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枝条中多酚类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辅助技术从葡萄枝条中提取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8个酿酒葡萄品种枝条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方法】对影响葡萄枝条中多酚类物质提取率的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料液比(质量(g)与体积(mL)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确定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最佳工艺条件提取8个葡萄品种枝条中的多酚类物质,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枝条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12,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于20℃下浸提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多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为97.38%。8个酿酒葡萄品种枝条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均大于20 mg/g,其中品丽珠含量最高(32.855 4 mg/g),其次为梅尔诺(31.967 7 mg/g),以8804最低(20.815 6 mg/g)。【结论】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枝条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率最高可达97.38%。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葡萄酒渣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酒渣中的多酚类物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对提取得到的多酚类物质进行纯化与鉴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葡萄酒渣多酚类物质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47%、葡萄酒渣与乙醇料液比m(葡萄酒渣/g)∶V(乙醇/mL)=1∶10、超声时间108 min、超声温度70℃以及超声功率250 W,在此条件下得到多酚类物质含量为145.6 mg·g~(-1)。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出D101树脂对葡萄酒渣多酚类物质的纯化效果最佳,提取率达到89%以上。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鉴别葡萄酒渣多酚类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对香豆酸、芦丁、阿魏酸、没食子酸、表儿茶素、绿原酸、4-香豆酸,其中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酒渣多酚类物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略低于维生素C,对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3.
采用核桃楸叶为原料,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多酚类物质进行含量测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核桃楸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得出核桃楸叶多酚类物质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15∶1,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60℃。核桃楸叶多酚类物质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核桃楸叶多酚类物质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整体强于化学防腐剂苯甲酸,这表明核桃楸叶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为下一步研究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葡萄籽中多酚类物质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今后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提取试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作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葡萄籽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随着甲醇体积分数的提高、料液比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及提取时间的延长,葡萄籽中多酚含量均增加。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葡萄籽中多酚含量逐渐减少。各因素对葡萄籽多酚含量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提取温度>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结论]葡萄籽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70%的甲醇,料液比1∶20(g/ml),90℃水浴,浸提30min提取次数为2次。  相似文献   

5.
祁山药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永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3-15,36
目的:对祁山药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丙酮体积分数),并对提取液中的祁山药多酚用Folin_Ciocalteu(福林酚)试剂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料液比、丙酮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提取祁山药中多酚时每个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再用正交试验法来确定提取山药中多酚时的提取条件的最优组合。结果:祁山药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提取溶剂用体积分数为50%的丙酮,料液比1∶20,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55℃。结论:试验方法简便、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能够用来测定祁山药以及其他所含多酚类物质的植物中的多酚含量,并且还能为山药多酚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桑黄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优化提取,并对提取物中的酚类、黄酮和萜类物质进行了靶向鉴定。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桑黄60%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优化提取的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30,提取2次,黄酮提取率达到159.3 mg·g-1。液质联用共鉴定出45种成分,其中酚类物质种类最多。通过优化工艺得到含量较高的具有较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提取物,液质联用靶向分析表明该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烤烟品种云烟105、云烟87、RY21、NC71、渠首1号的中部烟叶为材料,研究不同烤烟品种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烘烤过程中PPO活性及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多酚类物质含量呈现先上升、72 h时降低、后上升的趋势;(2)不同成熟度、品种间的PPO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成熟度、品种及其互作对PPO活性、多酚类物质含量均产生影响,其中成熟度、品种的作用效应较大;(3)烘烤过程中,PPO活性表现为未熟适熟过熟,多酚类物质含量表现为适熟过熟未熟。适当提高采收成熟度能够很好地抑制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调控密集烘烤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增高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取条件对荸荠皮中多酚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荸荠皮为原料,采用微波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微波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多酚类物质提取的影响,确定多酚类物质提取最佳工艺.[结果]微波提取荸荠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提取功率400W,乙醇浓度70%,微波提取时间6min,料液比1∶40 g/ml,在此条件下,荸荠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为3.15%.[结论]该研究为荸荠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取条件对荸荠皮中多酚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荸荠皮为原料,采用微波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微波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多酚类物质提取的影响,确定多酚类物质提取最佳工艺。[结果]微波提取荸荠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提取功率400 W,乙醇浓度70%,微波提取时间6min,料液比1∶40 g/ml,在此条件下,荸荠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率为3.15%。[结论]该研究为荸荠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枸骨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枸骨叶为原料.研究了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对枸骨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枸骨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适宜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2次,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1.42%.抗氧化试验表明,枸骨叶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BHT.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酒石酸铁法对枣果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总含量测定,并应用HPLC等色谱方法,将枣果中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逐级分离纯化,从而确定了其多酚物质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经酒石酸铁法测得的枣果中多酚的总含量为10.35mg/g。经薄层层析、聚酰胺柱层析、HPLC等方法依次分离得到的枣果中多酚类物质中主要含有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其含量分别为55.35、38.41μg/mL。  相似文献   

