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据生产实践,高度培育猪种由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应激能力较弱,易造成肉质下降。目前国内出现的劣质肉主要为PSE肉,主要表现肉色苍白,肉质松软和表面有汁液渗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劣质肉的出现将会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饲料中  相似文献   

2.
利用屠宰测定,肉质分析,氟烷测定的方法,对杜洛克猪的产肉性能,肉质特性和氟烷敏感性进行了评定,其结果是:屠宰率73.35%-73.96%,腿胴比32.32%-32.56%,胴体瘦肉率62.53%-63.06%;肉质正常,无劣质肉出现;氟烷反应阴性。  相似文献   

3.
硒调控PSE猪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高度培育的猪种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抗应激能力弱,因此易造成肉的品质下降,出现劣质肉(主要为PSE肉),降低了猪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1PSE肉的概念1953年Ludvihgsen首次报导PSE肉,这种猪屠宰后的新鲜瘦肉表现为肉色苍白(Pale)、肉质松软(Soft)和表面有汁液渗出(Exudative),则称为PSE肉。2PSE肉发生机制近年来,尽管许多学者对PSE肉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但对于发生机制并未彻底查清。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都会导致PSE肉发生。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应激敏感猪…  相似文献   

4.
猪肉品质控制与养猪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养猪历史,养猪生产目标经历了2个令人瞩目的转变:(1)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受“肥肉—胆固醇高—心血管病”学说的影响,肥肉滞销,生产者由饲养脂肪型猪种转向瘦肉型猪种;(2)随着养猪生产在规模和效率上不断取得进展,猪肉相对地供过于求,加之规模化的商业屠宰“(定点屠宰”)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从对瘦肉“量”的需求转向对瘦肉“质”的追求,在市场上拒绝劣质化猪肉。近半个世纪以来,猪育种学在胴体性状、瘦肉生长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忽视了对猪肉品质的协同改良,肉质变劣问题日益显现。劣质肉的系水力低,直接引起屠…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肉质指标(pH值、肉色等级评分、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失水率、贮存损失、基肉率、瘦肉率和屠宰率)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对不同屠宰体重的合作猪的肉质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等极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肉质较优的是40kg屠宰体重的合作猪组。按优劣顺序依次是30kg组、35kg组和45kg组。并提出该法对肉质乃至其他性状进行综合评定时如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种猪场的抗应激品系的猪采用不同屠宰方法,对抗应激品系的猪和应激敏感的猪采用相同的屠宰方法和测定时间,其结果之间差异极显著,表明影响猪肌肉品质的因素既有内因因素,又有外因因素。对抗应激猪和应激猪采用不同时间连续测定,结果应激狸的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抗应激猪的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较大,说明时间对抗应激猪的肉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才能有效地区别优质肉与劣质肉。研  相似文献   

7.
近20年中,猪的遗传改良注重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忽视了肉质性状的选择,在一些瘦肉率高的猪种,劣质肉的比例不断增加,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经济损失,国外在遗传育种、动物生理生化、肌肉组织化学、肉类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对劣质肉发生的遗传机制和消除办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丹麦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江泉黑猪的产肉和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00 kg左右的江泉黑猪阉公猪、母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各10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屠宰和肉品质测定。对两种猪胴体指标(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背膘厚等)、肉质的物理指标(pH、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等)、常规化学指标(粗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灰分含量等)及江泉黑猪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江泉黑猪胴体瘦肉率较低,眼肌面积降低了30%左右(P<0.05),而胴体背膘厚较高(P<0.05)。江泉黑猪在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失水率、烹饪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其中滴水损失、失水率和烹饪损失分别降低了约4.0%、3.1%和2.7%,肌内脂肪含量提高了约150.0%。由此可见,江泉黑猪在瘦肉产量上低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但在保水性、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大理石纹等肉质指标上明显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腹泻率的影响,试验选择25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20头进行为期4个月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并进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糖萜素能提高猪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降低失水力、背膘厚、滴水损失、腹泻率;提高饲料转化率。说明糖萜素能提高育肥猪屠宰性能,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紫苏籽提取物对杜长大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生猪肥育期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对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60头平均体重相近的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肥育猪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粉料。对照组饲喂肥育猪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试验猪进行限饲喂养。预试期7 d,试验期56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16头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都以试验组最高,分别显著提高5.91%(P0.05)和4.02%(P0.05);背膘厚,以试验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9.97%(P0.05)。肉品质指标方面,大理石纹评分、p H、粗蛋白质含量3个肉质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3个肉质指标都以试验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提高13.70%(P0.05)、13.5%(P0.05)和10.03%(P0.05);滴水损失以试验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19.08%(P0.01)。试验表明肥育猪饲喂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降低背膘厚;肉品质方面,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综合考察肥育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相关指标表明,肥育猪饲粮中添加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改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遗传选育,现代商品肉猪的生产性能大大提高,但同时猪肉肉质开始下降,如PSE、DFD等劣质肉出现频率在10%-30%左右,某些特殊情况下该比率可达60%,严重影响了养猪业和肉品加工业的发展。在加拿大,劣质肉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有100万美元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畜禽肉品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肉质的改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加强了肉质调控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然而,在研究肉质性状随体重的演变规律、如何有效控制劣质肉的发生的问题上,还缺乏有效的手段,真正能进行推广的肉质改良技术和产品很少。因此,有必要对PSE、DFD劣质肉的发生的机理、改善肉质的途径、微营养素对肉质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为改善肉质并开发有推广肉质改良产品和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杂交对撒坝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以撒坝猪为母本的三个杂交组合(杜×撒、约×撒、杜×约×撒)的肥育猪18头进行屠宰测定,分别对肉的pH值、大理石纹、肉色、失水率、贮存损失、熟肉率、嫩度、化学成分、组织学成分等进行测定,并与撒坝猪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撒坝猪相比,三个杂交组合的日增重和瘦肉率显著高于撒坝猪(P<0.01);在肉质方面:干物质含量下降,肌纤维直径变粗,失水率和嫩度变大,粗灰分、粗蛋白、pH值、肉色、大理石纹、贮存损失变化不明显,熟肉率有变高的趋向,但均属于优质肉的范围,未出现PSE肉和DFD肉。  相似文献   

