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白袋鼠是动物繁殖专家根据基因变异的袋鼠培育出来的,这种白袋鼠的原型是来自澳洲塔斯马尼亚岛上一个较少见的品种班尼袋鼠,所以称为班尼白袋鼠。它体形比较矮小,雄性高0.8~1.0 m,雌性0.6~0.8 m,毛色雪白,头小,眼睛呈红色,尾长而被毛,基部粗,末端细,后肢比前肢显著强大,雌兽有发达的袋囊,内有两对乳头。1饲养管理1.1饲养环境我园共饲养两只白袋鼠,一雄一雌。兽舍分为内圈和外运动场两部分:内圈面积约  相似文献   

2.
我国饲养的袋鼠群长期以来流行一种以顽固性牙周炎,颌部肿胀坏死,继发窦道或瘘管为特征的口腔炎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影响袋鼠正常展出。为此,我们于1996年对该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每年我园饲养或引进的各种袋鼠约10只,发病3~5只,死亡2~3只。发病率为30%~50%,病死率为50%~100%。发病袋鼠不分性别、品种、年龄,但以体质差、新引进、幼老龄袋鼠易感。1995年,我园饲养和引进的各种袋鼠17只,发病15只,死亡15只。发病率为88.2%,病死率10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病程呈慢…  相似文献   

3.
下颌齿槽感染是动物园内袋鼠常见的一种疾病。如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其预后一般较好。我园曾发生1例大赤袋鼠下颌齿槽感染,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及症状 发病的是1只成年雌性大赤袋鼠,1987年出生于我园。无病史。1996年1月16日早晨发现左侧面部肿胀,流口水,食欲差,采食?..  相似文献   

4.
昆明动物园于2007年从天津引进赤大袋鼠2只,赤颈袋鼠5只。通过6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逐渐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掌握了袋鼠的生理习性和饲养管理方法,也解决了一些饲养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主要从饲养环境变化、饲料投喂变化、卫生防疫、繁殖及死亡情况等方面回顾了我园袋鼠饲养的历程,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李伟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2):115-115
红颈袋鼠属有袋目,原产于澳洲大陆,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哺乳动物,在世界各动物园中广为饲养。但近几年来,因牙周和口腔疾病所致的面颊肿胀在各圈养种群中频繁发生,此病发病率近90%,病死率也极高,严重地威胁圈养袋鼠的生命。自2002年1月起,我园3只红颈袋鼠相继发生以面颊肿胀为主要外部特征的疾病,通过口腔检查、头部X光摄影、细菌分离培养、手术清创、药物治疗等,治愈2只,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5月南宁市动物园从某动物园引进3只灰大袋鼠,到园后15 d,3只袋鼠先后出现排暗红色、酱油样便、褐色烂便,其中2只发病次日即死亡,另一只经治疗后存活。经尸体检查及治疗效果诊断为球虫感染。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1.1案例A6月5日上午见袋鼠A排红色糊状便,起卧不定,呼吸急促(R50-70),对外界反应迟钝,食饮下降。中午排酱油样糊状便,T36.7℃,体瘦,次日死亡。  相似文献   

7.
袋鼠属有袋目、袋鼠科动物 ,原产于澳大利亚。袋鼠主要以灌木嫩枝叶、青草和柔软植物为食物。在袋鼠的动物园圈养过程中 ,其口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国内外都有过相关报道。由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都较高 ,已广泛受到重视。我园在多年的袋鼠饲养过程中发现 ,口腔疾病是袋鼠危害最大最广的疾病 ,往往由于牙周炎继发上颌骨或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毒血症而死亡。在MurrayE .Fowler主编的《动物园与野生动物医学》一书中将此病定名为“粗颌病” ,本文沿用此名。笔者将本园多年来袋鼠“粗颌病”的发病及诊治资料进行整理 ,并总结成文…  相似文献   

8.
灰大袋鼠(Macropus major)为澳洲特产动物。现国内动物园已有饲养,但对其繁殖生态还未见报道,本文就其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繁殖灰大袋鼠自1979年来我园,已成功地繁殖四胎,见表(1): 发情与交配成熟的公袋鼠,随时都表现有性行为,并进行交配。母袋鼠在妊娠期及幼仔离袋前不发情。幼仔离袋后即可见发情。发情时母袋鼠阴部稍有红肿,并舔抓阴部和袋口,表现烦燥,主动接近公袋鼠;公袋鼠舔触母鼠的尾部,母袋鼠抬其后臀部,尾基部稍翘,并接受公袋鼠的爬跨。公袋鼠跨上母袋鼠的背腰部,用前肢紧抱母鼠。交配时间为5~25分  相似文献   

9.
成年袋鼠暴发球虫病的诊治徐春忠陈晓兰夏述忠(上海野生动物园203100)袋鼠球虫病国内报道很少,上海野生动物园从国外进口一批袋鼠,抵园当天即发生严重的球虫病,发病率613%(38/62),病死率为392%(15/38),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  相似文献   

