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花药培养方法诱导出来的花粉植株7—9年生开始开花,9—10年生大量开花。对已开花的部分花粉植株进行了花粉育性的检查,其结果如下: 1.杨树花粉植株一般是混倍体和非整倍体。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加,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由单倍向二倍,由非整倍向二倍体自行调整和加倍,当7—8年生时已成为正常二倍体。现已开花的花粉植株全是雄株。  相似文献   

2.
花粉植株二倍化就是单倍体植物染色体组加倍,从而产生二倍体种子的过程。这是发生在茎尖分生组织中的有丝分裂异常现象。这在有丝分裂各阶段都可能产生,故有核内复制(在间期)、核内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期)与核融合(在有丝分裂末期或稍后)三种情  相似文献   

3.
以窄叶菘蓝试管苗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研究了根腐菌毒素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中出现了四倍体细胞,在根腐毒素胁迫的无性植株中,除四倍体植株外,还有三体、四体等非整倍体细胞。此外,毒素胁迫还引起染色体断折、染色体桥等结构变异,对细胞分裂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五倍体后代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非整倍体中体细胞或花粉母细胞(PMCs)出现47、44和41条染色体的频率均高于其他类型的细胞.除了2n=38的植株外,其余均为混倍体.在2n>38的花粉母细胞中,附加的异源染色体经常落后于后期核外而呈现染色体消除现象.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期,多数PMCs趋向于均衡分离.另外也观察到后期Ⅰ细胞一极出现17或18条染色体的特殊分离方式.对PMC后期Ⅰ细胞核以及雌雄配子的组成及比例的研究也发现,在2n=44和41的植株中存在染色体的消减现象,雄配子染色体消减的速率快于其余两种情况.而且低染色体数目配子(n=22~19)具有更高频率传递给后代.根尖的体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消除现象.  相似文献   

5.
草莓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细胞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莓品种丰香为材料,取花粉发育处于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培养初期花粉细胞和花药其它组织的细胞学变化连续观察结果表明,尽管培养初期少数花粉启动分裂,但分裂几次后均趋向解体。本研究的花药再生植株均起源于花丝断裂处的体细胞。采用染色体计数和DNA组分测定2种方法对43个再生株系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其中39个株系为八倍体(2n=8x=56),4个株系为十六倍体(2n=16x=112),未获得与花粉染色体倍性相同的植株。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核不育×中国春3C二体附加系杂种F1和小麦核不育×普通小麦4E单体附加系杂种F1代为材料,利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及二分体、四分体时期的小核。结果表明,小麦核不育×中国春3C二体附加系杂种F1代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出现了3个单价体的染色体构型,后期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落后染色体,二分体、四分体时期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小核,在不同的核不育背景中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说明3C染色体在小麦核不育背景中具有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小麦核不育背景中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小麦核不育×普通小麦4E单体附加系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后期、二分体和四分体时期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结果,说明4E染色体同样具有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3C或4E染色体诱导染色体断裂可能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多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应用H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茄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茄子花粉母细胞中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包括1个营养核、1个精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可观察到12个二价体,小孢子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12条染色体,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平面型、四面体型,四分体细胞体积可作为单核中晚期小孢子的间接比较标准。  相似文献   

