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豆粕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2批发酵豆粕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V3-V4高变区序列,比较发酵0、24、48h时细菌群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发酵豆粕中的主要优势菌属(≥1.0%)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酸片球菌属(Pediococcus);随发酵进行芽胞杆菌属相对丰度逐渐降低,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2批豆粕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相似,发酵后期细菌群落结构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豆粕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生物添加剂对甘蔗尾叶青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尾叶青贮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在新鲜甘蔗尾叶中添加1%植物乳杆菌和3%米曲霉,处理2添加1%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以新鲜甘蔗尾叶直接青贮为对照处理.青贮原料切碎后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密封,室温青贮45 d后采样,放入无菌样品袋,-80℃保存.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甘蔗尾叶青贮细菌门、属水平群落结构,并对3个处理的甘蔗尾叶青贮进行感官评定.[结果]对照、处理1和处理2甘蔗尾叶青贮的感官评定等级分别为良好、良好和一般.3个处理甘蔗尾叶青贮细菌共有操作分类单元(OTU)182个,对照、处理1和处理2特有OTUs分别为179、319和3321个,OTUs总数分别为845、1115和3815个.处理2的甘蔗青贮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处理1(P<0.05,下同),处理1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3个处理的覆盖指数均接近1.00.在门水平上,对照和处理1甘蔗尾叶青贮的优势细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95.92%、2.46%和84.90%、13.79%;处理2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分别为74.67%、23.52%和1.61%.在属水平上,对照甘蔗尾叶青贮细菌中相对丰度在1.00%以上的属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梭菌属IV群(Clostridium_IV)和严格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三者相对丰度分别为84.28%、1.18%和5.14%;处理1中,乳杆菌属、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3个属的相对丰度在1.00%以上,分别为78.56%、12.78%和4.14%;处理2甘蔗尾叶青贮细菌中相对丰度在1.00%以上的属有10个,其中腐败菌肠杆菌科未分类菌属(Enterobacteriaceae_unclassified)(47.64%)、梭菌科未分类菌属(Clostridiaceae_1_unclassified)(7.62%)、梭菌属IV群(Clostridium_IV)(4.79%)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7.38%)占绝对优势,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仅为0.81%.[结论]甘蔗尾叶添加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青贮,其物种数最丰富,但腐败菌未得到抑制;甘蔗尾叶添加植物乳杆菌和米曲霉进行青贮可显著提高甘蔗尾叶青贮细菌群落的繁殖生长,进而提高甘蔗尾叶青贮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相对丰度,可在甘蔗尾叶青贮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添加豆粕和不同发酵时间对甜象草青贮品质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甜象草为研究对象,设置无豆粕添加甜象草青贮(LSL饲料)和添加20%豆粕甜象草青贮(HSL饲料),在青贮袋中发酵10 d、30 d和60 d,分别对发酵料进行感官评价,测定pH值、含水量、养分含量和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两组饲料在发酵期间的感官评价均为优质。发酵30 d,感官评价已达到优良等级,粗蛋白质、氨态氮/总氮、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60 d有所降低;发酵期间HSL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SL(P<0.05)。发酵30 d,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在两组饲料中的相对丰度最高,60 d有所降低,其在HSL饲料中的相对丰度高于LSL饲料,变形菌门和肠杆菌属在HSL饲料中的相对丰度低于LSL。综上,添加20%豆粕能有效改善甜象草的青贮品质,促进乳杆菌属细菌生长,抑制有害细菌增殖。推荐甜象草青贮饲料的适宜发酵时间为30 d。  相似文献   

4.
