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4只体重(35±2.5)kg装瘤胃瘘管、十二指肠和回肠T型瘘管的徐淮白山羊,饲喂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比(NDF/NFC)不同的A、B、C、D 4种日粮,分别利用二氨基庚二酸和卵磷脂作为瘤胃细菌和纤毛虫的内标物测定进入十二指肠的细菌、纤毛虫及过瘤胃饲料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流量与组成,研究对山羊小肠内可吸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AA)中,B组细菌AA为1.54 g/d,极显著高于A组(0.45 g/d)、C组(0.36 g/d)、D组(0.39 g/d)(P<0.01),且B组占可吸收AA的38.4%,显著高于D组(24.84%)(P<0.05),极显著高于A组(13.25%)和C组(14.81%)(P<0.01);纤毛虫AA在A组为1.22 g/d,分别极显著高于B组(0.63 g/d)、C组(0.57 g/d)、D组(0.42 g/d)(P<0.01),且A组占可吸收AA的36.74%,B、C、D组分别占15.71%、23.45%、26.75%;来自过瘤胃饲料的小肠可吸收AA中,A、B组分别为1.65、1.84 g/d,显著高于C组(1.51 g/d)(P<0.05),极显著高于D组(0.76 g/d)(P<0.01),占可吸收AA%以C组(61.73%)为最高,显著高于A组(49.13%)、D组(48.41%)(P<0.05),极显著高于B组(45.88%)(P<0.01),即B组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最高;在微生物蛋白质的AA组成中,纤毛虫的AA组成相对稳定,食糜颗粒相结合细菌的AA含量组成比食糜液相结合细菌相对稳定,食糜液相结合细菌AA变化直接影响小肠内可吸收的细菌AA组成与数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借助瘤胃、十二指肠造瘘技术,研究4种蛋白质水平[8.4%(A)、11.2%(B)、14.0%(C)、16.8%(D)]日粮对湖羊胃肠道pH值、氨态氮和菌体蛋白的影响,对科学的指导反刍动物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湖羊胃肠道各参数也呈现了升高的趋势。瘤胃液氨氮浓度在食后4h达到峰值,蛋白质水平高时产氨量也较高,D组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C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十二指肠食糜中D组氨氮浓度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B、C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瘤胃液中的菌体蛋白以D组(5.24mg N/100ml)最高,A组最低(4.18mg N/100ml),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表明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湖羊胃肠道内环境各参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验借助瘤胃、十二指肠造瘘技术,研究4种蛋白质水平[8.4%(A)、11.2%(B)、14.0%(C)、16.8%(D)1日粮对湖羊胃肠道pH值、氨态氮和菌体蛋白的影响,对科学的指导反刍动物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湖羊胃肠道各参数也呈现了升高的趋势.瘤胃液氨氮浓度在食后4 h达到峰值,蛋白质水平高时产氨量也较高,D组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C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十二指肠食糜中D组氨氮浓度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B、C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瘤胃液中的茵体蛋白以D组(5.24 mg N/100 m1)最高,A组最低(4.18 mg N/100 ml),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表明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湖羊胃肠道内环境各参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为试验动物,运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9(A)、3∶7(B)、5∶5(C)、7∶3(D)四种精粗比底物下瘤胃原虫与细菌间蛋白质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底物显著影响瘤胃内原虫的吞噬量及微生物蛋白(MCP)的微循环,A、B、C、D四组吞噬N量分别为:18.11×105、21.16×105、20.95×105、30.34×105pg/(mL·h)。每天每头山羊由于原虫的吞噬造成的细菌蛋白循环量分别为:1.09、1.27、1.26、1.82g,其中以C组循环率最大(2.79%),D组蛋白质循环量最高,而B组循环率最低(1.94%),且蛋白质周转量仅为D组的69.78%,可有效减少菌体蛋白循环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NDF/NFE比的日粮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4只(35±2.5)kg装有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NDF/NFE分别为1.46(A组)、1.2(5 B组)、1.0(3 C组)、0.8(2 D组)的4种日粮,研究其对瘤胃内环境参数的昼夜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瘤胃pH随NDF/NFE的降低而降低,由A组的6.37降至D组的5.86;②乙酸浓度以B组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A、C和D组,A、C、D 3组则依次降低(P>0.05);丙酸浓度以B、D两组较高,极显著(P<0.01)高于A和C组;丁酸浓度随NDF/NFE降低而升高,D组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C和B组;总VFA浓度B组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D组,显著(P<0.05)高于A、C组;乙酸/丙酸比随NDF/NFE比的降低而减小,A组极显著(P<0.01)大于B、C和D组;③瘤胃氨态氮平均浓度随日粮NDF/NFE比的降低而升高,由A组的8.37mg/dL升至D组的13.71mg/dL。  相似文献   

6.
