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粮对肉仔鸡器官发育及其病理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6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8只鸡。对照组鸡饲喂非转植酸酶基因的亲本玉米饲粮,试验组鸡饲喂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粮。2个处理组饲粮中可利用磷等所有养分含量均相等或相近。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肉仔鸡内脏器官指数、小肠各段长度和重量指数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肉仔鸡的肝脏、肾脏、脾脏和十二指肠也未发现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期内,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粮对肉仔鸡的器官发育未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脏器未发现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59-863
选取妊娠第45天民猪母猪1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1%L-精氨酸。采取初生仔猪小肠,制作切片,进行小肠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小肠IL-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初生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微绒毛长度均有升高的趋势,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升高,隐窝深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空肠绒毛宽度以及微绒毛长度均有升高趋势,而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和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升高22.89%、64.15%和降低37.12%(P0.05)。回肠绒毛宽度以及微绒毛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及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极显著增加34.38%、86.75%及降低40.63%(P0.01);试验组初生仔猪十二指肠IL-2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空肠IL-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回肠该基因表达量呈现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精氨酸能够有效提高初生仔猪的肠道免疫力及促进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天蚕素抗菌肽对海兰褐仔公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及免疫活性细胞数量的影响。选择336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仔公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150 mg/kg金霉素),抗菌肽Ⅰ(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Ⅱ(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Ⅲ(饲喂基础饲粮+2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Ⅳ(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Ⅴ组(饲喂基础饲粮+3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饲养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各处理肠黏膜结构与对照组相比较完整,除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空肠肌层厚度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不同添加水平的抗菌肽组绒毛高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隐窝深度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对照组,抗菌肽Ⅴ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抗菌肽Ⅴ组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Ⅲ、Ⅳ、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可显著改善海兰褐仔公鸡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同时也增加了小肠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其中抗菌肽Ⅴ组添加效果最好,天蚕素抗菌肽添加量为350 mg/k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虫草多糖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7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和0.02%虫草多糖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以重复为单位每天记录蛋鸡产蛋数、破软蛋数和蛋重,每周记录其采食量,计算产蛋率、破软蛋率、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试验结束后,蛋鸡禁食12 h,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测定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以及其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十二指肠肠壁厚度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蛋鸡的平均日产蛋重显著提高(P<0.05),但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虫草多糖对蛋鸡产蛋后期的破软蛋率和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蛋鸡产蛋后期饲粮中添加0.01%和0.02%的虫草多糖可提高其生产性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以"无菌鸡"为模型,研究添加鸡源性乳酸菌和盲肠内容物后,对仔鸡肠道发育、黏膜形态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种蛋80枚,经无菌孵化后,选择健康仔鸡60羽,分3组(每组20羽),转入3台无菌隔离器内饲养,并分别饲喂:无菌饲粮(CT组)、无菌饲粮+乳酸菌液(LB组)、无菌饲粮+鸡盲肠内容物(CC组);饲养21 d后试验结束,于试验7、14、21日齡从各组取6只进行屠宰,测定鸡肠道各段长度和免疫器官重量,并对肠道黏膜形态显微观察。结果显示:饲喂乳酸菌或盲肠内容物的仔鸡各阶段中的空肠长度均高于CT组,盲肠长度和体积均低于CT组的无菌鸡;仔鸡的脾脏指数高于CT组(P=0.010);饲喂乳酸菌或盲肠内容物后仔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降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增大。本试验说明,饲喂肠道菌群能促进仔鸡肠道发育,盲肠体积变小;同时促进脾脏的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及空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Ⅰ组仔猪饲喂奶粉饲粮(由某公司提供),试验Ⅱ组仔猪饲喂用发酵豆粕代替10.0%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Ⅲ组饲粮是在试验Ⅱ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3.0%原有原料,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饲粮中用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显著提高35日龄仔猪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降低35日龄仔猪隐窝深度,提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2饲粮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显著提高了35日龄仔猪各段小肠的绒毛高度,降低35日龄仔猪各段小肠隐窝深度,提高42日龄各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3通过透射电镜发现,对照组空肠微绒毛稀疏、短小、排列不整齐;试验组仔猪空肠微绒毛较长、整齐、密集,尤其是添加嗜酸乳杆菌组效果最好。4饲粮中用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显著提高了35日龄仔猪空肠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P0.05),提高42日龄仔猪麦芽糖酶活性(P0.05),提高42日龄仔猪麦芽糖酶活性。