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啶虫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和协同生物防治防控棉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氟啶虫酰胺对棉蚜的毒力,以供试药剂的LC25、LC50为处理浓度,采用浸叶法处理棉蚜,选取活体棉蚜作为十一星瓢虫的食物,分析对其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饲喂氟啶虫酰胺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后,十一星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等参数及寻找效应均有一定影响,且随药剂浓度增加,对其捕食能力影响越大。饲喂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的棉蚜后,十一星瓢虫日捕食量及搜寻能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十一星瓢虫1、2、3、4龄幼虫和成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下降0.38%、7.18%、2.19%、16.83%、1.41%,处理一头棉蚜所用的时间分别延长0.002 4 d、0.001 6 d、0.000 6 d、0.000 5 d、0.000 1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下降0.72、2.52、7.76、7.01、1.17头/皿。【结论】饲喂氟啶虫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的瞬时攻击率降低,处理棉蚜所用时间延长,日最大捕食量下降。其中饲喂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各虫态捕食功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繁殖及药剂敏感性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分析亚致死浓度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方法 采用生命表法,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对中黑盲蝽发育历期、羽化率、寿命和产卵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结果 经LC10和LC25氟啶虫胺腈处理,中黑盲蝽3~5龄若虫历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2.35 和4.19 d,产卵前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3.6 和4 d,单雌产卵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11.93和13.23粒。经氟啶虫胺腈LC10和LC25处理,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LC50在CK对照组中分别为187.18、506.35和153.22 mg/L,在LC10处理组中分别为134.15、370.99和111.15 mg/L,在LC25处理组中分别为86.90、271.15和97.60 mg/L。中黑盲蝽受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处理,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增加。结论 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处理使中黑盲蝽发育迟缓且繁殖力降低,亚致死浓度处理增加中黑盲蝽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存活及繁殖力等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 利用喷雾塔进行定量喷雾,测定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处理24 h后多异瓢虫成虫的存活情况,计算LC20及LC50。利用这2个浓度处理多异瓢虫成虫,逐日记录成虫的存活情况以及产卵量、卵孵化率。【结果】 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的LC20及LC50分别为2.29和12.51 mg/L。经这2个浓度环氧虫啶处理后,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缩短(P<0.05),产卵前期显著延长(P<0.05);对照组与LC20处理组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LC50处理组产卵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卵孵化率显著高于2个处理组(P<0.05)。【结论】 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与亚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4.
3种增效剂与3种烟碱类杀虫剂混配对棉蚜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棉蚜对传统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的敏感性,研究青皮桔柚、有机硅、激健3种增效剂对棉蚜的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浸叶法测,定3种增效剂与3种烟碱类杀虫剂混配后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结果】 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11.878、24.452、12.110 μg/mL,吡虫啉和噻虫嗪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2.059和2.019倍。添加3种增效剂后,9种农药+增效剂组合对棉蚜的毒力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吡虫啉+青皮桔油、啶虫脒+有机硅、噻虫嗪+青皮桔油的组合增效作用最佳,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0.328、1.987、0.704 μg/mL,增效比分别为36.213、12.306、17.202。【结论】 青皮桔柚、有机硅、激健3种增效剂在新疆棉区棉蚜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可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十一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以下简称EβF)后的行为反应,为调控利用天敌治理棉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室内条件下,利用嗅觉仪测定不同浓度EβF对十一星瓢虫和龟纹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的嗅觉行为选择,以及在棉花植株上释放不同浓度EβF对十一星瓢虫和龟纹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对棉蚜取食选择的影响。【结果】EβF剂量为20和40 μL/mL时,可引起十一星瓢虫与龟纹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明显的嗅觉选择行为反应;EβF处理剂量为10、20、40 μL/mL时,十一星瓢虫与龟纹瓢虫的成虫和3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适宜的EβF剂量可引起2种瓢虫成虫和3龄幼虫明显的选择行为,EβF对自然天敌具有良好的生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捕食选择性,为利用十一星瓢虫调控棉蚜以及研究由天敌介导的棉蚜与棉长管蚜种间竞争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不同密度下捕食量、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两种蚜虫的选择性。结果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成虫日捕食量分别为107.67和98.67头;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体重和成虫性比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十一星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选择性,成虫选择性强于幼虫,而且随密度增加选择性增强;两种蚜虫配置不同比例可影响瓢虫的捕食选择性。结论 十一星瓢虫取食两种蚜虫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条件下,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氟啶虫胺腈对棉田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瓢虫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氟啶虫胺腈对南疆棉田三种蚜虫的毒力及其对三种瓢虫的安全性。方法 以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吡虫啉乳油为供试药剂,室内通过药膜法测定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氟啶虫胺腈的敏感性,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两种药剂对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安全影响。结果 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对两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三种蚜虫3日龄若蚜和成蚜对氟啶虫胺腈敏感性均高于吡虫啉,棉蚜3日龄若蚜和成蚜对氟啶虫胺腈的LC50分别为1.17、0.36 mg/L,5%吡虫啉乳油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相对毒力分别为55.41、60.11,棉蚜对5%吡虫啉乳油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十一星瓢虫、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毒力均小于5%吡虫啉乳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三种瓢虫成虫的安全系数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的6.16、7.90和4.54倍,对3龄幼虫的安全系数分别是5%吡虫啉乳油的5.07、7.48和9.23倍。结论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可用来防治棉田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且对棉田瓢虫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谢佳燕  吴聪  林佳  李睿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9):2375-2381