【目的】液体发酵饲料有益于动物肠道健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析不同底物对液体发酵豆粕的理化特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发酵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析红糖、鱼粉和豆粕及其组合,对液体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不同底物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液体发酵饲料外观与原料浓度相关,即原料浓度越大,发酵饲料颜色越深。添加豆粕和鱼粉提高了发酵液体中的有机质和氮含量。PCA分析显示发酵前后样本中具有完全不同的细菌群落结构。经发酵,液体饲料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发酵初期,变形菌门细菌占主导,其中的优势属为黄单胞菌(Xanthomonas);发酵结束后,厚壁菌门占主导,其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Weissella)等乳酸菌是优势属。发酵底物是影响液体发酵饲料质量的重要因素,红糖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杆菌(Lactobacillales)含量呈正相关。鱼粉与乳杆菌属含量呈负相关,与嗜冷杆菌属(Psyc...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在低盐浓度条件下榨菜不同盐度腌制体系细菌种群分布及优势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微生物类型与榨菜腌制质量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提供微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方法,对5%和7%盐度条件下榨菜腌制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群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5%盐度腌制体系的中前期优势种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7%盐度腌制体系的中前期优势乳酸菌为希腊魏斯氏菌(Weissella hellenica);腌制后期,起主导作用的种群均变成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5%盐度腌制条件下pH下降较快,在第10天最低达3.79;而7%盐度条件下,pH变化相对较慢在第20天达最低为4.49,相对应其乳酸菌数量前者生长较快,在第10天达到3.22×108 CFU/mL,而在7%盐度条件下乳酸菌数量减少相差近100倍;经腌制3个月的半成品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在320 mg•kg-1和2.9 mg•kg-1。【结论】 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可检测榨菜低盐腌制过程微生物多样性。低盐条件下腌制pH始终呈下降趋势最后稳定在3.9-4.0;5%盐度腌制较适合乳酸菌的生长,其早期优势菌主要有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和魏斯氏菌属;7%盐度时腌制前期优势菌种为希腊魏斯氏菌;最后起主导作用的种群均为植物乳杆菌。低盐腌制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高盐腌制工艺,其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辣椒对酸鱼发酵进程的影响,利用生化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鱼发酵过程中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辣椒的酸鱼相比,添加辣椒会抑制发酵前期菌落总数的增加和pH值的降低,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酸鱼发酵过程中TVBN的含量;添加辣椒会显著增加发酵酸鱼的细菌多样性,且减缓酸鱼发酵前期细菌多样性的下降;在酸鱼发酵过程中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Weissella)逐渐成为优势菌群,添加辣椒可大大增加酸鱼发酵中后期魏斯氏菌在酸鱼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辣椒对酸鱼发酵进程的影响,利用生化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鱼发酵过程中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辣椒的酸鱼相比,添加辣椒会抑制发酵前期菌落总数的增加和pH值的降低,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酸鱼发酵过程中TVBN的含量;添加辣椒会显著增加发酵酸鱼的细菌多样性,且减缓酸鱼发酵前期细菌多样性的下降;在酸鱼发酵过程中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Weissella)逐渐成为优势菌群,添加辣椒可大大增加酸鱼发酵中后期魏斯氏菌在酸鱼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玉米青贮过程中细菌的多样性,为玉米青贮菌剂的优化和有害菌的抑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ARDRA(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等方法.[结果]采用ARDRA方法将289个阳性克隆子归类为35个OTU,克隆文库覆盖率达到98.62;,其中细菌有11个属,包括明串珠菌属(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ATCC 8293、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R-31687)、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sp.MVP03)、片球菌属(Pediococcus pentosaceus MY-800)、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MAU70023)、乳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 HDDMM12、Lactococcus lactis KLDS、Lactococcus lactis SL3、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MR17)、拉恩氏菌属(RahneUa sp.N2-2)、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coli strain NBRI1707)、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 K30)、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kloosii strainIv8)、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mahophilia IdR)、芽孢杆菌属(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中明串珠菌属所占比例最高26.6;,其次是乳球菌属23.5;,再者是克雷伯氏菌属22.5;,乳杆菌属8.6;,片球菌属4.2;,拉恩氏菌属2.4;,葡萄球菌属2.0;,芽孢杆菌属2;,魏斯氏菌属1.7;,寡养单胞菌属1.7;,埃希氏菌属0.3;,除此之外还有4.1;的不可培养细菌.