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黄曲霉花生品系选育与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为父本,杂交育成了5个花生新品系。以5个花生新品系为材料,进行室内黄曲霉菌接种和田间区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5个花生新品系均表现出对黄曲霉菌具有较强的抗侵染能力,田间区域试验产量也较高。通过试验,筛选出了9843—26—2和9817—36—2两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国外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资源的引进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筛选出籽粒和荚果表面均抗黄曲霉感染的花生品种资源,采用福建省花生主产区分离得到的高毒,致病笥强的AF04122菌株,分别对国外引进的ICGV91287等11个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进行籽粒和荚果表面接菌鉴定。试验结果:ICGV91287,ICGV94449A和UCGV84377等3个品种籽粒与荚果表面均抗黄曲霉素感染。  相似文献   

3.
茉莉酸甲酯采前处理对花生成熟种子黄曲霉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湛秋48和粤油5号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试验材料,在荚果发育初期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再进行干旱处理,于干旱处理两周后接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收获时测定花生种子的黄曲霉毒素Bl含量、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能减少干旱情况下花生成熟种子黄曲霉毒素Bl的含量,诱导蛋白酶抑制剂的形成,诱导脂肪氧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污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于1997年夏季在花生收获前,采集了福建省花生主产区的漳浦,同时,晋江,惠安,福清等县的田间花生果荚样品。从这些样品中分离了173个黄曲霉菌株,并测定其产毒性,产毒菌株率为62.4%,其中高毒菌株率为4.6%。各生产市,县的花生籽粒在收获前均受到黄曲霉不同程度的感染,田间平均感染率为6.1%,惠安,晋江两县较重,田间感染率分别为8.6%和8.5%。花生田土壤中的黄曲霉菌量为100-2200个/g。  相似文献   

5.
1999年春季在福建省惠安、福清两花生主产区,对国外引进的5个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进行力及收获前籽粒田间A.flavus自然感染研究。结果表明,5个抗病品种的田间抗性表现与室内鉴定结果相一致。均表现为抗黄曲霉侵入。但产量均比我省当家品种泉花10号显著减产,减产幅度为29.8%-42.7%,其中ICGV91287稳定性比对照种好,ICGV94449A、J11稳定性与对照种差异不显著,ICGV94449B  相似文献   

6.
花生9843—26—2系福建省农科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育成的抗黄曲霉病花生新品种。2003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福花1号。我镇2002年引进,经两年品种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均表现高产、抗病、优质、耐旱。  相似文献   

7.
福花1号是我国第一代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珍珠豆型,生育期120~123d,经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鲜荚果产量7710kg/hm^2,比对照种泉花10号增产661.5kg,增幅达9.37%;黄曲霉抗病性为抗病(R)类型,青枯病抗性表现为中抗(MR)类型。栽培技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花生品种(系)抗黄曲霉筛选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若干花生主栽品种、从ICRISAT引进品种及福建农林大学近年来选育的品种(系)为材料,用所分离的产毒力较强的6个菌株接种测定。结果表明,闽花6号等3份品种(系)对黄曲霉AF2菌株表现较抗,侵染率<30%,感染指数<6,明显低于对照抗黄1号和粤油9号,且闽花6号具较宽的抗菌谱,可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提供抗性基因源,而抗黄1号属中感品种。并对花生品种抗黄曲霉病性的鉴定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福花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于1998年春季以粤油169为母本,国际半干旱所抗黄曲霉材料ICGV94449A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2003年7月27日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和技术评审,2003年10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品种的认定和登记.福花1号是我国第一代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福花1号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国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选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与花生黄曲霉抗性相关的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抗黄曲霉花生品种J11为试验材料,用黄曲霉毒素诱导的花生叶片和种子RNA为模板,经反转录及PCR反应得到几丁质酶的部分序列;以未做诱导处理的花生作为对照,经反转录及PCR反应未获得特异性的条带。将花生几丁质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与已报道的花生几丁质酶核苷酸相似性较低,推测该基因为一新基因。研究结果同时表明:该花生几丁质酶基因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诱导酶,与花生对黄曲霉毒素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成为我国花生出口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2004年仅山东省输欧盟花生因超标被预警达43次。为有效规避这一绿色贸易壁垒,推动花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国内和国外制定的花生及制品黄曲霉毒素最大限量值分别予以介绍。结合当前花生贸易需要,提出了加强花生黄曲霉标准制定及国际跟踪采标的建议,探讨了强化黄曲霉检测力度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为提高中国花生及其制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福花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花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于1998年春季以粤油169为母本,国际半干旱研究所抗黄曲霉材料ICGV94449A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的我国第一代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花生抗黄曲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我国花生食用卫生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和应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是降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花生黄曲霉抗性类型及抗性评价体系、抗性育种和抗性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花生黄曲霉抗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化花生抗黄曲霉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等农产品,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重大的农业经济损失。【目的】在前期明确我国黄曲霉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明不同产毒力、不同地理来源的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为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以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与源头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我国东北早熟花生区、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及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等花生主产区分离出的黄曲霉中挑选出不产毒(ND)、中低产毒(0—1 500 μg·kg-1)和高产毒(>1 500 μg·kg-1)黄曲霉102株,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泡法接种花生种子,进行黄曲霉侵染等级和侵染指数鉴定,分析不同产毒力、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的侵染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02株黄曲霉对花生侵染指数分布范围为3.89%—67.50%,侵染指数在31%以上(侵染等级为3级、4级)的中高侵染力菌株占比达54.90%,中高侵染力且高产毒菌株占比为18.63%,主要来自江西樟树和广东湛江;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株产毒量与侵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总体上产毒菌株的侵染水平显著高于不产毒菌株,中低产毒和高产毒菌株的侵染指数分别在4级和3级的占比最高;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侵染力研究表明,菌株间侵染力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南方和长江流域产区的花生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分别为46.59%、36.12%,侵染指数在3级和4级的占比最高。东北和北方产区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分别为15.72%、27.52%,侵染指数主要分布在1级和2级。其中,南方产区广东省的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最高,为51.89%,东北产区辽宁省的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最低,为15.72%。【结论】明确了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及其与产毒力、地理来源的关系,发现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不同产毒力等级、不同地区菌株侵染力差异显著,高侵染力菌株在南方和长江流域的占比最高。研究结果可对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与精准防控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的抗性,检测侵染后不同品种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采用人工接种法对12种不同花生品种进行接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种花生品种对黄曲霉高抗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中感品种5份、高感品种2份,未发现免疫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检测HH22花生品种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最高,达378.14μg/kg, SH48花生品种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最低,为27.92μg/kg。  相似文献   

16.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最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油作物之一,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介绍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与特点,分析了黄曲霉毒素侵染途径和影响因素,并从品种培育、土壤处理、田间管理、收获、干燥、贮藏以及产毒后去除等方面探讨了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侵染花生、玉米等作物后产生的有毒代谢物,目前已知的重要致癌物之一。由于种植者和加工者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害性重视不够,致使我国出口花生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退货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我国花生生产和出口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之一。研究表明,黄曲霉毒  相似文献   

18.
“抗黄一号”系福建省农科院作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于1998年季以粤油169为母本,国际半干旱抗黄曲霉材料ICGV94449A为父,通过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成的我国第一代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我国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的白。漳浦县于2004年春季引进“抗一号”进行多  相似文献   

19.
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被黄曲霉菌污染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从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去除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对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归属为1A类致癌物,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玉米、谷物等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进展。对黄曲霉毒素的绿色脱毒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物理去除法、生物脱毒方法、光降解法等,并对绿色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黄曲霉毒素绿色脱毒技术进一步应用于食用油中脱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