12.
石榴皮多酚类物质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79-1182
以干燥石榴皮粉末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从石榴皮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总多酚得率影响较大,最终确定了石榴皮多酚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25(g/m L),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石榴皮总多酚得率为22.92%。  相似文献   

13.
混合均匀设计优化微波提取芒果核中多酚类物质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松山  姜翠翠  周毓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90-17791
[目的]为芒果核中多酚类物质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芒果核仁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法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微波功率为考察因素,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法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并根据多元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工艺参数。[结果]微波辅助提取芒果核仁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385W,乙醇浓度60%,固液比1:16,萃取时间120s,此条件下,多酚类物质的提取率达8.93%。[结论]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芒果核仁中多酚类物质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富含多种功能活性成分,主要介绍了油橄榄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特点、提取分离、分析鉴定和生物活性,以期为油橄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查培  刘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67-8968,8976
[目的]确定沙枣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利用超声提取法对沙枣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甲醇、乙醇和丙酮3种溶剂对沙枣多酚的提取性能。[结果]丙酮对沙枣多酚具有较好的提取性能,料液比1∶12 g/ml,丙酮浓度50%,超声提取3次,每次3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沙枣多酚含量为9.35%,提取率达95.70%。[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所提取的沙枣多酚含量最高,此最佳工艺条件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香型最佳醇化复烤片烟相关物质含量及差异,选取河南许昌、湖南郴州、贵州遵义及四川凉山已达最佳醇化复烤片烟,测定各相关物质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差异分析,研究不同香型复烤片烟各相关物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片烟各物质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黄淮平原生态区-焦甜焦香型总糖、还原糖、钾、莨菪亭、富马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含量较低,p H值、氯、烟碱、总氮、绿原酸、芸香苷、多酚类物质总量、苹果酸、柠檬酸、非挥发性有机酸总含量较高;南岭丘陵生态区-焦甜醇甜香型pH值、烟碱、总氮、莨菪亭、异戊酸、棕榈酸、亚油酸含量较低,钾、草酸含量较高,多酚类物质含量略低,糖、烟碱、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居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略高;黔桂山地生态区-蜜甜香型氯、烟碱、总氮、多酚类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较低,pH值、糖、钾含量居中;西南高原生态区-清甜香型总糖和还原糖较高,氯较低,pH值、钾、烟碱、总氮、多酚类物质含量居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烤烟叶片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烟草杂种F1及其亲本中上述多酚的含量。采用甲醇:水=7∶3为提取液,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50 mm×4.6 mm,5μm);2%冰乙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显示:6种多酚类物质分离效果良好,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5.53%~100.622%(RSD为0.95%~2.285%),稳定性RSD(n=3)为0.13%~1.73%。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在10~600μg/ml之间,各多酚类物质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在0.99996~0.99999之间。各材料的绿原酸和芦丁含量较高,为多酚类物质主要成分,其他多酚物质含量则比较低。杂种F1相对其亲本材料在某种多酚含量中表现出一定优势,VA116×GDH88绿原酸含量远远高于其两个亲本材料,VA116×TN90芦丁含量也超越其双亲,而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其亲本VA116,Florida301×GDH94芦丁含量超越双亲,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其亲本GDH94。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农业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改进植物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分离技术,采用苹果多酚模型溶液,对以可逆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络合萃取工艺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煤油(Ker)或正辛醇(Oct)为溶剂,可实现对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络合萃取;通过pH值和温度的"摆动效应",在得到目标物质的同时,完成混合萃取剂的回收利用。研究指出,采用络合萃取工艺技术,可以实现植物多酚类物质及相关组分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19.
为低害梗丝加工工艺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参考,采用流化床、滚筒和气流干燥3种加工模式处理梗丝卷制卷烟,分别测定梗丝中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卷烟烟气挥发酚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梗丝中的3种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河南产地梗丝中的绿原酸和莨菪亭含量最高,分别为12.79~14.05mg/g和6.43~5.50mg/g,云南产地梗丝中的芸香苷含量最高,为1.60~1.86mg/g;不同加工模式下,梗丝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烟气挥发酚释放量有差异,其中,滚筒流化床气流干燥;主流烟气挥发酚释放量与其梗丝多酚类化合物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39~0.913。采用气流干燥模式更有利于降低烟叶多酚类化合物及其烟气挥发酚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生态、品种、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在河南、山东、陕西3个烟区,以烤烟品种豫烟10号、粤烟98、K326、湘烟3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的栽培措施来比较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生态、品种和栽培措施及互作对烟叶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生态因素对绿原酸、芸香苷、莨菪葶和总酚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5.70%、70.79%、43.37%和66.19%;互作效应对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33.41%、22.43%、44.58%和25.34%;说明生态条件和互作效应是影响烤烟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关键因素,品种和栽培措施对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