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等技术检测牛生长激素基因P3位点(growth hormone,GH-P3)在中国西门塔尔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该位点与牛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胴体重和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基因型背膘厚极显著低于AB、BB基因型(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GH-P3位点对中国西门塔尔牛个体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及背膘厚等经济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及品系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的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苏太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89、0.570、0.341;其中在初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NBA)和初生窝重(BLW)显著高于AB、BB 基因型的个体(P<0.05);在经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及断奶成活数(NW)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个体(P<0.05),AA和AB 基因型与BB 基因型之间的断奶窝重(WWL)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苏太猪ESR基因PvuⅡ 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存在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PLIN基因多态性与秦川牛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PLIN基因第3、4外显子多态性与秦川牛部分产肉性状的关系。以相同饲养条件下18~24月龄的405头秦川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和测序技术,对PLIN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SNPs位点检测,并将发现的SNPs位点与部分产肉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第3外显子的156 bp处发生T→C突变,第4外显子的14 bp处发生C→T突变。方差分析表明:A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而且相对于AA基因型个体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DE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背膘厚显著高于DD和EE基因型个体(P0.05),DD基因型个体的肌肉嫩度极显著高于EE和DE基因型个体(P0.01)。研究显示,P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秦川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影响胴体和肉质的候选基因,指导肉牛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62头周岁陕北白绒山羊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座位存在1个突变位点(G→C),且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H-FABP基因的AB与AA和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差异显著,AA和BB型个体间的差异极显著;AB和BB型个体的胸围和管围差异显著(P<0.05),AA和BB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在初生重、眼肌面积、背膘厚等6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A>AB>BB,而在体高、胸围、管围3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B>AA>BB.可以推断H-FABP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和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基因作为产仔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来检测EPOR基因第4内含子C\T突变多态性,研究此位点多态性与猪繁殖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存在AA、AB和BB共3种基因型,在2个群体中处于中度多态。利用SAS 8.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初生重(WB)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B、AA基因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均表现为正效应。大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NBA和WB都高于AA型和AB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产母猪A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都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分析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基因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生长和育肥性状的相关性。试验以118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为材料,利用DNA测序和PCR-RFLP方法检测Pit-1基因Hinf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inf Ⅰ酶切位点与料重比和平均日增重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BB基因型个体显著优于AA基因型个体,饲料转化率较低,平均日增重较高;在8、15月龄体高性状,12、15月龄体长性状,8、12、15月龄胸围性状和8月龄腹围性状中,Hinf Ⅰ酶切位点多态差异显著,BB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在宰后体尺性状测量性状中,Pit-1基因Hinf Ⅰ多态位点对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腰部肉厚性状影响显著,其中BB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大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与优良的生长育肥性能显著相关,对B等位基因的选择有利于优良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旨在分析秦川牛肝X受体基因(LXRα)第二外显子的遗传变异与部分酮体、肉用性能指标的相关性。随机选择相同饲养条件下的497头18~20月龄秦川牛阉牛,采用PCR-SSCP技术进行了LXRα基因部分区段遗传变异检测,运用SPSS程序中的GLM模型分析所检测到的遗传变异与秦川牛部分肉用性能指标的关联性。结果,找到了LXRα基因DNA序列中的一个突变位点T1530C(NC_007313)。对该遗传变异结果进行分型并与114头秦川牛的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的多态性与胴体长、大理石花纹评分和背膘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BB和AB基因型个体胴体长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大理石等级和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与AB基因型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该SNP位点的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与胴体长、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肉用性状有相关性,提示LXRα基因能够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门塔尔牛CAPN1基因SNPs及其与经济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分析CAPN1基因部分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经济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同龄、同场的135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为材料,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CAPN1 316和CAPN1 4751 2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CAPN1 316 SNP位点与大理石花纹显著相关(P<0.05),杂合子AB基因型个体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CAPN1 4751位点与大理石花纹和剪切力显著相关(P<0.05),大理石花纹性状中杂合子AB基因型个体评分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剪切力性状中BB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CAPN1 316和CAPN1 4751位点适合用于中国西门塔尔牛眼肌、肌肉大理石花纹的分子标记选择.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计了5对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对吉林白鹅肉用品系85只个体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进行了SNP检测,分析其群体遗传结构,并对SNP与屠体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IGFⅡ外显子3中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47、0.1412、0.0941,AA为优势基因型;存在2种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分别为0.8353、0.1647,A为优势等位基因。IGFⅡ外显子3中发现1处SNP位点(A→G),该突变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对3种基因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BB基因型个体半净膛重、肝脏重显著高于AA、AB基因型(P<0.05);腿肉重BB基因型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基因型对全净膛重、翅重、胸肉重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确定UCP2基因SNP位点,检测其在宁夏西门塔尔杂种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UCP2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3个SNPs位点,分别为T632C、A655G和A689C,结合PCR-SSCP结果分析后,分为AA、BB、AB 3种基因型。不同月龄体高、体重、胸围、体斜长,总体呈AA>AB>BB。AA基因型个体在不同月龄体高、胸围显著或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P < 0.05;P < 0.01),与AB基因型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 > 0.05)。