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将3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分别按有机舍饲和有机放牧方式饲养,测定牛奶脂肪酸组成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放牧组的反10,顺12-C18:2共轭亚油酸(CLA)含量显著高于有机舍饲组(P0.05);有机放牧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C16:0含量(P0.05)、木蜡酸C24:0含量(P0.05)均显著高于有机舍饲组,但有机放牧组牛奶中的硬脂酸C18:0含量显著低于有机舍饲组(P0.05);有机放牧组牛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肉豆蔻油酸C14:1含量(P0.01)和神经酸C24:1含量(P0.01)极显著高于有机舍饲组,有机放牧组ω-3PUFA/ω-6 PUFA比值显著高于有机舍饲组(P0.05)。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肉鸭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油脂对鸭胸肉烤炙前后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将750只1日龄健康Z型北京鸭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豆油)和试验组(双低菜籽油),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75只肉鸭,试验为期6周。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烤炙前分别检测出16种和20种脂肪酸,烤炙后分别检测出18种和21种脂肪酸,其中试验组亚麻酸(C18:3)烤炙后显著高于烤炙前(P<0.05)。对照组烤炙前肉豆蔻酸(C14:0)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烤炙前油酸(C18:1)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二十碳三烯酸(C20: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烤炙后油酸(C18:1)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饲料中不同油脂类型可影响鸭肉中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变化,可根据需要选择添加油脂,提高鸭肉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茶园放养固始鸡与贵妃鸡肌肉中营养品质特点,为2个鸡种的育种、生产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选取150日龄左右茶园放养的固始鸡和贵妃鸡各40只(公母各半),测定其胸肌和腿肌肉样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指标,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固始鸡胸肌比贵妃鸡胸肌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高18.6%、19.10%、18.34%和20.19%,差异显著(P0.05);贵妃鸡腿肌比固始鸡腿肌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高28.90%、27.31%、29.72%和33.49%,差异显著(P0.05)。固始鸡肉质中的脂肪酸种类优于贵妃鸡,固始鸡胸肌中的棕榈油酸甲酯(C16:1)、亚油酸甲酯(C18:2)和花生四烯酸甲酯(C20:4)的含量分别比贵妃鸡胸肌高37.53%、36.29%和33.93%;腿肌中二十四烷酸甲酯(C24:0)、花生酸甲酯(C20:0)和十七烷酸甲酯(C17:0)分别是贵妃鸡腿肌的3.16倍、1.5倍和2.63倍;贵妃鸡胸肌中棕榈酸甲酯(C16:0)、油酸甲酯(C18:1)的含量分别比固始鸡胸肌高17.33%和24.29%;腿肌中的棕榈油酸甲酯(C16:1)和花生四烯酸甲酯(C20:4)的含量分别比固始鸡腿肌高61.57%和48.26%。综上所述,固始鸡胸肌肉质中的营养物质优于贵妃鸡胸肌,而贵妃鸡腿肌肌肉中的营养物质优于固始鸡腿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黄酮(FML)对巴马香猪组织器官发育以及肝脏与肾脏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中长链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为(45.11±4.23) kg的育肥期巴马香猪杂交后代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02%、0.04%、0.08%和0.16%FML。试验期67 d,包括7 d预试期和60 d正试期。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FML对育肥猪头、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板油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FML添加水平的提高,育肥猪肝脏中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其中0.16%FML组肝脏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02%FML组(P0.05)。3)饲粮添加FML降低了育肥猪肝脏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其中0.04%FML组肝脏中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育肥猪肾脏中所有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4)饲粮添加FML线性提高了育肥猪肝脏中十五烷酸甲酯(C15∶0)含量(P 0.05),二次提高了肝脏中棕榈油酸(C16∶1)、十七烷酸(C17∶0)、花生酸(C20∶0)、二十碳四烯酸(C20∶4n6)和饱和脂肪酸(SFA)(P0.05),二次降低了肝脏中亚麻酸(C18∶3n6)、二十四烷酸(C24∶0)、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6 PUFA含量(P0.05);饲粮添加添加FML二次提高了育肥猪肾脏中C15∶0、C18∶3n6、α-亚麻酸(C18∶3n3)和n-3 PUFA含量(P0.05),二次降低了肾脏中肉豆蔻酸(C14∶0)和C16∶1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适宜水平的FML可改善育肥猪肝脏中原有的脂质代谢情况,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饲粮添加FML降低了肝脏中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FML对育肥猪肝脏和肾脏中SFA和UFA的影响差异较大,但添加适宜水平的FML均可以提高肝脏和肾脏中部分PUFA的含量,降低部分SFA的含量,因此在动物生产中应合理控制FML的添加水平,以获得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内较佳的脂肪酸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研究肉兔肌肉组织、皮下结缔组织和肠系膜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先用索氏提取法和氯仿-甲醇法从肉兔脂肪组织中提取油脂,继而进行酸法和碱法甲酯化,经气相色谱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碱法甲酯化法处理的效果最好。