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钟喜林  钟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62-14864
阐述了河岸带以及河岸带生态园林营造的基本内涵,以江西省龙南县"三江六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为例,指出其河岸生态园林景观的发展现状,即生态园林景观与文化营造不足、自然景观尚需营建和保护、河水污染日益加剧、照明系统有待完善、滨江房产开发压力较大、连续变化的水位对现有景观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河岸生态园林景观存在的上述问题,强调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应结合河岸线整治,对城区3条河流进行岸线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滨水空间的利用和对亲水空间的营造,结合园林功能,保护其生态系统,以形成河道绿化生态廊道。建议加强滨河绿地斑块在空间上的连通性,形成河道绿化生态廊道,满足生物种群的"流动性"要求,并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湿地公园,进而分别针对渥江、濂江、桃江提出了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将现代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组合的设计理念应用于葡萄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以渭北葡萄产业园设计为例,将葡萄生产和葡萄文化氛围营造相融合,通过构建葡萄文化的景观生态主题,将景观设计、葡萄种植、葡萄及其相关产品的营销和农业观光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水体和植被,营建园内生态林带和水上生态廊道,创造具有生态多样性生境葡萄产业园。视园区整体为“基质”,以各功能区为“斑块”,以园区道路、尤其是葡萄景观长廊为生态“廊道”,构建符合现代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葡萄产业园,为特色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边缘化”的现象。本研究以云南德昂族乡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指数分析方法,提取出连通性较高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源地,基于AHP层次分析法选取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四个方面的10个阻力因子作为指标,构建德昂族乡生态综合阻力面,结合最小阻力模型(MCR)生成潜在生态廊道,最后基于重力模型对潜在廊道进行识别并提取出重要的生态廊道,构建德昂族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生态源地的保护和生态廊道的建设以及建设生态踏脚石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乡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休闲农业是旅游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休闲农庄作为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园林景观物质要素是休闲农庄景观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发挥着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本研究选取惠济区内的4个休闲农庄作为案例展开分析,总结了4个庄园5种景观物质要素建设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休闲农庄中建筑要素的风格应符合园区主题氛围;适当运用农作物和园艺作物来营造植物景观;利用动物营造景观时可适当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种养;山水要素的造景形式应结合庄园建筑、主题氛围选择;尽可能保留或利用原地形营造景观,避免景观结构、生态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马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29-12431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分析了设计中的生态概念及现存的概念误区,误区包括生态概念运用泛滥;片面强调生态的自然性;盲目赋予景观人文文化。以常熟市宝岩生态观光园景观改造为例,分析了该园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目前"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比较保守,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活动比较单一,景观层次杂乱、人文景观薄弱、景观特色不强,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负面现状;提出了以"生态山水园林"为主题,遵循将挖掘营造人文景观与保护完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结合的设计理念,进行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景观设计;最后从整合、保护、恢复、营造4方面论述了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景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葫芦岛市五里河通过对两岸生态景观的建设,将五里河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居民的滨水休闲廊道;在截污的基础上,通过治污、补水、水质净化等一系列措施,使河道水质变清,达到规定的地表水Ⅴ类标准;通过对河道的生态改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成为葫芦岛市的生态景观廊道。体现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乡村休闲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业态的重视,农田生态景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北京农田生态景观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自然景观缺乏保护、田间道路过度硬化、农田防护树种单一、农业集约程度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低和农田景观模式雷同6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然景观保护、生态道路建设、农田生态防护、综合地力提升、生物多样保护以及农田景观提升6项生态景观工程技术,并提出了平原大田景观、设施园区景观、沟域田园景观3类农田景观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河流治理应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以河流再生促进城市更新,通过河流景观廊道建设,链接、凝聚城市发展,提前管控城市生态空间,优化两岸产业格局,拓展河流景观廊道社会功能,恢复滨河区域自然与人文活力,是当前开放性空间规划的热点之一。杭埠河是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主体,是连接三河镇和巢湖的重要河流。目前河流水污染严重,湿地文化和滨水游憩空间缺失,河流景观廊道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社会生态效益。本文以链接功能为导向,提出增强河流生态稳定性、营造异质性景观和建设多样性文化等措施,恢复杭埠河景观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文化活力,以期在保护河流湿地生态健康的基础上,将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有效链接到巢湖风景区,有力推动三河古镇、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巢湖风景区旅游业的协调联动发展,并唤醒人们保护河流、管理河流、利用河流和亲近河流的行动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北京河流生态景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景观设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提出了河流生态景观安全格局设计、生态系统设计、生态景观廊道设计,主要包括河床滩地、河床水空间、生态护坡、湿地恢复与保护、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缓冲区、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廊道空间体系、生态景观廊道地域性、生态景观廊道自然性及连续性等方面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以上河流生态景观设计方法提出对北京河流的生态景观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物的多样性丧失是一个全球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乡村环境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地,随着乡村中景观建设的进行,乡村的土地利用、农业活动、居住区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对原有生物的生存有着潜在的威胁。