可以确定,T632C位点发生的碱基突变对宁夏西门塔尔杂种牛的体重性状选育存在显著意义,AA基因型个体可作为后期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牛的SIRT1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测序技术在利杂牛、利西杂牛、秦川牛、西杂牛和夏西杂牛5个牛群体共129头个体中检测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检测到AA、AB、AD、BD和DD共5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4处SNPs多态位点(Gen Bank:NM_001192980.1:g.-382AG、-306TC、-274GC、-271GC)。5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D和BD基因型屠宰率显著高于AB、BD基因型眼肉显著高于AA、AB、AD和DD基因型,AA基因型背膘厚显著高于AA、AB、AD和DD、BD基因型净肉率显著高于AB、AD和DD基因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SIR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5个牛群体的屠宰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影响屠宰性状的候选基因,指导肉牛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选取参考家系资源群体共357个个体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在猪生长激素(GH)基因包含第5外显子区的572 bp序列进行未知SNPs的筛选,对有变异的色谱峰型进行分类、测序,结果发现在该区域有4处变异,其中+1579位点的变异可以用基因型频率(AA、AB、BB)和基因频率来估算。对该位点变异与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不同基因型个体与参考家系中的测定重、体长、体高、胸宽、胸围、腿臀围、胴体A、B、C点膘厚、平均膘厚等生产性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BB基因型个体的测定重、体长、体高、胸宽、胸围都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BB基因型个体的腿臀围、胴体A、B、C点膘厚及平均膘厚则均低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BB基因型个体的断奶后日增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也高于AA基因型个体,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BB基因型个体达100 kg日龄显著低于AB基因型个体(P<0.05),比AA基因型个体达100 kg日龄也低,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1):227-231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 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5′侧翼区的1441bp序列进行SNPs检测,结果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89bp处发现T→C突变,进而利用PCR-SSCP的方法在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夏南牛和郏县红牛共5个牛群体中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和BB。χ2检验表明,除秦川牛外其它各品种在该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A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含水率均显著低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B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BB基因型个体大理石花纹等级极显著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这一位点可能是影响牛肉大理石花纹及含水率的主效QTL或与之紧密连锁,可尝试做为肉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PCR测序技术对黔东南小香羊和贵州黑山羊的POU1F1基因外显子6进行SNP筛查,并分析其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2个山羊群体POU1F1基因外显子6均检测到2个SNPs(T58G和T172C);在黔东南小香羊群体中,POU1F1基因外显子6的T58G位点AA和aa型个体的屠宰率显著高于Aa型(P<0.05),T172C位点Bb型个体的屠宰率显著高于BB和bb型(P<0.05);贵州黑山羊群体中,T58G位点Aa型个体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厚和腰部肌肉厚显著低于AA和aa型(P<0.05),瘦肉率显著低于AA型(P<0.05),T172C位点BB型个体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腰部肌肉厚、净肉重、瘦肉率和骨重显著低于Bb和bb型(P<0.05);其他各性状在各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推测POU1F1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可能对山羊的屠宰性状有显著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6.
ESR、FSHβ及OPN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CR-RFLP法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猪群进行了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卵泡促激素β亚基基因(FSHβ)和骨桥蛋白基因(OPN)等3个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长白猪中,ESR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BB型个体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高,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上高,OPN基因BB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少1.20头,差异显著(P<0.05);在经产母猪中,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ESR基因总产仔数、产活仔数规律与初产母猪相反。②在大白猪群体中,ESR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AA型比BB型个体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高,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在经产母猪中,ESR、FSHβ及OPN基因全都表现出BB型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猪HK2基因第17外显子多态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HK2基因第17外显子中MspI的酶切突变多态位点(A171G)在6个群体186头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纯种猪群和3个杂交猪群中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较一致,均为B等位基因占绝对优势;在6个群体中,没有发现AA基因型个体,AB与BB基因型效应与胴体长、肋骨数和眼肌面积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肩部背膘厚、胸腰椎间背膘厚、三点平均背膘厚、眼肌高度、眼肌宽度、肥肉率、瘦肉率和肌内脂肪等性状的相关显著(P〈0.05)。该位点是否可用作改良猪胴体、肉质性状的标记位点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加以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ESR基因多态性对不同胎次的大白猪母猪产活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ESR基因对大白猪经产母猪整个生产周期的影响并应用于猪繁殖性状改良,试验检测了该基因在472头大白猪经产母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并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该群体1774胎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A、AB、BB基因型频率为0.206、0.572、0.222,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B基因频率为0.493、0.507,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通过对不同胎次的分析发现,头胎A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BB基因型个体;2胎B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AB基因型个体;3胎AB、B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高于AA基因型个体;4~7胎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最多(5胎除外),8胎及以上胎次AB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最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各胎次内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早胜牛(Bos taurus)A-FABP基因多态性与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方法对5个早胜牛群体(庆阳群体、平凉群体、南德温与庆阳杂种群体、西门塔尔与平凉杂种群体、秦川与平凉杂种群体)A-FABP基因型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多态性与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FABP基因第2外显子区c.280AG,并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G和GG。对屠宰后胴体和肉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基因型AG屠宰率极显著高于AA(P0.01),而净肉率GG极显著高于AA(P0.01);基因型AG剪切力显著低于AA(P0.05)。由此认为A-FABP基因突变位点可作为早胜牛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家兔HS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齐卡巨型白兔和齐兴肉兔HSL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HSL基因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HSL基因外显子1第784位处发生了碱基突变(A→C),共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AA型均为优势基因型,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品种兔群体均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在齐卡巨型白兔中,HSL基因AA型和AB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B型个体(P0.05);在齐兴肉兔中,HSL基因AA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显著高于AB、BB型个体(P0.05),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A、AB型个体(P0.05);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