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有毒环柄菇(CFSZ11379、CFSZ11356、CF?SZ10575、CFSZ11339、CFSZ10555)的标本进行了鉴定,最终鉴定结果如下:CFSZ11379为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Chodat&C. Martín,CFSZ11356为冠状环柄菇Lepiota cristata(Bolton)P. Kumm.,CFSZ10575为红盖白环菇Leucoagaricus rubrotinctus(Peck)Singer,CF?SZ11339为粉褶白环菇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Vittadi?ni)P. D. Orton;CFSZ10555为球孢青褶伞Chlorophyllum sphaerosporum Z. W. Ge&Zhu L. Yang。其中球孢青褶伞为内蒙古特有种;红盖白环菇为内蒙古新记录种;肉褐鳞环柄菇为极毒菌,误食后会导致肝肾、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其他三种均为胃肠型症状,冠状环柄菇Lepiota cristata(Bolton)P. Kumm.含重金属较多。  相似文献   

2.
丁智权  黄水珍 《食用菌》2003,25(4):33-33
高大环柄菇又名高脚环柄菇、棉花菇、高柄环菇。是亚热带地区一种大型的腐生菌 ,也是一种土生菌。我所是从 1 997年在野外采集到野生高大环柄菇 ,组织分离获得纯菌株。经过多年来栽培试验表明 ,该品种具有抗杂力强 ,原料来源广 ,产量高 ,管理粗放等特点 ,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1 .1 营 养 高大环柄菇菌丝分解和利用各种农、林产品下脚料。主要材料有稻草、棉子壳、牛粪、木屑、落叶及农业堆肥 ;辅助材料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尿素、麸皮和米糠。1 .2…  相似文献   

3.
毒菌种类虽不多,但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误食死亡率达30%~100%,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鹅膏属鳞柄白毒伞、春生鹅膏;环柄菇属的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又名印度鲍鱼菇,别名环柄斗菇,蚝菇,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凤尾菇一个种类。近年来,我们生产中筛选了“农秀1号”秀珍菇菌株,发现它无论在食用价值、栽培、产量等方面均比通常栽培的平菇有更多的优点,菌丝生活活力旺盛具有极强的腐生能力,可以在木屑、棉子壳、秸秆和其它多种植物废渣  相似文献   

5.
褐鳞环柄菇防治桃红颈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鳞环柄菇发酵液对桃红颈天牛卵和初龄幼虫有防治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4.2%和68.5%;褐鳞环柄菇发酵液经超声波破碎离心后,5%~20%褐鳞环柄菇菌丝体匀浆滤液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33.9%~87.5%,对卵没有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大环柄菇又名高脚环柄菇、高柄环菇、棉花菇,属蘑菇科、大环柄菇属。是亚热带地区一种大型的腐生伞菌,也是一种土生的食用菌。子实体一般大型;风味佳,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容易晒干,既可鲜销,也可干制销售,是一种较有开发价值的食用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菌种培养 ①母种:高大环柄菇种源由野外采集,经组织分离在常规培养基上获得纯菌种。经多年试验表明,采用以下母种培养基配方菌丝生长均表现良好。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2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B.…  相似文献   

7.
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湖南松菌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子实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对湖南省松林中分布最多的4种松菌进行分类鉴定.样品CSUFTHH1、CSUFTHH2、CSUFTZJ和CSUFTHY分别鉴定为乳菇属未知种(Lactarius sp.)、松乳菇(L.deliciosus)、橙红乳菇(L.akahatsu)以及红汁乳菇(L.hatsudake).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景洪野生暗褐网柄牛肝茵出菇地和不出菇地的土壤成分进行了检测,用Fisher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除了pH值和速效钾有差异外,出菇地和不出菇地的其他土壤成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集野生红汁乳菇及其近缘种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纯化筛选后获得7个菌株,利用PAuP4.0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组织分离茵株L1、L3、L5、L7为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L2、L6为橙色乳菇(Lactarius akahatsu),IA可能为乳菇属一未知种(Lactariussp.),对4株红汁乳菇菌株用HKY85距离测量法分析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采自丽水市缙云与丽水城郊百果园的菌株序列完全一致,其遗传距离为0,而湖南的标本与上述标本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从这些结果推测,地理隔离可能会对红汁乳菇遗传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邵伟  熊泽  黄艺 《食用菌》2007,29(6):56-57
以双孢菇菇柄及豆粕、小麦、麸皮等为原料,在28~30℃的条件下,通过米曲霉40 d的发酵作用,将原料中蛋白质降解,从而酿造出双孢菇酱油,该产品具有红褐色,酱香浓郁,菇香味突出,口感鲜美,咸淡适口等特征。其理化指标均达到酿造酱油一级的标准,为双孢菇菇柄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1984年至1985年春秋两季,我们对粤北山区的十多个市县进行了大型真菌资源调查。1985年秋季分别在两个县才发现了两种不常见而可食的大环柄菇。它们是高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procera(Scop.ex Fr。)sing.(见图5—8)和粗鳞大环柄菇 Macrolepio—ta rhacodes(vitt.)Sing.(见图1—4),前者发生于南雄县油山区探地村,后者则在仁化县科委县内采到。这两种野生食用菌的菇体均比较高大粗壮,菌盖宽达25厘米,柄长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地区常见有毒乳菇种类,准确、快速地识别有毒乳菇,将采集的4个乳菇属Lactarius真菌标本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同时提取子实体DNA,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用Blast对扩增产物纯化测序所得的序列进行比对,采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属和种。结果表明,2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标本CFSZ10167为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Schaeff.)Pers.],标本CFSZ10216为绒边乳菇[Lactarius pubescens(Fr. ex Kronbh.)Fr.],标本CFSZ13021为灰褐乳菇[Lactarius pyrogalus(Bull.)Fr.],3种均为胃肠炎型毒菌,CFSZ10044为皱乳菇(Lactarius ruginosus Romagn),为中国新记录种,主要特点是菌盖棕褐色、浅褐色,有绒质感,盖缘呈齿状,孢子球形具小刺,食毒不明。对4个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生境图片和显微图像,研究结果为乳菇属物种鉴定和资源分布提供了重要补充,并为常见毒菌识别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13.
以牛奶和双孢蘑菇菇柄为原料,研制双孢蘑菇菇柄酸奶。对双孢蘑菇菇柄浆液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稳定剂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酸奶最优工艺参数为双孢蘑菇菇柄浆液添加量13%,蔗糖添加量8%,接种量4%,发酵时间5 h;增稠稳定剂最佳复配为0.10%果胶和0.20%耐酸羧甲基纤维素钠。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21,(5)
对采自浙江省景宁县大仰湖自然保护区的375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形态学和真菌rDNA 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大型真菌107种,隶属于2门4纲13目34科67属,物种丰富的科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丰富的属为蘑菇属Agaricus、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对鉴定出的每个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进行查证,其中可食用21种,可药用21种,有毒20种。  相似文献   

