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强痛宁麻醉下大鼠中枢脑区一氧化碳合酶(NOS)活性、NO和环乌苷酸(cGMP)浓度变化,探讨强痛宁麻醉镇痛的中枢作用机理。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期、麻醉期和催醒期组,于不同时期采集大鼠大脑皮质、小脑、脑干、海马和丘脑。采用比色法测定NOS活性和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GMP浓度。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强痛宁6 mg/kg体重后,麻醉期各脑区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NO产量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极显著(P0.01);cGMP浓度降低显著(P0.05或P0.01)。结果提示,强痛宁抑制大鼠中枢脑区NOS活性,阻断NO/cGMP信号转导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观察赛拉唑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和cGMP含量的影响,以探讨NO-NOS-cGMP信号转导系统对赛拉唑全麻分子机理的调控.Wistar纯种大鼠84只,随机选取12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低剂量赛拉唑用药组和高剂量赛拉唑用药组,每个剂量组又分为麻醉期、翻正反射恢复期和苏醒期3个亚组(各12只).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脑cGMP含量.结果表明,赛拉唑能明显地抑制大鼠大脑皮质、小脑、海马和脑干NOS活性、NO和cGMP含量.并且NOS活性、NO含量的抑制作用呈现荆量依赖性增加趋势,这种变化与大鼠赛拉唑麻醉后行为学变化相吻合.结果提示,NO-NOS-cGMP信号传递系统参与了赛拉唑全麻作用产生的分子学机制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乳化异氟醚对大鼠中枢突触体ATP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和麻醉恢复组,经乳化异氟醚尾静脉注射对大鼠进行麻醉,采用比色法检测各脑区的突触体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大鼠注射乳化异氟醚后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Na+-K+-ATP酶和Ca2+-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大脑皮质和海马Mg2+-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提示:乳化异氟醚能够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内Na+-K+-ATP酶和Ca2+-ATP酶的生成,抑制大脑皮质和海马内Mg2+-ATP酶的生成,推测中枢突触体ATP酶是乳化异氟醚产生麻醉效应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乳化异氟醚对大鼠不同脑区nAChRs表达的影响,采用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和恢复组,应用乳化异氟醚通过尾静脉途径给药,对大鼠进行麻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鉴别不同脑区中nAChRs表达的阳性细胞,并作阳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大鼠注射乳化异氟醚后大脑皮层和海马的nAChRs的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而小脑和脑干的nAChRs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提示乳化异氟醚能够抑制大脑皮层和海马nAChRs的表达,诱导小脑和脑干nAChRs的表达,nAChRs可能是乳化异氟醚产生全麻作用的靶位之一。  相似文献   

5.
噻环乙胺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及NO产量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动态观察噻环乙胺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产量、cGMP含量的影响,以探讨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对噻环乙胺全麻分子机理的调控。SD大鼠16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60、30mg/kg噻环乙胺),每个剂量组又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3个亚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NOS活性和NO产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脑cGMP含量。在两个剂量的麻醉组,不但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的NO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而且显著减少上述脑区NO产量和cG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高、低剂量的恢复Ⅰ组上述3个脑区的NOS活性、NO产量、cGM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恢复Ⅱ组除丘脑cGM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均显著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两个剂量组脑干、小脑的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均无明显的改变。噻环乙胺的麻醉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脑区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探究静松灵对小型猪主要脑区中NO-cGMP信号系统的影响。将2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5头,其余为静松灵(T1=15 min、T2=45 min、 T3=75 min)试验组各5头。收集不同脑区组织后测定NO含量、NOS活性与cGMP含量。结果显示,注射静松灵后会使小型猪不同脑区中NO含量、NOS活性与cGMP含量均下降。在大脑皮质、丘脑、海马和脑干4个脑区内NOS活性均下降,而在海马和丘脑内NO含量与大脑皮质和脑干内cGMP含量会出现显著降低。结果表明,静松灵的麻醉作用可以显著抑制NO-cGMP信号转导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分子机理的调控,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再分为早期催醒组、中期催醒组和晚期催醒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NOS活性和NO产量,ELISA测定脑cGMP含量。结果显示,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能明显地激活大鼠相关脑区的NOS活性和NO及cGMP产量,并且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仅与大鼠行为学变化相平行,还与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催醒效果基本吻合。这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的催醒可能与激活特定脑区的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和c GMP浓度的变化,探讨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的中枢作用机理。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期、麻醉期和催醒期,于不同时期采集大鼠大脑皮质、小脑、脑干、海马和丘脑。采用比色法测定各脑区NOS活性和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脑区c GMP浓度。结果表明,腹腔注射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30 mg/kg体重后,麻醉期各脑区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NO产量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极显著(P0.01);鸟甘酸环化酶(c GMP)浓度降低显著(P0.05或P0.01)。