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需要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支撑。介绍了合理布局乡村景观、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物栖息地、建立生态园与生态廊道、建设富含生命的乡村文化5种措施,通过乡村景观布局的设计,划分合理区域,保护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建立生态廊道,形成乡村生态园与生态农业景观,结合乡村文化建设,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园区井喷式发展,但其品牌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基于品牌评价理论,结合休闲农业特点,建立"消费者品牌感性认知度、品牌竞争力与品牌联想"三维度休闲农业品牌建设评价体系;并依据重庆市5大功能区的划分选取10个农业休闲园区,收集349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Fuzzy-AHP的评价方法,评价重庆市休闲农业品牌建设现状.研究发现重庆休闲农业园区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存在消费者对品牌感性认知程度低、园区品牌竞争力不强以及品牌联想度不够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休闲农业园区经营主体需提升顾客满意度,培育顾客消费忠诚度,以提升消费者品牌感性认知度;(2)培育竞争优势,创新营销对策,以提升品牌竞争力;(3)增加文化内涵,突出品牌特色,以提升品牌联想度,从而实现现代休闲农业品牌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阶段演变、面临问题和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水平,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阶段历程,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重新审视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特征,并对农业科技园区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农业科技园区的首要功能应当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新技术园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由于科技要素的稀缺性,不同园区的发展方向可能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加强园区分类建设和指导、完善评价制度和退出机制、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从最初的观光果园等到休闲农场,再到休闲农业园区历经30余年,始终坚持保护环境生态、活用农业资源和传承农村文化等发展策略。同时,基于资源整合需要,依托地缘关系、社区意识和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建立休闲农业园区,通过多种本地特色的体验方式辅导农民转型经营和推广休闲农业,强化其乡村性、生态性与体验性等产业特性,实现台湾地区农业永续经营和农村再生发展。依靠健全的制度、理念和规划,强化农民组织合作与策略联盟,推动资源整合及社区总体营造等具体措施发展休闲农业,改善农业产销结构,增加农民收益并释放出经济、社会、教育、休闲、文化和环保等多种功能,给今后大陆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不少地区成为了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但大多追求休闲,而忽略了农业生产的本质。探讨了驻马店天中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理念、功能分区、道路规划及种植设计,指出现代化生态农业观光园应“以生产带观光、以观光促生产”,集生产、观光、采摘、休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并具有先进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业类型日益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的趋势。镇江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设,将休闲农业建设纳入市重点建设范围,推动了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该文首先对镇江市现代农业建设进行了概述,之后对休闲农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镇江市休闲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镇江休闲农业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丽江农业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休闲旅游是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与传统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发展。对丽江市农业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丽江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规范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内容,塑造旅游特色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对唐山遵化娘娘湾乡村旅游度假区的调研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的林果产业产值较低,果农收入较少。为了实现娘娘庄乡果品产业结构升级,作者对该区的冷链物流体系进行了规划:在林果花休闲农业区专设冷链物流园区,以解决果品的产业链升级和深加工问题;布局贡杏文化旅游区、优质水果种植基地和冷链物流仓储加工区。  相似文献   

18.
川东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平  康博  肖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22-17023
分析了川东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加快特色农产品物流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休闲农业的定义和内容,剖析了黑龙江省休闲农业现状及问题,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角度,在分析黑龙江省休闲农业总体规模小的现状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北大荒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策划、规划的实例,提出了近期在战略决策上要将城市近郊具有多功能的农业科技园区摆在休闲农业发展首位,充分发挥省科协、科研单位的信息、管理、规划、科技、人才优势,充分利用院县科技共建网络优势,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服务设施是为游人休闲活动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共设施。选择南京市公园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找出目前城市公园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公园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为公园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