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12年起,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全量化肥(NPK)、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NPKO)、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NPKL)、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NPKOL)5种不同施肥模式对葡萄营养元素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葡萄的营养生长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葡萄植株基径、新叶数目、新梢长度、新生根长、分叉数多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基本表现为NPKOLNPKLONPKONPKCK;施肥后葡萄的产量有显著增加(P0.05),而结果率却多有所下降,但处理间结果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施肥模式处理的葡萄果实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CK(P0.05),可滴定酸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显著低于CK(P0.05);各施肥处理的边糖、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CK,但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相比,5种施肥模式可不同程度增加葡萄产量、提高果实品质、促进葡萄对营养物质的累积;不同施肥模式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CK有明显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等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提高;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NPKOL)的试验效果相对最佳,而单施化肥(NPK)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酶活性的提高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红黄壤茶园不同培肥模式的土壤理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不施肥(CK)、全量化肥(C)、(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C1/2O1/2)、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CL)及(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C1/2O1/2L)等6种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模式相比,其他模式均能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其中,处理O和C1/2O1/2L的改良效益相对较佳,砂粒(0.05 mm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8):54-58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施肥模式(不施肥、普通化肥、生物有机肥、茶树专用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普通化肥、生物有机肥+控释肥)对中茶108茶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一次性施用茶树专用控释肥能够达到化肥1年4次施用的增产效果,而单独施用生物有机肥(以下简称有机肥)在2017年有减产现象。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好,与普通化肥相比,有机肥+普通化肥和有机肥+控释肥茶叶产量分别增加12.9%、13.8%。在经济效益方面,与化肥分次施用相比,施用控释肥、有机肥+普通化肥和有机肥+控释肥净收益分别显著提高5.6%、26.5%、36.3%。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普通化肥和有机肥+控释肥能优化茶叶品质,提高茶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从施肥方便性、茶叶品质和农民纯收入方面综合考虑,有机肥+控释肥处理是最优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优质茶树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探索了蝇蛆有机肥、绿肥和秸秆对春茶、夏茶和秋茶茶叶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蛆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茶叶品质,其施用量与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显著相关。T4为最优处理(蝇蛆有机肥800kg/667m2),单施绿肥与单施秸秆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小,T8(800kg/667m2蝇蛆有机肥+4kg/667m2绿肥种子)与T10(800kg/667m2蝇蛆有机肥+500kg/667m2秸秆)对夏、秋茶品质影响明显,但与T4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热带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及与土壤pH值、辣椒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湘辣十七号"辣椒为实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秸秆还田(CFS)、化肥+有机肥(CO)、75%化肥+有机肥(TCO)、50%化肥+有机肥(HCO)、单施有机肥(OF)7种施肥处理。【结果】施用有机肥、化肥或有机肥化肥混施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0~100 cm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同一化肥施用量下,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不同施肥处理对硝态氮在热带土壤中迁移能力影响不同,施用化肥更容易造成硝态氮在土壤中向下迁移,而合理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能够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向下迁移。此外,0~20、0~40、0~60、0~80、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辣椒产量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均达极显著相关(r0.6961,P0.01),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对辣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秸秆可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和淋溶迁移。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与茶叶配方肥配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茶园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100%、70%、50%和30%茶叶配方肥与有机肥料配施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与茶叶配方肥减量30%配施有利于茶叶产量的提高;有机肥与茶叶配方肥减量30%配施时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农户习惯施肥处理茶多酚含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影响不明显,各处理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薮北茶种为试材,研究有机肥、茶叶配方肥、微生物有机肥、脲甲醛缓释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30%茶叶配方肥配施较农户常规施肥增产3.5%,有机肥+70%茶叶配方肥配施较农户常规施肥增产1.9%。微生物有机肥+70%脲甲醛缓释肥配施茶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51.8%,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茶多酚含量以微生物有机肥+50%脲甲醛缓释肥配施最高,达41.0%,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70%茶叶配方肥配施处理氨基酸含量最高,达7.3%,且显著高于农户对照;大部分处理咖啡碱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长期不同灌溉施肥模式(漫灌施肥和滴灌施肥)和有机物料管理(单施有机肥、有机肥+玉米秸秆和有机肥+小麦秸秆)对土壤剖面矿质态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和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漫灌模式下,0~300 cm土层矿质态氮累积量达1391~1881 kg/ha,虽然滴灌模式下土壤表层(0~20 cm)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漫灌施肥模式,但在0~300 cm土壤剖面中,漫灌施肥模式硝态氮累积量较滴灌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57~108%;施用秸秆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滴灌和漫灌模式增幅分别为511~518 kg/ha和445~488 kg/ha,但秸秆对铵态氮累积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淮南地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确定适宜的优化替代配比,强化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观念,进行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结果表明,茶叶有机肥替代是可行的。50%的有机肥是最适宜化肥替代配比,且效益最高。有机肥替代化肥区,茶树肥效长,抗早衰,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较大,不仅可以增加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同时有机肥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益生菌,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耕地生产活力,它不仅可以循环利用资源,还可以减少土壤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