8.
应用H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普通白菜小孢子再生四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四倍体白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各时期染色体形态等变化与二倍体植株相似;4条同源染色体中期Ⅰ可出现四价体、二价体或配对二价体、少量三价体和单价体;终变期四价体呈棒状、环状、V形、L形、U形、S形、Y形等多种构型;中期Ⅰ多数细胞中出现10个四价体或配对二价体,个别细胞中出现多价体或单价体。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垂直型和四面体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核型,包括1个营养核和2个精核,具四萌发沟。从后期Ⅰ到末期Ⅱ,甚至小孢子有丝分裂,整个分裂过程中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等非正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蚕豆整体DNA导入冬小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蚕豆整体DNA,用穗颈注射法将其从小麦穗颈部直接注入冬小麦植株体内,分别取不同处受体子代(D2代)的植株根尖和幼穗做切片观察受体子代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体子代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①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与受体相同;②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均出现一定的异常,且分裂的各个时期都能发现畸变类型,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受体);③不同的处理类型畸变率不同.这些变异有可能与后代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郁南无核黄皮根尖、茎尖、幼叶以及花药壁体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有二倍体2n=2x=18、三倍体2n=3x=27和非整倍体(2n=19~26),非整倍体细胞出现频率最高,占观察细胞总数的64.8%,其次是二倍体细胞,占28.8%,三倍体细胞占6.4%。对郁南无核黄皮和对照鸡心黄皮气孔的密度与大小、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进一步揭示了郁南无核黄皮为有核黄皮的变异株。文章对郁南无核黄皮染色体数目多样性的原因及其与无籽结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枸杞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枸杞单倍体植株是新品种选育和基因组测序、制作遗传图谱、研究遗传规律的良好材料。以"宁杞1号"花药为试验材料,采用MS+5%蔗糖+0.7%琼脂+0.8%活性炭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花粉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花培植株的倍性,再经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花粉植株的倍性。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6-BA和0.1 mg/L NAA时,花药离体培养花粉胚状体诱导率最高。花粉植株经过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其DNA在荧光通道值100处有一条很明显的尖峰,说明获得的花粉植株为单倍体。又经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染色体数为12条,验证了来自花药中花粉发育成的花粉植株为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2.
对小麦—滨麦—偃麦草三属杂交后代进行了形态学、育性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三属杂种杂交结实率较低 ,平均为 2 1 .8%。F1 自交结实率很低 (平均 2 .6% ) ,形态介于双亲之间 ,生长旺盛 ,熟期晚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F2 、F3出现严重分离。 F1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 n=5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平均构型为 1 2 .2 3 2 1 .0 6 0 .2 3 0 .1 3 0 .0 3 0 .0 2 ,同时出现大量多价体。说明普通小麦近缘种属染色体组 J和 E、St的部分染色体之间能形成不紧密的配对。PMC后期 ,有落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 、末期 分别出现大量的二分孢子带微核和四分孢子带微核现象。这是 F1 育性极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苎麻多倍体及其杂交后代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苎麻经秋水仙素处理,再经不定芽诱导和继代培养后,获得的变异株染色体数目出现多样性,其中包括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和多种非整倍体细胞。以四倍体和三倍体水平的植株为母本与二倍体栽培品种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倍性观察,发现染色体数目变化在12-84之间。不同植株甚至同一植株染色体数目也不一致。从251个杂交后代中获得的三倍体细胞所占比例超过50%的植株有35个。还对多倍体水平的植株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蚕豆异常植株中的体细胞染色体配对、体细胞减数和多极分裂等核型。观察表明,约占70%的中期染色体配对表现为端拉融合,但在端粒、着丝点区和染色体臀中间区间也存在连接,分别产生出类似减数分裂中的单价体、或链状或环形的二价体多价体形态。体细胞减数表现为中期同源染色体分别位于赤道板两侧;后期至末期,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排列呈反 RabI 取向,结果期间核为两个单倍体核。根据染色体重演律这一规律,可以认为所有这些核型是重演了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演化的系统发生过程。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黄瓜抗枯萎病异源易位植株AT-04的鉴定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瓜种间杂交后代BC1F4群体进行农艺学和细胞学分析,鉴定筛选出抗枯萎病异源易位植株AT-04。农艺学观察表明,其具有小叶、短果、棕色瘤刺、多分枝的特点,形态上偏向原始亲本野生种Cucumis hystrix Chakr.,育性与栽培黄瓜相近。细胞学研究发现,AT-04在有丝分裂的中后期至少有1对染色体的姊妹染色单体分离明显滞后。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平均每个花粉母细胞有0.2个四价体、0.05个六价体和0.05个八价体,约30%的花粉母细胞中存在拉十字的染色体。在中期Ⅰ,7个二价体出现分组分布现象,主要以3+2+2形式存在,表明其至少经历了4次染色体易位。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均表明,易位植株AT-04及其自交后代和野生种C.hystrix对枯萎病具有较高抗性。  相似文献   

16.
对化学药剂诱导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染色体组成和倍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有单倍性、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单倍体细胞在52.5% ̄62.5%之间,并伴有不均等分裂、落后染色体、小染色体等有丝分裂异常现象。另外对天然雄性不育孤雌生殖的结实率及其后代植株倍性进行了观察,并对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野生草莓资源,提高渐渗系创制效率,通过测定二倍体RG×八倍体红玉正反交杂交结实率、杂交种子出苗率,用卡宝品红染色法与流式细胞术对种间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倍性检测,比较研究了六倍体种间材料RH28与父母本的植株叶片结构、株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药活力等。结果表明,RG×红玉杂交结实率为22%,高于红玉×RG的15%;RG×红玉杂交种子出苗率为12.04%,低于红玉×RG的20.83%。RG×红玉杂交后代中不同倍性植株占比分别为2x 19.57%、3x 45.65%、4x 19.57%、5x 13.04%、6x 2.17%,红玉×RG杂交后代3x 20.0%、4x 26.67%、5x 26.67%、6x 26.67%。种间杂交后代RH28植株略高于RG,分枝数少于RG,能抽生少量匍匐茎;叶片细胞组织厚度介于2个亲本之间,说明叶片组织结构与染色体倍性成正比;花朵大小和雄蕊数介于2个亲本之间,在花期各阶段均能检测到花粉活力,花药活力强度低于红玉,但花药活力趋势与红玉相仿,在大蕾期至开花第1天最强。种间杂交后代RH28在花粉活力、匍匐茎抽生特性、株型、果实品质等方面都显示出向优趋势,这为优良野生草莓资源和种间杂交育种手段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两种类型“琼花”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芽尖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2x=18,並且两者的核型组成也相同。2对最大的染色体和4对较小的染色体为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较大的染色体和2对较小染色体为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用大麦×小麦属间杂种F#-1的无性系与作轮回回交亲本的小麦回交,在回交三代一个株系中,获得自交可育异质体小麦。异质体植株表型似父本,与回交亲本“宁7840”相比,具生长优势,早熟,它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 = 43,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高频率的二价体和极少的单价本(每花粉母细胞中分别为21和0.32)。异质体小麦并具优良的农艺性状和高的育性,将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小麦种质。在小麦改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八倍体小偃麦—麦草9号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麦草9号植株高大,结实性较好,籽粒饱满,生长旺盛;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6,对其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中期Ⅰ具有一定数量的单价体、环状二价体、棒状二价体;后期Ⅰ、后期Ⅱ与四分体时期都出现不同数量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等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中间偃麦草的E组染色体进入了普通小麦的基因组,影响ABD组染色体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