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繁育马铃薯小种薯提供技术参考,设2种薯型和4个密度播植,研究不同密度下马铃薯原种繁育的产量和种薯规格情况。结果表明:整切薯播种密度为66700株/hm2时的马铃薯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1493.55 kg/hm2和30626.40 kg/hm2;密度为50025株/hm2时的整薯播种获得的小整薯最多,占5.88%;30~50g/个的小整薯率随播种密度的加大呈先增后减趋势;整薯播种的田间表现均优于切薯播种。桂北地区可选择50025株/hm2的整薯繁育原种。  相似文献   

2.
以切块薯和不同大小整薯为种薯,研究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表明:整薯播种优于切块,与切块种植相比,60~220 g整薯播种.30 000~60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的出苗率、株高、冠幅、地上茎叶、块茎、株鲜质量、叶面积指数、穴鲜薯质量、产量和商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等大小不同密度的整薯,密度越小...  相似文献   

3.
以切块薯和不同大小整薯为种薯,研究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表明:整薯播种优于切块,与切块种植相比,60~220 g整薯播种.30 000~60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的出苗率、株高、冠幅、地上茎叶、块茎、株鲜质量、叶面积指数、穴鲜薯质量、产量和商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等大小不同密度的整薯,密度越小,各生育时期的地上茎叶长势越旺盛,叶面积指数越高,块茎和全株鲜质量也越大.这说明采用整薯播种,尤其是大中整薯,在合理密度下不仅能有效提高各生理指标的增长,而且对产量的增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固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切块大小与切块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薯切块大小与切块方式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影响很大,整薯播种的农艺性状优于切块播种,大切块播种优于小切块播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最佳切块大小为50~100 g/块,最佳切块方式为100 g大小的完整薯一切为二播种。  相似文献   

5.
进行马铃薯不同芽位种薯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同一块茎不同位置芽眼的切块种薯播种出苗率和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顶芽切块种薯播种的出苗率和产量最高,整薯次之,中芽切块种薯、基芽切块种薯的出苗率和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种薯切块大小与生物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郑薯6号脱毒种薯不同切块大小(10、20、25、45、75、100g)作播种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种薯切块大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薯切块大小与生物学性状和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显著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薯切块大小的增加,植株长势增强,主茎多,营养面积大,结薯早,单位面积产量呈上升趋势,超出一定范围增幅呈下降趋势,种薯切块10、20g2个处理产量相差不大,25、45g2个处理增产显著,75、100g2个处理增幅呈下降趋势。由此得出,在马铃薯生长中,种薯切块大小最佳范围是25~45g。  相似文献   

7.
以陇薯7号和克新1号为试验品种,设计不同的原原种重量和种植密度,收获后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小薯块茎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用两种不同重量的原原种品种进行种薯繁育时,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亩时,产量均达到了最大,而在种植密度为10 000株/亩时,小薯(20~50 g,含50 g)块茎数量最多,这为高寒阴湿区马铃薯整薯播种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种薯切块大小与植株抗旱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脱毒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采用20、35、50、70 g不同切块大小进行田间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种薯切块20、35、50 g3个处理随着种薯切块重量的增加,出苗率提高,植株长势增强,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即呈显著正相关。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呈负相关,50 g与70 g薯块未有明显差异。因此,在白城地区,从抗旱夺高产、保品质、高效益、节成本角度出发,种薯切块大小应在35~50 g。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凉山州高海拔地区是春马铃薯主产区,传统种植密度在6.00万穴/hm2以上,为研究抗旱耐寒抗病新品种青薯9号在该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在喜德县高海拔地区以青薯9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进行4个不同播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25万~7.50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青薯9号的出苗率、株高、病株率差异不显著,而单穴块茎重、商品薯率和鲜薯产量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5.25万穴/hm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综合考虑,四川高海拔地区青薯9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薯9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马铃薯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的净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提高,以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0 350 kg/hm~2,再增加密度,产量开始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商品率随之下降,商品率由4.50万株/hm~2的92.4%降至7.50万株/hm~2的81.9%。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青薯9号净作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毕薯5号马铃薯种薯切块播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毕薯5号脱毒种薯作播种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对马铃薯种薯切块大小与生育期、地上部植株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薯5号出苗、现蕾、开花和成熟均随种薯切块增大而提早;单株结薯数、单株茎块重及单株商品薯重随种薯切块增大而增加;小区产量与切块的大小呈正比;在当地栽培条件下该品种的适宜种薯切块大小为50~60 g。  相似文献   

