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马大杂种相思无性系造林试验早期生长调查,结果表明:马大相思造林成活率较高,达98%;采用株行距为2.0 m×3.0 m的造林密度各项生长指标表现较好;从树高、冠幅、地径和干形4个生长指标数据来分析,1年生马大相思幼树无性系间生长存在个体差异,其中SK1和10#这2个无性系表现较好,不同生长期的树高、冠幅、地径和干形差异极显著,说明定植后植株的树高、冠幅、地径方面生长较快;马大相思与不同树种混交配置造林试验初步结论是,马大相思与桉树混交种植各项生长指标较接近,且能有效促进桉树生长,适合与桉树混交造林,其中以2:1的混交比例有利于树高和地径生长;马大相思与山杜英混交种植的各项生长指标差异巨大,不适合与山杜英混交造林;马大相思幼树的生长量是随着气温与降雨量增大而加快,其树高、地径与冠幅的生长高峰期出现于7月、8月、9月和10月,这4个月占全年生长量的70%左右,造林后可根据这变化规律加强抚育,能有效地提高林分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2.
为给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6种1~4年生黑木相思无性系(SR3、SR13、SR14、SR17、SR25和SR53)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的存活率和保存率,测定树高、胸径与单株材积,分析重复力和遗传增益,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生长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均差异不显著。第4年时,黑木相思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显著;重复力均较高;SR3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均较大,变异系数较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SR3无性系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SR53、SR14和SR17无性系,SR25和SR13无性系得分较低。SR3无性系可在广西玉林市推广。  相似文献   

3.
饶平县林分改造树种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3种林分类型中进行8种树种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20个月,马占相思、南酸枣、桃花心木和红椿生长快、长势好,地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3.17,3.03,2.34,2.02 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36.1,122.9,91.3,87.6 cm;冠幅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59.5,95.9,49.8,57.1 cm。重阳木、枫香和樟树生长中等, 地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58,1.61,1.33 cm, 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67.7,57.1,49.3 cm, 冠幅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9.6,20.2,49.3 cm。乐昌含笑生长较慢,地径年平均生长量仅为1.05 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30.4 cm,冠幅年平均生长量为11.9 cm,不适合作为改造树种在粤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福建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由于风沙和盐雾危害严重,导致木麻黄基干林带的营造十分困难。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抗风、耐盐型木麻黄无性系,在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进行5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试验。造林后当年12月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85.65%)最高,其次是粤8(74.80%),而平潭2号(69.72%)的成活率最低,但不同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后当年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平均地径、树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惠安1粤501粤8粤701平潭2,惠安1的平均地径(2.19cm)和树高(1.64m)均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而平潭2的平均地径(1.59cm)和树高(1.28m)均最小,平均地径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GLGU9’)6种阔叶速生树种为研究对象,设计相同密度进行造林,对6种阔叶树种进行12个月的生长比较分析,旨在为优良速生阔叶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造林密度下,各树种株高、胸径、材积增长迅速,且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其中年株高增量最大为黑木相思(3.8 m),年胸径增量最大为大花序桉(4 cm),年均单株材积增量最大为巨尾桉广林9号(0.058 8 m~3/株),红锥各生长指标均为最小。造林密度对不同树种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短周期速生成材造林阔叶树种可优先选择巨尾桉广林9号、大花序桉和黑木相思。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黑木相思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柏黑木相思混交造林试验.容器育苗,采用同样的整地,不同的株行距造林,苗木生长成活率差别不大,但幼林生长差别较大.黑木相思林木生长比福建柏林木生长快,黑木相思幼树可促进福建柏幼树生长,3年生的林木平均树高、胸径,郁闭度、蓄积量,分别比福建柏3年生的林木平均树高大26.4%、胸径粗43%,郁闭度大4%、蓄积量多108m3.  相似文献   

7.
黑木相思无性系早期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株优势木”法评选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优树,采集优树根蘖萌芽条进行扦插和组织培养繁殖无性系试验苗。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紫金县苏区镇进行无性系测定,利用黑木相思4 a生的树高、胸径等观测数据进行无性系早期评价,结果表明,18个参试无性系中有12个无性系的树高生长或胸径生长显著优于对照(P<0.05),可作为与试验点类似条件地区中试推广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山地造林的速生黑木相思和卷荚相思无性系,在长泰岩溪国有林场开展了9个黑木相思无性系、5个卷荚相思无性系造林试验,9年生时进行了生长量测定对比。结果表明:速生黑木相思无性系有M6、M1、M7,这3个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分别增加了3.3%~23.5%、2.0%~8.1%和9.4%~59.1%,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之间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速生卷荚相思无性系有J1、J3、J5,这3个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群体均值相比分别增加了3.1%~17.3%、3.0%~11.8%和12.0%~55.7%。  相似文献   

9.
大陈岛为浙江省台州列岛之一,存在生态系统脆弱,造林成活低、树木生长困难和树种单一等问题。选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乌桕Sapium sebiferum,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m,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8个树种,对其在大陈岛造林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及生长状况进行了5年的观测,为大陈岛筛选出适宜作为沿海防护林的树种。结果显示,造林5年后(2017年),红叶石楠、乌桕、枫香树的保存率皆在82%以上,其树高分别为437.3 cm、437.9 cm和412.7 cm,地径在7.6~8.0 cm。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枫香树、乌桕是海岛地区造林的首选优良树种,而红楠、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可作为重要推荐树种,湿地松可作为备选树种,台湾相思不适宜在大陈岛海岛造林。  相似文献   

