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复方中药冲剂对热应激肉鸡受损肝细胞的修复效果,试验选18日龄AA+肉仔鸡120只,试验后每组迅速随机捕杀3只鸡,收集肝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复方组和纯中药组肉鸡受损肝细胞得到有效修复,说明本中药冲剂对热应激肉鸡受损肝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能达到应激条件下保护动物机体和细胞的作用,提高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
热应激是动物饲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给畜牧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由于心脏对热的敏感性较高,当动物机体遭受热应激损害时,首当其冲的器官往往是心脏。所以,如何提高心脏抵抗热应激的损伤,成为养殖业日益关注的焦点。论文从热应激对心脏的影响、心肌细胞在热应激作用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热应激损伤心肌细胞的机制、热应激作用下心肌细胞的自我保护及如何提高心肌细胞对热应激的抵抗能力方面,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冬季持续低温引起的冷应激是降低北方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的重要因素,可诱导动物产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危害机体健康。热休克蛋白作为体内重要的分子伴侣蛋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帮助动物抵抗应激方面有重要作用,低温环境可激活热休克蛋白快速产生,以此在细胞内外对免疫和抗氧化系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在胞外,具有保护细胞、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激发免疫反应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作用;在胞内,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保护机体免受炎症损伤,上调Nrf2信号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缓解冷应激对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在冷应激状态下热休克蛋白对机体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并给出部分提高热休克蛋白表达水平的方法,以期为后续畜禽的冷应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应激蛋白在动物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应激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是动物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特异性蛋白质,任何应激均可诱导机体的HSPs合成增加,它能使动物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保护机体不受或少受损害。HSPs作为应激的调控蛋白对阐明动物的应激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从热应激蛋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生物学功能、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为探讨畜禽应激机理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夏季热应激对产蛋鸡的危害及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热应激对产蛋鸡的行为、生理、消化系统、代谢、内分泌、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生产性能的危害,提出了减轻热应激损失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减少热应激对动物的影响被认为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维护动物福利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奶牛热应激生理机制入手,详细阐述了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缓和热应激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奶牛热应激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减少热应激对动物的影响被认为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维护动物福利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奶牛热应激生理机制入手,详细阐述了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缓和热应激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发展,热应激成为制约我国家禽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热应激引起家禽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最终导致家禽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和死亡率的增加,给家禽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全球变暖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如何缓解动物的热应激反应和减少其对动物生产的影响。硒代蛋氨酸(Se Met)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应激等作用,可缓解氧化应激,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因此,文章对Se Met的吸收代谢、生物学功能以及缓解家禽热应激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Se Met在家禽热应激上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热应激对奶牛的不良影响,进行了中药方剂"抗暑一号"对奶牛抗热应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该中药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增强奶牛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改善新陈代谢,提高抗热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0.
热激蛋白在动物应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应激蛋白(HSPs)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是动物受到应激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与机体的应激关系密切,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本文在对HSP发现、分类及功能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HSP70在动物应激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指出HSP将对阐明动物应激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兽药在现代畜禽养殖、对抗动物疫病、调节改善动物免疫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畜禽给药途径和生物利用度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畜禽消化系统的不同导致给药方式必然存在不同,兽用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而且生物利用度高于中药散剂。目前尚无兽用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研究,本文对兽用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兽用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添加剂对高温环境鸡耐热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将200只尼克红成年蛋鸡饲养在温度为30℃以上人工气候室中,研究了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蛋鸡内分泌机能、免疫机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中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耐热力,主要表现是:(1)提高了甲状腺分泌功能,使血浆T3含量显著升高(P<0.05);(2)减少了应激引起的肾上腺过度分泌,降低了血浆皮质醇含量;(3)提高了卵巢的功能,使血浆E2含量显著升高(P<0.05);(4)提高了蛋鸡的免疫力,血液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5)改善了蛋鸡营养代谢状况,提高了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压积,增加了血液Ca^2 、P^3 和K^ 含量;提高了产蛋量,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草药防治动物疾病已经成为养殖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对动物服用中草药的难度较大,该文改进了传统的人工胃管灌服方法的缺陷,采用将中草药与精料共煮后饲喂,方法简便、价格低廉、节省人力,对规模化养殖场群体动物的中草药应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国内黄芪、当归、党参等3类中草药在"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与计算机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国内3种中草药在"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研究的期刊文献为样本,进行文献学特征、文献主题内容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当归是3种中草药中"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研究最早、时间跨度最大的中药材;3种中草药的主要饲喂或治疗对象有鸡、猪、牛、鼠、犬等;主要饲喂或用药类型有单药、组方、提取物、注射液、散剂、汤剂等;主要对症有增强免疫机能、生长性能、生产性能、治疗前胃疾病等。结论:在国内,高校是3种中草药"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研究最主要机构,3种中草药在"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应用范围较广、应用技术日趋成熟,普遍遵循着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平衡的中兽医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利用添加剂抗鸡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激对鸡的危害极为严重。随着对热应激产生机理的不断揭示,利用各类添加剂鸡热应激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系统介绍了镇静剂、电解质、维生素、中草药等添加剂抗鸡热应激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细菌耐药性现状、国内医学及动物医学领域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及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动物生产中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代替化学抗菌药物添加剂是解决细菌耐药性、动物源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问题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动物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夏季热应激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中兽医学理论对夏季热应激奶牛进行辨证施治 ,组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抗热应激缓冲剂。选择 1 6头年龄、胎次、生产性能相似的奶牛分成 2组 (每组各 8头 )进行添加剂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中草药复合剂的试验组产奶量比空白对照组明显提高 (P <0 .0 5) ,试验组的乳汁监测也表明 ,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 ,不但不影响牛奶品质 ,还能提高牛奶营养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证明中草药添加剂还能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百叶干的方法及效果。以一例患有瓣胃阻塞的病牛为例,经过中医单独治疗无效后,联合进行西医手术治疗和跟踪回访,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以期为该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牛百叶干病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感染疾病之一,该病种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一般不甚明显,因此易被许多牛养殖户所忽略,等到发现病牛临床症状明显后,因其疾病带来了很多损失。该病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是由于牛在使役后的时间供给过度、牛的运动时间不足,或长期饲喂一些大量含粗纤维多的干硬、酸性、变质的动物饲料,加之牛每天饮水量的不足,致使牛体内火盛,病牛体内一般不仅严重缺水,而且在原本滞留于牛胃小叶里的饲料难以正常运转下行。中西医相结合对牛百叶干进行治疗,发病及时进行抢救,可具有良好的预防治疗康复效果,避免养殖户因此遭到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中兽医“治未病”理论体系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是最早的“预防兽医学”谋略。论文列举了古代医著对“治未病”理论的论述,结合当代中兽医“治未病”的临床实践效果,验证了中兽医“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建议当代集约化养殖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兽医“治未病”理念,或许能为防控当今畜禽疾病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兽医起源于中国古代,是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历史悠久。西方兽医传入我国后,因诊疗便捷且收益较高,基层兽医从业者大多采用西兽医技术防治动物疾病,严重冲击中兽医的在基层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兽医现状与调查基层中兽医从业及发展情况,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初步探讨提出解决思路,使中兽医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