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锡林郭勒盟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域,将遥感技术用于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和分析了三种植被指数的应用范围,研究了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的方法,并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表明:锡林郭勒草地地上生物量估产的植被指数是NDVI,其估产模型是"S"曲线,回归模型Y=e5.983-0.479/x(R=0.828, R2=0.685).  相似文献   

2.
基于MODIS-NDVI的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动态估产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原带为典型研究区,进行草地生物量变化动态监测。运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分析了研究区草地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指数NDVI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MODIS NDVI在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上不同季节的生物量动态估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草地类型的最优动态估产模型分别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幂函数曲线模型,估产精度分别达到83.06%、90.85%、88.06%。  相似文献   

3.
草地遥感估产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海亮  赵军 《草业科学》2009,26(3):34-38
在介绍草地遥感估产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单纯的遥感模型、遥感模型与地学模型相结合等不同估产方法及草地面积动态监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对草地遥感估产方法发展趋势做了总结。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草地遥感估产技术和方法也将继续发展,基于遥感数据和方法的草地估产模型更加趋于成熟,其应用也将向草原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监测、草地植被生长监测等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草地监测与估产遥感指标和光学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1-1993年在新疆阜康县不同草地类型上观测的牧草产量、环境资料与地面光谱资料等进行的多重相关分析和光学模型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草地产量与各咱光谱工值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y)均达到0.84以上,且通过F检验。在找出影响牧草类型地面光谱绿度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了最优草地监测与估产指标和模型,其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草地资源大面积监测和估产。  相似文献   

5.
利用NOAA/AVHRR资料监测北疆天然草地生产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敬峰  蔡承侠 《草业科学》1999,16(5):62-69,72
采用1992-1994年牧草疸资料、NOAA/AVHRR资料分析了北疆主要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卫星植被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牧草产量和卫星植指数都存在周年变化,用卫星植被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和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差异,对草甸草地和草原草地的监测效果比对荒漠草地监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在查询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草地资源遥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评述,试图通过地面观测、室内分析与卫星遥感信息相结合,在与GIS、GPS相渗透和统一,借助利用植被指数(NDVI)进行大面积遥感估产的思路和方法,构建模型。确立不同时空天然草地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年际波动情况及可生产出的畜产品数量。从而促进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3S技术的甘肃省甘州区荒漠草地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荒漠草地为主的甘州区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一体化集成平台,进行了甘州区荒漠草地植被指数的选择及提取、草地植物量估产模型的构建及验证,并对甘州区天然草地生产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对甘州区低盖度荒漠草原植被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MSAVI与产草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3,P<0.01);经实际测产验证,以MSAVI为基础建立的甘州区草地植物量估产模型,估产值与实测产量之间的平均误差为9.08%,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甘州区天然草地产草量;经估算,甘州区天然草原总鲜草产量46.01万t,总可食鲜草产量26.81万t,理论载畜量为5.76万羊单位。  相似文献   