结合~(15)N示踪法研究日粮蛋白水平对山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青  康红  徐红蕊  赵国琦 《饲料工业》2007,28(23):48-51
采用4只体重(30±3)kg的山羊,运用15N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按4×4拉丁方设计,研究了8.5%(A)、11.0%(B)、13.5%(C)和16.0%(D)4种蛋白水平日粮对山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日粮蛋白水平对氮的表观消化率影响较小,各组差异不显著,但随氮食入量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②山羊体内氮沉积量显著或极显著受日粮粗蛋白水平影响,并且蛋白水平为11.0%时,获得最大氮沉积0.36g/W0.75;③粪中15N丰度和富集量都随日粮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其中B组最高,显著高于D组,A、B、C三组差异不显著;尿中15N丰度和富集量都呈现出随日粮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其中D组极显著高于A、B、C三组。  相似文献   

7.
选取3只体况良好的湖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T型瘘管。采用4×3不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案,研究在四种不同蛋白质水平(8.4%(A)、11.2%(B)、14.0%(C)、16.8%(D))日粮下,湖羊胃肠道氨基酸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瘤胃液肽氨基酸(PAA)浓度呈现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D组极显著高于A、B组(P0.01),显著高于C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②十二指肠食糜中,PAA浓度以D组最高,C组次之,C、D组显著高于A、B组(P0.05)。  相似文献   

8.
不同SC/NSC日粮对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0±2.5)kg的徐淮白山羊,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不同的日粮(SC/NSC3.52、2.06、1.28、0.84),分别为A、B、C、D组,研究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规律.结果表明D组瘤胃液pH值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D组瘤胃液氨氮浓度(NH3-N)极显著高于A、B组(P<0.01);A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及丙酸浓度,C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D组丁酸浓度极显著高于A、B、C三组(P<0.01);乙酸与丙酸之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C/Nsc为1.28时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最佳.  相似文献   

9.
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油脂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以3头瘘管山羊为试验动物,分不加油脂的对照组和分别添加4%菜籽油(A)、豆油(B)、玉米油(C)、花生油(D)的试验组等5组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培养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各组的动态变化模式有所不同。NH3-N浓度组间差异显著,以A组最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各组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动态变化模式也有所差异。细菌蛋白以B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C、D组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原虫蛋白组间无明显差异,但4个试验组都低于对照组;而总的微生物蛋白以B组最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原虫与细菌区系的比值在组间差异显著,以对照组最高,显著高于4个试验组。A组纤维素降解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总之,4%的各油脂对微生物发酵影响不大,除豆油外,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细菌蛋白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油脂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以3头瘘管山羊为试验动物,分不加油脂的对照组和分别添加4%菜籽油(A)、豆油(B)、玉米油(C)、花生油(D)的试验组等5组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培养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各组的动态变化模式有所不同。NH3-N浓度组间差异显著,以A组最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各组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动态变化模式也有所差异。细菌蛋白以B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C、D组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原虫蛋白组间无明显差异,但4个试验组都低于对照组;而总的微生物蛋白以B组最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原虫与细菌区系的比值在组间差异显著,以对照组最高,显著高于4个试验组。A组纤维素降解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总之,4%的各油脂对微生物发酵影响不大,除豆油外,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细菌蛋白量。  相似文献   

11.