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安化县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探索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新模式,全力做大做强茶业产业。构建"有机肥+"模式引导扶持湖南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云上茶业有限公司、八角茶业公司、马路镇茶厂在马路镇七仙洞村、云台山村、八角村的393公顷茶园基地,推广"配方肥+绿肥""有机肥+机械深施"两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幼龄茶园采取"茶叶专用配方肥+绿肥"模式培管,即每667平方米茶园施茶叶专用配方肥70公斤作冬肥、50公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井43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施用鸡粪、猪粪、沼渣和精致商品有机肥等不同有机肥对茶叶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产量、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影响,探索高品质茶树绿色、有机栽培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对茶树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依次为商品有机肥>沼渣>鸡粪>猪粪,鸡粪比猪粪提高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产量、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效果优,猪粪比鸡粪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含量效果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重金属累积及有效性的影响,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8种不同施肥条件下[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全量及有效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氮磷钾肥会降低土壤pH、CEC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且与有机肥配施效果更优。长期施用化肥,土壤Fe、Mn、Cu、Zn、Pb和Cd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及其与化肥配施后土壤Fe、Mn、Pb含量变化也不明显,Cd略有增加,Cu、Zn含量显著提高,但均低于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化肥对Cu、Zn、Pb和Cd的有效量影响不明显,磷肥可显著提高有效Fe含量,降低有效Mn含量,而有机肥提高Cu、Pb、Cd有效量,对其有活化效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有效量与理化性质、元素总量间的相关性因元素的不同而异。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及有机肥不会造成石灰性紫色水稻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试验研究了土壤生物有机培肥体系(FBO)对茶叶品质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采用FBO培肥体系的茶园所产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含量比常规施肥对照有明显增加,感官品质也优于对照,说明茶园土壤采用FBO方式进行培肥管理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区试验,选以牛粪或猪粪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为对象,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茶园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牛粪有机肥或猪粪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使茶叶鲜叶的产量分别增加4.1%~12.6%和44.0%~62.1%、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9%~7.0%和8.4%~10.7%,茶多酚含量分别增加6.8%~8.3%和3.0%~6.1%。牛粪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茶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无明显影响,而猪粪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使茶叶水浸出物增加0.5%~4.5%、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5.8%~35.0%。相较于牛粪有机肥,本试验条件下,猪粪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更能提高茶叶中水浸出物和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酚氨比,提升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6.
腐殖酸生物有机肥作为绿色土壤投入品,在全面养分供给、改善土壤耕作性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农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突出优势,是近年来迅速发展推广应用的新型、安全、高效的有机肥料。通过开展腐殖酸生物有机肥在武义茶园的肥效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用量、施用方法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探索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有机替代模式新路径。结果表明,试验用腐殖酸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每667 m2施用1 000 kg能显著提高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产量,全年增加茶叶产量8.9%;同时也显著提高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叶绿素b的含量,该模式下化肥替代率达20.2%。本研究结果为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提供了相关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云南省勐海县典型人工台地茶园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为指导茶农科学合理施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复合肥处理(T1)、减施30%化肥+土壤改良处理(T2)、控释肥替代30%化肥处理(T3)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T4)4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进行为期两年的试验,测定土壤pH和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记录茶叶品质和产量.[结果]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土壤pH提高12.96%;T3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升最高,其增幅分别为22.63%、15.79%、13.95%、51.72%和28.34%,与T1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下同);T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0.94%、13.50%、18.42%和21.43%,其他土壤养分虽略有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施肥措施下的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表现为:T3处理(0.6749)>T4处理(0.6092)>T2处理(0.5677)>T1处理(0.5468).2019年T3和T4处理的春季茶叶产量(224.06和211.23 kg/ha)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的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较T1处理分别增加14.34%、36.41%和28.00%,故T4处理的茶叶品质最优.[结论]相对于复合施肥处理,其他3种替施处理对提升茶园土壤肥力和提高茶叶品质均有一定效果,其中控释肥替代30%化肥处理对提升茶园土壤养分肥力效果最优,而有机肥替代30%化肥施肥处理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单施配方肥为对照,种植绿肥(夏季饭豇豆和冬季紫花苜蓿)、绿肥+单施配方肥、绿肥+配方肥减施20%对茶园耕层土壤肥力和养分农学效率及不同季节茶叶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茶园土壤化肥减施、有机配肥和茶叶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绿肥+配方肥减施20%能够明显改善茶园土壤肥力,促进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19.
设置氮素施用量均为278.4 kg/hm~2的有机肥、复合肥、尿素3个处理,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3种肥料对茶叶生长势、内含成分及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茶树的生长萌芽、提高茶树发芽密度,使得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依次为4.506%、3.908%、3.719%,与CK相比提高幅度为7.61%~30.38%)和咖啡碱含量增加,降低茶叶的酚氨比,但各处理之间差异较大,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茶叶的自然品质,且同等氮素含量下施用有机肥的整体效果最佳,同时开沟施有机肥这一模式不仅可有效促进茶叶良好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及改善茶叶品质,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是茶叶种植中较适宜的栽培管理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绿肥种植还田是改善生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配施化肥促进绿肥高产,达到绿肥提升生地土壤肥力的效果。采用受控盆栽试验,研究在红壤生土中不同类型肥料配施对紫云英和黑麦草2种绿肥萌发、产量以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化肥相比,在红壤生土中施加腐殖酸类肥料和商品有机肥料均可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萌发率;2种有机肥料配施化肥均可提高2种绿肥的鲜草产量及养分积累量,其中,紫云英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在施加常规化肥+腐殖酸30 g·kg-1处理最高,黑麦草产量及氮、磷养分积累量在常规化肥+20和30 g·kg-1商品有机肥处理最高。在相同施肥处理下,紫云英养分浓度高于黑麦草,但黑麦草比紫云英具有更高的生物产量和总氮、磷、钾养分累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