以塞北兔为研究对象,采用这种方案对油脂进行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和气质联用仪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肉兔肌肉间脂肪由12种脂肪酸组成,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为27.30%;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4.0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6.06%;P:S值为0.88。皮下结缔组织脂肪由13种脂肪酸组成,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为26.75%;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9.07%;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1.99%;P:S值为0.75。肠系膜脂肪由21种脂肪酸组成,其中7种饱和脂肪酸中C18:0含量最高,为25.47%,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6.25%,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7.52;P:S值为0.99。肌肉间、皮下和肠系膜上脂肪酸组成种类和含量有差异。肠系膜内脂肪酸种类最多,肌肉间较少。P:S比值肠系膜组织最高,皮下结缔组织最低。  相似文献   

6.
以3头年龄相同、平均体重650kg左右、泌乳期相同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探讨日粮中添加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植物油(葵花油、胡麻油、菜籽油,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反-C18:1含量和C18:2含量显著高于胡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后两组反-C18:1含量、C18: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和胡麻油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胡麻油组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他两组S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的CLA含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但与胡麻油组差异不显著(P0.05),菜籽油组和胡麻油组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冬季绵羊初乳和常乳中70种C4-C24脂肪酸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初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C14-C16直链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常乳,而C4-C12、C18及C15-C17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却低于常乳。绵羊品种对于其乳中脂肪酸分布无影响。产羔后1~2d即初乳形成时,乳中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在泌乳第6天,乳中脂肪含量持续升高,而在此之后的第60天内乳脂肪含量上升缓慢。这与推荐大家在绵羊泌乳后6~8d食用羊奶的建议一致。与常乳相比,初乳中棕榈酸和豆蔻酸含量偏高,表明初乳的脂肪酸组成可以满足羔羊生长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比较豆油、玉米油和葵花油在瘤胃中脂肪酸氢化及t11-C18:1累积规律。以微晶纤维素作培养底物,培养液中添加5mg植物油(豆油、玉米油和葵花油),培养时间点为2、4、8、16和24h,测试每个时间点培养液中PUFA含量。3种油培养液脂肪酸含量结果比较:大豆油能显著提高培养液中C18:0和t11-C18:1浓度(P0.05),玉米油能显著提高培养液中c9,c12-C18:2含量(P0.05),但3种植物油培养液中c9-C18: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组成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采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29头)与娟姗牛(23头)乳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组成,同时收集其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姗牛乳中的月桂酸(C12:0)、中链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而荷斯坦牛乳中油酸(C18:1,cis-9)、长链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荷斯坦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乳蛋白率则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泌乳中期乳中油酸(C18: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期及泌乳后期(P0.05),泌乳后期乳中肉豆蔻油酸(C14: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中期(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及测定日泌乳性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我国家养雉鸡蛋黄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营养价值,试验使用气相色谱仪对我国五种家养雉鸡(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蛋黄中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价值评价,并与市购的普通鸡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五种雉鸡蛋黄中均检测到7种饱和脂肪酸,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酯酸、花生酸,五种雉鸡蛋黄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5.867%、36.050%、36.139%、36.087%和36.208%。五种雉鸡蛋黄中检测到12种不饱和脂肪酸,包括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五种雉鸡蛋黄十七烷酸、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二烯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雉鸡蛋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和显著低于普通鸡蛋(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和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建议可根据雉鸡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特点进行合理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9,(5)
