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沙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硝酸镧浸种与土施亚硒酸钠处理对高浓度铜盐胁迫下济麦22、山农28幼苗叶片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硫酸铜处理降低了小麦叶片SOD和POD活性、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对小麦幼苗造成了毒害。镧浸种缓解济麦22和山农28铜胁迫条件下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的最适浓度范围分别为30~50 mg/L和30~100 mg/L;土施亚硒酸钠缓解二者抗氧化酶活性的最适浓度范围分别为15~25 mg/L和5~25 mg/L;镧浸种和亚硒酸钠复合处理缓解二者抗氧化酶活性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镧浸种+5~25 mg/L亚硒酸钠和50 mg/L镧浸种+5~25 mg/L亚硒酸钠。两品种小麦对镧浸种及土施亚硒酸钠溶液浓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山农28抗氧化酶系统抵抗高浓度铜盐胁迫的能力强于济麦22。镧浸种和亚硒酸钠处理对于高浓度铜盐胁迫幼苗的单独效应及二者的复合效应,均对两品种小麦的SOD、POD活性产生了"低促高抑"的影响,镧浸种处理提高了小麦幼苗对亚硒酸钠的耐受能力,并且二者的复合作用对增强SOD及POD活性具有互补性。试验统计结果表明,镧和硒可能并不通过促进SOD酶合成基因表达,而是通过改变构象或以进行化学修饰的方式提高活性,剂量的影响遵循Hormesis效应的变化规律。适当浓度的镧浸种和土施亚硒酸钠的复合处理能有效缓解铜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香樟耐盐性的影响,以香樟为试验材料,在4‰单一盐胁迫下,采用EBR浸种和浸种+喷叶2种处理方法,分别施加不同质量浓度EBR(0.1、0.2、0.3、0.4、0.5 mg/L),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比较分析盐胁迫下香樟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4‰盐胁迫下,植株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增加;施用一定质量浓度的EBR能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保护酶的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且浸种+喷叶处理优于单一浸种处理。综上所述,在盐胁迫下适宜质量浓度的EBR可提高叶片抗氧化能力,清除叶片中的活性氧,保护膜结构,缓解盐胁迫对香樟的伤害,从而提高香樟的抗盐性;在0.1~0.5 mg/L EBR质量浓度梯度中,以0.4和0.5 mg/L的效果较好,但对于EBR最佳质量浓度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宋新妍  张崔灿  韩晓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37-14638
[目的]研究氯化钙和冬小麦抗旱性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喷施小麦苗期叶片,测定叶中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拌种后测定小麦种子萌发率;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浸种后测定幼苗复活能力。[结果]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00mmol/L的氯化钙溶液喷施小麦苗期叶片,能显著增加小麦幼苗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并保持水力;用100mmol/L氯化钙浸种,可提高小麦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萌发率。[结论]氯化钙可作为小麦苗期抗旱的一种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草酸胁迫对甘蓝型油菜抗性相关蛋白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揭示草酸毒素对甘蓝型油菜致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油菜抗菌核病资源的初筛提供一种更方便、快速的方法.[方法]以草酸溶液对苗期甘蓝型油菜材料GH01进行浸根处理,设置3个浓度(清水对照、1和2 mmol/L草酸溶液)、7个胁迫处理时间点(0、6、12、24、36、48和60h),分别测定油菜叶片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和抗性相关蛋白酶酶活性.[结果]草酸溶液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增加,油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不断增加,而抗性相关酶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力曲线呈现“峰状”.其中,2 mmol/L草酸溶液胁迫下,SOD、PPO、POD和MDA含量分别在48、24、60和36 h达最大值,分别为359.66 U/g、257.50 U/g·min、44.94 U/g· min和72.86 μmol/L;在1 mmol/L草酸溶液胁迫下,SOD、PPO、POD和MDA含量分别在48、24、36和24 h达最大值,分别为302.17 U/g、215.00 U/g·min、24.01 U/g· min和75.75 μmol/L.[结论]可利用草酸对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性进行初步鉴定,草酸溶液浓度以2 mmol/L为宜,其SOD、PPO、P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在处理48、24、60和36 h时达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粉含量,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3种方式烯效唑处理下秧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基施方式提高全氮含量、浸种方式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最佳;以浓度100 mg/L浸种、150 mg/L喷施和100 mg/L基施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施用烯效唑还可促进秧苗栽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以基施方式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强秧苗的单株及群体分蘖能力,还可延长分蘖期,推迟高峰分蘖数时期。