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近海海蜇增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975年后浙江南部海蜇资源突然衰退,至今20年没有恢复迹象。采用人工放流增殖方法逐步恢复资源量。全人工育苗研究已经完成,并进入工厂化、规范化育苗阶段,保证了放流种苗的供应。同时,在浙江北部完成了海蜇放流可行性的研究。利用标志放流方法计算回捕率为0.88%,在123天中,平均日生长为0.33cm。1992年,又在浙江南部进行试放流,回捕率为1.29%。人工放流海蜇在自然海区能进行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2.
1992-1994年,每年4-5月浙江苍南县近岸水域进行海蜇苗放流增殖,放汉回捕率为0.57-2.33%,停止放流后的1995-1997年在浙南近岸水域共捕到海蜇124.2万只,,放流结果表明,海蜇放流回捕率是高的,并且出现了自然繁殖群。  相似文献   

3.
1992年至1994年在浙南海域进行了三年海蜇人工增殖工作,共放流0.3公分以上海蜇状体17533万尺,在三年中共回捕到海蜇293万多只,三年平均回捕率达1.67%,并且于停止放流后的1995年和1996年共捕获蜇61厉 多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开展海蜇增殖放流是实施水生动物养护行动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仅就山东省莱州而言,海蜇增殖放流每年的投入保持在150万元以上,投放苗种数量4000万只以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年份、不同海区的海蜇回捕率差异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殖放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使海蜇在捕捞渔民增收和维系海洋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以幼蜇伞径大小异来区分放流幼蜇与自然幼蜇的方法是可行的基础上,用二年来调查回捕结果,验证了莱州年生产数量中,放流海蜇数量所占百分比基本与回捕结果一致,为了使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留有余地,综合分析认为: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估计为0.5-1是妥当的,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2008年夏秋季东海区北部沙海蜇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8年夏秋季在东海区北部对沙海蜇的定点资源监测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2008年夏初沙海蜇生物量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同生活阶段的温盐度属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其伞径变化规律并对产卵时间进行推测。研究表明:6月中旬,沙海蜇出现站位平均资源密度133 kg/h,出现范围33°00′~33°30′N、123°00′~124°00′E,出现率仅为4.76%;9月上旬,沙海蜇出现站位平均资源密度976 kg/h,出现范围30°30′~33°30′N,出现率45.07%,高生物量分别在32°30′~33°30′N、123°00′~124°00′E之间的南黄海中央海域和济州岛东南部外海靠近韩国专属经济区海域。生物学伞径以8月下旬最大,从6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从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逐渐减小的趋势。2008年夏初沙海蜇出现率和生物量较低的原因可能和该年份东海区春末夏初比常年水温偏低有关。在6~8月份的快速生长期,沙海蜇表现为高温低盐的特性;在9月份以后的生长衰退期,表现为低温高盐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已大规模开展海蜇生产性放流增殖和池塘人工养殖工作,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然而不论放流增殖还是池塘养殖都存在放苗量多,回捕率低的问题。据统计放流的回捕率低于1%,而池塘养殖回捕率也不高,据介绍最高的只有25%~30%,低的仅有2%~3%,平均不足10%。海蛰的敌害极少  相似文献   

8.
为恢复海蜇资源,山东省于1991年在渤海莱州湾首次进行海蜇人工放流增殖试验研究,并于1994年将其列为生产性增殖品种在莱州湾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放流,回捕率在1.12%~3.32%之间,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扩大海蜇增殖规模和数量,我们于2003~2004年在山东黄海南部的塔岛湾进行了海蜇生产性增殖试验。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海蜇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3年莱州湾海蜇人工育苗和放流试验,对育苗设施,亲蜇采捕,运输和暂养技术,对产卵孵化,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体的培育技术,对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习性以及出苗放流方法进行了研究,1995年7月专家鉴定认为,本技术在国内外尚无先例,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其中检验海蜇放流增殖效果的方法属国内首例。  相似文献   

10.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下降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军  安树升 《水产科学》2002,21(3):43-44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始于 1985年 ,按回捕率变化情况 ,可分为三段 ,1985~ 1992年 ,8年的平均回捕率约9 2 % ,每放流 1亿尾幼虾产量为 188t;1993~ 1996年 ,4年的平均回捕率约 3 4 % ,每放流 1亿尾幼虾产量为 6 5t;1997~ 1998年 ,平均回捕率 9 4 % ,已恢复到前 8年的水平。笔者主要讨论回捕率下降原因和恢复回捕率措施。1 资料本文所用资料列成表 1。其中相对资源量用试捕调查所得的平均网产表示 (7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用扒拉网和手推网 ;8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用扒拉网和手推网 ;8月 10日~ 14日航次调查 ,网具…  相似文献   

11.
青岛近岸水域挥发性酚的分布及在贝类体内的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4-10月对青岛市近岸水域及贝类养殖区的综合调查结果,初步摸清了青岛市近岸水域及贝类体内酚的分布。在所调查的水域内酚的含量范围为0-8.11μg/L,平均值为1.55μg/L。  相似文献   