为研究山西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选取30 kg左右的山西黑猪和晋阳白猪各30头,按品种分为2组(山西黑猪组、晋阳白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进行驱虫和健胃后,开始正式试验,饲喂相同的饲粮,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程序按常规进行。体重达110 kg左右时全部屠宰,进行肉质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山西黑猪和晋阳白猪肉样的pH、L值(亮度)、b值(黄度)、系水力、剪切力最大值和眼肌面积、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山西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a值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蒸煮损失显著低于晋阳白猪(P0.05);山西黑猪与晋阳白猪不同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山西黑猪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晋阳白猪(P0.05);晋阳白猪癸酸、月桂酸、肉豆蔻烯酸、十五烷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反油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山西黑猪(P0.05);山西黑猪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山嵛酸、二十碳三烯酸、亚油酸、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胆固醇含量与晋阳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两个地方品种都具备肉质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是开发生产精品猪肉和极品猪肉的优良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多浪羊肌肉内脂肪酸沉积规律,试验选择8只体重在20 kg以下的多浪羊,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谱仪及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肌肉内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50 kg羊肌内硬脂酸(C18∶0)、棕榈酸(C16∶0)、油酸(C18∶1)、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40 kg羊(P0.05),极显著高于20,30 kg羊(P0.01);50 kg羊肌内亚油酸(C18∶2)含量显著高于20,30,40 kg羊(P0.05)。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河西绒山羊羊肉营养品质和脂肪酸的影响。试验动物均为年龄、体重和体况相近的河西绒山羊羯羊,试验共3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按每只羊每天4 g和7 g添加牛至精油。育肥期为90 d,育肥结束后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测定河西绒山羊羊肉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4 g/d组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7 g/d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d组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 g/d组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与4 g/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共检测出40种脂肪酸,其中包括18种饱和脂肪酸(SFA)和22种不饱和脂肪酸(UFA)。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肉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含量4 g/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占测定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共轭亚油酸(C182n9c,13t)4 g/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显著提高河西绒山羊羊肉营养品质和肌内脂肪酸含量,添加4 g/d牛至精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鸡种和性别云南地方鸡胸肌中脂肪酸的差异,以黎明鸡(公28只、母30只)、尼西鸡(公22只、母26只)、青花鸡(公28只、母30只)、无量山乌骨鸡(公26只、母29只)的胸肌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粗脂肪、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胸肌中18种脂肪酸,比较同鸡种不同性别、同性别不同鸡种胸肌18种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品种鸡的母鸡粗脂肪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黎明鸡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P0.05)。四种鸡胸肌中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是C16∶0(棕榈酸)、C18∶0(硬脂酸)、C18∶1n-9c(油酸)、C18∶2n-6c(亚油酸)、C20∶4(花生四烯酸)。黎明鸡不同性别间SFA、UFA含量和18种脂肪酸总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对其他三种鸡饱和脂肪酸(SFA)、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和18种脂肪酸总含量均有影响。无量山乌骨鸡母鸡必需脂肪酸(EFA)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其他三种鸡EFA含量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黎明鸡18种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尼西鸡、青花鸡和无量山乌骨鸡(P0.05)。  相似文献   

15.
