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不同产量水平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近3a(2008-2010年)参加60 000株/hm2密度组区域试验的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期为选育耐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000~7 500kg/hm2较低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穗粗和穗长;在7 500~9 000kg/hm2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出籽率、穗长、千粒重、穗粗和行粒数;在9 000kg/hm2以上高产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穗长、虚尖长、行粒数、穗粗、轴粗,净效应值比较大的有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和轴粗。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的高产(9 000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穗长、穗粗、出籽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麦21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大穗大粒型超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参加2004~2006年河南省高肥小麦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连续3年居试验第一,表现出高产稳产、大穗大粒、三要素协调、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一般产量9 000 kg/hm2,高产栽培产量可达9 000~10 500 kg/hm2,达到了国家中筋超级小麦的标准,适宜黄淮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29的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浚单29是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初以自选系浚313作母本、浚66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属紧凑型中熟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2012年通过内蒙认定.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8-200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2011年参加内蒙中晚熟玉米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耐密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产量一般在9 000 kg/hm2以上,高产田可达16 404.0 kg/hm2.  相似文献   

4.
众麦1号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9.在生产试验示范和推广中,该品种表现出品质优良、稳产高产、抗病、抗倒等优势.2009年,在大旱之年,沈丘县种植的1.33万hm2众麦1号平均产量555.9kg/667m2,高产田块产量700kg/667m2.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濮豆857是以自选系濮豆6018为母本,汾豆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2011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39.1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7.54%;2012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64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7.6%。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3-2009年江苏省审定的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介绍该地区近27年来小麦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为该地区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年平均产量从1983-1986年的6 432.0 kg/hm2,上升到2005-2009年的7 755.65 kg/hm2,年均递增49.02 kg/hm2,年均递增率0.82%.(2)27年来产量三要素变化情况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由648.75万穗/hm2下降至581.28万穗/hm2,每穗粒数由30.75粒提高到33.39粒,千粒重由37.50 g提高到42.85 g.三要素变化提高产量的作用强弱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开麦21选育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麦21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用鲁D9401为母本,开麦1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在2008-2010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7 970.2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33%.在2010-2011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442.00 kg/hm2,比对照增产6.90%.2011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8.
抗逆、丰产夏谷新品种沧谷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沧谷3号是以鲁谷10号为母本,引F3(日朝谷×8005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沧谷3号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抗旱、抗病能力强,穗大金黄色,叶片功能期长,绿叶成熟,高产、稳产。2001-2002年参加华北地区夏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 972.5 kg/hm2,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0.6%;2002年参加华北地区夏谷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8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0.1%。2002—2004年在河北省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5.5万hm2。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内麦866”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川麦104”为母本、以“川08品32”为父本,2011年进行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在内江和马尔康两地历时6年9代选育而成。2018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84.95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8.31%。2019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5.62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6.74%。2020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7.19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0.46%。该品种穗层整齐、穗长方型,分蘖力中等,熟相好,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穗数21.70万穗/667m2,千粒重47.63g左右。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浚单509是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2009年以自选系浚50X做母本,浚M9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半紧凑型中熟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11-2012年参加湖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容重高等特点,产量一般在9 0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5~2007年晚粳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的区试效果最好,产量为8 953.5kg/hm2,千粒量26.0g,结实率80.9%,有效穗数为351.0万穗/hm2。  相似文献   

12.
水氮运筹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产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W)和施氮量(N)对大穗型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两品种穗数及穗粒数均有促进作用,以W2(灌两水)、W3(灌三水)和N2(225 kg/hm2)、N3(300 kg/hm2)处理较高.氮肥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豫麦66为以N2处理最高,继续增施氮肥反而降低,而豫麦49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豫麦66灌水次数与千粒质量间呈负相关,而豫麦49的为正.两品种产量表现为W2>W3>W1(灌一水)和N2>N3或N1(150 kg/hm2)>N0(0 kg/hm2),W2N2处理为最佳水氮组合.根据水氮投入和产量结果建立产量与氮肥和灌水的回归方程,水氮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氮素效应大于水分.豫麦66表现出水氮正交互效应,而豫麦49为负.在拔节期灌一水,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90.8 kg/hm2和373.8 kg/hm2,其产量分别为5 773.2 kg/hm2和7 259.7 kg/hm2.在灌二水下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2.5 kg/hm2和325.4 kg/hm2,产量为6 055.3 kg/hm2和7 633.1 kg/hm2,继续增加灌水,由于水氮投入增加和产量降低而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应依据当地生产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3.
开玉15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LK03-6-1为母本,以外引系308为父本,进行组配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具有株型半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9028.5kg/hm2,比浚单18(CK)8392.5kg/hm2增产9.8%,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参加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320.5kg/hm2,比浚单18(CK)7408.5kg/hm2增产12.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另外,该品种还表现出多抗、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温麦28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型小麦新品种。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 092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4%;2012-2013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 579.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2%;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 443.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0%。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抗病广适,籽大粒饱,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1 周麦 1 6在豫北的产量表现周麦 1 6是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矮秆大穗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中 ,在安阳 (中棉所)、滑县、济源、延津、温县等共设 8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861 6kg/hm2 ,居第 2位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6.5 1 %。2 0 0 2年省生产试验 ,在浚县、濮阳县、获嘉县共设 3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5 66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1 4.2 3 % ,3点均居第 1位。2 0 0 2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 ,在新乡市、濮阳市共设 2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444 .5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平均增产 9.62…  相似文献   

16.
濮花 1 6号系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濮阳 5 1 3为母本 ,豫花 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区试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 2 988.6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2 .43% ,达极显著水平 ,居第 1位。 2 0 0 1年河南省麦套生产试验 ,濮花 1 6号平均籽仁产量342 0 .0kg/hm2 ,比对照豫花 8号增产 1 6.6% ,居第 1位。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区试 ,平均籽仁产量381 4.5kg/hm2 ,比对照鲁花 9号增产 2 1 .0 0 % ,居第 2位 ;2 0 …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濮豆1802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7196为母本,汾豆5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系统选育而成。2011-2012年濮豆1802参加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355.2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3.67%;2013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31.4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9.97%。2014年5月濮豆1802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该品种适宜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郑单30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郑H39-1为母本、自选系郑M18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7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10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2018年参加国家良种攻关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244.7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64%.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182.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4%.郑单309具有高产、优质、耐高温、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等特点,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90000株/hm2,适合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以及沧州市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2个地市以及晋城市的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作为籽粒机收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9.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8号是以豫麦49号为母本,豫麦4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抗旱、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2007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17点汇总,16点增产,2年平均5 277.6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5.97%。2007-2008年度参加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5 490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10.6%,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20.
温麦19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中熟大穗型小麦新品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平均7 995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8%,居14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3~2004年度参加省高肥冬水Ⅱ组区试,平均8 58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4.52%,居13个品种第2位;2003~2004年度参加省高肥冬水Ⅰ组生产试验,平均7 462.5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居该组参试品种第4位。该品种穗层整齐,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后期灌浆快,落黄好,籽大粒饱,千粒重高,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高产栽培要注意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