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不同穗条长度、寄插时间和移栽时间对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扦插苗成活率、高度和地径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不同 ,适宜的穗条长度、寄插时间和移栽时间表现不一致 .火炬松适宜的寄扦时间和移栽时间分别为 1 2月 30日和 4月 1 0日 ,穗条长度以 4~ 8cm为宜 ;湿地松适宜的寄扦时间为 1月 1 5日 ,移栽时间以 4月 1 0日为宜 ,穗条长度以 1 2 cm为宜 ;马尾松适宜的寄扦时间为 1 2月 1 5日至 1 2月 30日 ,移栽时间以 3月 2 0日为宜 ,穗条长度以 6~ 8cm为宜 .  相似文献   

2.
思茅松穗条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截顶类型对思茅松萌条数量和母株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受截顶高度的影响明显,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萌条数量多;截顶高度对采穗母株的存活也有较大影响,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存活率高.对1年生采穗母株,截顶前的母株高度对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和母株保存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刈剪高度对高羊茅草地早熟禾混播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剪高度 (2cm、4cm、6cm、8cm)对混播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绿地草坪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混播的绿地草坪在春 (3、4、5月 )、秋 (9、1 0、1 1月 )两季以中刈剪 (4cm、6cm)能促进分蘖、密度增加、覆盖度提高 ,叶色好、草坪质量好 ;夏季 (6、7、8月 )以 8cm高度刈剪能得到高覆盖度、质量好的草坪 ;冬季 (1 2、1、2月 )以 4cm刈剪为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剪顶对清水和棉太金调控下高密度麦后直播不同短季棉品种的产量和有效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打顶相比,剪顶对子棉产量的影响因品种不同、是否使用调节剂而异,并未导致一致的减产,且对皮棉的影响小于对子棉的影响;相对于清水对照,使用棉太金条件下,剪顶副作用小,对有的品种呈现增产效果,剪顶更容易影响单株上层(≥2层)和外围(≥2节)铃数、铃重、子棉产量。  相似文献   

5.
1985年7月2日受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的委托,由浙江林学院林学系郑勇平等同志承担的关于湿地松、火炬松、晚松的引种调查任务,已于8月20日如期完成。根据中国林科院林研所《1985年湿地松、火炬松引种总结调查提纲》要求,对长乐林场中甘、缸梅、馒头山、黄湖、西山等林区的6351亩国外松(其中湿地松3531亩,火炬松2204亩、晚松616亩)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龄级、不同经营类型下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6.
赵慧  马鹏程  薛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195-198,213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7月18日出现在平凉的区域性暴雨为例,分析暴雨发生前对流层顶高度、温度以及各高度的垂直速度、位涡、风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4d至前2d对流层顶高度有明显的下降,并于暴雨发生前2 d降至最低,最低为14.6 km,相反地,对流层顶温度在暴雨发生前5 d至前2 d开始上升,并于暴雨发生前2 d升至最高,可达-65.6℃.对流层顶高度在暴雨发生前2 d的空间形变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上,高度的经向梯度变化比纬向梯度变化明显;从纬向看,暴雨发生前2 d,2 PVU等位涡线可以向下发展至380 hPa附近,凹陷最明显,即暴雨发生前2 d平凉地区对流层顶会出现折卷现象,暴雨发生当天,上升运动最强盛,最大垂直速度可达-0.3 Pa/s;对流层顶高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高层向下侵入的高位涡冷空气及对流层顶折卷过程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对流层顶附近异常信号对暴雨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秦美猕猴桃品种进行了不同夏剪处理试验 ,留足预备枝、疏除多余发育枝、强旺结果枝轻摘心相结合 ,使树冠内膛光照改善 ,叶幕下层的光强度为全光照的 7.1% ,净光合率为 1.8μmol/ (m2· s) ,落叶率 4 .2 % ;产量 35 838kg/ hm2 ;平均单果重 113.5 g,果实采收硬度 6 .1kg/ cm2 ,室温下贮藏 2 0 d后为 1.1kg/ cm2 ,果实软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4 5 g/ kg;翌年每结果母枝着生 8.9个结果枝 ,每结果枝着生 4 .8个以上花序 ,强旺结果枝占到5 6 .7% ,均显著优于现行的疏除徒长枝、旺盛结果枝在结果部位之上留 5叶摘心的方法。在本实验条件下 ,秦美品种的叶面积指数保持在 2 .9,叶果比保持在 4∶ 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截干高度对云南松苗木萌枝能力的影响,为采穗圃穗条生产和适宜截干高度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截干高度(即留桩高度)5,10和15 cm 3个处理,以不截干为对照,截干后每月测定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量,年底测算萌枝保存率和母株保存率,分析不同截干高度下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量的变化进程及累积数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萌枝和母株保存率,探讨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规律。