成都麻羊肉脂中脂肪酸组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成都麻羊肉中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结果共测出13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9.31%。其中饱和脂肪酸为占63.16%,不饱和脂肪酸占36.15%;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为3.11%。主要脂肪酸组成豆蔻酸(C14:0)、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86.10%;经多重比较,十五烷酸(2.13%)、油酸(29.96%)、硬脂酸(14.48%)、花生四烯酸(6.71%)相对含量在颈肩、腹、腰、后腿、肋5个部位的脂肪酸,差异显著(P<0.05)。其他脂肪酸在不同部位相对含量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比岗巴羊、山南羊和青海羊羊肉在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方面的差异,发现岗巴羊羊肉中棕榈酸(C16∶0)、癸酸(C10∶0)、十七碳酸(C17∶0)、山嵛酸(C22∶0)、二十四碳酸(C24∶0)的含量要显著(P0.05)高于山南羊羊肉和青海羊羊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除顺-10-十七碳-烯酸(C17∶1n7)、油酸(C18∶1n9c)外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2种羊肉含量;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要显著(P0.05)高于其他2个品种的羊肉。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色氨酸除外),岗巴羊羊肉的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其他2个品种的羊肉。岗巴羊羊肉VA含量较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硒和铁。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岗巴羊羊肉具有种类齐全、含量丰富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富含VA和微量元素硒,体现出岗巴羊羊肉独特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黔东南小香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以240羽(公母各半)黔东南小香鸡为研究对象,在0、2、4、6、8、10、12、14、16、18和20周龄时进行体重测定,在4、8、12、16和20周龄时测量体尺,在250日龄时随机选取30只黔东南小香鸡(公母各15只)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公母鸡间出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2周龄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其余周龄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不同周龄公鸡体尺显著高于母鸡(P0.05)或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屠宰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其余屠宰指标公鸡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腿肌中的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而腿肌和胸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鲜味氨基酸(D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苏氨酸(Thr)、酪氨酸(Tyr)、赖氨酸(Lys)、精氨酸(Arg)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中癸酸(C10:0)、十一烷酸(C11:0)、10-顺-十七烯酸(C17:1)、硬脂酸(C18:0)、反亚油酸(C18:2n6c)、二十碳一烯酸(C20:1n9)、α-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三烯酸(C20:3n6)、花生四烯酸(C20:4n6)、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C22:6n3)这10种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试验结果可为黔东南小香鸡的选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是在通辽地区饲养的荷斯坦奶牛中分别选取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各10头,并分4次采集乳样,即枯草期、返青期、盛草期和枯草前期,每个季节的重复数为40份。探讨日粮与乳脂肪酸组成的内在关系,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通辽地区荷斯坦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①乳中SFA含量显示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其中,枯草期和返青期乳中C12:0和C14:0含量显著高于盛草期和枯草前期(P0.05),但枯草期与返青期、盛草期与枯草前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乳中C15:0、C16:0、C18:0及C20:0等饱和脂肪酸含量虽然没有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但都显示出枯草期和返青期高于枯草前期和盛草期的变化趋势;②乳中C14:1、C16:1、C18:1、C18:2、γ-C18:3及α-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出现了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其中盛草期和枯草前期均高于枯草期和返青期(P0.05),而盛草期与枯草前期、枯草期与返青期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③乳中顺9,反11—C18:2即CLA含量的季节变化也和USFA含量的季节变化一致(P0.05);④乳中ω-6PUFA/ω-3PUFA比值由低到高分别为盛草期(9.07∶1)枯草前期(10.60∶1)返青期(10.91∶1)枯草期(11.33∶1),差异显著(P0.05);⑤由C18:1和C18:3脂肪酸而产生的乳风味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盛草期和枯草前期乳明显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乳(P0.05);⑥季节对奶牛瘤胃微生物氢化率也有明显影响,其中高温环境的影响力要比低温环境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牛杂交后代(GBF1牛)和云岭牛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试验选择了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10个肉样冻存,以脂肪酸组成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测定了GBF1牛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GBF1牛西冷、尾龙扒、针扒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11个部位肉脂肪含量平均值也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GBF1牛肉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十五烷酸(C15∶0)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6),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低9.30%。GBF1牛肉脂肪棕榈油酸(C16∶1)含量极显著高于云岭牛(P0.01),油酸(C18∶1n9c)含量高于云岭牛,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高7.94%。GBF1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稍高(0.8%),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比云岭牛稍高,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GBF1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脂肪酸组成比例优于云岭牛,杂交牛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脂肪酸组成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对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暂定名)和小尾寒羊背最长肌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将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屠宰后测定其背最长肌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以及肌纤维直径。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蛋白质含量高于小尾寒羊(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有23种脂肪酸,小尾寒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有22种脂肪酸,且C22:1 n9、C18:2 n6、C18:3 n6、C22:6 n6和C10:0在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必需氨基酸评分、总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均高于小尾寒羊;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1)。综上可知,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肌肉营养价值丰富均衡,肉用性能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