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中国饲料粮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对合理布局饲料粮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算了2010-2020年饲料粮、口粮产量,具体分析了饲料粮、口粮生产的空间变迁规律及重心移动轨迹,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究影响饲料粮生产布局的因素。(1)研究期间,中国整体饲料粮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饲料粮主产省份增加,口粮生产布局趋于稳定。二者主产省份略有重合,但并不十分一致。(2)饲料粮与口粮生产重心均有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3)口粮绝对安全,饲料粮供给保障能力亟须提高。(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比较收益、交通运输线里程、生产设备投资、化肥施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财政支农对于本地饲料粮产量有正向促进效果。邻近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比较收益、饲料粮从业人数和财政支农会影响本地区的饲料粮生产,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促进饲料粮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移动、集中度以及蔬菜生产布局空间相关性,为探究蔬菜空间集聚特征、蔬菜布局影响因素、优化蔬菜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采用1995—2019年山东省蔬菜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修正的区位商等方法,对蔬菜生产的区位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蔬菜生产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呈现出向南移动的趋势,其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但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可以采取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蔬菜生产布局等措施推动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重心理论分析了中国三大平原玉米种植面积、单产的时空差异和生产集中度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生产重心的变化轨迹。基于2001—2019年的数据,计算了三大平原12个省份的玉米区位熵指数,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平原的玉米生产重心经历了从东北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东北平原的转移;自然因素、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政策都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其中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建议政府针对主产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保障玉米种植的效益,同时继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世界肉羊生产和贸易数据,采用动态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世界肉羊生产和贸易格局,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肉羊生产与贸易特征,并对肉羊生产与贸易形势进行预测。总体来看,世界肉羊生产和贸易均以绵羊、绵羊肉为主;肉羊生产的重心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肉羊贸易的主导权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作为肉羊生产重心的发展中国家想要扩大自己出口份额任重而道远。最后,文章提出了对中国肉羊生产与贸易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采用统计数据与调研数据对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2010年之前,我国肉鹅生产重心主要由南方主要消费区向北方粮食主产区移动;2010年之后,我国肉鹅生产布局重心则由东北地区向华南、华东等主要消费区转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10—2016年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组织条件、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因素对我国肉鹅生产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运用重心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及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生产重心的演变轨迹,探讨了重心演变规律,凝练了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演变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经济结构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向北移动,年均移动距离28.03 km。分品种来看,稻谷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向东北移动;玉米和大豆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在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上来回移动,呈现区间震荡特征;小麦的生产重心变化规律为稳定徘徊。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年均移动距离波动程度显著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玉米、稻谷、大豆、小麦。  相似文献   

7.
运用重心移动法、Moran'sⅠ和Getis-Ord Gi*指数法,选取2001—2011年江苏省畜禽养殖业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牛奶产量为指标,从增长趋势、地理重心移动、空间集聚角度探讨江苏省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空间布局变动趋势及其形成机理,提出优化建议。结果显示:畜禽养殖业整体呈增长趋势,生猪、家禽、奶牛养殖业也呈上升趋势;肉牛、肉羊养殖业呈下降趋势,且周围地区增长速度快于中间,形成包围圈。畜禽养殖业整体呈向西北偏移的趋势;主要集聚于徐淮农业区,各子类养殖业中肉牛、肉羊、家禽养殖业表现出类似的变动趋势,生猪养殖业主要集聚于徐海农业区和沿海农业区,奶牛养殖业主要集聚于徐淮农业区和沿江农业区。养殖业空间变动的驱动力有政府引导、规模化用地需求增加、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我国芒果生产布局优化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GIS技术、重心分析法定量描述了1996-2018年我国芒果生产布局的时空演变,并利用2004-2018年我国芒果主产省区面板数据构建芒果种植面积对劳动力价格的供给反应模型,实证测算了芒果种植面积对劳动力价格及相关变量的反应程度。【结果】我国芒果生产重心逐渐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西北地带迁移;劳动力价格上升对芒果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在各主产省区劳动力价格差距较小的情况下,芒果生产集聚于自然禀赋较好的地带,当劳动力价格超出平均劳动力价格较多时,芒果生产则向劳动力价格较具优势的省区集聚。【结论】在劳动力约束不断强化的情形下,应积极培育易于机械收割的芒果新品种,研发省力化栽培模式,优化芒果生产布局及资源配置,进而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6—2015年统计数据,从存出栏量、羊肉产量、生产布局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近10年来江苏省肉羊产业发展特征:10年间,肉羊生产保持稳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区域化生产明显,但近年来市场价格相对低迷。结合不同规模养殖场的调研,梳理了全省肉羊产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市场波动明显、信息不透明,须要提升肉羊生产关键环节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促进规模养殖发展。