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4℃、22℃和37℃下,用不同动物的红细胞和生长在初代鸡肾细胞上的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进行血凝反应(HA)。在不同的温度下,只与小鼠红细胞发生血凝反应,而与牛、山羊、绵羊、猪、兔、海猪,鸡和鹅的红细胞不形成血凝反应。一种变异株对小鼠红细胞的凝集力需要选择合适的小鼠细胞,特异性的抗血清能抑制这种血凝反应,分析了血凝和血凝抑制(HI)反应中的某些因素,建立了标准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单个鸡血清的血凝抑制抗体滴度与中和抗体滴度有明显的阳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县级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进行禽流感、新城疫动物疫病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试验误差,甚至改变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实验室检测血清样本数量的增加,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时间已成为当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困扰已久的问题。该试验以新配制的缓冲液稀释保存长达6个月的鸡红细胞不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这极大方便了实验室及现场血凝、血凝抑制试验的操作。  相似文献   

4.
稀释液对禽流感HA和HI试验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稀释液对禽流感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用pH7.0的PBS缓冲液测定抗原的血凝滴度比常用生理盐水和调pH至7.0的生理盐水高出将近一倍,测定的阳性血清的抗体滴度高出一孔。试验表明用PBS为稀释液能够降低试验成本、提高检出率。该研究为标准化禽流感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监测禽流感抗体水平的一种试验方法.对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了从辽宁省部分地区采集的猪血清中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的抗体滴度。结果表明,368份血清样品中,有162份呈抗体阳性反应,阳性率高达44.0%。被采集血清的猪未表现出临床症状,说明该地区存在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禽流感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随着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禽流感疫病的日常监测、集中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工作量的逐年增加,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成为当前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禽流感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试验中不规范的操作和细节方面的不注意,导致出现了不正确的检测结果,影响了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米糠凝集素的提取及其对新城疫病毒血凝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萃取、浸泡等方法,提取米糠凝集素,分别测定了对鸡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及对新城疫病毒血凝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萃取法,还是浸泡法提取的植物凝集素,其血凝集价没有差异,均为25;在体外提高新城疫血凝效价2滴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Lasota病毒在鸡胚繁殖。这提示米糠凝集素对鸡新城疫苗血凝效价和繁殖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兽医实验室中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经常用到如鸡新城疫、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多种疫病的检测试验中。石家庄市各级兽医实验室每年春防、秋防后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均进行免疫抗体集中监测,以便准确掌握免疫质量。因此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和淫羊藿总黄酮对NDV血凝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微量血凝法 ,测定了黄芪多糖 (APS)、淫羊藿多糖 (EPS)、淫羊藿总黄酮 (EF)对NDV血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EPS、EF能显著提高NDV的血凝效价 ,且与浓度有相关性 ,EPS并能延长NDV的血凝时间 ,将它们与混合病毒感作后 ,这种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1.
朱止南  田亚军 《养殖技术顾问》2013,(10):159-159,215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方法。某些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能凝集禽类的红细胞,这个现象称为病毒的血凝,可以用来检测样品中病毒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并排特异性反应。因此,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鉴定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动物群体疫情的监测等。  相似文献   

12.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在县级兽医实验室主要用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血清学的免疫抗体检测,在具体的试验中因细节较多易造成结果失准,笔者就前期准备工作、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判定等几方面浅谈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禽类红细胞悬液对HI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能够用于监测某些畜禽传染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等的抗体水平,由于动物血清中存在某些非特异性血凝物质,致使血凝抑制试验的结果出现非特异性血凝现象。本实验采用鸡、鸭和鹅的红细胞分别与同一份血清进行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用鸡红细胞来检测鸭、鹅血清抗体效价时,出现非特异性血凝的血清份数较少;而用鸭、鹅红细胞来检测鸡血清的抗体效价时,出现非特异性血凝的血清份数较多。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分别利用鸽红细胞悬液和鸡红细胞悬液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鸽血清中的禽流感H5抗体和新城疫抗体水平,比较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血凝试验中,对于无论是禽流感抗原还是新城疫抗原,鸽红细胞检测的血凝价均小于鸡红细胞检测的结果。在血凝抑制试验中,鸽红细胞检测鸽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大于鸡红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应用目前国内研制的含犬副流感弱毒疫苗的五联苗,采用微量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通过对96条军犬和民犬进行定期采血检测,研究了本疫苗预防犬副流感的免疫程序,以犬副流感抗体效价达到1:64为标准,该苗的免疫程序为第一次注苗后14天再注射1次,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1次。在将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用于犬的血清副流感抗体检测中,采用了绵羊红细胞,结果清晰准确,方法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评价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判定快速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等优点,但该试验在实际操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初步探讨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化验室中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如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化验室诊断或免疫监测在基层多使用这种试验方法。今年在我国其它省市发生多起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威胁我省我市的情况下,省、市、县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都对禽流感进行了大量的化验室监测,运用和准确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免疫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在操作中常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容易造成试验结果偏差,甚至误判。现将这种实验方法操作中影响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血凝试验用鸡红细胞保存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血凝试验所用的鸡红细胞的保存条件进行了比较。在新鲜红细胞液中加入甘油或尿素可以延缓细胞破裂溶血。鸡红细胞经戊二醛处理后,于4℃保存9个月,其凝集特性未发生变化,同时在醛化红细胞中加入甘油更能稳定血凝活性。在4℃、室温和37℃条件下将制备的新鲜红细胞和醛化红细胞用作血凝试验的指示剂,不影响新城疫病毒抗原血凝滴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醛化鸡红细胞的甘油悬液可以替代新鲜红细胞用于临床实践中新城疫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测定。  相似文献   

19.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血凝特性和在鸭胚中繁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S病毒CH—1分离株能凝集鸡、鸭和鹅等禽类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兔、小白鼠和人O型血红细胞。该病毒的血凝特性对缓冲液种类和浓度无严格要求。可耐受56℃24小时,但80℃作用30分钟,则几乎完全丧失血凝活性。1.0%胰酶和0.5%β—巯基乙醇对病毒血凝活性无明显影响,用0.1~0.4%甲醛37℃作用24小时血凝活性无变化,而0.5~1.0%甲醛处理后,病毒血凝价下降4~7个滴度。病毒反复冻融6次对血凝特性无影响。EDS病毒接种10日龄鸭胚后24小时就可检测到病毒的血凝滴度(2~(3.2))、96~120小时病毒在鸭胚液中的血凝滴度达到高峰(HA>2~(14)),此时胚液量也最大。病毒在鸭胚尿囊液和尿囊膜中的血凝滴度最高,其次是羊水,胚体中血凝滴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诊断技术有:血凝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ELISA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PCR)等。其中,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和实用,是基层兽医实验室常用的检测禽流感及新城疫抗体效价的试验方法。虽然GBAT18936-2003和GB/T16550-2008分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诊断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本试验的细节需要完善,才会增加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判定准确性。笔者结合自身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实践经验,将试验的注意事项按以下思路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简言之就是“思”“看”“做”三点。将此思路贯穿到此试验的前、中、后3个时期中,对其需要注意的操作细节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