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为全面掌握东平湖与大汶河(35°30’~36°20’N,116°34’~117°2l’E)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季节变化,2019年3月、6月、9月和12月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西部的东平湖与大汶河10个站位点进行野外调查,选择有效指标分析评价水质优劣。结果表明,东平湖与大汶河研究区域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3种,优势度大于0.02的浮游植物共22种,其中绿藻门为8种,其次为硅藻和蓝藻门,分别为7种和5种,而裸藻门和黄藻门均为1种。东平湖与大汶河优势种组成的季节变化大体一致,春季和冬季的优势种主要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而夏季与秋季主要以绿藻和蓝藻为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4个月份均为优势种,其中3月份优势度最高。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为1.634×106 ~5.652×106 cells·L-1,平均为4.284×106 cell·L-1,东平湖的总细胞丰度平均值(4.540×106 cells·L-1)略高于...  相似文献   

2.
建塘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浙江省建塘江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2017年5—10月,对建塘江水质现状和浮游植物组成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建塘江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建塘江水质评价结果处于重污染到严重污染状态,其中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为主要的超标因子。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0科38属48种。其中绿藻门22种,蓝藻门10种,硅藻门10种,裸藻门3种,甲藻门2种,隐藻门1种。建塘江浮游植物丰度为86.00×10~4~635.00×10~4个/L,平均丰度为310.00×10~4个/L;生物量为0.14~2.34 mg/L,平均生物量为0.96 mg/L。丰富度指数为1.02~1.68,属于α-中污;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在各采样断面均处于2.00~3.00,属于β-中污;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正相关,而生物量与氨氮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温度在第1排序轴和第2排序轴上均有较高的贡献率;蓝藻门与温度和总磷含量正相关,表明蓝藻能够适应较高的水温;绿藻门在各个象限均有分布,第2象限包含绿藻门种类最多,说明绿藻门浮游植物能适应高氮营养盐;硅藻门主要分布在第1、2、4象限,与温度呈负相关,说明高温抑制了硅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于2021年1—12月对太子河辽阳城区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评价了其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53属110种,其中硅藻门59种,绿藻门32种,蓝藻门8种,甲藻门4种,隐藻门和裸藻门各3种,金藻门1种;浮游动物4个门类25属36种,其中轮虫类23种,原生动物7种,枝角类和桡足类各3种。浮游植物密度为4.70×104~2.68×106ind./L,均值为5.35×105ind./L。浮游动物密度为1.0~280.0 ind./L,均值为33.5 ind./L。指出,太子河辽阳城区段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金沙江上游苏洼龙水电站建设期影响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现状,为库区形成后区域性水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年5月(平水期)和8月(丰水期),对影响区域内的5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及水质调查,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31属88种,其中硅藻门为绝对的优势类群,共79种,蓝藻门5种,绿藻门3种,裸藻门仅1种。主要优势种为细等片藻(Diatoma tenue)、念珠等片藻(D.moniliforme)、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和小内丝藻(Encyonema minutum);硅藻细胞密度在0.05×106~0.20×106 cells/L变化,平均值为0.11×106 cells/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05~2.90、0.83~1.96和0.82~0.91。根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金沙江苏洼龙段水质为轻污染极贫营养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温、电导率、盐度、总氮和磷酸盐是影响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
江苏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综合分析水质,为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设置5个采样点,每月上旬上午9时左右、天气状况良好时采水样1次。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7门63属147种(包含变种及变型),绿藻门28属63种、硅藻门16属46种、蓝藻门10属23种、甲藻门3属6种、裸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3种,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浮游植物密度2.3×106~8.0×106个/L、平均4.2×106个/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密度占比分别为57.3%、29.8%和8.4%。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2~3.67,平均2.48;均匀度指数J 0.53~0.86、平均0.71;丰富度指数d 0.83~3.32、平均2.05。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美丽鼓藻(Cosmariumformosulum),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Melosiravarian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等。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水温、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关系,与总氮没有相关关系。硝酸盐和溶解氧对浮游植物密度有显著影响,亚硝酸盐氮、氨氮、CODMn、浊度、p H、UV254的水平变化和浮游植物密度没有相关性。根据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富营养化指数值TLI(∑)评价,横山水库水质属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202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1月(冬季),采用规范方法调查监测和分析受面源污染的浅水铁哈拉泡(46°30’~46°50’N,123°59’~124°15’E)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湖泡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提出了建议。连环湖铁哈拉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6属115种及变种,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优势占比较大,占总种类数的85.22%。