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曾赴苏摩尔达维亚考察,现将马拉耶斯特国营农场和农场联合体苜蓿半干青贮料制作工艺介绍如下:该农场利用自给生产加工调制的饲草干草、甜菜、青贮料和半干青贮料饲养奶牛,其中苜蓿半干青贮已推广使用多年。经加工调制后的半干肯贮苜  相似文献   

2.
半干青贮亦称半干青贮,是使苜蓿迅速风干,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由于苜蓿常规青贮不易成功,近年来,欧美各国采用低水分青贮法,用此方法调制的青贮料,基本上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调制的苜蓿主要营养成分奶牛瘤胃有效降解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方法调制的苜蓿对奶牛的营养价值.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对加酸苜蓿青贮、半干苜蓿青贮和苜蓿干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瘤胃有效降解率研究.结果显示:1)加酸苜蓿青贮的DM、CP、NDF和ADF的有效降解率均最高,但DM有效降解率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O.05);2)加酸苜蓿青贮和半干苜蓿青贮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苜蓿干草(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O.05);3)加酸苜蓿青贮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半干苜蓿青贮和苜蓿干草(PO.05);4)加酸苜蓿青贮ADF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苜蓿干草(P<0.05),加酸苜蓿青贮与半干苜蓿青贮之间、半干苜蓿青贮与苜蓿干草之间差异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4.
董志国 《中国奶牛》2007,(12):16-18
本文比较分析了新牧1号杂花苜蓿在半干发酵、半干+绿汁发酵液(PFJ)半干+糖蜜(BM)+PFJ处理条件下的青贮效果以及适口性。结果表明:半干+BM+PFJ处理青贮料CP含量比原料草仅低0.14%。NDF含量比原料草仅低1%,差异不显著(P〉0.05),该组青贮料NH3-N含量和pH值最低,青贮品质相对较好。综合青贮效果和适口性,半干+PFJ处理优于半干+BM+PFJ处理和半干青贮处理,半干+PFJ处理是一种较理想制作苜蓿青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了新牧1号杂花苜蓿在半干发酵、半干+绿汁发酵液(PFJ)和半干+糖蜜(BM)+PFJ青贮处理条件下的青贮效果以及适口性。结果表明:半干+BM+PFJ处理青贮料CP与NDF含量与原料草差异小(P>0.05),CP含量仅相差0.14%,NDF相差1%,NH3-N含量和pH值最低,青贮品质相对最好,综合青贮效果和适口性,半干+PFJ优于半干+BM+PFJ处理,半干+PFJ是一种适于在畜牧生产中制作苜蓿青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半干青贮是近年来,欧美各国采用低水分青贮法,亦称半干青贮。苜蓿常规青贮不易成功,国内外目前采用半干青贮,是使苜蓿迅速风干,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饲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用此方法调制的青贮  相似文献   

7.
半干青贮是使苜蓿迅速风干,含水量降到40%~50%后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饲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由于苜蓿常规青贮不易成功,近年来,欧美各国采用低水分青贮法。用此方法调制的青贮料,基本上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分,养分损失仅为10%-15%,使原来难以青贮的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等都能获得较好的青贮效果。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为试验动物,在日采食量0.8 kg、精粗比30:70的基础上,采用尼龙袋法测定了益生菌处理的半干青贮干物质在绵羊瘤胃内12 h内的降解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干酪乳杆菌可显著提高玉米半干青贮的干物质降解率(P<0.05).添加干酪乳杆菌、玉米乳杆菌、泡菜乳杆菌以及詹氏乳杆菌的混合菌液使苜蓿半干青贮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干酪乳杆菌和玉米乳杆菌的混合菌液使玉米与苜蓿混合半干青贮干物质降解率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说明通过益生菌处理半干青贮料可以显著提高其在绵羊瘤胃内的干物质降解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硝酸盐对苜蓿半干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以半干苜蓿为原料,在干物质含量大于50%的条件下,设置0.10、0.15、0.20 g/kg 3个NaNO_3添加量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270 d后测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半干苜蓿原料不使用添加剂直接青贮可以获得品质较好的苜蓿青贮饲料;与对照组相比,0.2 g/kg的NaNO_3添加量处理对苜蓿半干青贮品质无影响,但具有抑制青贮发酵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安全范围内添加硝酸盐可以抑制发酵,并且有效保留苜蓿半干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
苜蓿青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本研究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及其研究领域.对于苜蓿青贮来说,半干青贮技术较为实用,而未来苜蓿青贮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乳酸菌添加技术,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则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乳业》2012,(9):81-81
【本刊讯】紫花苜蓿适宜的收获期短,受天气影响极易腐烂变质,成为困扰种植户和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因此加工方法主要以调制青干草为主。为了解决苜蓿收储难题,提高饲草品质,从2009年开始,宁夏着手研究苜蓿包膜青贮方法和苜蓿半干青贮方法。2012年8月17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了解到,宁夏研究成功的苜蓿包膜青贮方法和苜蓿半干青贮方法两项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还填补了国  相似文献   

