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本文主要研究尼罗罗非鱼从刚孵出的仔鱼直至第一次性成熟的亲鱼,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全过程。长江流域各地区尼罗罗非鱼性成熟日龄为130天左右。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个体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是随日龄的增长同时并进的,雌雄个体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基本上同步,然而在达到性成熟产卵以后,雄鱼生长速度显著的超过雌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Real-timePCR分析和比较sox9与amh基因在雄、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及及其伪雄鱼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ox9基因在这三种鱼性腺、脑、脾、肝以及脑垂体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性腺组织中,sox9基因在雄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伪雄鱼(P<0.01),而在伪雄鱼中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普通雌鱼(P<0.01)。脑组织中,雌鱼sox9的表达显著高于雄鱼和伪雄鱼(P<0.05)。Amh基因在性腺和脑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该基因在伪雄鱼性腺和脑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雄鱼和雌鱼(P<0.05)。结果表明,外源雄激素的诱导可导致伪雄虹鳟性腺和脑组织中sox9和amh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雌性虹鳟,促进其性腺的雄性化发育。本研究可为全雌性虹鳟制种技术研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半滑舌鳎工厂化人工育苗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采取控温控光和营养强化培育等措施,使67尾经过驯养的野生亲鱼性腺全部发育,并自然产卵和受精,其中,32尾雌鱼产卵14350 mL,包括浮卵4635 mL,浮卵率32.5%。在水温(23±1)℃,盐度30±2,pH 8.0~8.2的孵化条件下,32~36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约350万尾,总孵化率82.6%。90尾2 龄人工亲鱼中,部分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其中,雌鱼占13.2%,雄鱼占30%,但均未产卵或排精。12个鱼苗培育池先后放入人工初孵仔鱼199万尾,在(23±2)℃水温条件下,经过70 d的培育,共培育出全长30~50 mm的商品苗种61.5万尾,成活率30.9%,平均出苗量2050尾/m3,实现了半滑舌鳎的工厂化人工苗种繁育。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研究了人工诱导麦穗鱼亲鱼性腺同步发育,雌鱼试验组的性腺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已经达到了9.2±1.5a,而对照组为6.3±1.1b;雄鱼试验组的性腺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其性腺指数达1.95±0.7a,而对照组性腺指数仅为0.46±0.3b。表明适宜的水温、光照及流水刺激利于亲鱼性腺发育,提高怀卵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5.
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 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渔政部门评价电捕鱼行为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可以促进雌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连续电刺激组对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不大却会抑制雌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连续电刺激组对性成熟后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却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且可产卵雌鱼的产卵周期平均延长4.5 d,产卵量平均减少36粒,受精率平均降低9.2%。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鱼的卵巢没有造成影响,而连续的周期性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雌鱼卵巢中大的卵细胞的细胞膜造成了损坏,细胞膜界限变得不清晰;电刺激对性成熟后雄鱼精巢没有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7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第1次产卵前4个月,放入2组不同温度的水池中越冬,Ⅰ组水温13~14℃;Ⅱ组7~8℃。每组4尾雌鱼,6尾雄鱼。催产前水温升至15~16℃,人工催产结果,Ⅰ组1尾雌鱼排卵和2尾雄鱼排精,Ⅱ组3尾雌鱼排卵,5尾雄鱼排精;雌鱼排卵全部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得成熟卵3.26kg,共计21.5×104粒;用“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19.11×104粒,受精率86.7%~95.6%;孵出鱼苗12.5×104尾,孵化率40%~68.9%。结果说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西伯利亚鲟能够成熟并成功地进行人工繁殖;产前培育温度变化对西伯利亚鲟性腺发育和人工繁殖效果有明显影响;与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比较,催产效应时间基本相同;雄鱼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7.
田照辉  胡红霞  白燕  朱华 《水产科学》2007,26(11):593-596
对水泥池养殖的香鱼卵巢、精巢发育做组织学观察,并与洄游型、陆封型香鱼的性腺发育做比较:养殖香鱼卵母细胞的结构和洄游型香鱼、陆封型香鱼基本一致;受精孔和精孔细胞出现的时间早于洄游型香鱼和陆封型香鱼。养殖香鱼卵巢发育略早于野生香鱼,但发育速度比野生香鱼慢,尤其慢于陆封香鱼。精巢结构属叶型壶腹型结构。雄鱼发育成熟早于雌鱼,能自然排精。雌鱼不用激素诱导即可获得游离卵。  相似文献   

8.
