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梨树煤污病主要为害叶片与果实 ,使叶片光合作用下降 ,导致树势衰弱 ,影响花芽的形成与发育质量。果实上煤污病为害产生黑污斑影响果实外观 ,降低果实品质。1 症状 梨树煤污病在叶片与果实表皮上产生菌丝层即黑霉层 ,像一层煤烟附在叶片与果实上面 ,用手抹 ,可以抹去菌丝层。2 病原菌 煤污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错综分枝 ,有许多厚壁的褐色细胞。菌丝几乎全表生 ,形成薄膜 ,上面生有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器。有时菌丝细胞可分裂成厚垣孢子状。分生孢子器半环形 ,直径 70~ 10 0 μm ,高 2 0~ 4 0 μm ,分生孢子圆筒形 ,直或稍弯 ,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山楂红蜘蛛在油园普遍发生 ,危害严重。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 ,杀伤了天敌。今年我县又处于高温干旱年份 ,为害更为猖獗。1 为害状 大发生时期 ,红蜘蛛常群集叶背和初萌发的嫩芽上吸食汁液 ,还为害果实。 2 0 0 3年大发生年 ,七八月间叶片大部分变黄 (红 )凋落 ,造成二次开花 ,不仅果实难以成熟 ,重者还引发采前落果 ,而且影响翌年产量 ,成为当前果生产中的新问题。2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 0 5mm、宽 0 3mm。椭圆形 ,背前方稍隆起 ,越冬型鲜红色 ,夏型深红色。体背两侧有黑色斑纹 ,有刚毛 6列 ,细长 ,4对足长度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3.
果煤烟病又称烟煤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黑盘 孢属真菌,在南方高湿地区发生普遍,成为影响果商 品价值的重要病害之一。 1 症状 果煤烟病主要侵染橡树的果实、枝条和叶 片。果实染病后,在表面先产生暗绿色不规则的病斑,随 后颜色变深,形成黑色小粒状小点即分生孢子器,上附一 层黑灰色霉状物,酷似煤灰,故称煤烟病。病菌一般不深 入果肉。叶片和枝条染病后症状与果实相似,叶片光合作 用受阻,因缺乏养分早落。病斑附着较紧,不易擦去。  相似文献   

4.
柿炭疽病在顺昌以往种植的油柿上发生较少 ,自 1989年 ,顺昌开始种植恭城水柿以来 ,炭疽病就在该无核柿上大面积发生 ,而且为害相当严重。该病对多种化学药剂的抗性较其他真菌强 ,病菌存活时间长 ,一般防治难以奏效。为此 ,自 1999年以来 ,笔者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1 为害情况柿炭疽病不仅为害新生枝叶、花、果 ,严重时老枝叶及主干也受为害。果实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小深褐色或黑色小斑点 ,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直径达 5mm以上时 ,病斑凹陷 ,中部密生略呈轮纹状排列的灰色至黑色小粒状的病菌分生孢子盘 ,遇雨或高湿时 ,分生孢子盘…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宁德市是我国油的原产地和主产地 ,所产油果大 ,肉厚 ,脆嫩 ,味清甜 ,可溶性固形物12 %~ 16 % ,品质极佳 ,为我国其他产地所不及。然而 ,在油生产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如品种良莠不齐 ,适龄不结果树占 30 % ;栽培管理水平低 ,平均单产不足 390kg/ 6 6 6 7m2 ,优质果率 (优质果单果重 >10 0 g)低于 2 8% ;果实产期集中 ,贮藏保鲜技术滞后 ,常出现果实季节性过剩现象。针对这些问题 ,从 1998年开始 ,我们在分析研究我国现有的相关科技成果以及栽培经验的基础上 ,制订了油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 ,并在 4个…  相似文献   

6.
桃实腐病是江西永修凤凰山桃园发生的一种新的重要病害,其主要危害挂果期的果实,严重影响桃产量和品质。病果主要表现为脐部变褐腐烂,并在病部表面密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果易脱落。本文对病果进行了组织分离,对获得的病菌纯培养进行了回接,同时对病菌的形态及大小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引起凤凰山桃实腐病的病原菌为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na Canonaco)。  相似文献   