10.
黑木相思采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种子应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min,发芽率高达到98.6%,萌芽出土快,苗木生长迅速.轻基质网袋容器苗木造林之后,成活率高达99.%,幼林生长快,树干通直,树冠枝叶茂密,年生长平均树高大2m,年胸径粗2.3cm,树冠大1.0 m,郁闭度大0.2,能提前郁闭.枯枝落叶物多,在地表层可减少暴雨径流,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黑木相思具有固氮根瘤,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马尾松低产林改造,营造阔叶树速生林的优良树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尖峰岭绿楠树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绿楠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并进行了样木横剖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绿楠是比较速生的树种,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生长都呈多峰态曲线;(2)胸径年生长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而树高年生长量高峰期晚于地径和胸径生长高峰值出现的年份;(3)在生长初期(8a前),材积生长极缓慢,年生长量<00009m3,其后开始较快增长,到第17年出现最大值000868m3;(4)从平均生长量看,地径变化比较平缓;胸径在14a前呈稳态上升趋势,14a后呈平稳发展状态并略有下降;树高在19a前基本呈稳态上升趋势,19a后保持在050m/a左右,并呈缓慢地下降趋势;材积一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不同坡位的水肥等条件不同,因而影响了绿楠树的生长,离水沟最近的下坡地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分别大375%和291%;(6)绿楠树地径、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变化趋势基本上与降雨蒸发比(R/E)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水分状况是影响绿楠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砒砂岩沟坡种植的沙棘人工林,10年后平均树高向2.5~3.0 m趋近,地径近8 cm,沙棘纯盖度在60%、植被总盖度在70%左右.位于当地条件较好沟谷地的沙棘,树高达5 m多、地径在10 cm以上.对于裸岩沟坡来说,目前的10年生沙棘人工林的树高、地径、盖度已接近其生长上限值,特别是沙棘盖度,在超过60%后,应及时平茬...  相似文献   

14.
从昭通市引进美国竹柳进行插条扦插育苗、营养袋苗上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育苗未用药剂处理,成活率达100%。在保证水湿条件,只施一次肥的粗放管理条件下,7个月苗高达1.5~2.5 m,地径1~2 cm。在造林后只铲一次草的粗放管理条件下,裸根苗在洼子地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达90%,在干旱坡地造林的成活率低,仅为17%;组培营养袋苗在干旱坡地造林的成活率最低,仅为10%。造林1年后,组培营养袋苗在干旱坡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28.1 cm和0.32 cm;扦插裸根苗在洼子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74 cm和1.7 cm;扦插裸根苗在干旱坡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30 cm和0.4 cm。试验表明:水湿条件或灌溉条件是保证美国竹柳引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厚朴造林质量,开展了苗木地径、亩高与厚朴幼树生长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厚朴苗木高度对幼树生长无明显的影响,苗木过高反而会降低造林成活率;苗木地径大于0.9cm时,地径对幼树生长也无显著的影响。因此,厚朴苗木不宜以苗高为分级依据。厚朴苗木的适宜高度可从便于起苗、运输、栽种等生产环节来确定。厚朴苗木地径的分级,优质苗的下限也不应大于0.9cm。  相似文献   

16.
对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马占相思(A.mangium)、肯氏相思(A.cuninghamia)进行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粤西造林后1~4 a,厚荚相思树高生长最快,肯氏相思次之,马占相思最慢,分别为5.57、4.92、4.08 m;但马占相思造林后第4年至第5年生长明显加快,造林后5 a,马占相思树高、胸径生长最快、生物量最大,分别为7.01 m、7.69 cm、32.1 kg,厚荚相思次之,分别为6.80 m、5.77 cm、16.72 kg,肯氏相思最差,分别为5.32 m、4.21 cm、13.48 kg.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适宜在肇庆市及粤西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垦加大穴的造林方法,在湖南省的嘉禾县和邵东县石灰岩发育的红壤上进行了棱角山矾的应用示范林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嘉禾县应用示范点造林5年的棱角山矾胸径、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分别达1.4 cm和60.8 cm,最大株胸径、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1.7 cm和84 cm,造林成活率达95%,保存率达90%;邵东县造林2.5年的棱角山矾地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达0.98 cm和84.8 cm,造林成活率达93%,保存率达87%。②棱角山矾适应性强,长势好,生长较快,是中度和轻度石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8.
峦大杉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峦大杉经 12a的引种造林试验表明 :1年生苗平均高 2 0 5cm ,平均地径 0 37cm ;造林后第 12a林分平均树高 10 4~11 1m ,胸径 13 5~ 14 1cm ;造林初期生长缓慢 ,树高在第 2a后、胸径在第 4a后年生长量与本地杉木无显著差异 ;12年生的纯林与混交林树高、胸径值差异不显著 ;育苗与造林技术均容易掌握 ,具有重要的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香椿材用林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第二年以九江种源地径增长最快,年均达2.016 cm;而树高增长以中密度2 m×2 m最大,年均增长0.606 m;复合肥株施0.75 kg对香椿后期地径、树高与冠幅增长效果最佳。提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采用九江种源、初植密度2 m×1.5 m与株施0.75 kg复合肥有利于幼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