<正>大银鱼移植分为受精卵移植和成体移植,成体移植风险大,受精卵移植风险小,受精卵质量的优劣是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受精卵移植成功仅两年即可形成一定产量。现总结如下。一、生产大银鱼受精卵技术1.大银鱼产卵期的监测北方水体11月中旬进入大银鱼产卵前期,监测到雌鱼腹部略微膨大,卵粒Ⅲ期,雄鱼性腺不明显,体内有食物。11月底进入大银鱼产卵中期,雌鱼腹部膨大明显,卵粒Ⅲ~Ⅳ期,但没有完全分离,雄鱼性腺白线条明显,同种残杀现象增多,食物消化部分残留。12月初进入大银鱼产卵高峰前期,上网雌鱼30%腹部膨大饱满,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厚唇裂腹鱼的精巢、卵巢周年发育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的变化,2020年8月—2021年8月,每月在克孜勒河采样,获得样本共计194尾,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精巢和卵巢进行观察,以耳石为鉴定材料对厚唇裂腹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进行研究,选取成熟鱼卵描绘卵径分布判断其产卵类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厚唇裂腹鱼各发育周期的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厚唇裂腹鱼精巢和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2龄,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3龄,精巢发育早于卵巢;厚唇裂腹鱼产卵期在3—5月,卵粒的数量百分比在直径2.9~<3.1 mm时出现峰值,产卵后的Ⅵ期卵巢中极少存在成熟的卵粒,判断其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类型;雌鱼与雄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均在Ⅴ期时达到最高。厚唇裂腹鱼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性腺于2017年3—5月发育成熟并产卵,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在厚唇裂腹鱼繁殖期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人工配对方式对福氏刺尻鱼的性逆转进行了诱导,并从形态学和组织学层面对其性逆转过程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氏刺尻鱼的性腺分为纯雌鱼卵巢、纯雄鱼精巢和雌雄(♀/♂)兼性期性腺3种类型。性腺均先分化为卵巢;性逆转发生于第II期卵巢阶段,通过1大1小配对诱导1~2周时,大个体雌鱼第II期卵巢停止发育并逐渐萎缩,在卵巢壁和产卵板上逐渐分化出雄性生殖细胞,性腺内雌雄生殖细胞共存,形成兼性期性腺,即为雌雄同体阶段;配对诱导3周后,兼性期性腺完全分化为早期精巢,完成性逆转,个体成为功能性雄鱼;配对诱导4周后,性逆转的雄鱼精巢和小个体雌鱼的卵巢发育成熟,开始排精产卵。本文还分析了福氏刺尻体长、体重与性逆转的关系,并对性逆转过程、特点及可能的诱导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福氏刺尻鱼人工繁育和性别控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揭示其性腺发育及性逆转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多鳞铲颌鱼性腺分化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多鳞铲颌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性腺的分化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观察了雌雄性腺的形成过程及各级生殖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多鳞铲颌鱼卵巢和精巢开始分化的时间分别在80日龄和90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成熟年龄分别为36月龄和24月龄,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均可分为5个时期。在多鳞铲颌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12月龄(雄鱼)和30月龄(雌鱼)性腺质量与体长、体质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选择雄鱼时,应选择体色鲜艳,体型健状,尾柄肥大,会来回地追逐雌鱼的雄鱼,选择雌鱼,则要注重尾鳍的形态、颜色等,均能表现其品种应有的特征。最好是已产下一次仔鱼的雌鱼,其腹部膨松,色暗,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雌核发育彭泽鲫后代理论上应为全雌群体,前期研究发现实验室养殖彭泽鲫F1代(相比池塘养殖)和实验室高密度养殖F2代(1.28尾/L,相比低密度0.64尾/L)组中出现了高比例的雄鱼。之前研究认为Vtg B和ZP2基因是雌性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本试验对F1、F2代雌雄鱼Vtg 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室养殖F1代雄鱼性腺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雌鱼(P0.01,P0.05);池塘养殖F1代雄鱼性腺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F2代低密度养殖组中雄鱼性腺中ZP2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实验室养殖F1代雄鱼肝胰脏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池塘养殖F1代雄鱼肝胰脏Vtg B和ZP2的表达均极显著低于雌鱼(P0.01);F2代雄鱼肝胰脏中Vtg