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对崩岗的其敏感性进行有效评价,在对影响崩岗发生的空间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应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崩岗发生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并对福建省安溪县的小流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敏感性等级中现有崩岗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比率分别为0.31%、1%、1.94%和3.67%与4.55%、14.39%、28.03%和53.03%,可以看出这2个值均随崩岗发生敏感性等级的提升呈阶梯性增加,说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对崩岗发生敏感性贡献较大的空间因子为相对高差、粘粒含量和NDVI。由此提出防范崩岗发生的相关建议:对于敏感性较高的区域需要增加植被、缩小地形落差,对于敏感性较低的区域要严禁不合理的开山以及破坏植被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稻飞虱发生程度的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贵州省三都县和锦屏县1981~1998年稻飞虱发生的历史资料和气象资料,应用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对稻飞虱的发生程度作了预测拟合。结果表明,三都县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的历史符合率达到100%,对1996、1997、19983年拟合,1996和1997两年与实际发生相符,1998年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历史符合率93.33%,对1996、1997、1998年拟合,结果全部符合实际发生。锦屏县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历史符合率均达到100%,对1992~19965年拟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准确率分别达到100%和80%。该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在稻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定西市不同生态区蚕豆根腐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蚕豆根腐病的发生情况,对定西市4个不同类型生态区蚕豆种植田块根腐病进行田间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根腐病普遍发生,平均发病率为7.49%。发生最重的为蚕豆主产区漳县,平均发病率为12.57%;发生最轻的为临洮县,平均发病率为0.65%;发病率最高的点为岷县申都乡申都村,发病率为37.5%。不同前茬作物根腐病发病严重程度不同,以青稞、党参茬口最重;休闲地、燕麦茬口最轻。海拔、土质对蚕豆根腐病发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甘肃小陇山林业病虫灾害气象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境气象条件与甘肃小陇山林区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异常度指标分析法,建立森林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因子评估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992-2007年甘肃小陇山林区年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成功建立了林业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评估模型,该模型对林业病害评估的准确率为80%~100%,对林业虫害评估的准确率为75%~100%,对林业病虫灾害综合评估的准确率为67%~100%。【结论】所建立模型对林业病虫灾害评估效果较理想,对林业病虫灾害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连续两年对上海9个区县稻田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频率由2009年的22.29%上升至2010年的24.07%,乡镇分布率由2009年的75.89%上升到2010年的83.79%。上海地区杂草稻发生面积中的90.0%以上属于零星发生且不造成危害的1级,3级中度以上危害的发生面积仅占3.0%左右,5级严重危害的田块经过防治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上海地区直播稻田和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发生与分布趋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中旬至下旬,云南省孟连县旱粮田三代黏虫严重发生,受害田块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超过50%,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笔者通过田间调查,对其发生为害特点和发生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份气温偏高,加上11月上中旬的强寒潮天气造成了河南省中部地区桃苗木的严重冻害。2010年1月9日对冻害发生地区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桃苗木未发生明显冻害的占23.9%,轻度冻害和中等冻害的占18.1%和15.3%,发生严重冻害和致死冻害的分别为24.3%和18.4%,平均冻害指数48.82。苗木高度与冻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3*),苗木粗度与冻害指数无显著正相关(r=0.613),不同品种冻害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冻害发生的边际效应非常明显。对桃苗木冻害发生的综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4—2021年南昌县气象局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对南昌县春季低温、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通过10、12℃初日80%保证率的日期分别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前期,春播期≤12℃轻度、中度、重度灾害发生年份的频率分别为77.9%、47.1%、16.2%;春季低温灾害发生的年次数略呈下降趋势;小满寒轻度、中度、重度发生年份的频率分别为14.7%、7.4%和2.9%,早稻发生小满寒的天数和次数均有减少的趋势;高温逼熟发生的年频率为57.4%,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高温逼熟的占比分别为20.6%、22.1%和14.7%,2000年后的高温逼熟天数显著增多,灾害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玉米黑粉病在全国大多数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发病率在5%~10%,严重地块达15%~30%.平均减产10%~20%.一般山区和丘陵地带比平原地区发生重.发病早,病瘤大,特别是果穗或植株中部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影响定西市豌豆根腐病发生的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定西市豌豆种植区的豌豆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豌豆根腐病普遍发生,平均发病率达20.50%;不同茬口根腐病发病严重程度不同,以芹菜、党参茬口最重,平均发病率分别达52.20%、46.10%;谷子、荞麦茬口最轻,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80%、6.70%。土壤类型中黑垆土的发病率达49.27%,平均病级为3级。腐熟农家肥做基肥时根腐病发病较低,发病率为10.21%。海拔高度对豌豆根腐病发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