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4年对宜昌地区核桃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选优,同年10月采集核桃坚果经形态特征、品质性状检测后从中择优30株坚果样品,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结果表明:脂肪含量49.44%~66.82%,蛋白质含量14.70%~23.80%。分析结果表明: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地理位置、土壤条件特别是湿润的气候环境有关,也与管理措施、施肥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核仁成分及其相关性,为其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皖南华东野核桃资源为对象,测定其鲜果单果质量、果皮厚度与坚果单果质量、壳厚度、出仁率等果实性状及坚果核仁成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变异系数大于10%,其中,坚果壳厚度变异系数最大为43.92%。对坚果核仁成分的测定表明:核仁中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次之,总糖含量较低;对脂肪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达92.68%。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坚果单果质量与核仁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及核仁成分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发现,单株编号10和8的鲜果大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所受试单株中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遗传资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华东野核桃果实核仁成分,发现其核仁脂肪酸含量高于薄壳山核桃、山核桃,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表明其核仁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食品资源。该研究结果为华东野核桃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大理州5个核桃主产区39份核桃坚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坚果表型性状特征进行变异性、聚类性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大理核桃坚果表型特征丰富多样性状况,为该地区核桃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数量性状以单果重、核壳厚、出仁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26.61%、27.91%、16.54%,单果重和出仁率上分别占参试样本总数41.03%和25.6%达到国家特级标准。质量性状以露仁情况、取仁难易、核仁饱满度和果形均匀度4个表型特征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18.27~38.29%。对12个坚果表型质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其Simp-son指数为0.077~0.826,Shannon-Wiener指数为0.122~1.854,其中以果形性状的两项指数最高,分别为0.825和1.854;缝合线性状的两项指数最低,说明循化产区各性状的变异程度总体最大,以漾濞产区的表型变异程度最高,遗传多样性最丰富。5个核桃主产区的39份核桃资源可划分为两大类,并可按坚果形状进行区分,这充分说明了按果形划分核桃种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即将YB(漾濞群体)、YP(永平群体)、YN(云龙群体)和WS(巍山群体)4个聚为1类,EY(洱源群体)单独聚为1类,这充分说明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的自然气候与降雨量直接影响了核桃表型变异程度和遗传资源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元市9个核桃良种的生长表现及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广元现有良种具有生长势中等偏强,具备丰产、稳产特性。同时,本地核桃品种多样性丰富,在特色品种开发方面,仍然有较大空间。(2)广元现有良种果形端正,果壳厚薄适中,坚果内褶壁基本退化,隔膜膜质,稀有革质,多数取仁易,出仁率高。在以后的品种推广中,应大力发展蜀朝2号、青川1号、旺核1号等品种果型大、出仁率高、耐储运的良种。(3)根据变异分析得出,三径均值、粗脂肪含量、出仁率变异系数较低,说明这些指标的遗传稳定性较高。(4)单果重、三径、壳厚、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结果对于研究区域内核桃性状变异、性状指标间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渝东北核桃优良单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本地核桃良种,在渝东北地区开展核桃优良单株的选择研究。通过对渝东北地区的64株初选核桃优树坚果的主要性状离散程度进行分析,对其中43株较优树的5个主要数量指标(三径均值、坚果质量、仁质量、壳厚、出仁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对描述性指标(坚果外观、取仁难易、饱满程度、种仁颜色、风味)进行评分分析,进而选择坚果综合性状优良的核桃单株。根据主成分分析与描述性指标的评分,结果表明13、39、16号等16株核桃优良单株的坚果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6.
