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集15头健康奶牛和36头蹄叶炎患病奶牛血浆样品,检测其Fe、Zn、Cu微量元素和Mg、Ca、P常量元素的含量及钙磷比,结果表明:2组间Fe、Cu、Mg、Ca和P矿物元素含量及钙磷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牛Zn含量却显著低于健康牛(P〈0.05)。因此,奶牛血浆中Zn含量与蹄叶炎发病显著相关,Zn含量可能会作为蹄叶炎发病的监测指标,也可用于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奶牛蹄叶炎与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集健康组奶牛15头和蹄叶炎患病组奶牛36头的血样,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患病组奶牛血浆中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2组间奶牛血液生理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TC和HDL-C可作为蹄叶炎发病监测的候选指标,并建议通过调节奶牛的脂质代谢平衡来防治蹄叶炎。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牧场奶牛蹄叶炎与奶牛血液中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在哈尔滨市某牧场采集了20个亚临床性蹄叶炎病例,20个慢性蹄叶炎病例以及20个健康牛的血液样本。检测其心功、肝功、肾功和常量元素指标,结果显示: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慢性蹄叶炎与健康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显著性降低(P0.05),总胆固醇(TC)均显著性升高(P0.05),尿酸(UA)显著性升高(P0.05);亚临床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磷(P)显著性降低(P0.05),但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P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总胆红素(TBILI)显著性升高(P0.05),但亚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TBILI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血清中以上指标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现阶段的奶牛生产中,发生蹄叶炎的情况属于比较多见的,青年奶牛和胎次较低的奶牛属于患蹄叶炎的主要群体,大部分都属于散发的情况,但是在实际临床生产中偶尔也存在群发的情况。感染蹄叶炎的患牛死亡的情况非常少见,但是发病量相对比较多。临床中可见病奶牛处于长期卧地的姿势,不能呈站立姿势,对其实际的产奶量和机体的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际临床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奶牛蹄叶炎的防治,尽量控制甚至降低奶牛群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蹄病是危害奶牛业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各种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蹄叶炎作为蹄病的一种,造成奶牛的生产性能明显下降,严重者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旨在对严重影响奶业健康发展的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奶牛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奶牛蹄叶炎综合防治措施、方案、办法,为奶牛蹄叶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蹄病是危害奶牛业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各种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蹄叶炎作为蹄病的一种,造成奶牛的生产性能明显下降,严重者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对严重影响奶业健康发展的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奶牛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奶牛蹄叶炎综合防治措施、方案、办法,为奶牛蹄叶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叶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没有一致性的结论。陈家璞认为蹄叶炎的主要原因是组胺、毒素和代谢紊乱,而组胺本身就是肥大细胞所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关于肥大细胞及其所释放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许多文献报道。尤其是分布于皮肤内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肝素、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三烯、前列腺素(PG)、细胞因子等参与Ⅰ型变态反应及许多皮肤性疾病如银屑病、增生性瘢痕、瘢痕性疙瘩、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但肥大细胞及其所释放的以上生物活性物质在奶牛蹄叶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故本文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蹄叶炎奶牛蹄部的组织结构、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及组化性质,探讨肥大细胞在奶牛蹄叶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奶牛蹄叶炎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或无规律波动等临床症状及瘤胃炎、蹄叶炎等代谢疾病,并对目前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常用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防治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2013年8月,笔者对石河子地区12个规模场奶牛蹄叶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研。奶牛蹄叶炎平均发病率为9.12%~19.78%,淘汰率为8.1%~15.3%,犊牛、青年牛发病率为0。临床调查结果发现蹄叶炎发病有品系间差异,体重较大的加拿大系荷斯坦牛发病率高于澳大利亚系荷斯坦牛(P0.01);1~2胎奶牛发病率最高;发病时间多在产后3~19日内;发病季节在冬季的12月~次年5月间。临床病牛产奶量显著下降(P0.01),患病牛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组胺水平较健康奶牛显著升高(P0.01)。高精料低粗纤维饲养是发病的重要因素[1];运动场凸凹不平、无牛床的奶牛场病牛数量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蹄叶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2010年6月,对新疆石河子地区12个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435头奶牛的蹄叶炎流行病学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该地奶牛蹄叶炎平均发病率为9.12%~19.78%,淘汰率8.1%~15.3%。犊牛、青年牛发病率为0。临床调查结果发现蹄叶炎发病有品系间差异,加拿大系荷斯坦牛发病率显著高于澳大利亚系荷斯坦牛(P〈0.01)。1~2胎发病最高。发病时间多在产后3~19日内,发病季节在冬季的12月~次年5月间,临床病牛产奶量显著下降(P〈0.01)。跟踪采集11头淘汰病牛蹄不同部位的病变组织220块,分别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病理学的观察。