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流行状况在不同国家、地区、牧场间存在差异。2017—2018年,对引起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微生物进行监测,以确定天津地区的主要流行致病菌和发病规律。研究发现,引起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最高的微生物是乳房链球菌,2018年与2017年相比,针对β-内酰胺类和甲氧西林的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增加-0.62%、7.05%,为该地区牧场在乳房炎管理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的炎症反应,与产奶量降低和牛奶质量变化直接相关,被公认为是乳制品行业成本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常用的抗生素治疗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迫切需要寻找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新方案。植物来源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不仅低毒无残留,而且能有效抑制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缓解奶牛乳房炎的炎症反应和改善泌乳功能,成为近年来奶牛乳房炎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就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植物提取物的开发利用及奶牛乳房炎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以生物被膜的群落形式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易逃避宿主免疫系统、降低药物敏感性,从而导致奶牛乳房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顽固性乳房炎。研究显示,天然抗生物被膜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和天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对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华松 《中国乳业》2020,(12):38-39
产科疾病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高。中兽医认为“气血调达为顺,郁滞为病”,健全的生理功能是保证奶牛五脏元真通畅的基础。利用中兽药“红花二黄白草汤”可有效防治牛产科疾病等慢性病。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严重影响奶业生产。本试验使用中兽药散剂替代抗生素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并对治疗过程中的奶牛乳房炎病程情况、奶牛免疫情况和牛奶品质进行观察,评估中兽药散剂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中兽药散剂可有效通乳消痈;可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量;可提高粒细胞含量(从2%以下提高到46.3%);可抑制炎症,降低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降低66.3%~71.0%)。得出结论:中药散剂可提高奶牛的免疫功能,治疗乳房炎。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对其产奶有严重的影响,因此治疗奶牛的乳房炎迫在眉睫,文中通过对中草药的探究发现,其对奶牛的乳房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具有抑菌消毒杀菌,抗炎症等效果,还能增强奶牛的免疫机制,促进其乳腺细胞的增殖和修复.从传统膏药剂、超微粉、提取物三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中草药治疗对于牛乳房炎的治疗情况,并对出现问问题进行分析,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依托“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的基础研究,调研分析“粮改饲”政策在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具体实施情况,剖析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探寻“粮改饲”政策实施过程中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的变动情况,针对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奶牛粪污产量大、成分复杂、处理效率低、污染风险高,集约化养殖场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效率亟需提升。基于我国奶牛养殖场主要分布区域的3 000 头以上大型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开展了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评价研究,对粪污污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进行指标赋值,提出评分标准,开展技术模式评价,因地制宜提出大型集约化奶牛养殖场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最佳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技术指标在指标体系分配权重最高,占比59.36%,其次为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15 个评价指标共赋值203 个,形成评分标准。凝练出6 种“全链条”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其中,以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的“干清粪干发酵气肥联产+沼渣肥农田施用”模式、以垫料化技术为核心的“干清粪垫料+粪肥农田施用”模式分别适合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推广应用,而以肥料化技术为核心的“干清粪堆肥+全量还田利用”模式在北方地区都较为适用。该研究可为集约化奶牛养殖场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SCS进行抗奶牛乳房炎育种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并简述了奶牛SCS性状与奶牛抗乳房炎性状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认为利用SCS可对奶牛抗乳房炎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降低牛群乳房炎的发病率;给出对SCS进行遗传估计的动物模型,并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故城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优化自主式扶贫开发模式。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规划培育具有特色的“政银企户保+奶牛产业”的扶贫模式,助力精准脱贫。以该县“奶牛贷543”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模式的运行机制、扶贫成效以及该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旨在为推动贫困地区畜牧产业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是导致牛奶产量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多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导致了乳汁中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造成了乳汁中抗生素的残留。中药由于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和较少出现耐药性等特点而备受科研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该病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乳房发炎。该病的发生常常给奶牛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本试验采集南京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汁,并分离到3株细菌,经过对这3株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为O2血清型大肠杆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牛奶产量的不断提升,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给奶牛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十分巨大。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危害、临床症状、检查方法以及治疗手段,以期为奶牛养殖场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常规微生物生化鉴定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刃天青微量板法、免疫诊断法、核酸探针杂交、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PCR、基因芯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乳房炎仍然是奶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每年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通过实验鉴定和分离其场内乳房炎奶样的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试验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明该牧场乳房炎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对上述致病菌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Dairy cow mastitis is one of the most costly disease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dairy industry. It causes a serious economic loss to dairy farming, and affect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ilk,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cause of dairy cow mastitis is complex, but the main cause is pathogen infection, particularly Staphylococcus, Streptococcus and intestinal bacterial infection. The rapid diagnosi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mastitis is crucial for the effectively treatment of the dairy cow mastit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rapid, specific and sensitive of dairy cow mastitis pathogens diagnosis,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ssay method in routine used of dairy cow mastitis pathogen diagnosis, automatic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resazurin trace plate method, immune diagnosis method, the nucleic acid probe hybridizati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of sequencing, PCR, gene chip and LAMP etc,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乳腺炎通常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乳腺炎症反应,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导致牛奶产量及品质下降,奶牛利用年限减少,严重地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学者们在奶牛乳腺炎分子调节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发现NF-κB及其信号通路可参与调控多个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过程起关键性作用,也是奶牛乳腺炎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与机体免疫的关系,并重点综述了mRNA、非编码RNA(miRNA、lncRNA和circRNA)及生物活性物质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奶牛乳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奶牛乳腺炎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抗乳腺炎分子育种与生物活性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作为全球性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因对社会经济、养殖行业和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使人们从发病机理、疾病诊断、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讨。作者立足于前期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病原菌为中心展开,探讨其感染类型、奶牛与病原菌及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关系。奶牛乳房炎是由包括病原菌的侵袭及宿主奶牛自身抵抗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乳腺对病原菌的入侵应答能力,病原与病原之间或促进或抑制都对其发生产生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公认的奶牛乳房炎的主要传染性病原菌,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其在体内难以治疗,并且耐药性普遍存在;无乳链球菌是环境性还是传染性病原尚有争议,在中国感染率较高,对大部分抗生素仍旧敏感,相对于其他病原菌治愈率较高,畜群清除容易;大肠埃希氏菌被作为环境性病原体,乳房炎感染的分离率仍较高,抗生素治疗结果还有待商榷,耐药性普遍存在并增强;牛支原体近十年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在国内外都是严重的乳房炎致病因素,治疗效果不佳,且耐药性正在增强,疫苗开发困难。文章对上述几种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危害与防治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志华 《中国奶牛》2011,(13):55-56
一奶牛乳房炎病例,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经过中药治疗及加强护理,显著好转,本病例为奶牛慢性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的思路。随着奶牛业的发展,中医药也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摸清辽西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方法]本研究应用美国加州奶牛乳房炎检测方法(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对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定期采集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动态监测.通过临床检查和CMT方法对辽西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1 326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