【结果】不同截干高度萌枝发生的进程有所差异,截干高度5 cm萌枝数量速生期开始最早(截干后15 d)、持续时间最短(22 d),而截干高度10 cm萌枝数量速生期开始最晚(截干后22 d)、持续时间最长(39 d);净萌枝数量增加集中在截干后1~2个月的速生期内,占理论极值的57.51%~58.55%;不同截干高度的净萌枝数量和累积萌枝数量在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均表现为截干高度5 cm<截干高度10 cm<截干高度15 cm;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平均单株累积萌枝数量分别为12.82,19.72和22.71枝/株,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截干高度云南松苗木的萌枝平均生长量积累过程呈现“慢-快-慢”的节律,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萌枝生长量分别为6.094,5.486和7.868 c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云南松萌枝生长量增加集中在截干处理后1~3个月,占总萌枝生长量的70%以上。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萌枝存活率分别为86.14%,76.26%和63.48%,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母株保存率分别为95.83%,100%和100%,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截干高度5 cm的萌枝数量少,但存活率最高;截干高度10 cm的萌枝数量多,且存活率较高;截干高度15 cm的萌枝数量多,但存活率最低。【结论】截干高度10 cm的处理既利于枝条萌发和萌枝生长,又具有较高的萌枝存活率,可较好权衡萌枝数量、生长量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因此确定其为最有利于萌枝潜力发挥的适宜留桩高度。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1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生长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试验林场对引进美国南方松——湿地松、火炬松的生长状况 ,与当地马尾松进行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抚育条件下 ,国外松优于马尾松 ,在 1~ 2 0 a内 ,湿地松的生长明显优于火炬松和马尾松 .因此 ,作为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纸浆林 ,湿地松是适应性比较强的速生丰产的引进树种  相似文献   

11.
火炬松等5种松树的醇溶蛋白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火炬松等5种松树进行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发现这5种松树仅有1条共有的醇溶蛋白带,树种之间醇溶蛋白图谱不同.黑松与赤松的图谱最相似,相似值为80.0.对这5种松树的醇溶蛋白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在50>λ>41.2时,可聚成3大类,黑松与赤松为第1类,马尾松与湿地松为第2类,火炬松为第3类.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施肥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选择马尾松人工幼林建立固定样地,采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肥施量进行连续5年4个处理(即A 1.0 kg/株、B1.5 kg/株、C2.0 kg/株,以及CK不施肥)的肥效试验。当林分生长至9年生时,其生长量显示如下规律:(1)胸径生长量为C(11.40 cm)>B(11.10 cm)>A(10.87 cm)>CK(10.80 cm);(2)树高生长量为C(9.87 m)>B(9.43 m)>A(9.23 m)>CK(9.20 m);(3)林分蓄积量为C(79.35 m3/hm2)>B(72.45 m3/hm2)>A(68.34 m3/hm2)>CK(67.33 m3/hm2)。从总体上看,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量显示出施肥比不施肥提高1.5%~17.9%,其中,施肥量2.0 kg/株处理对林木生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3种保水剂对松苗茎水势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施用科瀚98保水剂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木的茎水势和生长的影响,以及科瀚98、黑金子和Stockosorb 400k等3种保水剂对火炬松Pinus taeda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科瀚98保水剂可以明显提高湿地松苗的茎水势,降低水分胁迫对松苗造成的危害。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保水剂处理的苗木茎水势比对照高0.27~0.87 MPa,而且胁迫越重,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显著。经过保水剂处理后,湿地松苗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有明显的增加,根部、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以及根冠比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而且保水剂处理的松苗长势好,不易萎蔫。在田间用科瀚98、黑金子和Stockosorb 400k等3种保水剂处理火炬松苗近3个月后,苗木株高、地径和茎、叶相对含水量总体上比对照略高,但由于受实验环境的影响,3种保水剂的施用效果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图1表3参11  相似文献   

14.