[结论]建立的青贮玉米细菌文库中70;的转化子属于乳酸菌类,但在文库中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致病或有害菌,因此开展发酵助剂或者有害菌抑制剂的研究及应用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稻草、黑麦草为青贮原料,从青贮后1、5、12、21、31、61、99、154 d的稻草、黑麦草混合青贮样中取样,分别测定pH值,采用培养方法计数乳酸菌、酵母菌、霉菌数量的变化,使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青贮过程中菌群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黑麦草与稻草混合青贮pH值在青贮初期下降迅速,乳酸菌数量在5d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酵母菌数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等波动变化,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过程中优势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acillus plantarum)、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食窦魏斯氏菌(W.cibaria)、短乳杆菌(L.brevis),且随着青贮时间延长,优势菌数量下降。由结果可知,将DGGE和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能有效地研究青贮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青贮玉米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贮饲料发酵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由其微生物组成决定。为了解青贮玉米微生物的多样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传统的纯培养技术,对31个青贮饲料样本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共享核心菌属41个,占总样本微生物组成的87. 7%,丰度较大的(≥1%)有10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魏斯氏菌属分别占42. 9%、12. 1%、10. 3%;真菌主要有念珠菌属、黑粉菌属、半乳糖霉菌属等。比较乳熟期组与蜡熟期组青贮的微生物群落,发现玉米的成熟度不同,青贮发酵产品中某些属微生物在数量上存在差别,但微生物群落组成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可为青贮饲料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鸡粪堆肥过程中不同发酵阶段优势细菌群落的变化情况,为改善鸡粪堆肥工艺及提高堆肥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不同发酵时间鸡粪堆肥样品进行细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Alpha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并对获得的有效序列在门、纲、目、科、属、种水平进行聚类,使用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不同发酵时间样品间的物种相对丰度差异,从而进一步分析鸡粪堆肥过程中的优势菌群落特征和变化情况。【结果】鸡粪堆肥在各发酵阶段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其中,堆肥上层和中层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呈先上升再下降最后又略微上升的变化趋势,下层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与上层和中层相反。在门水平,鸡粪堆肥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各发酵阶段均为主要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高温阶段降低,首次在鸡粪堆肥中发现厌氧的盐厌氧菌门(Halanaerobiaeota)且其相对丰度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在属水平,鸡粪堆肥起始阶段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及一些潜在的致病菌属如肠球菌属(Enteroc...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冷鲜鸡肉产品表面及内部组织中细菌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增殖趋势差异,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冷藏0d和3d的冷鲜鸡外源及内源细菌的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的2个取样时间点上,鸡肉内源和外源细菌菌群的组成均存在差异,优势菌属中的假单胞菌属和环丝菌属在鸡肉产品表面的污染程度较内部严重,而乳杆菌属在内部组织中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3.
为初步探讨青稞老面冻干粉作为发酵剂,发酵生产青稞馒头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以冻干青稞老面(QKDG)与新鲜青稞老面(QKXX)发酵生产青稞面团,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稞面团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细菌门水平上,在QKDG和QKXX中硬壁菌门都是优势种群,分别占到各时期菌落种群的81.76%和92.47%;细菌科水平,在QKDG和QKXX中明串珠菌科都是优势种群,分别占到各时期菌落种群的70.29%和48.24%;细菌属水平,在QKDG和QKXX中魏斯氏菌属都是优势种群,分别占到各时期菌落种群的68.41%和44.39%。从细菌群落热图可以看出,QKDG和QKXX细菌分布有一定的差别,但样品之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差距不大,有一定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表明在QKDG和QKXX两个样本中的优势菌群为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和蓝细菌,其进化关系是魏斯氏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的进化关系最近,其次为乳杆菌属、蓝细菌与其他属之间的进化关系最远。通过比较初步确定冻干青稞老面可以作为青稞馒头生产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荷斯坦奶牛不同群体牛舍土壤细菌菌群结构差异,本试验于宁夏某规模化荷斯坦奶牛场不同群体牛舍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利用16S rDNA测序测定其细菌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牛舍土壤细菌菌群的OTU数目与Alpha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牛舍土壤细菌菌群的Beta多样性差异明显,高产泌乳牛舍土壤与低产泌乳牛舍土壤的细菌菌群结构较接近。不同群体奶牛牛舍土壤的优势菌门 (丰度>10%)基本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与厚壁菌门,泌乳牛舍土壤中放线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牛舍土壤(P<0.05),哺乳犊牛岛土壤中软壁菌门与Gemmatimonadates的丰度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牛舍土壤(P<0.01)。