝体中提取的粗多糖对动物进行的抗癌实验研究表明,该菌丝体粗多糖对小白鼠S-180及L1210的抑制率各达50%,505%。  相似文献   

15.
木蹄层孔菌菌丝体发酵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研究木蹄层孔菌菌丝体发酵过程中各动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总糖浓度及氨基态氮浓度逐渐降低;菌丝体产量及菌丝球密度在前期逐渐增加,后期稍有减少;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Y3=0.779/(1+3.304e^-0.197x)。发酵液pH值随时间变化呈逐渐降低趋势,发酵终点pH值达到1.50。目前为止木蹄层孔菌是蕈菌中产酸能力较强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6.
蒙古口蘑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株Q97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饼粉 30 g/L,蔗糖 50 g/L,K2HPO4 1 g/L,CaCO3 1 g/L,pH自然,最佳发酵周期为13 d.在上述条件下发酵,最大生物量达到30 g/L,胞外多糖量达到100 mg/L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雁北嗜蓝孢孔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其菌丝体在5种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并对筛选出的相对生长最佳培养基进行了配方浓度优化,以及确定雁北嗜蓝孢孔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以期筛选并优化雁北嗜蓝孢孔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及生长条件。结果表明:雁北嗜蓝孢孔菌采用沙棘木硫酸铵培养基菌丝日均长速最快,为0.41 cm;其满皿时间显著低于其它4种培养基,为28 d;且其菌丝萌发最快、色洁白,菌丝最浓密。优化配方为沙棘木木屑300 g、麦麸100 g、蔗糖20 g、硫酸铵1.0 g、琼脂20 g、水1 000 mL,该配方的长速最快,为0.443 cm·d~(-1);且菌丝边缘整齐,菌丝最浓密,满皿时间最低,为25 d。pH为6.5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为最适pH。该研究为雁北嗜蓝孢孔菌的人工驯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鲍氏层孔菌以固体培养基为基质的人工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出鲍氏层孔菌子实体人工培养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配方设计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找出适于鲍氏层孔菌生长的最佳氮源、碳源及木屑种类,以及3者的最佳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20,(4)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美味牛肝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确定了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 g/L,麦芽糖22 g/L,酵母膏14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铵2.7 g/L,硫酸亚铁67 mg/L,硫酸铜100μg/L。试验结果为液体培养美味牛肝菌菌丝培养基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7,(3)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深层发酵得胞外多糖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于灰树花发酵的碳源为马铃薯+葡萄糖,氮源为豆饼粉;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25 g/L,葡萄糖25 g/L,豆饼粉6 g/L,麸皮20 g/L(浸提液),KH_2PO_41 g/L,CaCl_21 g/L,MgSO_4 2 g/L,VB_10.2 g/L,pH 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