12.
江青平 《农技服务》2009,26(2):21-21
开展了不同芽位种薯免耕栽培对马铃薯种薯不同芽苗出苗情况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薯播种、顶芽切块种薯播种、中芽切块种薯播种和基芽切块种薯播种的出苗率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在生产中,应将顶芽切块与中芽切块、基芽切块种薯分开播种,以提高出苗整齐度,对生产管理有利。其中以顶芽切块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在安顺市秋季扩繁生产中的性状表现及适宜播种密度,以不同粒重微型薯为主处理,密度为副处理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了微型薯粒重与密度对秋繁原种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薯3号原种扩繁中,1~5 g微型薯播种密度以8 500~9 000株/667m2、5 g以上以6 500~7 0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以脱毒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芽位种薯芽块播种对马铃薯荷兰15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不同芽位种薯芽块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表现基本一致。其中,顶芽切块与小整薯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差异仅显著或不显著,分别居第1、2位。但二者均极显著高于常规混合芽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而中芽及尾芽切块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混合芽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因此,在生产中,种薯重量不足70 g,可直接播种小整薯;若种薯需切块,最好播种顶芽切块,或将顶芽切块、中芽切块与尾芽切块分开,分别播种,保证生长整齐一致,以利于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峨边县海拔1200~1500m区域原种繁育基地春播马铃薯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方法]以川芋13脱毒原原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春播马铃薯生育期、出苗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期的推迟,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出苗率提高、单株结薯数、群体中小薯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播种密度对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率没有影响,但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群体中小薯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结论]在峨边县海拔1200~1250m地区,马铃薯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9日至3月1日,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2.0万窝/hm2,但最佳密度还未出现峰值,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密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陇薯10号是庄浪县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庄浪县的最佳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技术指导,2020年在庄浪县韩店镇西门村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600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38 408.08 kg/hm~2;栽培密度为52 5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为35 696.85 kg/hm~2;陇薯10号在庄浪县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为将种薯的平均单薯重降至约60g,促进小型化种薯早日应用生产。以尤金的2级原种为试验材料,选用密度(94 906,97 324,120 120,141 844株·hm~(-2))和播期(4月30日,5月16日,5月31日,6月15日)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播期可极显著影响马铃薯的平均单薯重和产量,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平均单薯重逐渐降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播期的推迟,平均单薯重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6月15日播种141 844株·hm~(-2)虽然平均单薯重最低,为50.00g,但产量也严重降低,为23 176kg·hm~(-2)。因此,综合平均单薯重和产量等因素,生产中可采用播期5月31日、密度9 7324kg·hm~(-2)或播期5月31日、密度120 120kg·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探讨马铃薯品种丽薯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丽薯10号生育期影响不大,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单株薯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当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平均产量最高,为28 102.5 kg/hm~2。丽薯1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陇中半干旱区‘陇薯7号’种薯繁育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对株型调控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建立‘陇薯7号’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成熟期以及块茎休眠期的影响.【结果】烯效唑和多效唑能够显著降低株高,减少分枝数,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能够增加单株结薯数、降低平均单薯质量,显著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烯效唑可缩短块茎休眠期,多效唑和矮壮素不同程度延长了块茎休眠期.在4.5~1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减小,分枝数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显著减少,平均单薯质量显著降低,群体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对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一致,<20 g和20~50 g块茎比率显著提高,>100 g块茎比率显著降低,50~100 g块茎比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陇中半干旱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供南方冬作区冬播用种,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为宜,配合初花期叶面喷施100 mg/L (45 g/hm~2)烯效唑,可有效调控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7,(11)
马铃薯是景宁县的主要春粮作物,无论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均占春粮作物的80%以上。但由于我县山区交通不便,调运种薯困难,而马铃薯用种量又大,种薯成本高,因此,影响了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了努力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加商品利用率和种植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加快马铃薯的发展,我们选用东农303和克新2号两个品种进行了切块栽培研究。播种前分别选择每500克种薯6个(大薯)、12个(中薯)、24个(小薯)三种类型薯25公斤,其中大、中薯按芽眼分布及大小分别进行切块.大薯切成4块,中薯切成2块,每块种薯重约20克左右,在海拔920米和201米两个地方与小整薯播种进行比较。在同样栽培管理情况下,结果马铃薯采用大、中薯切块作为播种材料的,出苗率、茎粗均明显优于用小整薯播种的处理,茎粗分别比用小整薯播种的处理增加0.24厘米和0.08厘米,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