从科技发展、政策保障、生产结构调整3个方面对提升肉羊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运用概率优势模型,对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新疆,黄淮海地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安徽等省(区)具有肉羊生产的优势.从技术水平、要素费用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对肉羊主产区成本优势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继续加快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进一步完善肉羊生产的区域布局;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培育肉羊主产区龙头企业;制定和实施各种扶持政策,逐步实现散养向适度规模化养殖转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居民对羊肉消费持续增长,这为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也使肉羊产业在中国的成长逐渐加速.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布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非静态或者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动态演变。在对大量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比较和述评,尤其对农业生产布局变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试图对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变迁研究进行综述性评价,总结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这既可以为中国农业生产布局提供政策参考,也可以为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及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肉羊产业区域概率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  何忠伟 《农业展望》2007,3(4):42-44
选取1992~2005年11个省区散养农户和专业户农产品肉羊成本收益调查汇总资料,运用区域成本概率优势指数模型,对中国肉羊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户散养肉羊生产已经不具有成本概率优势。另外,肉羊主产区的生产成本增速较快,要提高中国肉羊主产区的竞争力,更为有效的途径将不再寄希望于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甘蔗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优化生产布局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综合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集中度系数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广西2011—2020年甘蔗生产布局时空变动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广西甘蔗生产布局进一步向桂西南和桂中地区集中,桂西北及桂东南逐渐退出甘蔗主产区;机械化水平是广西甘蔗生产布局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种植结构、市场化程度对其影响较弱,农地设施、道路交通条件则阻碍了广西甘蔗生产集中布局。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对养殖羊繁育技术的长期探索,中国肉羊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工作愈加深入,该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地区养殖羊产业的发展中,成为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保障。目前部分地区关于推广和普及肉羊良种繁育技术的情况不还够充分,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技术体系,为了突破肉羊产业发展的制约障碍,充分发挥出肉羊良种繁育技术的应用价值,促使该行业向着体系化和规模化不断迈进,从肉羊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现状入手,围绕肉羊良种繁育技术及运用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肉羊产业主产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肉羊产业中出现的纵向一体化现象,研究目前中国肉羊产业纵向一体化的现有模式及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产业纵向一体化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渐趋成熟的当下,把握农业生产布局信息、调控农业区域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对"三农"瓶颈化解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布局的因素较多,其影响重要性也不相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法)梳理影响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并测定其重要性,提出因地制宜布局区域特色农业、城乡一体优化交通物流运输、合理规划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规范市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夯实基础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保护品牌扩大地方品牌影响力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应法中畜牧协会(SINO—FRANCE ELEVAGE)的邀请,1987年1月中法畜牧学会组团赴法国考察夏洛来肉羊品种,并与法国夏洛来绵羊育种及推广协会(简称UPRA)达成协议,中国引进夏洛来肉羊数百只,这批羊1987年11月由巴黎空运抵达北京,分别饲养在河北省沧县和定兴县,以及北京市的顺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1990年2月河南省又从法国引进夏洛来肉羊品种数百只,分别饲养在伊川、汝阳、桐柏、沁阳、封丘5个县,各地都建立了夏洛来肉羊种羊场。  相似文献   

19.
国外进口羊肉对国内肉羊产业的影响主要是价格的冲击,价格形成的关键是肉羊养殖成本的差异。对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肉羊养殖成本、收益与成本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成本收益方面,中国与澳大利亚肉羊养殖总收益差距先缩小后增大,肉羊养殖总成本差距逐渐缩小,中国肉羊养殖成本利润率比澳大利亚先高后低;生产成本方面,中国肉羊养殖直接费用高于澳大利亚,间接费用远低于澳大利亚,人工成本低于澳大利亚;成本结构方面,新西兰、澳大利亚肉羊养殖直接费用结构比中国更为均衡,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肉羊养殖间接费用占比呈现两种分布,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肉羊养殖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均占较大比重。在此基础上,对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并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粮食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及粮食安全问题有潜在的影响。基于1997-2016年我国31个行政区的省域面板数据,从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维度解析我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全局Morans Ⅰ指数检验我国各省域粮食产量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我国各省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渐北移,且各省域粮食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及人均耕地面积均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粮食产量的格局在近20年发生了演变。基于此,建议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加强各省份之间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协调等方面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