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批量化生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枚显微去核后的半卵与1枚供体细胞同步融合,并结合微穴法(WOWs)培养体系批量化生产成年牛克隆胚胎(日产40~80枚).结果,重构胚电融合率95.7%(3059/3197)、卵裂率87.1%(2637/3027)、囊胚率41.1%(1244/3027)和可冻胚率(72.5%,933/1244)均达到较高水平.克隆胚胎采用玻璃微管玻璃化冷冻保存数月后移植,30日龄时妊娠率为28.1%(48/171),已经产下5头足月克隆牛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产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简化的核移植程序,本研究分析不同成熟培养时间、去核过程中紫外光照时间、融合电压强度、激活剂种类、不同培养方法对绵羊去透明带卵母细胞核移植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成熟培养18~19 h后去除透明带,其极体排出和附着效果最佳。采用1.9 kV/cm直流电压融合去核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融合率为88.2%,效果最好。离子霉素对重构胚具有较好的激活效果,卵裂率为82.1%,囊胚率为10.4%;压制WOW(s孔中孔)发育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与四孔板培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并不高;去除透明带的绵羊卵母细胞采用衰减1/4的UV照射10 s辅助去核后,卵裂率为35.6%,但重构胚未能发育至囊胚。结果显示,通过去透明带辅助显微操作去核的方法进行的绵羊体细胞克隆程序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利用屠宰场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经过去核、注核及激活等操作后,研究猪颗粒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血清饥饿处理法及不同的激活时间等因素对猪核移植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猪颗粒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用作核供体与猪卵母细胞构建重构胚,在卵裂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作为供核细胞的猪成纤维细胞,经过血清饥饿与不经过血清饥饿培养,核移植重构胚的卵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行核注射后,使供核细胞与胞质受体作用适当的时间(1~6h)再进行激活,有利于重构胚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克隆动物(核移植)的原理就是将卵裂球或体细胞核移人去核的卵母细胞或受精卵中,采用各种激活方法使之激活,发生卵裂,移植受体后产生个体。猪的体细胞克隆效率与其他动物(牛、羊)相比较低,需  相似文献   

5.
以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周围分离得到的卵丘细胞作为猪体细胞核移植的供核细胞,研究了卵母细胞不同去核方法(盲吸法、活性荧光染色去核法、盲吸法和活性荧光染色法联合去核法)的去核率差异,并比较了卵丘细胞透明带下注核和胞质内注核两种重建胚构建方法的胚胎裂解率、4 8细胞发育率和桑椹胚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以荧光染料染色法的去核率(87.18%)最高,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盲吸法去核所用时间最少(1.2 min/个),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透明带下注核比卵母细胞质内直接注核的卵裂率(40.11%/29.75%)和4 8细胞率(11.86%/6.81%)高,差异显著(P<0.05);桑椹胚率(1.75%/1.79%)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兔核移植胚胎的克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改进了兔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程序及供体卵裂球的处理方法,并对核移植胚的体外克隆、继代克隆及克隆胚的体内发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卵龄对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具有显著的影响,卵龄为15~18h的去核率为100%(45/45),显著高于13~14h的46.6%(7/15),P<0.01。DNA合成抑制剂Aphidicolin处理16-细胞期卵裂球后,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54%(20/37)高于未处理组的45%(14/31),P<0.05。从2枚16-细胞供体胚分别获得来自一个供体胚的9枚和7枚核移植克隆囊胚,囊胚发育率为51.6(16/31)。然而第一次继代核移植胚的囊胚发育率仅为11.5%(6/52)。16-及32-细胞期卵裂球的重组胚可发育至产仔,共获2窝8只仔兔。其中1只、2只、2只和3只仔兔分别来自4个供体胚。  相似文献   

7.
将发育不同时期的兔胚和移核胚的卵裂球细胞核与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共同组成移核胚,通过中间受体培养和移植实验检验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1)兔囊胚之前各个时期的胚胎细胞核均可使移核胚发育到囊胚;(2)胚胎极化前后的卵裂球参与组成的移核胚发育到囊胚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极化后 64细胞胚的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率低于极化前的 8细胞胚胎卵裂球;(3)兔 16细胞胚与去核的卵母细胞组成的移核胚可以发育到期,产仔率为 3.16% ;(4)兔移核胚卵裂球用于连续核移植,其后 2 代均可发育成囊胚,其中第 1 代移核胚与第 2 代移核胚发育率相似,但显著高于第 3 代移核胚;(5)兔移核胚和各代连续移核胚卵裂球与去核卵的融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猪卵丘细胞核移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卵丘细胞为供核体细胞,采用胞质内注射法进行猪体细胞核移植,对去核、激活和培养等关键技术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点压法、挤压法对卵母细胞去核率明显高于盲吸法(三者分别为62.5%,64.6%,50.7%,P<0.05)。盲吸法去核染色体容易发生位置偏离,影响去核效果,但对早成熟的卵母细胞(36h~44h)进行去核可明显提高去核效率(P<0.05),在成熟培养36h~38h、39h~41h、42h~44h去核率分别为60.9%、67.8%、64.3%,而45h~48h为48.4%。②体细胞预激活有助于提高核移胚卵裂率(28.0%,20.1%,P<0.05)。A23187(Ca2 ionophore,钙离子载体)单独或与6DMAP(6Dimethylaminopurine,6二甲基氨基嘌呤)联合作用能使猪体细胞核移胚激活继续发育。③核移胚以胚胎培养液NCSU23(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23medium,北卡洲立大学培养液23)及卵丘颗粒单层共培养体系进行分别培养,核移胚卵裂率无明显差异(30.06%,31.5%,P>0.05)。但NCSU23培养4细胞后发育能力更高(13.5%,3.9%,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利用电融合法构建猴-猪异种核移植胚胎,研究其核重编机制并寻找适宜的培养基,初步建立食蟹猴-猪异种核移植体系。结果显示:(1)重构胚胎激活后3 h,供体核的大小基本不发生变化,但在激活后6 h大部分形成膨大的类原核。(2)食蟹猴-猪异种核移植胚胎融合率为74.2%,有70.5%的重构胚胎发生卵裂,29%的卵裂胚胎发育到桑椹胚阶段。(3)在NCSU-23+10%FCS和TCM199+10%FCS培养基中,重构胚突破4-细胞阻滞发育到8-细胞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3.5%和17.0%,在NCSU-23培养基中的为19.9%,但是只有在NCSU23+10%FCS和TCM199+10%FCS培养基中重构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1.4%vs1.1%),尽管差异不显著。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食蟹猴-猪异种体细胞克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牛胚胎原代和继代细胞核移植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比较了原代和继代核移植的操作各环节以及核移植胚胎在体外发育能力上的差异。通过显微操作将体外受精发育而来的8~32细胞期胚胎的单个卵裂球注入激活的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并用80V/mm、40us2次电脉冲诱导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借此进行牛胚胎的原代核移 体外发育来的8~32细胞期的原代核移植胚胎作为供体,用原代核移植相同的方法进行牛胚胎的继代移植。原代核移植的存活率和融合率(87.3%和6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