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水稻育秧旱育水管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水稻育秧技术经历了从水育到旱育的两个关键技术发展阶段;水稻旱育秧技术操作复杂,技术环节过多,幼苗期立枯病危害严重,容易造成大面积烂秧,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梅河口地区水稻旱育秧田苗叶瘟、恶苗病、立枯病三种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提出了三种防治措施。认为通引58、秋田小町、丰优307、通31是较抗病的品种。同时指出了育苗床位置要注意年度间轮换,并做好种子处理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梅河口地区水稻旱育秧田苗叶瘟、恶苗病、立枯病三种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提出了三种防治措施,认为通引58、秋田小町、丰优307、通31是较抗病的品种。同时指出了育苗床位置要注意年度间轮换,并做好种子处理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1998~1999年进行了千金防除水稻旱育秧田、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千金乳油,旱育秧床茎叶处理每公顷300~600ml能有效地防治禾本科杂草,对水稻秧苗安全。水稻移栽田茎叶处理每公顷600~900ml能有效防治大龄禾本科杂草,对水稻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5.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保墒旱育秧试验结果表明,保墒旱育秧较常规旱育秧有一定的增产优势。增产原因在于保墒旱育秧播种早、播量低、秧苗素质好、分蘖能力强,早育早插延长了有效分蘖期,有效分蘖增加,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穗数,最终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
1998~1999年进行了千金防除水稻旱育秧田、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千金乳油,旱育秧床茎叶处理每公顷300~600ml能有效地防治禾本科杂草,对水稻秧苗安全。水稻移栽田茎叶处理每公顷600~900ml能有效防治大龄禾本科杂草,对水稻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技术在我国应用面积迅速发展。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生产应用,出现三大问题:一是秧苗生理转换期生理性和病理性死苗严重;二是好气性的恶苗病发生严重,且易受地下害虫危害;三是旱育秧苗体轻、根盘小且根部难以带土,在抛植时容易出现“遇风雨飘秧、遭烈日败苗”现象,造成立苗难、植伤重。同时,在江淮地区应用,由于雨水偏多、日照偏少,往往导致秧苗窜高,降低苗体素质。因而,影响了该项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7,(6):30-33
以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设置旱育秧、旱育水寄育秧和湿润育秧等3种育秧方式处理,研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生育期、分蘖动态、剑叶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秧方式下,水稻产量旱育秧>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其中旱育秧为10.29 t/hm~2,较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产3.63%和8.66%;旱育秧的有效穗数较旱育水寄育秧和湿润育秧分别提高15.79%和29.41%,群体颖花量分别提高16.39%和30.51%,结实率和千粒重也略有增加。与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相比,旱育秧水稻返青快、够苗期提前,抽穗期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4.10%和13.93%。  相似文献   

10.
邱志刚  郭桂珍  杨春刚  马巍 《北方水稻》2020,50(3):43-44,48
水稻大棚旱育秧技术能够合理地利用温、光、水、肥等生长条件,在育秧过程中合理避免自然条件(特别是北方春季的倒春寒等现象)的不利影响,使秧苗早生快发,根实苗壮,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建造大棚、准备育秧土、种子处理、苗期管理等方面,概括介绍了吉林省水稻大棚旱育秧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1.
王泽明 《中国稻米》2005,11(6):32-32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许多农民群众在水稻旱育秧中,采取不浸种催芽,直接播干(哑)谷种的做法.本文从农民为什么喜欢这样做和实际效果方面出发,分析得出水稻旱育秧播干(哑)谷种具有省时省工序、不担当催芽过程中烧芽烂芽之风险、播种后不易出现烂种烂芽、易于晴好天气播种等独特优势,同时提出了水稻旱育秧播干(哑)各种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对农民采用此技术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嘉诚 《中国稻米》1994,1(1):17-17
四川省沿袭4000多年的水稻水田育秧技术正在被旱育秧代替。1993年.全省13个地、市、州数十个县示范推广旱育秧水稻13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产56公斤.最高增产90多公斤,全省由此增加稻各3640万公斤。涪陵县20万亩旱育秧示范稻田的亩产量,比当地地膜育秧或温室两段育秧增产17.30%.  相似文献   

13.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技术优势及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彬艺 《中国稻米》2003,9(2):20-20
水稻塑盘浆播旱育秧是利用菜园地、幼龄果园、房前屋后空地等旱地作为秧地 ,以肥沃的塘泥、沟泥作营养土 ,播种后水的管理采用旱育秧管水法。这一育秧方式自1998年在福建漳浦试验示范以来 ,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尤其是漳浦县沿海乡镇 ,由于冬种面积大、粮经用地矛盾突出、秧地难寻、劳力紧张等因素 ,严重制约了水稻抛秧技术的迅速普及。水稻浆播旱育秧技术的推广 ,大大缓解了这些矛盾 ,拓宽了抛秧的应用范围 ,加速了抛秧推广速度。漳浦县1998~2001年累计推广水稻浆播旱育抛秧面积达1.5万hm2 ,平均单产485.4kg/66…  相似文献   

14.
1996~1999年,选用湘早籼19号等供试材料,在湖南安化等地进行了软盘育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壮秧营养剂培育水稻秧苗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干物质增加,苗期病害减少,成秧率增加,抛栽大田后能早生快发,提高水稻的产量,施用壮秧营养剂是水稻抛秧、旱育秧、水育秧培育壮秧、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水稻直播栽培、旱育秧栽培、抛秧栽培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指出了这些栽培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技术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技术中的问题与对策Problemsinthetechniqueofdrylandseedlingraisingandthecountermeasuresinrice水稻旱育秧技术于1992年引进秦巴山区的安康地区。经生产实践,它比温室两段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普遍推广应用的水稻旱育秧苗存在操作复杂、幼苗立枯病多等弊病,提出旱育水管的理论 依据,并推出了安康地区水稻育秧旱育水管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编织布隔层旱育秧、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和塑盘旱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苗期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和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的单株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根数量、二次分枝根数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塑盘旱育秧处理。编织布隔层育秧对免耕水稻单条根长影响不大,但促进了根毛的生长。与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相比,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点子吧     
《北方水稻》2007,(3):171-171
<正>水稻旱育秧不宜用“陈墙土”陈墙土含杂菌少,养分适中,土壤结构好,是蔬菜育苗的好材料,有的农户将其用于水稻旱育秧,却经常出现秧苗枯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水稻秧苗适宜在偏酸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而陈墙土pH值偏碱性。用陈墙土旱育秧,由于环境条件不适,秧苗轻则生长不良,叶尖枯黄,重则成片死亡。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秧技术在我国应用面积迅速发展。但是 ,经过这几年的生产应用 ,出现三大问题 :一是秧苗生理转换期生理性和病理性死苗严重 ;二是好气性的恶苗病发生严重 ,且易受地下害虫危害 ;三是旱育秧苗体轻、根盘小且根部难以带土 ,在抛植时容易出现“遇风雨飘秧、遭烈日败苗”现象 ,造成立苗难、植伤重。同时 ,在江淮地区应用 ,由于雨水偏多、日照偏少 ,往往导致秧苗窜高 ,降低苗体素质。因而 ,影响了该项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针对上述突出问题 ,将节水、保水技术与种衣剂及其包衣技术有机结合 ,经多年的探索研究 ,研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