15.
曹颖  贺新生 《食用菌》2007,29(6):16-17
选择10个RAPD引物对一个斑褶菇属菌株P9、一个裸盖伞属菌株8凹和一个两属问形态类似的疑难菌株P)(进行属问多态性分析,然后以一对rDNA-ITSI引物进行斑褶菇属的特异扩增。RAPD分析表明,疑难菌株PX和斑褶菇属菌株P9在C18、C19等引物的特异性条带上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在ITS-1斑褶菇属特异引物下,菌株PX与P9扩增出相同的150bp左右的条带,而裸盖伞属菌株807中未有此条带。RAPD多态性分析结合rDNA-ITSl特异引物扩增将疑难菌株PX鉴定为斑裙菇属。  相似文献   

16.
王锋尖  周向宇  甘露 《北方园艺》2017,(21):159-162
以采自湖北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内的一株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并从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了鉴定;对其ITS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并在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确定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该野生菌为金盖褐环柄菇(Phaeolepiota aurea),属湖北省新记录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其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RAPD与ITS1标记鉴定斑褶菇属与裸盖伞属间疑难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0个RAPD引物对一个斑褶菇属菌株P9、一个裸盖伞属菌株807和一个两属间形态类似的疑难菌株PX进行属间多态性分析,然后以一对rDNA-ITS1引物进行斑褶菇属的特异扩增。RAPD分析表明,疑难菌株PX和斑褶菇属菌株P9在C18、C19等引物的特异性条带上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在ITS-1斑摺菇属特异引物下,菌株PX与P9扩增出相同的150bp左右的条带,而裸盖伞属菌株807中未有此条带。RAPD多态性分析结合rDNA-ITS1特异引物扩增将疑难菌株PX鉴定为斑摺菇属。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10个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土样为试材,调查发生地的生境及出菇情况,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研究土壤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海拔范围在613~1 370 m,东经100°05'~101°32',北纬21°40'~25°03';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较好的是嘎栋的凤凰木树下,每3 m2≥1个,其次是临沧幸福镇的枇杷树下,每4 m2≥1,出菇较差的是打洛的桃树下,每40 m2≥1;凤凰木树根上较易感染牛肝菌菌丝并形成菌腔虫瘿,菌腔虫瘿量与牛肝菌的发生量成正比关系;土壤肥力综合排名得分为幸福镇东风星火山(低)试验基地振东果林农场嘎栋景洪勐养打洛资源圃星火山(高),幸福镇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排第1位,出菇也较多,表明土壤的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出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秀珍菇又名环柄侧耳.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柄白色、盖淡褐色,是近年国际市场上的食用菌新品种。秀珍菇口感脆嫩清爽。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颇受美食界、餐饮业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前景。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次袋栽试验-现将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秀珍菇适宜出菇温度15~30℃,以18~24℃出菇较正常.品质亦较好,我们安排在6~7月繁殖母种、原种.8月下旬生产栽培种.9月下旬至翌年5月栽培出菇。2 原料与配方 秀珍菇菌丝生活力极强,适宜生长的基质很多.稻草、麦秸、棉壳、杂木屑…  相似文献   

20.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下脚料——菇柄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声波法提取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采用正交试验L9(34)对菇柄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菇柄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为450 W,溶剂用量为20 mL/g,提取温度为70℃.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粗品SDF得率为11.32%,SDF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80.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