5饲粮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与只添加发酵豆粕相比,仔猪空肠二糖酶、Ca2+/Mg2+-ATP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35日龄时Na+/K+-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发酵豆粕可改善仔猪空肠微绒毛结构,减缓断奶应激引起的乳糖酶急剧下降,提高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替代原有原料3%后各指标效果更好,替代后其效果与奶粉饲粮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同源益生素对21日龄肉仔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1日龄AA肉仔鸡1 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设10个重复组,每重复组30只(雌雄各半),分别饲喂含5种不同剂量同源益生素的日粮,每天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为21 d。采用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21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黏膜厚度和肠壁厚度等数值。结果显示,0.3%益生素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表现最佳,肠绒毛长度最长、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最大、黏膜厚度和肠壁厚度最厚,0.3%益生素对改善和增强肉鸡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溶菌酶单体和溶菌酶多聚体对蛋鸡抗氧化、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影响比较。随机选取体重、生理状态基本一致的23周龄360只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I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溶菌酶单体,处理II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溶菌酶多聚体。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溶菌酶单体组和溶菌酶多聚体组蛋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回肠隐窝深度以及肠道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绒/隐、肠道菌群Sobs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以及拟杆菌门相对丰富度显著提高,溶菌酶多聚体组蛋鸡血小板总数和粒细胞数目以及十二指肠绒/隐显著显著提高,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溶菌酶单体组和溶菌酶多聚体组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上升趋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pH均有下降的趋势(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添加溶菌酶多聚体可以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肠道菌群丰富度,提高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太行鸡、海兰灰蛋鸡消化道组织结构特点。选择1日龄太行鸡和海兰灰蛋鸡各120只,每鸡种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分别在5、9、14、21、28、35、42、49、56、63、77、91日龄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等。结果表明:太行鸡和海兰灰蛋鸡各段肠道绒毛、隐窝发育规律基本一致。(1)十二指肠绒毛最长,其次是空肠、回肠、直肠;(2)各肠段的绒毛高、隐窝深及绒毛高与隐窝深(V/C)的比值均随日龄的增长而增长,绒毛高度一直呈上升态;隐窝深度28日龄前生长迅速,35日龄后增长较平缓;十二指肠、空肠V/C值一直呈上升态势,回肠V/C值14日龄前和63日龄后略高,21~56日龄变化较平稳,直肠V/C值35日龄前随日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42日龄后呈增长趋势;(3)同日龄太行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隐窝深及V/C值均低于海兰灰蛋鸡;直肠绒毛高、隐窝深高于海兰灰蛋鸡,V/C值低于海兰灰蛋鸡。海兰灰蛋鸡小肠消化吸收功能比太行鸡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牦牛小肠黏膜组织结构的发育学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法,对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及成年大通牦牛小肠不同肠段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出生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小肠黏膜结构变化显著,1~30日龄牦牛小肠各段的绒毛长度下降,隐窝深度加深,黏膜厚度和肌层厚度增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下降,各指标变化趋势显著(P0.05)。30日龄后,随着日龄的增加,牦牛小肠各段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和肌层厚度增加,隐窝深度下降,V/C值上升。说明牦牛小肠消化功能在30日龄后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960只42周龄的健康状态良好且体重、产蛋率相近的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0、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3)在盲肠菌群结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饲粮中添加300和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45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有提高艾克曼菌属相对丰度的趋势(P=0.063)。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提高蛋鸡的产蛋率,降低空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并提高盲肠菌群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善蛋鸡的肠道黏膜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构,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对早期断奶仔猪不同时期小肠黏膜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绒腺比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21±2)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1.0%,2.0%的合生元,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合生元组可显著提高仔猪小肠绒毛的高度,其中2.0%合生元组效果较好;对小肠黏膜隐窝深度方面的差异不显著;饲喂合生元可以提高小肠黏膜绒腺比,其中以0.5%合生元组和2.0%合生元组效果明显。在本试验饲养方式下,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可以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尤以2.0%剂量组效果较好,适宜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木寡糖对矮脚绿壳蛋鸡肠道长度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1日龄体质健壮,生长良好且均匀一致的216只矮脚绿壳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木寡糖的日粮,添加量为0.15g/kg,试验期为56d。试验旨在研究木寡糖对蛋鸡肠道长度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长度略有增加,空肠和回肠的长度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显著,盲肠长度略有减小;空肠、回肠及盲肠的绒毛高度有一定增加,对回肠绒毛高度的增加差异显著;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的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而且回肠和盲肠隐窝深度的降低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木寡糖能促进蛋雏鸡肠道发育,改善蛋雏鸡的肠道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对蛋鸡蛋品质、肠道形态、组织学结构及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以确定蛋氨酸锌在蛋鸡饲粮中的科学用量。选择健康的20周龄海兰白蛋鸡540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II、III、IV、V、VI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0、140、350、700、1 400 mg/kg蛋氨酸锌。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I、III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和不合格蛋率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而VI组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极显著降低(P0.01),料蛋比和不合格蛋率极显著升高(P0.01),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极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VI组蛋鸡十二指肠和回肠结构发生损伤。