结果提示,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抑制大鼠各脑区NOS活性,阻断NO/c GMP信号转导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替来他明及小型猪复方麻醉剂(XFM)全麻分子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先随机均分替来他明组和XFM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脑区的NO产量和NOS活性.结果-ip替来他明30 mg/kg后,在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及丘脑的NO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且使NO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恢复Ⅰ组上述脑区NO产量、NOS活性呈现不同程度恢复,到恢复Ⅱ组时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替来他明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和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变化.大鼠ip XFM 0.5 mL/100g后,在麻醉组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的NOS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使NO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在恢复Ⅰ组、Ⅱ组上述3个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XFM麻醉全过程中海马和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NO、NOS参与了替来他明及XFM全麻作用产生的分子学机理的调控.替来他明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相关.而XFM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等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13-116
旨在探讨海马中钙调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在大鼠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变化规律,将2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和苏醒组。采集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经RT-PCR检测海马样品中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浅麻醉组大鼠海马CaM、CaMKⅡ和Ca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深麻醉组3种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苏醒期3种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抑制了海马CaM、CaMKⅡ和CaN mRNA表达,海马钙调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参与了乳化异氟醚麻醉调控过程,本试验为揭示乳化异氟醚麻醉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替来他明及小型猪复方麻醉剂(XFM)全麻分子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先随机均分替来他明组和XFM组,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脑区的NO产量和NOS活性。结果-ip替来他明30mg/kg后,在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及丘脑的NO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且使NO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恢复Ⅰ组上述脑区NO产量、NOS活性呈现不同程度恢复,到恢复Ⅱ组时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替来他明麻醉全过程中小脑和脑于NOS活性无明显变化。大鼠ipXFM0.5mL/100g后,在麻醉组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的NOS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使NO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在恢复Ⅰ组、Ⅱ组上述3个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XFM麻醉全过程中海马和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NO、NOS参与了替来他明及XFM全麻作用产生的分子学机理的调控。替来他明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脑区的NO产量、NOS活性相关。而XFM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小脑和丘脑等脑区的N0产量、NOS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乳化异氟醚及异氟醚对犬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及总补体(CH50)含量的影响,将40只犬随机均分为乳化异氟醚复合制剂麻醉组(RYM组)、异氟醚麻醉组(YM组)、乳化异氟醚复合制剂麻醉+手术(RYMS)及异氟醚麻醉+手术(YMS)四组。RYM、YM两组只进行麻醉不进行手术,RYMS、YMS两组在实施麻醉的同时分别进行肠管吻合术,在麻醉前(T0)、手术完成即刻(T1,而RYM和YM组在麻醉后35~40 min进行采样)、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术后72 h(T4)等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清中CRP及CH50含量。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复合麻醉及麻醉下手术对犬血清中CRP、CH50含量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两者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将20只山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期组、诱导期组、镇静期组、恢复Ⅰ期组和恢复Ⅱ期组,连续观察镇静状态下山羊的行为学变化,采取不同镇静时期山羊脑组织,测定山羊大脑、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和环鸟苷酸(cGMP)浓度。结果显示,NOS活性和NO、cGMP含量在镇静期明显下降,恢复期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山羊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咪达唑仑的作用与抑制山羊各个脑区内NO/cGMP信号转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脑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cGMP)和游离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0,20 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直至饲喂到典型中毒症状出现为止。屠宰后采集每组试验羊的全脑,检测和田羊不同脑区NO、cGMP和Glu的含量。结果试验Ⅰ组和田羊大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田羊小脑及丘脑、试验Ⅱ组和田羊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田羊脑干中3种物质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中,小脑中3种物质的含量变化较大脑、丘脑和海马明显。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脑组织NO、cGMP及Glu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小脑、海马、大脑和丘脑是小花棘豆毒性物质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传导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环鸟苷酸(cGMP)在噻环乙胺全麻分子学机理中可能的作用,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各脑区的cGMP含量.