12.
苜蓿青贮技术在四川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四川当地的自然气候、社会和经济状况,从高水分青贮、半干青贮(低水分青贮)、添加剂青贮、塑料拉伸膜青贮以及混合青贮中选出适合的青贮方法;从不同青贮添加剂对不同苜蓿含水水平中选出制作青贮较好的青贮添加剂和苜蓿含水率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半干青贮和混合青贮2种苜蓿青贮的调制方法,详细阐述了苜蓿青贮的利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青贮饲料具有弱酸性,不能单独投喂,要搭配其他饲草料,饲喂量也要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概况做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及各添加剂的作用特点,旨为我国苜蓿青贮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半干青贮技术在苜蓿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而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苜蓿半干青贮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青贮初花期苜蓿 ,其适宜含水量上限 ,较传统要求 (含水量 45 %~ 5 5 % )可适当放宽 ,北京地区在 5~ 8月晴好天气下 ,刈割苜蓿在田间晾晒 10~ 12小时即可制作半干青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半干青贮、混合青贮和添加剂青贮3个方面介绍了苜蓿常用的青贮方法,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消化率,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苜蓿青贮技术是贮存苜蓿青干草的方式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做了系统总结,详细分析了紫花苜蓿青贮的原理、技术及所用设施。对于苜蓿青贮来说,半干青贮技术较为实用,而未来苜蓿青贮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乳酸菌添加技术,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则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苜蓿的加工调制及其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对奶牛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苜蓿的加工调制,主要包括干草、半干青贮、加甲酸青贮的制作以及苜蓿干草、青贮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苜蓿半干青贮饲料调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青贮技术是调制青贮饲料的一种新工艺。用半干青贮调制的饲料,基本上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份,使原来难于青贮的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等,都能获得较好的青贮效果。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学者进行过半干青贮技术试验研究,在生产中还未应用推广。对涉及半干青贮工艺方案的选择、机具配备、经济效益及半干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等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新疆饲草资源丰富,其中苜蓿是新疆的主要栽培牧草,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以上。苜蓿是优质粗饲料,但因其含糖量低,含水率高,一般认为不能青贮,只适于制备干草。传统的干草…  相似文献   

20.
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处理青贮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头年生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的第一、二、三茬为试验材料,采用鲜贮、鲜革+发酵液、半干发酵和半干+发酵液青贮方法,比较分析了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茬次营养变化和不同处理条件下苜蓿青贮效果。结果表明:每一茬次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青贮效果最好,其次是半干发酵组,鲜贮青贮效果最差。每一茬半干发酵组粗蛋白含量和原料草差异不大(分别相差1.54%,1.26%,0.89%),第3茬半干+发酵液组和原料草粗蛋白仅相差0.24%。表明半干+发酵液和半干发酵组能较好地保持苜蓿的营养价值。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组NH3^-N最低,说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降低NH3^-N。各种处理中,每一茬半半干发酵组NDF和ADF含量基本与原料草差异不大,半干+发畔液组和与原料差异更小。各种处理半干+发酵液组pH最低,说明绿汁发酵液能促进乳酸发酵,pH较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地改善首蓿青贮的发酵品质,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