7.
砀山酥梨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1 1 轮纹病 :病原为梨生囊孢壳菌PhysalosporapiricolaNose真菌。梨果染病初期果面产生水渍状、浅褐色、近圆形的小斑点 ;随着斑点扩大 ,逐渐形成暗黄色的同心轮纹 ;后期病斑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轮纹病以菌丝、分生孢子及子囊壳在梨树病部越冬 ,次年 4— 6月形成分生孢子 ,7— 8月分生孢子大量散发 ,借风雨传播 ,落到果实上 ,从皮孔侵入 ,至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高温多雨年份发病较重。贮藏初期由于窖温偏高 (日均温 1 8℃以上 ) ,带菌果实迅速发病 ,1 0天左右整果全部腐烂。1 2 褐腐病 :病原为果生链核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煤污病在福建省明溪县油园危害严重 ,由局部发生变为成片发生 ,且有加重趋势 ,尤其在果实近成熟期使果面蒙上一层煤污 ,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 ,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上升为油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煤污病是一种着生在枝、叶和果实表面的一类暗灰色或黑色烟霉状的真菌性病害 ,一般在 5月上旬开始发病 ,初为小圆点 ,继而向四周扩展成一薄膜 ,呈煤烟状 ,菌丝层下的叶片组织呈正常颜色 ,一般不危及果皮和果肉。笔者经过调查发现 ,该病的发生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密切相关 ,如蚜虫、粉虱、蚧类等 ,该真菌以这些害虫分泌物为营…  相似文献   

9.
黑果病分布于我国棉产区,多危害棉铃.近几年来在华东、华南、华中的油(木奈)、李果实上发生较普遍,常引起黑果.影响果实外观,降低(木奈)果品质.  相似文献   

10.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 ,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 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 ,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发生日趋严重 ,在该病大流行的年份 ,发病园轻者大量减产 ,重者绝产绝收1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枣树的果实 ,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受害病果先是肩部或腰部出现淡黄色晕环 ,逐渐扩大 ,成为淡黄色不规则形凹陷病斑 ,进而果皮呈水渍状 ,浸润型 ,疏布针刺状圆形褐点 ,果肉呈土黄色 ,松软 ,萎缩 ,果柄暗黄色 ,易提前形成离层脱落。病果个小、皱缩、干瘦 ,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 ,味苦 ,不堪食用。病原菌主要在落地病果上越冬。2…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县陆续引进油桃优新品种 4 0余个 ,并进行筛选推广 ,现在发展面积达 4 0 0hm2 余。近几年来 ,我们观察发现油桃极易感染疮痂病 ,引起果面龟裂 ,甚至引起油桃裂果 ,严重影响油桃的口感和商品价值。为此 ,我们进行了油桃疮痂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现总结如下。1 症状与为害疮痂病是桃树较常见的病害 ,主要危害果实 ,也危害新梢和叶片。由于油桃表面光滑无毛 ,就更易感染发病。病菌主要侵染果实 ,果实的肩部受害最早最重。病斑早期为褐色小圆点 ,后变黑色 ,严重时整个果面病斑连片。由于病菌只在果实表皮扩展…  相似文献   

12.
秭归县是“中国脐橙之乡“ ,目前全县脐橙面积已达 0 8万hm2 ,产量达到 10万t。 2 0 0 2年全县在水田坝、归州、郭家坝、沙镇溪等 4个脐橙主产乡镇推广了脐橙果实套袋技术 ,由湖南凯丰果业有限公司提供外黄内黑的单层纸袋。笔者参与了这一技术的推广。1 脐橙果实套袋表现的优良特性一是套袋果实表面光滑细嫩 ,油胞细而浅 ,皮薄而有亮泽 ,尤如打蜡状 ;二是有效防止后期病虫害上果为害 ,套袋果表面无疤痕 ,无油胞下陷 ,特别是对桃蛀螟、矢尖蚧和吸果夜蛾等为害有较好的效果 ;三是减少后期喷药次数 ,减少成本 ,降低果实农药残留量 ,提高脐…  相似文献   