由此可见,适量的蛋氨酸锌可提高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改善肠道形态、优化盲肠微生物区系,但继续提高添加水平会降低其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肠道健康的正面效应,甚至会引起负面效应。根据二次曲线拟合模型得出蛋氨酸锌在20~27周龄蛋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100 mg/k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在LPS应激下添加丁酸钠对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12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未添加丁酸钠),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1g/kg丁酸钠。在试验第16、18和20天时,各处理组一半试鸡皮下注射0.5g/kg体重大肠杆菌LPS。试验发现LPS刺激显著降低是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V/C值,P0.05),显著提高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1);添加丁酸钠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V/C值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对空肠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LPS刺激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粘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NF-κB水平(P0.05),降低IGF-1含量。LPS刺激提高十二指肠粘膜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P0.05)。添加丁酸钠降低十二指肠粘膜MPO活性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并降低十二指肠和空肠TNF-α基因表达水平(P0.05)。添加丁酸钠和LPS刺激对十二指肠粘膜MPO活性和ICAM-1水平具有交互作用(P0.05),对肠道组织形态和炎症因子没有影响。试验表明,添加丁酸钠可以改善肉仔鸡小肠形态结构和功能,并能降低LPS刺激引起的免疫应激,但不是通过激活NF-κB途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纤维源对吉林白鹅肠道形态学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分别以羊草和玉米秸秆作为日粮纤维源,选择56只吉林白鹅作为试验动物,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别对11、18、25、32、39、46、53日龄吉林白鹅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个处理组均为空肠绒毛最长。2组肠道各段绒毛高度及肌层厚度在11~25日龄期间绝对生长值最高。羊草组鹅十二指肠及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1)。玉米秸秆组鹅肠道各段肌层厚度高于羊草组。玉米秸秆组及羊草组鹅肠道各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总体上随日龄呈增长趋势,羊草组鹅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纤维源显著影响11~53日龄吉林白鹅肠道形态学发育,羊草组鹅十二指肠及空肠形态学发育优于玉米秸秆组。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2):1-6
为了调查酿酒酵母及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对大鼠小肠黏膜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120只健康断奶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酿酒酵母菌组、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酿酒酵母菌液、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液2 m L/只,持续28 d后连续3 d灌胃大肠杆菌菌液。分别取7、14、21和28 d及灌胃大肠杆菌后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段小肠绒毛的宽度、长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V/C)。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菌组及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V/C在第21和28天时均显著升高(P0.05);空肠绒毛长度、V/C在第28天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回肠V/C在第28天显著升高(P0.05);各肠段绒毛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2)灌胃大肠杆菌后,与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及酿酒酵母菌组的空肠绒毛长度、V/C均极显著下降(P0.01);回肠V/C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均可以促进肠道黏膜发育,提高消化吸收能力;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纤维源日粮对吉林白鹅生产性能和小肠发育的影响,选用21日龄吉林白鹅64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玉米秸秆和黑麦草目粮,饲养4周。结果表明:在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相同条件下,黑麦草组吉林白鹅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39、46、53日龄黑麦草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且在39日龄时,黑麦草秆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两处理组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与肌层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与玉米秸秆日粮相比,黑麦草日粮饲喂吉林白鹅可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其可通过调节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进而影响十二指肠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中药组方对肉鸡肠道形态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80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添加0.25%、0.50%、1.00%中药组方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日粮,预饲期7 d,试验期42 d。分别在21、42日龄进行肠道形态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中药组方,可增加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各段肠道的胰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二指肠的淀粉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也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50%的中药组方,可以增加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提高小肠内源酶的活性,进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寡聚糖(YOS)对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及微生物区系分布、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864只12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重复3个笼子,每个笼子3只(低密度)或5只(高密度)。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和500 g/t YOS的饲粮,试验期18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YOS能显著提高蛋壳颜色的均匀度(P0.05)。2)饲粮添加YOS增加了蛋鸡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9),其中250 g/t YO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饲粮添加YOS使得蛋鸡空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其中250 g/t YOS组菌群变化较为明显。4)饲粮添加YOS显著降低了蛋鸡血清中内毒素含量(P0.05),提高了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90),且250 g/t YOS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YOS能够改善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蛋鸡肠道功能,添加剂量以250 g/t的综合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