结果显示,大鼠腹腔注射噻环乙胺30mg/kg后,麻醉组大脑皮层、海马、丘脑的cGMP含量明显降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35.30%(P<0.01),26.48%(P<0.01),40.67%(P<0.01),而在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cGMP含量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噻环乙胺麻醉全过程中脑干、小脑的cGMP含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表明,cGMP参与了噻环乙胺全麻作用产生的分子学机理的调控,噻环乙胺全麻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脑区cGMP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盐酸塞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Gln及As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盐酸塞拉嗪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盐酸塞拉嗪中枢麻醉作用的可能机理.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盐酸塞拉嗪40 mg·kg-1后,麻醉组大鼠海马和丘脑Glu、As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小脑和大脑皮质Glu、Asp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恢复Ⅰ组除脑干外其它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恢复Ⅱ组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程,脑干内Glu和As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盐酸塞拉嗪对海马、丘脑、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含量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盐酸塞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降低海马和丘脑内Glu、Asp,增加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的含量有关,海马可能是盐酸塞拉嗪作用的最敏感的脑区.  相似文献   

17.
相关研究发现异氟醚可引起幼龄大鼠广泛的脑神经元凋亡,且近期发现异氟醚还可以介导海马神经元发生自噬。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取40只7日龄(P7)SD大鼠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异氟醚麻醉2、3、4、6h组,建立实验模型。待麻醉结束后将大鼠安乐死,取脑并分离海马组织。用TUNEL染色、LC3-II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自噬及凋亡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异氟醚作用时间的增加,TUNEL染色结果显示,麻醉4h后海马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多,而LC3-II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3、4h时阳性率较高,6h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活化的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Bcl-2表达量逐渐降低。Beclin-1和LC3-II/I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并且在异氟醚作用3h时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此外,与异氟醚麻醉3、4h时相比,Beclin-1在麻醉6h时表达量明显下降,而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异氟醚不仅可以引起幼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广泛凋亡,而且还能诱导海马神经元自噬,凋亡水平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加强,而自噬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自噬在异氟醚诱导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中可能发挥着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cGMP)和游离谷氨酸(Glu)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70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全脑,检测家兔不同脑区NO、cGMP和Glu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从35d起,试验Ⅰ组家兔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家兔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个试验组脑干中3种物质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中小脑3种物质的含量变化较海马、大脑和丘脑明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NO、cGMP及Glu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小脑、海马、大脑和丘脑是苦马豆素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转导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D-半乳糖联合铝诱导的小鼠阿尔茨海默症(AD)脑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L-NNA和盐酸多奈哌齐对其变化的影响,探讨NO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作用机制及2种药物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选取2月龄健康昆明小鼠160只,体质量(20±2)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及L-NNA治疗组,利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小鼠AD模型,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测定各组脑海马在造模后每周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表明,模型组海马内NOS活性开始呈缓慢升高,从第4周开始呈显著升高,保持较高含量至12w造模结束;两治疗组脑海马NOS活性在各时间点极显著或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并且L-NNA在4~8周时降低脑海马NOS活性的程度好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P0.05);NO含量的变化随着NOS活性的变化而变化;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海马神经型NOS(nNOS)阳性神经元,发现模型组脑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密度降低,细胞着色变淡,胞体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变小,经过治疗后神经元密度增加,胞体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显著改善(P0.05)。结果提示NO参与了AD形成过程,高浓度的NO能发挥神经毒性作用损害脑组织;L-NNA通过抑制NOS的活性,降低了脑海马NO的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症中海马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隆朋对大鼠不同脑区抑制性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影响,探讨隆朋麻醉作用机制。本试验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麻醉时期不同脑组织的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隆朋作用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5-HT和5-HIAA含量分别升高,且差异极显著。表明这三个脑区是隆朋作用脑组织的靶位区,由此推断隆朋可以通过促进海马、丘脑和大脑皮层内神经突触释放5-HT和5-HIAA而产生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