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曲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主要发生于2周龄前幼禽,病禽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曲霉菌致病性最强且最常见的是烟曲霉菌,此外黄曲霉、黑曲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禽曲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主要发生于2周龄前幼禽,病禽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曲霉菌中致病性最强且最常见的是烟曲霉菌,此外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山东饲料》2006,(5):20-20
禽曲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主要发生于2周龄前幼禽,病禽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曲霉菌致病性最强且最常见的是烟曲霉菌,此外黄曲霉、黑曲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禽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毒力基因的贮存宿主,多种毒力因子的协同作用使其产生致病性,而耐药性的产生加大了对其防治的难度。本文主要对禽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种类、毒力特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深入研究禽大肠杆菌病的致病机理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病毒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城疫病毒(NDV)长期以来一直是危害我国养禽业主要病原之一。而且,近年来NDV感染并致病的宿主范围还有扩大的趋势。用NDV经典毒力测定方法对各种禽源NDV分离株毒力研究及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主要毒力相关基因(F和HN)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大部分为强毒株。不同禽源分离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禽源NDV致病性存在差异。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禽源NDV分离株间抗原免疫原性也存在差异。目前NDV致病性试验和免疫保护试验主要是在同源禽类或在异源1~2种禽类进行,因此,很有必要进行不同禽源分离株在主要家禽品种间的交叉致病性试验和免疫保护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禽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如败血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卵黄感染、脐炎、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等慢性或急性禽病或更严重。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只有部分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常见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_1、O_2、O_(78)。中国的东北地区大肠杆菌血清型种类最多,华中地区的绝对优势血清型最为典型。本文笔者主要总结比较了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不同地区发病禽群症状差异很大? 1 毒株致病性差异 高致病性禽流感(AI)感染禽群:主要出现发病急,肉鸡死亡翻倍增加,拉稀严重,部分禽群没有呼吸道症状,肿头肿脸。发病急的患群,剖检后没有明显的继发感染病变。  相似文献   

8.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作为一种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包括鸡、火鸡在内的各种禽类的急或慢性传染病统称为禽大肠杆菌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大场杆菌性肉芽肿、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眼炎、心包炎、气囊炎和滑膜炎等,也是一种重要的禽类主要的细菌传染病病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开展圈养野生禽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介绍圈养野生禽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为圈养野生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从呼吸系统到全身严重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因其最早发现于欧洲,故又称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主要发生于鸡鸭鹅等家禽及观赏鸟类和野生禽类。根据禽禽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禽流感三类。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亚型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牧业通讯》2004,(5):60-61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从感染禽的气管和泄殖腔拭子分离出病毒,表明可以通过气溶胶或粪便的污染传播病毒。我国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很短,几乎不表现临床症状就大批发病死亡,通常,一旦家禽感染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产蛋率急剧下降,大多  相似文献   

11.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产蛋率下降,死亡率较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最近国内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为高致病性禽流感。1禽流感的传播途径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传播及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江门地区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隐性带毒情况,自2011年1月至201 3年12月,每月2次到活禽交易市场采集样品,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显示,该地区活禽交易市场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逐年增高,主要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污染.低致病性禽流感隐性带毒现象主要发生在鸽、鹌鹑和鹧鸪等珍禽上.  相似文献   

13.
禽霉形体病是禽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主要是由禽败血性霉形体引起,常与其他致病性细菌或病毒混合感染,造成病情加剧,死亡率增加。在临床实践中,笔者用罗红霉素治疗禽霉形体病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烈性禽病的高发季节,在过去两年中国内所发生的几十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有一半以上是由散养禽引起,可见千家万户的散养禽是重大禽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1禽流感传染源及其危害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正粘病毒科中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烈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一类传染病,又称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其他一些家禽和迁徙鸟类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类。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毒禽类,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鸡群均可感染发病。许多家禽都可感染病毒发病:火鸡、鸡、鸽子、珍珠鸡、鹌鹑、  相似文献   

16.
为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加强活禽交易场所的监管,规范活禽经营行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农业部《活禽经营市场专项整  相似文献   

17.
生物被膜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探究Ⅲ型分泌系统2(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探究ETT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yqeI基因缺失株,并通过检测野生株与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合转录组学测序及荧光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基因表达量等,探究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yqeI基因缺失株,且yqeI的缺失并不影响生长曲线,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且相关生物被膜基因转录量显著下调。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显著影响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从ETT2及yqeI的角度发掘潜在的调控网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气囊炎、腹膜炎、急性败血症和出血性肠炎等症状。主要从禽大肠杆菌的危害、耐药性、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管理,规范活禽经营行为,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保护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9号],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了《活禽经营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管理办法》,于2006年12月18日发布。现转载如下:第一条为了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管理,规范活禽经营行为,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保护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  相似文献   

20.
生物被膜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探究Ⅲ型分泌系统2(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探究ETT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yqeI基因缺失株,并通过检测野生株与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合转录组学测序及荧光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基因表达量等,探究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yqeI基因缺失株,且yqeI的缺失并不影响生长曲线,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且相关生物被膜基因转录量显著下调。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显著影响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从ETT2及yqeI的角度发掘潜在的调控网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