13.
杂种猪与荣昌、长白、大约克三纯种猪肉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汉×荣,杜×荣、大×荣、荣×大、长×荣,荣×长六个二元杂种组及荣昌、长白,大约克三纯种对照组,共134头猪,在中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达90千克体重屠宰的肉样作实验材料,测定了肉色、酸度、系水力、大理石纹、熟肉率、贮存损失以及化学成分、肌纤维直径等十一项指标,结果证明:杂种猪的肉质,一般介于两亲本之间,组间比较,杜×荣组最优,长×荣组较差。三纯种对比,荣昌猪肉质最佳,长白猪大部分指标均差,且有三分之一左右的PSE肉发生。并由长×荣杂种组的PSE肉发生率下降到6.25%的事实说明,荣昌猪肉质优良的特性,对外来种猪的劣质肉有一定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E与硒对猪肉滴水损失的影响及其成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清河  李静 《饲料广角》2009,(24):49-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的营养观念和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瘦肉的需求量增加,各国的种猪选育方案均致力于提高猪的产肉性能而忽视了肉质变差的内在机理.加之高密度的饲养管理.导致在提高瘦肉率的同时.伴随着肉质变劣的发生。当市场上的劣质瘦肉(PSE与DFD)问题由量变到质变暴发出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择屠宰体重100 kg、110 kg和120 kg左右的枣庄黑盖猪31头,依据体重分成3组,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屠宰及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了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的部分胴体和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屠宰体重增加,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显著增加(P0.05),游离水分显著降低(P0.05)。背膘厚、板油与肾脏重、皮肥肉率、大理石纹评分、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瘦肉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指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文章为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能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确定其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猪的肉质性状受到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包括氟烷基因、 酸肉基因等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以及运输、 营养、 屠宰等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证明肉质性状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且陆续发现了多个与之相关的基因.本文主要对影响猪肉质性状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 据报导,猪的应激综合症(PSS)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氟烷效应基因控制的,它可使骨骼肌发育良好,并呈加性作用。因而,选择瘦肉率高的个体,势必增加群体的氟烷反应阳性的基因频率,导致PSS猪增加,增加劣质肉的发生。劣质肉特别是PSE肉给养猪业、肉食加工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国内外十分重视PSE肉的研究。在我国目前主要测定系水力、pH值和肉色来评定PSE肉。国外多采用加压滤纸法和加热离心法测定系水力。我国采用加压法。但加压法测定系水力时间长、程序复杂。不适于在屠宰作业线上大批快速测定的需要。为此,我们试用氧化钴试纸法在屠宰作业线上测定猪肌肉的系水力。  相似文献   

18.
猪肉品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猪的品种,例如杜洛克与皮特兰猪的肉质差别很大;其次是饲养管理,尤其是动物被屠宰前几天或几小时。从运输到屠宰、屠宰技术、胴体的冷藏、出售或食用前对肉的储藏等都对肉质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大河乌猪(DW)、约长大乌猪(YLDW)、洋三元猪(DLY)三个品种(组合)140 kg肉猪的育肥、屠宰及肉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河乌猪日增重(674.29±40.53) g、料肉比(3.51±0.48)、瘦肉率(52.09±2.77)%,洋三元猪(DLY)日增重(856.39±63.61) g、料肉比(3.02±0.39)、瘦肉率(61.23±0.64)%。大河乌猪(DW)育肥及屠宰性能极显著低于洋三元猪(DLY)(P<0.01);大河乌猪(DW)肉的肉色评分、大理石纹、系水力、肌纤维直径等主要肉质性状指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优于洋三元猪(DLY)。生产成本核算分析,大河乌猪(DW)活重、白条肉、高附加值肉产品单位成本分别比洋三元猪(DLY)高2.48元、3.50元和9.24元。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遗传改进和营养完善带来了猪胴体瘦肉率的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另一负面结果———猪肉品质下降。因此,在提高胴体瘦肉率的同时保持或提高猪肉品质是育种和营养学家同时关注的两大问题。研究表明,猪屠宰前管理会严重影响猪肉质量。屠宰前急性应激可能会通过加速死后肌肉酸化而引起PSE肉,慢性应激则可能会通过使肌糖原在屠宰前耗竭而导致DFD肉(Warriss,1993)。Trout(1992)统计,在澳大利亚PSE和DFD肉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23%和15%。PSE猪肉使澳大利亚养猪业每年损失约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