8.
基于红光和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参数反演草地地上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6~10月测定东非狼尾草+白三叶混播草地冠层反射光谱和地上生物量;分析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特征参数与牧草鲜重及干物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并检验基于红光单波段和植被指数(NDVI、RVI、DVI)反演草地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红光波段反射率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红谷"反射率,显著升高近红外850.0nm处反射率;选用红光单波段反射率、红光波段构建的植被指数RVI或红光与近红外波段构建的植被指数NDVI,均能够精确反演草地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适宜估产的植被指数因季节和草地生物量的差异而不同,在6月11日,植被指数RVI反演模型估测的草地生物量与实测值的模拟效果最好,10月12日,植被指数NDVI反演模型估测的草地生物量与实测值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伊犁草地资源监测、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新疆伊犁地区2012年7-8月野外草地地上生物量采样数据和同期的MODIS数据,分析了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实测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一元线性、指数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对各种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利用优选模型的反演结果分析了伊犁地区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各植被指数都与实测生物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以EVI指数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y = 14759x2-4758x + 1346,R2= 0.8402)较优,拟合模型平均估产精度达到 92.19%,可作为该区域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伊犁地区2012年平均产草量为1817 kg·hm-2,总产草量达70.59×108 kg,并且产草量随高程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1992~1994年乌鲁木齐、阜康试验区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观测资料和乌鲁木齐、阜康、阿勒泰试验区的牧草产量资料及NOAA/AVHRR资料,建立了新疆北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光谱监测模型、卫星遥感模型,为建立草地遥感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MODIS/TM数据初步探讨了北疆典型牧区草畜平衡遥感监测估产模型的建立,认为:在低盖度荒漠带草地,NDVI受土壤基质影响大,获得的相关系数普遍较低,采用线性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牧草产量的变化;对于中、高盖度草场的草原类型,产量与NDVI的线性与非线性相关性都较好,采用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牧草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3S"技术为支撑,结合遥感图像、草地光谱观测以及地面调查数据对安西县实施退牧还草后植被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河东戈壁温性荒漠草地短期效果不明显外,其它草地不论是盖度、高度和产草量还是植被指数,围栏内较围栏外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其中牧草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围栏内较围栏外平均增加了5.0%、16.9%和6.8%.植被指数增加了8.9%,2005年植被指数较2004年增加了9.7%.高光谱遥感进一步监测结果显示围栏内牧草光谱反射率比围栏外高,同样说明牧草长势及生产力围栏内要好于围栏外.由此可见,安西县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5个新的植被指数(GDVI、GRVDI、GSAVI、GOSAVI、GMSAVI),并与以往遥感估产所用的9个植被指数一起遴选,选出最佳植被指数构建最优模型,用以实现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快速无破坏性精准测产。结果表明:以近红外光(760nm)和绿光(600nm)光谱变量组合计算的绿色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GOSAVI)为自变量构建的二次方程式是混播草地群落最优估产模型,以近红外光(760nm)和绿光(600nm)光谱变量组合计算的绿色土壤调节植被指数(GSAVI)为自变量构建的三次方程式是苜蓿种群最优估产模型,而无芒雀麦种群最优估产模型却是以波长971nm处一阶微分为自变量构建的三次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新疆阜康县草地估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91~1996年在阜康县不同草地类型上观测的草地产量、环境与遥感资料等,使用RS技术和GIS系统进行了多重相关分析和遥感估产研究,并在图象处理、信息提取和遥感知识与草原生态结合方面做了有益探讨.结果表明,4个类型的鲜草产量与两种遥感绿度值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p<0.01),r值均在0.679以上,且通过F检验和精度分析.一般在类型Ⅱ、Ⅲ和Ⅳ,是鲜草产量与RVI相关性好于NDVI,而在类型Ⅰ则相反.从6种数学方程式中选优,建立了非线性遥感估产模型,并在实际估产中加以检验,使大面积估产精度达到75%以上,实现了遥感估产目标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2019年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和MOD13Q1植被指数产品,构建了甘南州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分析了近20年(2000-2019年)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MODIS EVI植被指数适宜于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监测研究,模型决定系数R2=0.5249,均方根误差RMSE=527.9 kg·hm-2;2)20年间甘南州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的地上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沼泽类草地地上生物量呈减少趋势;3)近20年来甘南州草地呈现出整体恢复、局部恶化的趋势,全州66.04%的草地呈稳定或恢复趋势,33.96%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呈减少趋势,其中18.08%的草地呈持续性恶化趋势.研究结果为甘南州草地植被动态监测和高寒草地退化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使用NOAA/AVHRR资料进行牧草产量及载畜量监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详述了如何利用NOAA/AVHRR资料进行草地产草量和载畜量监测的方法性研究。针对NOAA/AVHRR资料和我国草地的特点,提出为消除植被指数资料误差,建立平均植被指数影象;推导出新的修正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公式;提出“面”与“面”相关的概念,建立平均植被指数影象与草地产量级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面”内的不同景观组分对植被指数的贡献,回归出统一的产草量预报模式;进行牧草产量和季节牧场载畜量的动态监测,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序的监测方法和步骤。可在大范围的草地上使用NOAA/AVHRR资料,进行草地的分级、制图和估产,并准确地标识出它们的位置和分布规律,进行季节牧场载畜量的平衡分析,为季节畜牧业的实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1992-1994年乌鲁木齐、阜康试验区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观测资料和乌鲁木齐、阜康、阿勒泰试验区的牧草产量资料及NOAA/AVHRR资料,建立了新疆北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光谱监测模型、卫星遥感模型,为建立草地感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TERR/MODIS,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和荒漠草原4种代表性草地植被指数和草地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以2005年4-9月时间变化为例,较详尽地反映草地在其生长期内各个阶段植被指数和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趋势,进而反映草地牧草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9.
克州地区天然草地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年7-8月的MODIS遥感数据提取植被指数(NDVI),通过典型区野外实地采样,得到与MODIS影像资料时相一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数据,分析遥感植被指数与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生物量估测模型,并进一步对克州天然草地生产力进行了评价.根据关键场理论计算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不同草地类型中,有代表性的设立草地监测点,将连续多年进行定点监测的地面数据与遥感数据结合,通过研究二者关系,建立草地估产模型,利用估产模型对监测区草地产草量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草地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