2015年在昆明树木园核桃资源圃内,对深纹核桃2个著名品种漾濞大泡核桃、三台核桃,以及普通核桃2个优良品种强特勒、哈特利进行种间人工杂交授粉,设计了8个杂交组合并对其结实率、落果率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深纹核桃与普通核桃种间杂交时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的结实率和落果率差异较大,结实率变幅2%~67%,变异系数107%,落果率变幅33%~98%,变异系数33%。杂交F1代坚果的平均单粒重、种子大小及刻纹深浅等性状均与母本相似,表明核桃果实坚果性状主要受母本遗传控制,受父本花粉作用的影响不明显。证明在核桃生产管理中选择亲和力强、结实率高的品种作为授粉树,能显著提高核桃产量而对其坚果性状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的坚果表型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巴山区因其地理和气候原因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也是核桃资源分布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种质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研究针对该区域核桃实生居群现状开展研究,以期探明其种质多样性特点及居群遗传结构,为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12个实生居群386个实生单株为试材,单株为1个样本,分别对每个样本坚果(每样本选30个均匀坚果)12个表型性状变异和坚果播种苗(每个样本选1株播种苗)16个等位基因位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介于26.75%~34.36%之间,平均为30.60%,小果型(单果质量小于6 g)资源占有一定比例;居群遗传性状Shannon指数介于1.112~1.546,平均为1.324;平均期望杂合度介于0.612~0.718,平均为0.688。说明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均比较丰富。2)居群间的坚果表型分化和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081 5和0.063 2,说明居群内变异是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和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性状Manhattan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均表现出与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结论】大巴山区核桃在长期的实生繁殖和多样的立地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坚果表型和遗传变异,是我国重要的核桃资源多样性分布区域。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实生选种和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鄂北引种栽培的10个核桃品种坚果的外观品质,并分析测定部分品种核仁的脂肪、蛋白质、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元丰、晋龙3号和辽核4号综合品质较优,其外观品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中林5号坚果较小,脂肪含量较低,但出仁率高、口感好,可以作为授粉品种使用;当地野核桃果径小、单果质量小、壳厚、内隔壁骨质、出仁率极低,无直接经济利用价值,但蛋白质含量高达26.1%,可用野核桃与核桃进行杂交,选育抗性强、高蛋白含量的核桃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施2014年云南省科技创新项目"云南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历经3年时间,对大理州12县市核桃集中分布的42个乡镇开展核桃遗传资源调查,共标定核桃样树416株。经过实地核对、专家鉴别、定名,共查清大理州核桃遗传资源计61个栽培品种,包括地方品种45种、杂交品种7种和引进品种9种,其中审(认)定品种14种。据本地区入选省级核桃种源坚果主要经济性状检测统计结果,有20.83%的核桃种源坚果出仁率达到国家特级标准(15份),23.61%达到国家Ⅰ级标准(17份),27.78%达到国家Ⅱ级标准(20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促进核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推动核桃产业持续发展。【方法】以陕西省3个特异核桃品种和1个地方主栽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坚果表型性状、核仁营养品质和功能性成分等51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6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核桃坚果的各项主要指标差异显著。‘安康紫仁核桃’的坚果表型性状表现更好,其三径(纵径、横径、侧径)均值、单果质量、核仁质量及出仁率分别为36.44 mm、14.95 g、8.67 g、58.0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核仁粗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商洛紫玉’核仁的多酚、黄酮、花色苷、维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含量分别达到170.53 mg/g、229.82 mg/g、1.80 mg/g、57.80 mg/k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6项主要指标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126%,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核仁功能性成分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坚果表型性状及核仁营养品质有关。各品种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商洛紫玉’‘香玲’‘红...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海拔下娘青核桃坚果性状及营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娘青核桃食味香甜,其丰产性和抗性均优良,适于栽培的海拔范围广。为了解栽培于不同海拔地区的核桃坚果品质,从而为娘青核桃种植地适宜海拔高度的选择、坚果及果仁加工利用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栽培于7个海拔梯度的坚果三径、单果质量、壳厚、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对其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坚果外观指标三径的影响极显著,而对出仁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坚果果形越小,坚果果壳越薄;果仁营养品质方面,海拔高度对其蛋白质、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粗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的影响均显著,而对总氨基酸、a-亚麻酸的影响均不显著;海拔梯度与坚果中磷含量的相关性显著,而与其钙、锌、铁、钾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坚果中总糖、粗纤维含量均逐渐升高,此两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海拔高度为2 500 m处均表现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山东鸡爪绵核桃果实经济性状鉴定与选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鸡爪绵核桃实生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36株样品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鸡爪绵核桃坚果质量变幅为9.30~21.05 g,每100 g仁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31~20.60 g,脂肪含量变幅为56.70~67.33 g,可溶性糖含量变幅为3.04~6.14 g;鸡爪绵核桃果实经济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坚果核仁质量变异系数最大(20.85%),脂肪含量变异系数最小(4.57%)。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函数式计算主成分值,并依据市场消费趋势提出坚果利用类型的主成分组合,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按不同利用类型进行排序,其结果与实际表现型相近似。  相似文献   

13.