12.
曲维良  潘伟志 《水产学报》1985,9(2):143-153
本文对黑龙江省湖泊、水库等水域成熟白鲢卵巢进行了解剖学、组织学观察。对卵巢的色泽和不同时相卵细胞的组织演变和数量的关系作了叙述。着重讨论了在高寒地区白鲢卵巢发育的特点:即第4时相退化卵的滤泡细胞膜不论在秋、冬两季或在春季均呈扁平,没有吞噬卵黄的现象。退化卵一直延迟到翌年5月中旬才开始吸收,于此同时,正是第3时相卵细胞迅速发育阶段,退化卵的吸收和新一代卵细胞的成长两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所以卵巢成熟系数在周期变化中,它的波动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3.
夏季白令海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夏季白令海阿留中海盆区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以水温为主要分析指标,调查海区自上而下(0~500m)层,可分为上匀和层、浊跃层、中居冷水和下匀和层(2)温跃层广泛分布于大部分调查海域,绝大多数测站其深度在25~50m,强度在0.10~0.16℃/m,其中东南部为一相对强温跃区(≥90.15℃/m);(3)中层冷水的上界深度在40~130m左右,下界深度在150~  相似文献   

14.
东海秋带鱼聚集分布与水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中 《水产学报》1987,11(4):339-346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是我国海洋渔业中主要的中下层经济鱼类之一,渔业生产产量居第一位。但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主要靠经验凭机会探索中心渔场。由于缺乏鱼类集群与分布规律的理论依据,渔汛预报也常常是困难的。因而,就鱼类的分布特点,聚集状态和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带鱼在秋汛的聚集分布类型与规律作初步的探讨,以求索科学合理和切合实际的渔场预报方法,井对一些渔业上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证明。 鱼类的集群,除水温以外.还受到其它诸如风情,盐度,潮汐等因子的制约。本文由于资料有限,仅就海洋中水温,水团分布与鱼类聚集、分布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更进一步地研究海况诸因子,找出它们与鱼类聚集之间有规律性关系,对我们的渔情预报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东海黑潮区灯光鱿钓渔场与水文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瑞生 《海洋渔业》1998,20(1):11-17
本文通过对1996、1997年春季在东海黑潮区域的灯光鱿钓渔场的探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潮左侧的褶皱形锋涡旋及其右侧的逆流和暖涡旋的附近区域,易形成良好的灯光鱿钓渔场。春季黑潮表层的25℃等温线出现与否,似可作为寻找鱿钓渔场的一种判据。黑潮势力的强弱变化对渔场出现的迟早以及产量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东、黄海冬季底层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根据1991年1~2月东、黄海冬季底层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4562.49kg,72935尾,198种。其中,暖温种居第1位,有87种,占43.9%;暖水种次之,有86种,占43.4%;冷温种最少,有15种,占7.6%。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500的鱼类定为优势种,共有5种:竹Jia鱼、带鱼、小黄鱼、Ti鱼、绿鳍马面Tun;IRI值在500~100的鱼类定为常见种,共有10种:银鲳、短尾大眼鲷、黑鳃梅童鱼、短鳍红娘鱼、黄AnKang、细纹狮子鱼、黑AnKang、龙头鱼、黄鲫、白姑鱼。使用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D值变动在1.121~7.086之间,H′值在0.586~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2-1993,1982-1983年8、10、5月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生态锥体的结构和生态效率。其中生物量锥体中食植物动至二级肉食动物的比为100:68:19和100:49:19。能量锥体食植动物二级肉食动物比为100.0:18.4:1.2和100.0:8.2:1.4,与林德曼效率大体接近。从1982年至1992年10年间,食植动物生物量减少了44%,而一级肉食动物仅减少了24%,说明高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引进鲤科和脂鲤科鱼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引进的鲤科鱼类和脂鲤科鱼类共九种,本文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以及引进后在国内饲养生长概况作了总结,其中露斯塔野鲮、日本白鲫、短盖巨脂鲤以及德国镜鲤等四种是群众喜欢饲养的种类,它们生长速度快、食性杂、个体大、产量高、可单养或混养;德国镜鲤与其他鲤鱼杂交,培育的杂交鲤也在我国广泛养殖,并可获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硬骨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的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小东 《水产学报》1998,22(1):72-77
硬骨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的调控THEREGULATIONOFFINALOOCYTEMATURATIONINOSTEICHTHYES汪小东林浩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WANGXiaoDong,LINHaoRan(ScholofL...  相似文献   

20.
戴国梁 《海洋渔业》1998,20(1):20-22
本文取材于1980~1996年长江河口的多年调查资料。调查表明:长江河口软体动物种类较贫乏,共采集到软体动物10种。软体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54.25g·m~(-2),占长江河口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88.4%,其中河蚬为软体动物的优势种,其生物量占软体动物的93.8%。长江河口软体动物的分布和种类的贫乏与长江的流速、含砂量、河口盐度变化幅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在长江河口上海江段首次采集到唯一的一个扭蚌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