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草业》2004,16(3):62-64,F003
人工草地与饲料地是指人类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措施,对天然草地进行耕翻(包括农田在内),种植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以获取稳产、高产优质饲草料的草地。其作用非常大,主要是为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产、优质饲草,是实行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必不可少的草料生产基地;同时还可以减轻天然草地压力、改善饲草营养。因此建设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及饲料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海北州是青海省主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畜牧业特别是养羊业在全州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如何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战略,发展特色畜牧业,加快现代高效养羊业发展进程,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依据海北州生态条件,调整养羊业生产结构,促使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稳定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优质饲草料是畜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又是价值较高的商品。宁蒗县作为黑绵羊的重要养殖基地,因此草料的种植对于宁蒗县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草原生态环境脆弱、牧草季节性供应不均衡、牲畜生产力水平低下等严峻问题,笔者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强草料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草原经营激励体制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而草业和畜牧业是相辅相成的产业,草料丰盛则畜增、畜壮,草料缺乏则畜瘦、畜死。无论是半农半牧区、农区、还是城镇,都可以根据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草业生产和草业开发建设。这样,草业不仅可以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是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结合的纽带,也为草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饲料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四川省川西北草地的高寒牧区,冬春缺乏草料长达半年之久,严重地阻碍着畜牧业的发展。若能利用当地丰富的泥炭资源,就地进行泥炭饲料开发,必将缓解区内牲畜缺乏草料的突出矛盾。我所于1986—1988年1月进行泥炭饲料的开发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 益阳地处洞庭湖区,粮食充足,草料丰富,发展畜牧业生产,既有历史传统,又有地域优势。近几年来,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和狠抓了防疫工作,全区畜牧业生产出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1985年与1978年比较,畜牧业总产值增长了3.1倍。但与1984年比,在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的生猪生产却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配合饲料生产跟不上,新法养猪未推开,农户养猪仍处于自然养殖阶段,饲养时间长,出栏率低,使户均养猪  相似文献   

8.
草地农业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任继周  林慧龙  未丽 《草地学报》2009,17(4):405-412
根据对甘肃省情的研究,认为甘肃农业结构与资源分布不协调,种植业所占比重过高,忽视草食畜牧业可能是主要症结之一.从实施草地农业两个典型案例分析可见,要跳出既有圈子,创新粮食安全思路,须通过发展草地农业,实现从粮食经济到草业经济的转型.建议设立3个生产基地:1)黄土高原巨型畜牧业基地;2)以张掖为中心的山地-绿洲-荒漠耦合系统群基地;3)甘南-临夏农牧区耦合草地畜牧业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临泽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县域经济特色,通过实施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等重大项目和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等惠农政策,以打造畜牧全产业链为核心,以建设绿洲奶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和创建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主线,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循环、生态畜牧业,全县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优势主导产业和  相似文献   

10.
谈草食家畜在持续农业中的功能与增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草食家畜在持续农业中对资源转化,环境净化,促进农牧业高产,稳产等方面的主要功能;提出了在持续农业中发展草食畜牧业生产应抓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资源配置,生产模式,效益评价和政策到位等方面的增产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的协调状况对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粮畜生产协调度指标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时序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粮畜生产协调度的变化大体分为2个阶段:(1)1995—2003年为波动频繁期,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模式;(2)2004—2010年为徘徊上升期,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处于冲突模式。从各省份的情况看,辽宁省粮食生产与耗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处在基本协调模式;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耗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均处在相悖模式。  相似文献   

12.
1四川泸县畜牧业的现状 20多年来,泸县经过农村体制改革和大批畜牧科技项目的实施,先后建成了国家级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商品水禽生产基地、商品肉兔生产基地、生猪生产无公害基地、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提高了全县农户养殖水平,增加了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国务院做出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中指出: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应当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这是我国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农业自身的一次革命,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畜牧业做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遵循这一要求。从我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和建立畜牧业市场经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畜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近七年,畜牧业生产呈现了全面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分布着多种不同种类的牧草,因此也是良好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紫花苜蓿、草木樨、燕麦等草种以悠久的栽培历史及优质高产而著称全国。近年来随着草地畜牧业及草业科学的发展,又有红豆草、箭舌豌豆、毛苕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泽县立足饲草资源优势和县域经济特色,严格按照农村经济发展总体部署,坚持把发展以奶牛为主的草畜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以创建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和打造绿洲奶牛养殖示范基地为主线,突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疫病防控三大重点,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助推、典型带动等措施,大力推进奶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动绿洲奶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果洛州畜群畜种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洛州是青海省六大牧业州及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畜牧业是果洛州的主导产业,也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牲畜则是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合理的畜群畜种结构,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的前提。为此,对果洛州的畜群畜种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牧草饲料作物早先用于饲养家畜。继而用于改良农田,后来用于绿化和水土保持,这些功能的深化和发展也反映了牧草饲料作物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1 牧草饲料作物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草料生产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它限制和规定了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着草地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草料生产有天然草场、人工种草和农副产品三个途径,但天然草场受自然条件所限,且目前整体退化明显;粮食作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同时单位面积所含营养物质不及牧草,且农副产品受自身品质和加工技术的限制;只有人工种草不仅产量高、稳定,而且营养丰富,富含畜禽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粗纤维含量低,柔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可青饲、青贮、糖饲;可调制干草、草粉、草块、颗粒饲料和放牧;可提取叶蛋白;其籽粒还可代替粮食作精料,均为各种畜禽所喜食。  相似文献   

18.
未来五年,五大牧区之一的新疆将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下一个五年,新疆将坚持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效畜牧业并举,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方针,繁育推广优良畜种、草种,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新疆将继续实施以牧民定居和家庭牧场相结合的牧区致富工程,提高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城市郊区和广大农区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化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养殖业大户,加快畜牧业向产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抓好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以伊犁河谷为中心23个县的细毛羊基地,南北疆20个畜牧大县为重点的肉牛基地,乌鲁木齐、昌吉州、石河子为重点的乳制品基地,肉羊、绒山羊基地和特色养殖基地。到2005年,实现肉类总产量130万吨,奶产量120万吨,羊毛产量8万吨。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新华)  相似文献   

19.
各地     
正河南加快畜牧业向绿色优质转型为引导河南省畜牧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日前,河南省畜牧局印发了《河南省2018年畜牧业质量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在质量安全上,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在转型升级上,打造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全省肉蛋奶产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  相似文献   

20.
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与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邢茂业 《青海草业》2003,12(3):22-25
解决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畜牧业这一对矛盾,把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同引导当地牧民群众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与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结合起来,有条件地利用三江源保护资金,改善畜牧业基础条件,建立草料、防疫等配套体系,形成以舍饲圈养为主的现代商品化生产新格局,科学养殖,禁绝传统畜牧业对草场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环境改善与畜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