选择9只18月龄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重庆黑山羊羯羊,随机分成A、B、C 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百事美脂肪粉、4%菜籽油、0%脂肪饲喂,研究不同形式脂肪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B组DM降解率极显著高于A、C组(P0.01);但其CP降解率极显著低于A、C组(P0.01),A组极显著低于C组(P0.01)。B组NDF、ADF、ADL降解率极显著低于A、C组(P0.01),A组ADF降解率极显著低于C组(P0.01)。B组pH极显著高于A、C组(P0.01),A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B组瘤胃液NH3-N浓度极显著低于A、C组(P0.01)。B组血糖浓度极显著高于A、C组(P0.01);B组血清胆固醇浓度极显著低于A、C组(P0.01)。从以上指标来看,在重庆黑山羊日粮中添加百事美脂肪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日粮系酸力水平对羔羊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日粮不同系酸力水平对羔羊生产性能和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将24只7日龄萨能奶山羊公羔随机分成4组,A组饲喂基础H粮,B、C和D 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9.0和15.0 kg/t酸化剂的试验日粮(补饲料系酸力水平分别为30.0、20.0和10.0 mmol HCI/100 g;日粮系酸力水平分别为39.3、35.2和31.1 mmol HCl/100 g),研究日粮系酸力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B、C和D组羔羊日增重极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高于B组(P<0.05);(2)饲料酸化可有效改善羔羊健康状况,B、C和D组羔羊腹泻率分别较A组降低了36.36%、28.65%和81.82%;(3)B,C和D组CP、GE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4)B、C和D组DM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D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果提示,降低羔羊日粮系酸力水平,可以显著改善羔羊日增重、料重比和羔羊对日粮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有效改善羔羊健康状况,在本研究条件下以补饲料系酸力水平10.0 mmol HCl/100 g即日粮系酸力水平31.1 mmol HCl/100 g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3只健康装有门静脉血插管的湖羊,采用4×3不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8.4%(A)、11.2%(B)、14.0%(C)、16.8%(D)四种日粮蛋白质水平下,湖羊门静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血浆氨态氮(NH3-N)浓度以C组最高,极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2)血浆尿素氮(PUN)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D组极显著高于A、B组(P0.01),C组显著高于A组(P0.05)。(3)血浆肽氨基酸(PAA)浓度以D组最高,C组次之,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液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C组日粮蛋白质水平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湖羊胃肠道pH、氨态氮及尿素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T型瘘管的3只湖羊(35±5)kg作为试验动物,按3×3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8.4%(A)、11.2%(B)、14.0%(C)时对湖羊瘤胃和十二指肠pH值、氨态氮、尿素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瘤胃pH为6.31~6.43,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pH为2.64~2.7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瘤胃氨态氮浓度(3.24~11.99)mg/100mL,C组极显著高于A、B组,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十二指肠氨态氮浓度(3.01~7.88)mg/100mL,C组极显著高于A、B组,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③瘤胃尿素氮浓度(13.81~17.51)mg/100mL,C组极显著高于A、B组(P<0.01),B组显著高于A组(P<0.05);十二指肠尿素氮浓度(4.1~5.91)mg/100mL,B、C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饲粮添加苜蓿黄酮对奶牛瘤胃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黄酮对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选取4头装有瘘管的头胎荷斯坦奶牛,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头奶牛每天饲喂全混合饲粮(TMR),其中分别添加0 g(A组)、20 g(B组)、60 g(C组) 和 100 g(D组)苜蓿黄酮。试验分为4期,每期24 d。每期采集瘤胃液,提取总DNA后在Illumina MiSeq 平台上进行测序。结果为:1)4个处理组共产生52747个OTU,共享16142个OTU,占总OTU数量的30.60%,其中试验A组的OTU数量最高。2)Shannon指数随着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试验C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试验D组和A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的ACE和Chao 1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各试验组间的细菌门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试验C组的细菌属的数量显著高于试验B组和试验A组(P<0.05)。在门水平上,SR1门相对丰度随着苜蓿黄酮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升高的趋势(0.05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细菌发酵和群体结构的影响。以3头瘤胃瘘管奶牛提供瘤胃液,对照(A)组底物含5%脂肪酸钙,试验组培养底物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1.5%、1.0%、0.5%和1.5%(B组),1.5%、1.0%、1.5%和1.0%(C组),1.0%、1.5%、1.5%和0.5%(D组)以及1.5%、0.5%、0.5%和1.0%(E组)。在培养后0、3、6、12、18、24 h采集培养液,测定p H、氨氮浓度和瘤胃细菌含量。结果表明:1)培养液p H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培养液氨氮浓度显著高于B、D组(P0.05)。2)除白色瘤胃球菌,其他菌属含量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琥珀酸拟杆菌、生黄瘤胃球菌、蛋白溶解梭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含量在B组较高;C组溶纤维丁酸弧菌、埃氏巨球菌、降解淀粉瘤胃球菌以及瘤胃总细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培养液埃氏巨球菌含量最高,为优势菌。综合得出,脂肪酸组合对瘤胃总细菌和大部分细菌种属含量有显著影响,这与发酵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开食料中不同NDF水平对犊牛生长、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重相近(42±2.5) kg、饲喂足量初乳的中国荷斯坦犊牛60头,其中公犊牛36头,母犊牛24头。