浮游植物的总平均丰度为464.4×104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1.533 3 mg/L,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门类,其中蓝藻门平均丰度(217.8×104ind./L)和平均生物量(0.489 4 mg/L)均最高。铁哈拉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显著,春季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优势门类;夏季和秋季分别为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硅藻门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凸显出较大优势;冬季则演变为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硅藻门共同占优势的群落结构。TSIM评价结果表明,湖泡营养状态为轻微的富营...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对宝应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宝应湖共有浮游植物62种,隶属8门22科36属,其中绿藻门有14属25种,硅藻门有8属14种,蓝藻门有8属12种。优势种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优势种为小球藻、啮齿隐藻、湖生束球藻等。全年种类结构以绿藻、蓝藻等为主,生物量以蓝藻、绿藻和隐藻为主。不同采样点浮游植物数量在2.94×106~8.08×106ind/L,Shannon-Weaver指数2.040~3.284。宝应湖处于中营养状态向富营养状态过度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于2023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静海区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监测到的种类分属硅藻门、绿藻门、隐藻门、蓝藻门,共23种,其中硅藻门6种,绿藻门12种,隐藻门2种,蓝藻门3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297.60×104cell/L,平均生物量为26.01 mg/L;浮游植物Shannon index H2’均值为2.236,Margalef index d均值为3.264,Pielou evenness index J均值为0.545。Margalef丰富度指数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水质处于轻污阶段,建议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增强系统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与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
宝应湖浮游植物调查及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对宝应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宝应湖共有浮游植物62种,隶属8门22科36属,其中绿藻门有14属25种,硅藻门有8属14种,蓝藻门有8属12种.优势种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优势种为小球藻、啮齿隐藻、湖生束球藻等.全年种类结构以绿藻、蓝藻等为主,生物量以蓝藻、绿藻和隐藻为主.不同采样点浮游植物数量在2.94×106~8.08×106 ind/L,Shannon-Weaver指数2.040~3.284.宝应湖处于中营养状态向富营养状态过度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济南市水域的生物资源状况,于2020年秋季调查分析了济南玫瑰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8.30%,硅藻门次之,占比为31.91%。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双对栅藻、四角十字藻、小席藻、细小平裂藻、湖泊鞘丝藻。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4.49~793.47×104cell/L、0.40~39.10mg/L,平均值分别为402.72×104cell/L、9.84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085、0.780。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湖区水质整体处于轻污染-清洁状态。建议进一步加强玫瑰湖水文连通、增加蓄水量,合理增殖放流虑食性鱼类,充分利用饵料生物,以鱼养水,为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对水域环境影响作出评价。结果显示: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共有浮游植物7门43属72种,含5个变种。种群结构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优势种以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的小环藻为主。基于优势种、丰度、生物量、污染指示群落和理化指标综合评价,松花江哈尔滨段夏季呈富营养状态。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使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水位升高和流速降低,从而造成此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藻缓慢向蓝、绿藻演替,易发生水华。  相似文献   

12.
包头南海湖非冰封期浮游植物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非冰封期的时空动态特征,2017年5-10月,在南海湖设置了12个监测站位,监测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并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海湖12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6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59种,蓝藻门(Cyanophyta)31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7种,裸藻门(Euglenophyta)9种,金藻门(Chrysophyta)5种,黄藻门(Xanthophyta)3种,隐藻门(Cryptophyta)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3.35×10~6~115.59×10~6个/L;优势度分析表明,5-6月主要以绿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7-9月主要以蓝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水花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10月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和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空间上呈现出沿进水口向湖心区逐渐递增的趋势,湖心区整体密度较高,而排污口和芦苇区处密度相对较低;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化学需氧量、pH、叶绿素-a以及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绿藻与总氮关系密切,蓝藻主要受总磷的影响,硅藻受pH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和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升金湖有浮游藻类8门、101属、358种.浮游藻类的密度差异明显,介于81.7×104~6 427×104个/L,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甲藻、裸藻、隐藻、黄藻和金藻等组成,以蓝藻门的鞘丝藻、平裂藻和鱼腥藻,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和直链藻,绿藻门的栅藻和盘星藻为优势种.各种评价指数显示,水体大部分区域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整个湖泊属富营养化范畴.  相似文献   

14.