B和ZP2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F1代实验室养殖雄鱼全鱼卵黄蛋白原含量极显著低于雌鱼(P0.01);F1代池塘养殖雄鱼性腺、肝胰脏中卵黄蛋白原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F2代雄鱼性腺、肝胰脏中卵黄蛋白原含量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本研究表明,彭泽鲫Vtg B和ZP2基因并非雌性特异性表达,且不同的养殖方式、密度影响雌雄鱼Vtg 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其中,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采获卵6.25万粒,精液2 850 mL,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下经过约125 h,仔鱼大量孵出,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半滑舌鳎养殖群体中自然性逆转伪雄鱼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雌性特异标记遗传性别鉴定技术,对71尾4龄半滑舌鳎的生理和遗传性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32尾生理型雌鱼均能扩增出205bp的雌性特异条带;39尾生理型雄鱼,仅一尾鱼体重显著高于其他雄鱼并扩增出了雌性特异条带,因此这尾鱼遗传上为雌性,是一尾伪雄鱼。对养殖的600尾半滑舌鳎生理雄鱼大规模检测发现,养殖群体自然性逆转伪雄鱼比例为1.66%。对正常雌、雄鱼和1龄自然性逆转伪雄鱼的性腺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正常雄鱼相比,伪雄鱼性腺中也有大量的精母细胞,但数量比正常雄鱼的要略少;且未在伪雄鱼的性腺组织中观察到卵母细胞,说明半滑舌鳎性逆转发生在性腺分化期。半滑舌鳎自然性逆转现象的发现有助于解释当前半滑舌鳎养殖群体中雄性率偏高的现象,为半滑舌鳎全雌苗种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并丰富了鱼类性别分化理论。  相似文献   

16.
前期报道了利用尼罗罗非鱼LG22上性别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到养殖群体存在天然XY雌鱼,但其能否用于培育YY超雄罗非鱼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引入遗传性别受LG22染色体严格控制的CQ尼罗罗非鱼群体和具有天然XY雌鱼的WC群体,将CQ群体XY雄鱼与WC XY雌鱼杂交,检验杂交F1 YY超雄鱼是否可用于控制后代性别,并比较杂交F1 XY和YY罗非鱼体质量、性腺指数、血清激素水平和性腺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发现,CQ XY雄鱼和WC XY雌鱼交配,获得的F1 中具有25%的YY超雄鱼,经鉴定为全雄且可育。将F1 YY超雄鱼与WC XX雌鱼、WC XY雌鱼(母本)、杂交F1 XX雌鱼和CQ XX雌鱼交配,后代几乎全雄,仅在与F1 XX雌鱼交配后代中有2尾雌鱼(雄性率98%)。在孵化后180 d,杂交F1中XY和YY个体的体重、性腺指数、血清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基因表达分析发现,YY鱼精巢中AmhX/AmhY mRNA表达显著高于XY鱼,而Dmrt1 和Cyp11b2 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杂交F1 YY和XY鱼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因此,采用尼罗罗非鱼天然XY雌鱼能够培育YY超雄鱼,且该YY超雄鱼能够用于罗非鱼性别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木云雷  宋广军 《水产科学》2007,26(10):535-538
2003—2006年进行了半滑舌鳎亲鱼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半滑舌鳎雌鱼生长速度明显超过雄鱼;通过强化饵料营养和调控水温、光照等技术,亲鱼可自然产卵,产卵期27~32 d;雌亲鱼近3周龄时首次性腺成熟;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亲鱼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半滑舌鳎亲鱼在20℃以下时仍可产卵、受精,但受精卵不能孵出仔鱼。  相似文献   

18.
半滑舌鳎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5mm时,一种性腺形成了成簇发育的原始细胞群,性腺迅速增大变宽,后来发育成为卵巢;另一种仍处于休止阶段,相对较小,后来发育为精巢。雌鱼在120日龄形成明显的卵巢腔,开始了细胞学的分化;精巢在100日龄精原细胞开始快速增殖,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输精管原基,在150日龄左右开始细胞学的分化,并形成精小叶,190日龄左右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于雄鱼。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80年起开始探索鱼类性腺发育和卵子发育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并进行了鱼类血液化学和血液生理学的研究,发现鲫鱼、鳊鱼、罗非鱼、梭鱼的血清蛋白中,雌鱼血清多1条或2条蛋白带,而雄鱼的血清蛋白则未发现此带。同时我们对鱼的性腺发育及卵子成熟过程中物质代谢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在雌性瓦氏黄颡鱼性腺发育过程中,随着卵巢中卵黄蛋白的积累,性腺系数的增加,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血清中的卵黄蛋白原含量也相应地增加。然而在雄鱼的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钙离子无明显变化。产卵后,雌鱼卵黄蛋白原、钙离子含量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