使用牛组胺(Hi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对273头患牛连续多次进行血液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蹄叶炎病牛血液生化参数-组胺水平较健康奶牛显著升高。本次调查对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进行了探索,为临床防治这一重要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内外源因素影响下,其内源性代谢物种类、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兽医科研中应用也日益广泛。蹄叶炎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文章对代谢组学和奶牛蹄叶炎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成为筛选重大疾病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研究发病机制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奶牛蹄叶炎是影响奶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论文总结了奶牛蹄叶炎和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概况,探讨了蛋白质组学在该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蹄叶炎在现代奶牛生产中,发病率较高。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症状、病因及防治进行了阐述,以便给广大养殖场户提供帮助。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发生在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此病的发生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血病有关,奶牛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也可引发本病,也有遗传性蹄叶炎的病例出现,本病青年奶牛发病率高于老年牛。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8):96-98
通过对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揭示其发病原因,从而为本地区奶牛蹄叶炎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随机抽取保定地区5个县区的200头奶牛,并对其血液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蹄叶炎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数(WBC)含量升高,总胆固醇(TC)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血清中TC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且奶牛血液中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这一指标有可能作为蹄叶炎发病的监测指标,在临床中用于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除乳腺炎、繁殖障碍疾病)第3大疾病。蹄叶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没有一致性的结论。一般认为,蹄叶炎主要是组胺、毒素和代谢紊乱导致,而组胺本身就是肥大细胞所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尤其是分布于皮肤内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肝素、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三烯、前列腺素(PG)、细胞因子等。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给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蹄叶炎是奶牛最常见的蹄病,是每个奶牛场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1]。临床表现为蹄真皮与角小叶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2],如果在某奶牛场该病集中高发,其发病原因往往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有关~[3]。本文对南宁市某奶牛场就奶牛蹄叶炎疾病的求诊及本研究组对该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兽医技术人员和奶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蹄叶炎奶牛血浆蛋白质组学2-DE图谱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患病牛和健康牛血浆,用人白蛋白和IgG抗体去除其高丰度蛋白后,通过双向凝脉电泳(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和PDQuest分析软件比较2组间血浆蛋白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蹄叶炎奶牛血浆2-DE图谱中有39个蛋白斑点表达上调,23个蛋白斑点表达下调,共检测到62个差异蛋白点.结果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时,其血浆蛋白组表达模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蹄叶炎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奶牛蹄叶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目前通常认为其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如瘤胃酸中毒、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增加、过食精料、分娩期前后、地面无垫料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该病主要造成蹄真皮血管紊乱、蹄悬吊器官中的连接组织松弛以及表皮细胞异常分化。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蹄叶炎,诊断方法主要根据跛行、蹄部敏感、腹泻等临床症状而确诊。定期修蹄、降低高能饲料的比例能够降低发病率,对于患病动物可进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论文对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蹄叶炎是奶牛蹄真皮小叶的炎症 ,临床表现为跛行 ,采食能力下降、体重下降、生产能力和繁殖能力降低 ,采用综合防治的办法 ,收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病因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过食高能饲料 ,大量喂给易发酵饲料 (如含水量高的玉米 )或采用高能产奶日粮并发生浓毒性乳房炎、子宫炎、肺炎等疾病时更易引起蹄叶炎。发病机理是高能饲料发酵到一定程度引起瘤胃乳酸过多 ,内毒素及其他有毒物质 ,通过瘤胃血管吸收引起蹄叶炎。因蹄叶毛细血管特别发达 ,导致蹄叶微循环障碍而发生蹄叶炎 ,其他如削蹄不当等均能导致蹄叶炎。症状急性蹄叶炎两前肢跛行明显 ,…  相似文献   

20.
奶牛蹄叶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无败性炎症,通常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给奶牛生产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是近年来国内外蹄病研究的前沿课题。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验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文从蹄叶炎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