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巴氏杆菌病是危害养兔业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以出血性败血症变化为特征。一般常用巴氏杆菌氢氧化铝菌苗接种预防免疫。笔者遇到一起因用禽霍乱菌苗预防接种造成兔发病死亡,现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借鉴。1发生情况2005年4月,金沙县某肉兔养殖专业户饲养肉兔280多只,其中成年兔175只,品种有日本大耳兔、新西兰兔、德国花巨兔等。畜主听说用禽巴氏杆菌苗接种可预防兔巴氏杆菌病,即购进禽巴氏杆菌苗对饲养的肉兔进行接种,每只成年兔注射2ml(相当于4羽鸡的预防用量),共预防接种成年兔175只。接种后第二天肉兔发病,发病152只,发病率87%,第二天下午死…  相似文献   

2.
禽霍乱,也称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分布广泛的家禽和野禽传染病,是当前危害农村养禽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本病可以感染多种禽类,鸡、鸭、鹅、鸽、火鸡均可发病,多种野禽也能感染。在鸡多见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多发,鸡只营养状况良好、高产鸡易发。桦川县四马  相似文献   

3.
从某养殖场的病死鸡中分离获得1株巴氏杆菌,血清型鉴定为A型。攻毒试验中,试验鸡表现出巴氏杆菌病的典型临床症状;采集病死试验鸡的心脏、肝脏病料,以同样方法分离到巴氏杆菌。以柯氏法则及药敏试验结果诊断该鸡场发生巴氏杆菌病且菌株的致病力较强。本研究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
肉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强毒株能使不同年龄的育成鸡和成年鸡发生100%的感染与60%以上的死亡,是需重点防制的家禽疫病之一.广州市某鸡场肉鸡出现大量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原分离鉴定,证实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强毒株能使不同年龄的育成鸡和成年鸡.  相似文献   

6.
鸡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诊断一起鸡暴发性死亡病例,对死亡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生理生化实验、药敏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分离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分离菌肌注健康试验鸡0.5m L,鸡12h内死亡,口服0.5m L,鸡24h内死亡;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分离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该病例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有效药物为: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鸡唾液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某鸡场疑似巴氏杆菌(Pasteurella)感染,从送检病鸡的肺脏和肝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菌落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命名为Pm-HB株。动物回归试验表明,10 CFU细菌即可100%致死30日龄SPF鸡,可确诊为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8.
商丘市某野生动物驯养场2000年因发生鹿巴氏杆菌病,导致9只梅花鹿死亡,其中成年公鹿5只,母鹿2只.根据发病季节,病鹿的临床症状,尸体剖检情况,以及病料涂片镜检结果,确诊为鹿巴氏杆菌病.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或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最急性或急性传染病.以呈现急性败血症,出血情炎症或肺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乌鸡中鸡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分离株的遗传进化特点,从河南信阳和南阳的两个乌鸡场采集棉拭子样品,进行鸡杆菌的分离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16SrRNA、rpoB及gyrB基因的PCR扩增,随后进行三个管家基因的序列测定分析,利用DNAStar中MegAlign程序计算分离株之间的相似性,利用MEGA5.0构建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2只乌鸡中16只为鸭源鸡杆菌阳性,阳性率为72.7%;分离的4株鸡杆菌经鉴定均为鸭源鸡杆菌;4株鸭源鸡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分离株与鸭源鸡杆菌的参考菌株相似性分别为99.1%~99.8%(16SrRNA)、85.4%~99.6%(rpoB)、92.7%~99.8%(gyrB);在16SrRNA基因进化树中分离的4株鸭源鸡杆菌与参考鸭源鸡杆菌位于同一分支,在rpoB基因进化树中GAC193分离株与多杀性巴氏杆菌位于同一分支中,与其他鸭源鸡杆菌不在同一分支中,gyrB基因进化树中,GAC017与鸡杆菌基因种1在一个小的分支。结果表明:乌鸡中有鸭源鸡杆菌存在,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从乌鸡中分离到4株鸭源鸡杆菌,这些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分离的部分鸭源鸡杆菌在rpoB和gyrB基因位点具有明显的遗传进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晋中种鸡场的发病鸡采集病料,经过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接种,确诊该批鸡患有鸡霍乱并从病鸡上分离到1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青霉素钾、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甲砜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药物对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青霉素钾和土霉素耐药;对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甲砜霉素、氟哌酸敏感;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极敏感。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疾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11.
为分离长顺绿壳蛋鸡肠道内优势益生菌,本研究通过对正常成年鸡粪便的分离纯化,对分离到的优势益生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成功分离到3株益生菌罗伊乳杆菌、黏膜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为鸡常见疾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攻毒途径、不同攻毒剂量、不同采血时间及不同采血途径的试验表明,以翅静脉途径攻击多杀巴氏杆菌,剂量10亿/只,在鸡濒死挣扎时的即刻颈静脉无菌放血,可以自鸡体采集到最大量的含菌血,每只鸡37~39mL,再将血液进行差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到血液中的巴氏杆菌,每只鸡300~400亿的总菌量。该结果与报道的提取方法相比,效率提高了1000倍以上。提取的细菌灭活后免疫鸡,经异型菌交叉攻毒试验表明,体内繁殖的巴氏杆菌具有交叉保护特性,而体外培养菌则没有。用该方法提取的巴氏杆菌,其总蛋白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培养基培养菌,提示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与交叉保护特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本病主要侵害鸡、鸭。各种笼养的猎鸟和可能在禽场逗留的野生鸟(鸽、麻雀)都能感染。野鹅、野鸭、海鸥等一些水禽和动物园中其它鸟类也能感染本病。文献报道在雉鸡、鹌鹑、啄木鸟、燕八哥、白头翁、知更鸟等都曾分离到巴氏杆菌。近年来国内科技工作者报告了巴氏杆菌引起了兰马鸡、褐马鸡、珍珠鸡、山鸡、鹦鹉、娇凤、孔雀、享布特企鹅的巴氏杆菌病。笔者在  相似文献   