青龙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青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确定水体营养化现状,于2016年12(冬季)对青龙湖10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以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冬季青龙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7属、50种(含变种),硅藻和绿藻是青龙湖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表现为硅藻-绿藻型;优势类群为硅藻门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变型(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及蓝藻门类颤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优势种在各采样点分布差异不明显。冬季浮游植物丰度均值为6.71×104个/L,生物量均值为0.07mg/L;各采样点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指数分别为0.98~2.31、0.61~2.37及0.19~0.84。冗余分析(RDA)表明,pH、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水温与氧化还原电位与青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关系最为密切。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结果为中度污型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苏北运东水网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年3月至12月对苏北运东水网区19个采样点进行了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鉴定出142种,隶属于7门、75属,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数偏多,其中绿藻门共29属、58种,硅藻门共22属、44种。春、冬季以硅藻门密度最大,分别为2.49×106个/L和 1.67×106个/L;夏、秋季以绿藻门密度最大,为1.57×106个/L和 1.34×106个/L;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在夏季最大,分别为1.374、3.198、0.944和0.831,在冬季和春季相对较小;运东河网区内部水流变缓,河网外部水体流动性相对较好,浮游植物密度的监测结果显示,内部河流大于外部河流,但生物多样性指数为外部河流小于内部河流;运东片各季节的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共有20种,春、冬季主要为硅藻门和隐藻门,而夏、秋季则主要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其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为全年常有的优势种。藻类优势物种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表明,影响运东片四季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其中BOD5、TP、NH3-N和CODMn是关键的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对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洱海常见浮游植物有7门、80属、115种;其中,蓝藻门24种,硅藻门16种,绿藻门65种,金藻门和隐藻门各2种,甲藻门和裸藻门各3种.春季以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直链藻(Melosira 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为优势种;夏季以直链藻、小环藻(Cyclotella sp.)、转板藻(Mougeotia sp.)、尖尾蓝隐藻、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乌龙藻(Woronichinia sp.)为优势种;秋季以乌龙藻、游丝藻(Planctonema lauterbornii)为优势种;冬季以游丝藻、水华束丝藻(Aphanizonmenon flos-aquae)、钝脆杆藻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最高、夏冬季次之、春季低,最高值出现在11月,达5 899.17×104个/L,最低值出现在2月,为339.21×104个/L.与历史资料相比,近年来洱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降低,蓝藻水华优势种由鱼腥藻转变为微囊藻和乌龙藻,绿藻门细胞数量占浮游植物细胞总数量的比例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7.
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9月 ̄2005年3月长江江苏段枯、平、丰3个水期的浮游植物的采集调查,共检出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10门96属168种(包括未定种),其中绿藻门64种,占38.10%;硅藻门58种,占34.52%;蓝藻门25种,占14.88%;裸藻门8种,占4.76%;黄藻门5种,占2.98%;金藻门3种,占1.79%;甲藻门2种,占1.19%;红藻门、隐藻门和轮藻门各1种,占0.60%。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群为直链藻(Melosira)、颤藻(Oscilatoria)、脆杆藻(Fragilaria)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平水期优势群为直链藻(Melosira)、颤藻(Oscilatoria)、脆杆藻(Fragilaria)、微孢藻(Microspora)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枯水期优势群为星杆藻(Asteri-onella.)、新月藻(Closterium)、直链藻(Melosira)和脆杆藻(Fragilaria)。各江段浮游密度都以枯水期最高,基本以丰水期为最低。  相似文献   

18.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的进行评价,为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故道上下游共布设10个采样点,于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2012年1月(冬季)和2012年8月(夏季)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7属、143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14属、2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9.6%;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4属、22种,占15.4%;绿藻门(Chlorophyta)32属、64种,占44.8%;甲藻门(Pyrrophyta)3属、4种,占2.8%;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12种,占8.4%;隐藻门(Cryptophyta)3属、4种,占2.8%;金藻门(Chrysophyta)8属、9种,占6.3%,以喜好富营养型水体的蓝藻和绿藻为主。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6×107个/L,其中以蓝藻为主,占总密度的88.8%;其次为绿藻,占总密度的7.7%。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7.2 mg/L,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1.5%、17.9%和12.8%;其中12种优势种中的富营养型指示种粘液胶鞘藻(Phormidium mucicol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quadrata)以群体形式存在。现存量法、优势种群法以及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天鹅洲故道水体属于富营养型,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短期内Nualgi营养素对池塘水质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池塘中的不透水有底帆布围隔内共设计了4个试验组,依次分别添加Nualgi营养素(M1组)、补充硅藻藻种(M2组)、同时添加Nualgi营养素并补充硅藻藻种(M3组)、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C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的pH值、DO、TN、TP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Nualgi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IP的含量,M1组和M3组的IP显著低于M2组和C组;M1组、M2组和M3组中的NH_4~+-N、NO_2~--N和CODMn含量显著低于C组,表明Nualgi和硅藻藻种都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NH_4~+-N、NO_2~--N和CODMn的含量,对养殖水质具有显著的调控效果。试验各组的藻类种群极为丰富,试验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09属186种,其中绿藻门47属86种,硅藻门26属48种,蓝藻门18属27种,裸藻门11属17种,甲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2属2种。结果显示:添加Nualgi和补充硅藻藻种都可以有效提高水体中硅藻的生物量并抑制绿藻和蓝藻的生长,同时可以改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试验进行到第20天时,M1组、M2组和M3组中硅藻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组,绿藻和蓝藻的生物量显著低于C组。试验中,颗粒直链藻在M1组、M2组和M3组中成为优势藻种,但并未在C组中成为优势藻种,小空星藻和四足十字藻仅在C组中成为优势藻种,四尾栅藻在M1组、M2组和C组中均成为优势藻种。在试验期内,各试验组之间的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香农-威纳指数均在2.00以上,表明Nualgi和硅藻藻种并没有影响到水体中藻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