鹤山3种人工林土壤N_2O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特制的不锈钢采气管及气相色谱仪对鹤山3种人工林土壤不同深度N2O浓度进行了原位采样及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土壤剖面N2O浓度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马占相思林土层N2O浓度的顺序为15cm<30cm<45cm<60cm土层;荷木林和松林各土层的浓度顺序为30cm<15cm<45cm<60cm土层.对3种人工林整个观测期间相同深度N2O浓度的月平均值进行比较,15、30、45cm3个土层的高低顺序均为荷木林<马占相思林<松林,60cm土层则是马占相思林<荷木林<松林.在季节变化方面,马占相思林和荷木林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以雨热充足的8月份较高,到11月份又有上升的趋势.松林N2O的季节变化趋势则是5、6月份以及8、9月份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松材线虫病入侵30余年紫金山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进程。[方法]对松材线虫病危害前为马尾松林,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结构、Margalef物种丰富度(S1)、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C)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紫金山原马尾松林植被群落正处在被地带性混交森林植被群落逐渐替代的不同演替阶段;3种植被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相互间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密切关联,马尾松重要值的消涨除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外,还受到植树造林、直播造林、卫生伐、森林抚育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种植被群落灌木层均未见马尾松,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对密度消涨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外,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理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3种植被群落草本层以阔叶林中物种最为丰富,马尾松林草本层种类多于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对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现在的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乔、灌层中的植物种类、S1和H'均呈递增趋势,与C的变化趋势相反,H'和J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原马尾松林整体朝着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结论]该研究可为紫金山森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采伐迹地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通过野外标准地群落调查和重要值计算,分析了福建沙县不同林龄(40a生,25a生和14a生)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群落树种组成为40a〉25a〉14a。马尾松人工林林龄越大,乔木层树种越多。(2)种群径级分布:40a生马尾松人工林,胸径级大的个体占的比重较大,随径级减少,立木株减少;25a和14a则相反。(3)马尾松种群的垂直结构:不同林龄的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马尾松垂直结构服从正态分布,40a生马尾松人工林,最大株数所在的树高级越大,且随高度级减少,立木株减少;25a和14a则相反。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中物种丰富度为40a〉25a〉14a。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选自优良种源的育种亲本在遗传改良中的表现,以马尾松1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子代家系生长量、亲本育种值、实际改良增益及选择2代优树等,评价广西桐棉、古蓬、云开大山3个优良种源在马尾松传统改良中的表现与价值。结果表明,19年生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家系平均树高为15.99 m,平均胸径为19.66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246 0 m~3,比本地商品种和湿地松对照分别提高了65.10%和35.16%。与优良种源对照相比,获得了8.30%的树高实际改良增益、12.70%的胸径实际改良增益、33.33%的材积实际改良增益。来自不同种源的亲本在子代测定中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在育种值方面,选自桐棉、古蓬、云开大山3个种源的亲本分别为0.001 2、-0.000 8、0.001 1。子代树高生长量以古蓬种源亲本最高,平均为16.11 m,胸径生长量以桐棉种源亲本最大,平均为19.86 cm。16株2代优树中,母本来自桐棉、古蓬、云开大山种源的分别有2、10、4株。母本来自云开大山种源的家系,生长表现非常突出的单株比例更高。结果还表明,亲本来自桐棉种源的家系相对桐棉种源混系对照在树高上获得了较高的实际改良增益;而来自古蓬种源的家系相对古蓬种源混系对照在胸径上获得了较大的实际改良增益。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杉木林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8年生湿地松、杉木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湿地松林地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均呈增大趋势 ,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容积质量则呈下降趋势 ;而杉木林则与此相反。由此可见 ,杉木林不利于保持和改善土壤的肥力性状 ,而湿地松林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能力 ,有利于林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