14.
嗜肺巴氏杆菌的临床检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氏杆菌具有20个种,嗜肺巴氏杆菌就是其中一个种。由于这个家族地位特殊,巴氏杆菌种目前归属于巴氏杆菌属、放线杆菌属和嗜血流感杆菌属。嗜肺巴氏杆菌具有广泛的宿主,存在于许多啮齿类动物,其它实验动物中,也存在于人中。属中各个种的生化特性比较相似,采用目前的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方法,不能有效区分与嗜肺巴氏杆菌生化特性相类似的其它种。我们通过抽检广东省清洁级以上实验小鼠和大鼠280只.分离到168株巴氏杆菌,通过扩大生化鉴定项目,154株被确认为嗜肺巴氏杆菌,14株被划分为放线杆菌-嗜血流感杆菌-巴氏杆菌复合体。所分离的嗜肺巴氏杆菌表现甘露醇阳性,这与文献报道不符合。因此,在现有的鉴定嗜肺巴氏杆菌的生化标准上,增加了鸟氨酸脱羧酶、甘露醇、ONPG等生化项目,将有利于嗜肺巴氏杆菌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5.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引起鸡、鸭、鹅等禽类的一种传染病。常呈现败血性症状,发病率高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或良性经过。本病可以感染多种禽类,鸡、鸭、鹅、鸽子、火鸡均可发病。多种野禽也能感染。鸡多见育成鸡,成年产蛋鸡多发,鸡只营养状况良好,高产鸡易发。病鸡、康复鸡或健康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慢性病鸡留在鸡群中,往往是本病复发或新鸡群暴发本病的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经  相似文献   

16.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禽出败,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鸡、鸭、鹅共患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成年鸭.2007年4月梁河县一养殖户饲养的成年番鸭出现连续急性死亡情况,经对病死鸭进行病理剖检和试验室检验,最后确诊为鸭巴氏杆菌病.现将笔者对此病的诊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1例疑似鸭肝炎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10日龄肉鸭采用常规的病毒、细菌鉴定方法和RT-PCR、PCR方法分别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病毒鉴定为新型鸭肝炎病毒,细菌鉴定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细菌对SPF鸡的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巴氏杆菌与强毒标准株C48-1毒力相近,为强毒株。细菌对10日龄肉鸭的致病性回归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该株巴氏杆菌可导致10日龄雏鸭的感染死亡。结果表明,该批肉鸭为新型鸭肝炎病毒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这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又叫禽出败,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呈急性、出血性、败血性病症.禽霍乱对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和鸟类都有易感性.在鸡群中常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成年鸡.我县哈尔套镇张某家饲养散养鸡4500只,6月1日送检死鸡5只.经过剖检确诊为最急性禽霍乱,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前言在正常的情况下,巴氏杆菌常为各种畜禽上呼吸道的寄生菌,往往因畜禽营养不良,感染其他疾病,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这种细菌的毒力便会增强,而引起疾病的流行。农村猪禽往往同圈饲养,接触频繁,为了探明猪上呼吸道所带正常巴氏杆菌菌群对鸡的影响,我们利用从健康屠宰猪肺门淋巴结中分离到的一株巴氏杆菌天然弱毒株,对鸡进行安全性和免疫性试验,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采集疑似病死兔病料进行了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