生产中,烯效唑浸种以浓度50~100 mg/L,喷雾以浓度100~150 mg/L,基施以浓度175~250 mg/L为宜,有利于形成健壮秧苗,利于栽后活棵、返青、分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PEG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下聚合草叶片的生理变化,设置不同浓度的PEG溶液(0%、5%、10%、15%、20%、25%)进行处理,对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0%~25%)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EG浓度上升到10%时,POD和SOD活性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70.3 U/(g·min)、1167.7 U/g;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 μg/g、236.2 μg/g。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浓度为10%时,脯氨酸含量到达最低值20.3 μg/g。研究结果表明聚合草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在轻度干旱环境下通过调节能力可以缓解自身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壳聚糖对水稻幼苗抗低温能力的影响,以水稻品种淮稻11为对象,在水稻2叶期以0%、0.1%、0.3%、0.5%的壳聚糖浓度在低温下来处理水稻幼苗,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水稻幼苗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后遇到低温时,与对照相比,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增加苗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减少丙二醛的含量,增强水稻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说明,在水稻苗期喷施壳聚糖可以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冷能力,减轻或避免低温对水稻秧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mg/L、100mg/L、200mg/L)壳聚糖,干旱处理后观察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壳聚糖对甘蔗苗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具有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其中100mg/L壳聚糖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增强甘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酸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05%、0.1%、0.15%、0.2%4 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对酸枣种子浸种24 h,以清水浸种24 h为对照。25℃恒温培养15 d,每天光照8 h,酸枣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α--淀粉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高,壳聚糖处理的最佳浓度为0.1%;用以上4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喷施正常生长的酸枣幼苗,清水喷洒为对照,其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壳聚糖浓度为0.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溶液对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芸苔素内酯溶液的最佳浸种浓度。【方法】以新啤6号大麦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25、50、100、200μg/L)芸苔素内酯溶液浸种后,在蒸馏水(CK)或23%聚乙二醇溶液中进行纸上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根和芽的干、鲜重,测定分析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溶液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大麦芽和根中相对含水量、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显著抑制大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与仅干旱胁迫处理相比,5、25μg/L芸苔素内酯溶液处理可使大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34.23%、65.74%、25.80%和45.45%、31.82%、47.70%。与仅干旱胁迫相比,25μg/L芸苔素内酯处理使根和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7.86%和12.53%,使根和芽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35.06%和20.63%。25μg/L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使根和芽中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结论】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溶液浸种可提高干旱...  相似文献   

11.
程飞  张颖  方元平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91-11793,11867
[目的]研究镉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和金鱼藻抗氧化酶对胁迫伤害的响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纯镉离子浓度分别为0、0.2、1.0、2.0 mg/L)处理金鱼藻,并分别于处理后1、2、4、8 d测定处理后植株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镉的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胁迫参数等指标。[结果]金鱼藻体内镉的积累量随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积累速率随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抗氧化酶系统对镉胁迫具有应激反应,当镉浓度小于1.0 mg/L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先上升,4d后又下降,而当镉浓度大于2.0 mg/L时,上述酶活性下降,同时,H2O2含量、MDA含量上升。[结论]低浓度镉可以诱导抗氧化酶活性,抵御氧化胁迫,但随着隔浓度的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物受到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2.