【目的】探究不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后对其试验种群亲代及连续2个子代世代的影响,以揭示麦二叉蚜多个世代对吡虫啉亚致死浓度的响应,为田间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亚致死浓度(LC20和LC40)吡虫啉处理当代麦二叉蚜后,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经吡虫啉亚致死浓度胁迫后麦二叉蚜亲代(F0)及连续2个子代世代(F1和F2)存活及生命表参数的变化。【结果】不同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LC20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亲代种群及子代种群的存活率和寿命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LC40浓度吡虫啉显著降低亲代麦二叉蚜种群的中位生存期(P<0.05,下同),为对照的71.55%,但对2个子代种群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影响;不同世代间,LC40浓度处理的存活率和寿命随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LC20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亲代及2个子代种群的繁殖均无显著影响;LC40浓度吡虫啉可显著抑制麦二叉蚜亲代种群的繁殖,但对F1及F2世代种群的繁殖无显著影响。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麦二叉蚜同一子代世代的种群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2个子代世代的种群生命表参数也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亚致死浓度(LC20和LC40)吡虫啉对亲代麦二叉蚜的生存率、寿命和繁殖率存在显著影响,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但对2个子代种群的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5%烯啶虫胺水剂不同处理剂量对棉蚜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茎叶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2.41、1.49、0.81 μg/mL;48 h LC50分别为1.35、0.72、0.32 μg/mL。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棉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平均防治效果在70%以上。【结论】3种药剂均表现很好的持效性,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可有效防治棉蚜,是棉花生产上防治棉蚜的高毒农药理想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对新疆阿拉尔棉区棉蚜和棉长管蚜生长与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棉蚜和棉长管蚜成虫毒力,以3种药剂LC10和LC30处理F0代棉蚜和棉长管蚜,记录F0代及F1代蚜虫的寿命、产蚜量和发育历期等生命参数,建立种群生命表。【结果】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LC30)显著抑制了棉蚜和棉长管蚜的寿命和产蚜量,寿命分别下降27.99%~40.09%和35.65%~50.79%、28.19%~37.67%和32.76%~40.27%,产蚜量分别下降45.01%~50.17%和50.25%~52.24%、21.54%~28.24%和44.57%~54.97%,且棉长管蚜的下降幅度大于棉蚜。经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处理后,随各药剂亚致死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净增殖率、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降低或缩短,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增高。【结论】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能够显著抑制F0及F1代蚜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且3种杀虫剂对棉长管蚜的抑制作用大于棉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棉蚜和棉长管蚜取食噻虫嗪包衣棉花后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二者的抗药性机制。【方法】使用2、4 g/kg噻虫嗪包衣棉花,三叶期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取食0、2、6、12、24 h后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取食噻虫嗪包衣棉花叶片后,低剂量处理组的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细胞色素P450(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除棉长管蚜AChE外均先被诱导,而后被抑制,不同酶受影响程度不同。高剂量处理组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各解毒酶均被抑制;供试棉蚜AChE、CarE、CYP450、GSTs的相对活力分别为棉长管蚜的4.62、2.51、1.08、1.51倍。低剂量处理后棉蚜和棉长管蚜间AChE、CYP450、GSTs相对活力比短时内均升高,随时间延续又有所下降,而CarE则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高剂量处理后CYP450与CarE的相对活力比均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噻虫嗪低剂量种子包衣对蚜虫CarE和CYP450有短时的诱导作用,高剂量对各解毒酶均表现出抑制作用,CarE与CYP450可能是蚜虫对噻虫嗪解毒代谢的关键酶,棉蚜较棉长管蚜对药剂包衣棉花适宜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度变化对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 Goeze)]成虫捕食棉蚜能力的影响。【方法】在17、23、29和35℃四个处理温度下,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条件下的捕食量。【结果】不同温度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寻找效应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5℃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的a/Th最大,捕食能力为17℃的2倍。【结论】温度对多异瓢虫的捕食量影响显著,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多异瓢虫成虫的捕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成虫对吡虫啉、吡蚜酮、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4种杀虫剂LC25处理24 h番茄苗的取食行为,探明内吸性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烟粉虱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无农药暴露史的Q型烟粉虱成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在北疆棉田中的控害效果,有利于天敌的保护作用和节本增效。【方法】设置常规化学农药和生物药剂苦参碱及空白对照3个处理,评价棉蚜防治效果、保护天敌作用和经济效益。【结果】化学农药比生物药剂苦参碱使用次数较多,生物药剂苦参碱能较好的保护天敌,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每667 m2节本增效23.00~78.65元。【结论】使用生物药剂苦参碱能减少施用次数,持效期长,较好的保护天敌,减少成本增加效益,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