随机分为A、B、C和D 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5头,其中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试验犊牛于犊牛岛(1.5 m×3.4 m)单独饲养。15日龄开始分别饲喂NDF水平不同的4种开食料,分别为:A处理10%,B处理15%,C处理20%和D处理25%,70日龄断奶,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1)0~42日龄和70~112日龄,B组日增重均高于A、C和D组(P<0.05),分别高出45.69、39.79、117.13 g·d-1和35.33、153.29、 145.93 g·d-1。70~112日龄,B、C和D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分别高出255.20、252.48和392.27 g·d-1。A(0.61)和B(0.60)组犊牛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C(0.55)和D(0.54)组(P<0.05);2)犊牛瘤胃pH在35和70日龄时,C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2日龄时,A和B组显著高于C和D组(P<0.05);3)瘤胃NH3-N含量在9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12日龄时, B、C和D组较A组显著降低16.72%、44.19%和52.10%(P<0.05);4)C和D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A和B组(P<0.05);B组丙酸比例较A、C和D组高出4.24%、3.18%和6.43% (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A、C和D组(P<0.05);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3月龄犊牛开食料中NDF适宜水平为15%有利于提高断奶后日增重,促进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内环境,且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4只装有瘤胃瘘管和颈静脉血管留置针的徐淮白山羊(20±2)kg为试验动物,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案,饲喂由玉米、豆粕、苜蓿干草、羊草等原料组成的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比例(NDF/NFC)分别为2.75(A)、1.71(B)、1.12(C)和0.74(D)组的4种日粮,研究其对山羊瘤胃和血液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瘤胃氨态氮浓度随日粮NDF/NFC降低而显著升高,采食1-2 h最高,然后下降。②血浆尿素氮浓度以B组最高为1 2.64 mg/dL,极显著(P<0.01)高于D组,在采食后2 h内升高而后降低,日内波动幅度以D组最大,达到4.36 mg/dL。③瘤胃液部分游离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变化显著,其浓度随NDF/NFC降低而逐渐升高。瘤胃总游离氨基酸以D组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A组,显著(P<0.05)高于B组。④日粮对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氮硫比对藏羔羊瘤胃发育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初始条件相似的60日龄断奶藏羊羔羊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各组饲粮的氮硫比分别为10.5∶1.0(A组)、9.0∶1.0(B组)、7.5∶1.0(C组)、6.0∶1.0(D组)、4.5∶1.0(E组)。预试期5 d,正试期120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屠宰6只,采集瘤胃组织和瘤胃内容物,分析饲粮氮硫比对瘤胃组织形态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瘤胃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B组瘤胃乳头长度、黏膜下层厚度以及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P 0.05),B、C、D组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A、E组(P0.05),B、E组瘤胃乳头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组瘤胃角化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2)B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3) B、C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A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B组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4)各组的优势菌门均为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A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组(P0.05)。各组的优势菌科均为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克里斯滕森氏菌科(Christensenellacea)、韦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D组毛螺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B、E组(P0.05),A组韦荣氏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D组(P0.05)。5)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瘤胃内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综上所述,饲粮氮硫比为9.0∶1.0时瘤胃组织形态发育较好,瘤胃液中VFA含量较高,瘤胃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及多样性较高。因此,饲粮氮硫比为9.0∶1.0更能经济有效地促进瘤胃发育和改善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4只装有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的山羊,饲喂不同植物蛋白质的日粮(A、B、C、D4组),用全收粪尿法研究山羊在不同蛋白质日粮下对CP、CF、Ca、P和DE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P表观消化率,B组与C、D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A组差异显著(P<0.05),A组与C、D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CP表观生物学价值,B组最高,其余依次是D、C、A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CF表观消化率,C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④Ca的消化率,A组与D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C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B组无显著差异;B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⑤P消化率,A组与B、C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和C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B组和D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C组和D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⑥各组间DE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