对22份滇西及滇中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果实进行10个数量性状测定和10个质量性状鉴定及赋值,并进行特征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在坚果形状、缝合线、种仁颜色等方面特征丰富;数量性状方面单果重、壳厚、仁重、出仁率、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26%、19.46%、22.85%、21.88%、17.22%,在单果重和出仁率方面有45.45%、18.18%达到国家特级标准。聚类分析表明,22份资源划分为两大类,并且这两大类型正好可用坚果形状进行区分。22个主栽品种坚果表现出丰富的特征性和优良性,其不仅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也为核桃品种改良等提供宝贵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4.
对香格里拉虎跳峡镇79株核桃单株坚果表型特征的13个表型描述性状及8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核桃坚果的形状、仁色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较高,核桃拥有坚果形状表型特征描述的10种类型,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扁圆球形、圆球形和长扁圆球形为主.种仁颜色主要以灰白和黄白色为主,占50.6...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综合评价临沧主栽核桃品种资源,以3个核桃品种坚果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果实形态性状及蛋白质、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间品质存在差异,3个品种在坚果纵径、横径、棱径、仁重、粒重、壳厚、出仁率方面差异显著,而核桃内含物蛋白质、脂肪酸、矿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质较好的品种有临宝核桃、漾濞泡核桃。  相似文献   

16.
为选择适宜鄂西山区栽培的早实核桃品种,分2次共引进15个品种(系)在宜昌海拔1 200 m、145 m建立比较试验园,2005~2007年调查15个核桃品种(系)及乡土品种鄂西薄壳核桃的坚果质量、三径值、壳厚、出仁率、取仁指数、坚果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系)出仁率在40.9%~59.9%,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乡土核桃品种的91%、101%~103%;坚果品质比原产地有所下降;云新7914号坚果品质在2个海拔间无明显差异;辽宁1号、中林5号在海拔145 m试验点栽培,坚果品质达到国家优级标准;清香、鲁光、辽宁1号在海拔1 200 m试验点栽培,坚果品质达到国家1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给青海地区核桃资源保护与有效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青海6个核桃分布区的72份地方核桃进行氨基酸组分与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氨基酸总含量为12.698%~27.677%,平均含量为16.942%,平均变异系数为5.432%。地方核桃核仁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9.76%。6个分布区在氨基酸含量指标上可分为3大类。第1类包括民和、贵德和循化;第2类包括乐都和化隆;第3类为尖扎。其中化隆县平均氨基酸总含量最高,为18.562%。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主要栽培品种综合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不同地区核桃的适宜栽培品种,以河北涉县下偏凉村、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赞皇县胡家庵村、涞水县淮河村4个核桃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核桃品种的树体性状、枝类组成、结实特性、果实外在性状、果实内在品质和抗冻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绿岭、香玲、辽宁1号、辽宁3号和辽宁7号树高均在2.67~3.75m,短果枝占总结果枝量的50%以上,结果母枝连续结果能力均为4~5年,坚果外观美观,脂肪含量大于65%、蛋白质含量大于20%,有较强的抗寒性,适宜在太行山区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洛紫仁核桃是商洛市自主选育的特色核桃新品系,核仁皮紫红色,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花色苷和鞣花单宁成分含量极高,在核仁种皮中含量分别为1.65%和4.10%;生长势旺盛,树体强壮,坚果圆球形,三径均值31.55 mm,平均单果重10.44 g,出仁率51.11%,壳厚1.13 mm,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3.77%、64.89%、15.65%,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总含量54.7%。该品种具有早实特性,性状遗传稳定,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板栗种质资源在迁西地区的表型多样性、变异规律及变异水平,为迁西地区板栗的引种、育种等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板栗群体39份板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坚果成熟期采集刺苞与坚果,并测定其相关表型性状。采用双因素巢式分组试验设计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1)刺束长度在群体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群体间差异性不显著,其余9个性状指标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北京、河北、湖北、山东板栗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大;3)群体间平均变异与群体内平均变异比约为2:11,表明各性状群体内的变异远高于群体间的变异;4)采用系统聚类中Ward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结论】板栗刺苞与坚果表型形态性状多样性丰富;其中北京、河北、湖北、山东板栗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其板栗表型性状多态性较为丰富,性状遗传稳定性较低,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通过对比群体间与群体内的变异系数得出群体内变异是板栗表型性状呈多样性的主要来源;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得到地理分布相近的板栗群体可以相互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