外源IAA对盐胁迫黄芩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商洛道地药材黄芩1年生实生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0.5 g/m L 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盆栽黄芩幼苗,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2,4,6,8,10 mg/L)IAA处理和施加方法对盐胁迫下黄芩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IAA的不同施加方式处理黄芩幼苗与对照组CK2(0.5 g/m L NaCl)相比,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CK2,而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OD和CAT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趋势,其中以叶面喷施6 mg/L IAA处理效果最佳,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OD活性、CAT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分别达3.33 mg/g,10.65μg/g,2.07 mg/g,9.05%,23.90 U/g,4.69 U/g,7.32 nmol/g,较对照CK2分别增加285%,197%,88%,147%,77%,227%,-61%。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施加外源物质IAA可以提高黄芩幼苗的耐盐性,且以叶面喷施6 mg/L的IAA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壳寡糖对小麦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机制,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壳寡糖溶液(10 mg/L、100 mg/L和200 mg/L)对20%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叶片超氧阴离子(O·-2)和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3种浓度壳寡糖可明显促进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处理48 h后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均显著增加(200 mg/L壳寡糖对根部干重影响除外);处理24 h和48 h后,喷施100 mg/L壳寡糖可明显降低PEG胁迫下小麦叶片的O·-2含量,而3种浓度壳寡糖均可明显降低MDA含量;相比10 mg/L和200 mg/L浓度,喷施100 mg/L壳寡糖可明显增强PEG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抗氧化系统活性,SOD、POD和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48 h时脯氨酸含量变化除外)。上述结果表明,100 mg/L是较适宜的喷施浓度。PEG胁迫下,喷施适宜浓度的壳寡糖能明显促进小麦地上部和根部的生长,降低叶片的活性氧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CC)溶液浸种后,研究CC对菠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了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蛋白质、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结果]CC溶液浸种后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提高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而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未经CC处理的。[结论]各浓度的CC溶液浸种以25 mg/L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草地贪夜蛾的寄主选择及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用玉米、小麦、马铃薯和烟草4种寄主植物叶片饲喂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至5龄,测定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草地贪夜蛾体内消化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α-淀粉酶)、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活性变化,并比较4种寄主植物叶片次生代谢物(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及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析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酶活变化与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及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取食马铃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P<0.05,下同),而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α-淀粉酶活性(0.48±0.08 U/mg)最高,显著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马铃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SOD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而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CAT活性最高(225.54±51.56 U/mg),是取食玉米叶片草地贪夜蛾幼虫的2.71倍.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GST、CYP450和MFO活性均高于取食玉米和小麦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其中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GST活性(100.50±4.71和98.69±6.21 U/mg)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和小麦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GST活性(54.85±1.94和70.62±4.04 U/mg);而CarE活性在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最高,为184.79±9.05 U/g.4种寄主植物叶片中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马铃薯>玉米>小麦>烟草,而可溶性糖含量在小麦叶片最高(18.65±1.08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以马铃薯叶片最高(306.30±29.07 mg/g),烟草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低.皮尔森线性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部分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与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含量显著相关.[结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表现出较强的生理可塑性,其幼虫可通过调节体内消化酶活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寄主植物,并通过调节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增强对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或有毒物质的适应性,从而实现其寄主谱的扩张.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抗坏血酸(AsA)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外源抗坏血酸对盐胁迫下商麦1619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P0.05)下降,各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0.15 g/L AsA处理的小麦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的活性增幅分别为67.5%、70.6%、0.3%,小麦幼苗体内POD的活性是AsA0处理(0.05 g/L ASA)的1.18倍,小麦幼苗体内MDA含量比单独盐胁迫下降低了61.5%。结果表明,添加外源AsA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外施适宜浓度的AsA能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的伤害,且0.15 g/L的AsA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抗坏血酸(AsA)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外源抗坏血酸对盐胁迫下商麦1619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P<0.05)下降,各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0.15 g/L AsA处理的小麦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的活性增幅分别为67.5%、70.6%、0.3%,小麦幼苗体内POD的活性是AsA0处理(0.05 g/L ASA)的1.18倍,小麦幼苗体内MDA含量比单独盐胁迫下降低了61.5%。结果表明,添加外源AsA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外施适宜浓度的AsA能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的伤害,且0.15 g/L的AsA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赤豆(Vigna angularis)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2、4、6、8 mg/L的Na2Se O3溶液浸种处理12 h,研究硒对赤豆芽苗菜产量、品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硒(4~6 mg/L)浸种对赤豆芽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非常有利。赤豆芽苗菜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硒浓度为4、6 mg/L时最高;8 mg/L处理时,硝酸盐含量最低。一定浓度的硒浸种可以显著提高赤豆芽菜保护酶活性,6 mg/L处理SOD、POD活性最高;4 mg/L处理CAT活性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赤豆芽苗菜生长的Na2Se O3浓度为4~6 mg/L。  相似文献   

19.
铬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莴苣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不同质量浓度Cr3+胁迫后,植株的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3+≤40 mg/L时对莴苣叶绿素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在40 mg/L时叶绿素含量最大,约为对照的145%;Cr3+≤80 mg/L能诱导并提高SOD、POD活性,在Cr3+为80 mg/L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253%、287%;植株受到Cr3+(≤80 mg/L)胁迫,其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在80 mg/L时为对照的207%,而高质量浓度的Cr3+(>80 mg/L)不但抑制酶的活性,而且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例如,当Cr3+为320 mg/L时,SOD、POD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7%、31%和24%;脯氨酸和MDA则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锰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25~1.0g/L的硫酸锰处理玉米种子,提高了种子的活力指数和种子萌发时脱氢酶的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其中以1.0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