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1988年开始,鸡甘保罗病(传染性囊病、IBD)在我国广泛流行,1989~1990年我省少数鸡场发生该病。1991年几乎所有的鸡场都未能幸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广大养鸡人员和兽医工作者为防治本病做了大量的探索。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体会,着重就此病及其混合感染和防治措施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是养鸡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传染病.在鸡群发生IBD和ND期间,能否采用紧急免疫接种和添加抗病毒中成药"瘟囊清"?这是郑州地区许多养鸡专业户和鸡场防疫员常咨询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囊病(简称 IBD),在国外广泛流行,美国把它列为鸡的三大传染病之一。我国近年来也有不少报道。腔上囊是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所以发生 IBD 后,使鸡产生免疫抑制,严重地影响养鸡业,故该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于 IBD 的治疗,据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囊病(简称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及幼龄鸡,是危害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美国农业部曾把该病列为世界性流行的鸡的三大疫病(ND、IBD、MD)之一。近些年来,由于使用传染性囊病疫苗免疫接种防制本病,使本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因该病毒血清型中存在着许多毒力不同的亚型、变异株亚型,所以该病仍呈现出区域性暴发或散发。2005年8月,某鸡场已经接种传染性囊病疫苗免疫的112日龄蛋鸡突然发病,出现大批死亡,经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囊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生面广,发病率高,并容易并发和继发其他传染病,对养禽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往我们主要采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都不十分理想,采用IBD高免蛋黄液和高免血清治疗,又存在隐性垂直感染因子危害的弊端。从1998年开始我们应用纯中药制剂——囊炎康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青年鸡)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性是因免疫失…  相似文献   

6.
用北京某鸡场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死鸡的法氏囊和脾脏,制成IBD组织灭活苗,强化免疫产蛋母鸡,收集经琼扩检测卵黄中IBD抗体滴度高于1∶256的鸡蛋制成高免卵黄液,用于该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多数鸡场广为流行的疾病,由于法囊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鸡场一旦感染上该病,很难将其彻底清除,不但给防疫工作造成很大麻烦,而且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摸清免疫鸡只法氏囊抗体的消长规律,把握法氏囊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我们选用国内外五个厂家生产的IBD疫苗,分别在不同的日龄进行免疫,并定期用琼扩法测定IBD抗体的阳性率。经过6个月对25万只鸡的抽样监测,我们基本摸清了IBD抗体的产生规律,为了和广大养鸡同行共同探讨法氏囊病的防治方法,现将情况报告于下:一、材料与方法1、疫苗…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规模化养鸡场广为流行的一种疫病,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鸡场一旦感染该病,很难将其彻底清除,不但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摸清免疫鸡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的消长规律,把握法氏囊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我们选择国内外五个厂家生产的IBD疫苗,分别在不同的日龄对鸡群进进行免疫,并定期用琼扩法测定鸡IBD抗体的阳性率。经过6个月,对25万只免疫鸡的抽样监测,我们已掌握了IBD抗体的产生规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站门诊1990年3月以来,收治临沂市等县市一些乡镇鸡场、专业户门诊发病鸡,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我们探索了口服补液盐(ORS)配合剂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以3~6周龄的雏鸡多发,以法氏囊显著出血肿胀、坏死及法氏囊内淋巴细胞受损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不但导致鸡只增重和饲料报酬下降,而且能够引起鸡体免疫抑制,导致鸡只大批死亡,同时,本病发生后,极易感染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和新城疫等病,致使疾病更为复杂,加大了鸡群治疗难度,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将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2.
囊霸王冲剂系防治鸡百保罗病(传染性囊病)的纯中药冲剂,为谈黄色细粉,易溶于水,以饮水途径给药。本试验是检测其对鸡传染性囊病(简称IBD)的防治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鸡:从广州力康养鸡公司购进1天龄的海兰雏鸡。购入后隔离在健康鸡舍饲养,至20天龄时,用IBD琼胞扩散沉淀试验检测其血清,证实已无IBD母原抗体。2.鸡甘保罗病病毒(简称IB-DV):系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禽病室在发病鸡场分离并保存的强毒。对鸡的半数感染量(ID50)为10-6、0/ml,本试验人工发病使用剂量为40ID50,即10-4、0稀释,每只口服0.4ml。…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鸡的几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已有IBD的发生及流行,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害感染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使病鸡不能正常产生免疫细胞,而造成病鸡的免疫抑制。IBD的发生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并常造成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临床常见由于IBD的发生而继发新城疫  相似文献   

14.
1中草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临床应用1.1赵永福等用中草药LBD-HB1号(蒲公英、金银花、千里光、艾叶等)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鸡熏烟25-40min,共治疗10754羽,治愈9997羽,治愈率92.96%。1.2吴杰用囊病宁(党参、黄芪、金银花、冰片等为主要成分,按一定比例制成散剂,取名为“囊病宁”,开水冲调内服)对鸡IBD进行治疗,治疗初、中期病鸡40只,治愈37只,治愈率为92.5%;后期治疗病鸡30只,治愈9只,治愈率为30%。扩大治疗26个养鸡场11400羽,康复10640羽,治愈率93.4%。1.3李金安从鸡免疫IBD之日起,连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三药以3:2:1比…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幼雏鸡和中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以侵害法氏囊为主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区,对幼雏鸡及中雏鸡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尽管目前已有良好的疫苗免疫,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致使免疫鸡群中仍有IBD发生。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许多免疫鸡群发生的IBD病例,现将免疫鸡群发生IBD的临床特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及预防经验报道如下。1鸡群IBD免疫后发生IBD的类型特点1.1 IBD疫苗反应所致鸡群发生IBD…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且对生产威胁极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已遍布全世界许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囊病(英文缩写名为 IBD,中译名为甘波罗病或金宝路病)发生于世界上大部分养鸡地区的生长期鸡。这是一种病毒病。此病毒能抵抗常用的消毒剂,一般的卫生措施对其无效。此病一旦在鸡场存在,即可反复发生。此病的受害器官主要是法氏囊,其淋巴细胞被破坏,影响抗体生成,因而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麻雀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的鸡场捕杀麻雀54只,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检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4/54);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1.1%(6/54);RT-PCR阳性样本病毒分离亦为阳性。结果表明,IBD流行的鸡场里的麻雀能够发生IBDV自然感染,麻雀可能是IBDV的贮存宿主或二次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囊病(IBD)仍是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最大疫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大面积流行和急性爆发已开始减少和降低,随之出现了该病的低发病率、低死亡率及不明显的临诊症状和不典型的剖检病变等新的特征,亦即亚临诊型IBD。根据笔者的临诊观察,谈谈对该病的体会。 一、传染性囊病的新特点 1.发病日龄提前:我市前几年发生的IBD主要见于3~5周龄,3周龄以下的鸡发病仅占3%,而1995年,据75户养鸡者共计182批次鸡发生IBD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法氏囊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成功防控IBD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不发生IBD,而是更关注是否对法氏囊的破坏而造成的免疫抑制问题。传统疫苗防控IBD存在几个困惑:母源抗体与免疫时间;母源抗体与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