13.
2014年5月,在海南省乐东、东方、三亚等芒果主要产区,发现一种芒果生长期的新型果实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对叶片、果柄等也有影响,严重影响海南芒果品质,制约芒果产业发展。为明确致病菌,以期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保障芒果产业发展,观察其田间发病情况与症状,并依据科赫法则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结合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症状表现为芒果果实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表面开裂突起斑点,有时渗出透明的粘液,粘液流经斑点处出现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合并呈不规则形,病斑未深入果肉。该菌培养菌落初期呈灰白色放射状圆形,后期产生黑褐色色素,菌丝变为黑色;培养皿背面颜色由蓝黑变为黑色。未成熟的孢子无色、单孢、近卵形,分生孢子大小为(1.7286~9.8785)μm?(1.5937~6.6502)μm;成熟的孢子暗褐色、双孢,分生孢子大小为(9.5235~14.4462)μm?(2.2137~6.1555)μm;分生孢子器扁圆形,产孢体褐色。将其rDNA-28S和rDNA-ITS序列经BLAST搜索比对,结合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ceae科Lasiodiplodia sp.。该病原菌致芒果生长期病害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芒果果实上发现了一种由炭疽病菌引起的芒果红点病,导致芒果的经济价值下降。本实验通过菌种的分离与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引起芒果红点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病原菌回接后,芒果果皮上出现凸起的褐色或黑色坏死斑点,周围有红色或暗红色晕圈,这与田间自然发病果实的症状一致;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后,芒果红点病原菌菌落呈圆形,灰色,气生菌丝绒毛状,后期产生橘红色孢子堆;病原菌的rDNA-ITS基因序列与已有的芒果炭疽菌rDNA-ITS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结果表明芒果红点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相似文献   

15.
<正>辣椒炭疽病又叫辣椒重茬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分布普遍且为害严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流行蔓延快,为害时间长,为害重,损失大。该病除为害辣椒外,还为害番茄、茄子等蔬菜作物。一、发病症状在苗床到移栽后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特别是成熟的果实及老叶更易受害。1.叶片受害,叶缘边为水渍状褐色斑点,近圆形而中间为淡灰色,其上有轮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相似文献   

16.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1 症状及病原草莓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叶片染病,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随后叶背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枯焦或幼叶上卷;果实早期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物,与红色果实呈鲜明对比。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为Sphaerothecaaphanis(Wanr)Braun称羽衣草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北方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在温室、大棚里越冬;…  相似文献   

17.
梨叶枯病是甘肃省梨树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仅分布在甘肃临夏、兰州、定西和天水等地。发病梨园病叶率多为 6 0 %~ 10 0 % ,病情指数 4 0~90 ,病叶上布满病斑 ,引起叶枯早落 ,树势早衰 ,严重影响梨树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直径 0 5~ 1mm的紫褐色小斑 ,后扩大为 2~ 4mm近圆形病斑 ,病斑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紫色边缘。病斑中部初为黑色后变灰褐色 ,微下陷 ,并有大量黑色小颗粒 ,即病菌子座。叶片背面病部多呈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 ,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一片叶上有病斑 30 …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和褐麻斑病 ,是猕猴桃生长期最严重的几种叶部病害 ,全国人工栽培区几乎均有发生。危害后常导致叶片大量枯焦或提早脱落 ,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1 褐斑病1 1 症状 :发病部位多从叶缘开始 ,初期在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污绿色小斑 ,后病斑顺叶缘或向内扩展 ,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在多雨高湿条件下 ,病情扩展迅速 ,病斑由褐变黑 ,引起霉烂。正常气候条件下 ,病斑四周深褐色 ,中央褐色至浅褐色 ,其上散生或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即病原分生孢子器 )。高温下被害叶片向叶面卷曲 ,易破裂 ,后期干枯脱落。叶面中部的病…  相似文献   

19.
【导读】苹果病毒病是苹果树的全身性病害,且一经得病,终生带毒。有3种常见的类型,一是在叶片上有花叶症状的苹果花叶病,二是不引起明显症状但引起苹果减产和品质下降的苹果潜隐病毒病,三是在果实上引起果实锈果、花脸、凹陷等症状的苹果类病毒病。其中在果实上为害的类病毒病对生产为害最大。防控苹果病毒病传播的措施是避免使用带毒繁殖材料,根本措施是使用脱毒后培育的无毒苗。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新邵县柑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果梗枯死现象 ,果实提早退绿 ,果皮提早变黄 ,果梗干枯死亡 ,果实提早到 10~ 11月份脱落 ,导致大量的采前落果 ,落果率一般达 10 %左右 ,严重的达 30 %以上。部分落果中心柱呈黑褐色腐烂 ,对产量影响很大。新邵县农业局会同邵阳市农校有关专家于 2 0 0 1年 11月中旬到现场进行调查取样 ,然后镜检 ,初步认为 :柑果梗枯死主要是炭疽病为害所致。引起果实果梗枯死的炭疽病属次生型炭疽病 ,但存在两种炭疽病菌 ,分别属于半知菌类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的刺盘孢属和盘长孢属。两者主要区别是 ,前者在分生孢子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