不同群体奶牛牛舍土壤中优势菌属(丰度>3%)差异明显,各牛舍土壤的优势菌属中,ProteiniphilumFermentimonasTruepera等蛋白质降解菌在非泌乳阶段牛舍土壤中的丰度较高;脱硫杆菌属、盐单胞菌属、硫碱螺旋菌属等嗜盐碱的菌属在干奶牛舍土壤与断奶犊牛舍土壤中的丰度较高;不动杆菌属与鞘脂杆菌属等致病菌在高产泌乳牛舍土壤中的丰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玉米和苜蓿青贮发酵体系中菌群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DGGE研究玉米和苜蓿青贮在动态发酵过程中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青贮在青贮过程中菌群组成比较稳定,DGGE图谱上没有出现明显的条带增加或减少,青贮不同时间DGGE谱带相似性超过了79%;而玉米青贮在发酵3 d以后细菌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0~3 d和7~60 d谱带的相似性不足50%;自然青贮(无论是玉米青贮还是苜蓿青贮)后期的优势菌群来源于未青贮前原料表面的原始菌群.在后续试验中对19条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其中15条克隆成功,包括?-Lactococcus、?-Acinetob-acter、?-Streptococcus、?-Weissella、?-Pantoea、?-Escherichia、?-Enterobacter和?-Endophytic bacterium等几大类群.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壁菌群的影响,在刺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G1)、0.50%(G2)、0.75%(G3)和1.00%(G4)的壳寡糖,另设对照组(G0),养殖50 d后采集各组刺参幼参(5.03 g±0.03 g)肠壁样品,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刺参肠壁菌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壳寡糖添加组刺参肠壁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各组样品肠壁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壳寡糖对刺参肠壁菌群组成产生了明显影响,对照组优势菌属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而壳寡糖添加组希瓦氏菌属的相对比例均下降,对照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比例较低,而壳寡糖添加组芽孢杆菌属的相对比例均较高或成为优势菌属;1.00%壳寡糖组各类菌属相对比例均较低,高浓度壳寡糖出现抑制现象。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可提高刺参肠壁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明显改善刺参肠壁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合柑橘皮渣青贮的乳酸菌,以获得柑橘皮渣青贮制剂最佳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柑橘皮渣和添加秸秆发酵的柑橘皮渣中初步分离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再通过产酸性试验、耐酸耐碱性试验、生长曲线、产有机酸情况等进行优良菌的复筛及其种属鉴定。以直接青贮为对照,利用优良菌发酵青贮柑橘皮渣,分析测定皮渣品质。【结果】初选的12株乳酸菌中有7株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细菌,5株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细菌。经过产酸性试验、耐酸耐碱性试验、产有机酸情况等筛选出1株优良菌株Q5,该菌株经16S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该菌株产酸快(pH可下降到3.48),发酵2h即可进入对数生长期,耐酸耐碱能力强,主要产乳酸和乙酸。利用该菌青贮的柑橘皮渣粗蛋白含量等有所提高,达到广谱青贮剂的水平,优于直接青贮。【结论】菌株Q5是适合青贮柑橘皮渣的优良菌,可作为柑橘皮渣青贮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几种不同配方对牛粪、羊粪、鸡粪有机肥发酵过程中菌群变化的影响及其育苗效果。【方法】以不同配方分别处理牛、羊、鸡粪,经30 d的保温、厌氧发酵制成有机肥,采用PCR-DGGE、Biolog生态板技术解析菌群变化情况及碳代谢活性;采用番茄穴盘育苗实验评价肥效。【结果】从DGGE分离菌肥微生物结果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sp.)所占比例较大,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为40.4%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sp.)为23.8%;从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可以看出Shannon-Wiener指数(H’)羊粪要高于鸡粪和牛粪的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牛粪组在3个处理的菌群碳源利用水平均存在差异;羊粪组Y1和Y2菌群群落结构相对较一致,处理Y3和Y4存在差异;鸡粪组处理J2和J3群落结构相对较一致,处理J1和J4则存在差异。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植株的4个指标影响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差异性。【结论】不同配方处理对牛、羊、鸡粪有机肥菌群结构造成显著影响,N3、Y3和J1处理的肥效最佳,番茄苗株高平均比对照高出25.5%、22.03%和26.16%。  相似文献   

19.
基于PCR-DGGE技术的冷藏牡蛎鳃部菌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4℃冷藏期间牡蛎鳃部菌群的动态变化及腐败菌群.直接从牡蛎鳃部中提取细菌总DNA,对细菌的16S rDNA的V3区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DGGE微生物指纹图谱.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新鲜牡蛎鳃部菌群复杂,随冷藏期的变化菌条带变化明显;整个冷藏期间Lactococcus raffinolactis和Enterobacter sp.为牡蛎鳃部的优势菌,牡蛎冷藏后期腐败的主要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p.)、Weissella confusa和Lactobacillus sakei.  相似文献   

20.
运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虾苗及其在海水和淡水2种养殖条件下生长到体长9~10 cm时的肠道和鳃的菌群结构。结果显示:虾苗、肠道和鳃样品在门水平上菌群均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但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虾苗菌群以乳球菌属(36.1%)、未成功分属的γ–变形菌纲的菌株(25.5%)、芽孢杆菌属(13.5%)、Solibacillus(7.9%)、假单胞菌属(5.0%)和节杆菌属(2.5%)为主,鳃的菌群以乳球菌属、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为主,肠道菌群在海水养殖中的以发光杆菌属(22.9%)、弧菌属(18.2%)、乳球菌属(13.3%)、纤维弧菌属(8.0%)、希瓦氏菌属(5.5%)和芽孢杆菌属(5.4%)为主,而在淡水养殖中的以希瓦氏菌属(57.4%)、乳球菌属(18.8%)和芽孢杆菌属(6.3%)为主,弧菌丰度小于0.1%。养殖条件对凡纳滨对虾鳃中菌群结构影响较小,但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