10.
目前,袋鼠生理结构、功能以及其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但是在人工饲养下袋鼠种间杂交行为这一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研究通过观察南宁市动物园2008年-2011年间四种袋鼠20余只之间的繁殖行为,并对四种袋鼠的杂交行为在种间和种内作比较,为保护袋鼠繁育和种群维系提供资料。经观察记录,在人工饲养下,不给予袋鼠舒适的生活环境及营养供给,袋鼠种间可能形喊远缘杂交,甚至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11.
正南宁市动物园自2005年开始饲养袋鼠,通过10年研究,总结出圈养袋鼠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摸索出一套适合南宁市气候环境下的饲养管理技术,为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积累了经验。1袋鼠及其引入我园的情况袋鼠原产澳大利亚草原或热带稀树干草原地带,是有袋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动物种,对于帮助人类研究有袋类动物的生理、生态、遗传等具有珍贵价值。大袋鼠以奇特的育儿袋、滑稽可爱的动  相似文献   

12.
袋鼠产生澳洲。澳大利亚也以此为骄傲,您看,在他们的国徽上不是有一只站立的袋鼠吗?!这就足以说明澳洲人对袋鼠的推崇。美国也有袋鼠,但不像澳洲袋鼠那样大。袋鼠是胎生动物,但胎儿在子宫里的时间并不长。一般一胎怀一仔,怀孕期很短;就拿澳大利亚最大的大袋鼠来说,怀孕有5—6个星期,就分娩了;袋鼠的胚胎,在母兽的子宫内,还可以暂时停止发育,这当然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所致。这个时  相似文献   

13.
2004年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从美国进口10只澳大利亚袋鼠,先后有多只感染口腔疾病,并有4只死亡,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放线菌感染。通过对病死动物剖解和发病动物的治疗现已基本掌握了袋鼠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2005年2月至今无一例死亡,但袋鼠对放线菌的高敏感性和高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4.
袋鼠摩根氏菌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引进一批袋鼠,于2006年8月间死亡数只,从三只死亡的袋鼠肺组织中均分离到毒力较强的摩氏摩根氏菌。  相似文献   

15.
幼袋鼠魏氏梭菌病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动物园一岁幼袋鼠2只,分别于2005年7月5、6日,出现急剧腹泻,排出大量血色稀便后,次日即死亡。7月7日将死亡袋鼠送我处检查,据动物园工作人员讲,动物园的袋鼠自然发情、交配、产仔、育仔,每年的7月正是一岁龄袋鼠刚刚离开母袋鼠育儿袋,开始主要以草料为食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幼袋鼠都会出现上述相同症状后死亡,死  相似文献   

16.
某动物园一岁幼袋鼠2只,分别于2005年7月5、6日,出现急剧腹泻,排出大量血色稀便后,次日即死亡。7月7日将死亡袋鼠送我处检查,据动物园工作人员讲,动物园的袋鼠自然发情、交配、产仔、育仔,每年的7月正是一岁龄袋鼠刚刚离开母袋鼠育儿袋,开始主要以草料为食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幼袋鼠都会出现上述相同症状后死亡,死亡率100%。  相似文献   

17.
<正>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属有袋目,袋鼠科,产于澳大利亚,是袋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1]。生活于草原地带,结成小群活动,两前肢灵活,便于抓拿食物,以各种草类、野菜等为食。南京某动物园1只亚成体赤大袋鼠在场馆外运动场活动时,将右腿卡在隔离笼网钢丝孔中,笼网孔径4 cm×4 cm。挣扎中导致右腿跗跖骨中段开放性骨折,伤口破坏严重。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决定采取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2-5],经过45 d治疗护理,最终康复。介绍  相似文献   

18.
大连森林动物园1岁幼袋鼠2只,分别于2005年7月5、6日,出现急剧腹泻,排出大量血色稀便后,次日即死亡。7月7日送我处检查,据介绍动物园的袋鼠自然发情、交配、产仔、育仔,每年的7月份正是1岁龄袋鼠刚刚离开母袋鼠育儿袋,开始主要以草料为食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幼袋鼠都会出现上述相同症状后死亡,死亡率100%。  相似文献   

19.
灰袋鼠乳腺癌病例高齐瑜(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王保强(北京动物园兽医院)动物乳腺癌多见于狗、猫、兔和小白鼠,后者可发生流行,野生动物乳腺癌罕见报道。1只雌性成年灰袋鼠,连续两年将腹袋中仔袋鼠甩出遗弃。临床检查发现腹袋内乳头下有一肿物,...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份,本动物园袋鼠馆1只灰袋鼠出现不食、喜卧、精神差等症状,经临床检查,触诊腹部有一异物,立即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管积有大量干硬粪便,肠管壁部分坏死,切除坏死肠管,行断端吻合术,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精心护理,灰袋鼠康复。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与检查灰袋鼠,母,体重20 kg,无既往肠梗阻及其他病史。饲养员发现该灰袋鼠不食,活动减少,精神差,喜卧。人工保定后触诊腹部有一异物,较硬,按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